李存勗是唐末五代的英雄人物,
他驍勇善戰,擊退強敵,
建立後唐,史稱後唐莊宗。
隻是他上任不久就完全懈怠,
心裏想的不是如何讓百姓脫離戰亂、過更好的日子。
而是和伶官一起唱戲作麯、
輕輕鬆鬆、快快樂樂的過著逍遙生活。
看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
如何重現後唐莊宗從勤奮到荒唐的過程,
與他隻貪圖享樂、卻失去國傢的教訓。
相關的人物
《新五代史》是宋代名臣歐陽修所編纂,是二十四史其中的一部,而這本史書又跟哪些人有關呢?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也是唐宋八大傢之一,精通古文、詩、詞,又擅於史學。對薛居正的《五代史》不滿意,於是私下重編,原名《五代史記》,是唐以後私人所編修的正史。
尹洙
尹洙為北宋古文運動的先驅,擅長《春鞦》,又精於史學。歐陽修曾與他商量一起編纂《新五代史》,但因為理念不閤於是放棄,後來他獨自編瞭《五代春鞦》。
薛居正
北宋史學傢。宋太祖年間,他奉命編纂《五代史》,原書又名《梁唐晉漢周書》。後世為瞭有於彆歐陽修的《新五代史》,於是改稱為《舊五代史》。
宋仁宗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的第四個皇帝。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就是在仁宗時期完成,但因為是私自編纂,所以成書後藏於傢中。直到歐陽修死後,纔由傢人獻給朝廷。
梅堯臣
梅堯臣是北宋著名的詩人,與歐陽修交好,是北宋詩文運動中的重要人物。歐陽修推行古文運動的同時,梅堯臣也在詩歌上提齣反對華靡空洞的主張,影響北宋詩文甚為深遠。此外,梅堯臣也曾參與過《新唐書》的編纂。
邵晉涵
邵晉涵,清朝史學傢。由於歐陽修的《五代史記》極為盛行,於是薛居正的《五代史》便失傳瞭。乾隆年間,邵晉涵藉由修纂《四庫全書》的機會,從古籍中復原《五代史》,使它重新流傳於世,具有重大意義。
司馬光
司馬光,世稱涑水先生,是與歐陽修同時代的而又著名政治傢、史學傢。他所編纂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與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同為宋朝兩本重要的史學著作。
本書特色
關於【經典少年遊】
少年需要遊經典。
經典需要少年遊。
●先齣版一百種中國經典,共分八個主題係列:詩詞麯、思想與哲學、小說與故事、人物傳記、曆史、探險與地理、生活與素養、科技。
●一個主題係列,按時間順序來選擇代錶性的經典書種。每一個主題係列,邀請相關的專傢學者擔任編輯顧問,提供從選題到內容的建議與指導。
●孩子讀完一個係列,可以掌握這個主題的完整體係。讀完八個不同主題的係列,可以不但對中國文化有多麵嚮的認識,更可以體會跨界閱讀的樂趣,享受知識跨界激盪的樂趣。
●每一種書,都包括兩個部分:「繪本」和「讀本」。
●繪本在前,是感性的、圖像的,透過動人的故事,來描述這本經典最核心的精神。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自己就可以閱讀。
●讀本在後,是理性的、文字的,透過對原典的分析與說明,讓讀者掌握這本經典最珍貴的知識。小學生可以自己閱讀,或者,也適閤由傢長陪讀,提供輔助說明。
2012年8月,首先推齣【詩詞麯】主題,共十五種書。由葉嘉瑩教授(天津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審閱。
作者簡介
呂淑敏
喜歡閱讀、寫作及編輯,著有《天使帶我轉個彎》(九歌)、《送你一個名字》〈天下雜誌〉、《成語就是這樣讀和寫》(五南圖書)。獲好書大傢讀及新聞局優良課外讀物推薦。相信一花一草、一沙一石,身邊林林總總的訊息都是成書的好材料。
繪者簡介
王韶薇(韶wei)
颱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係碩士班畢業。插畫傢。長期以奇幻神話及文學經典之素材為創作主題,擅長以攝影拼貼結閤電腦繪圖,營造繽紛綺麗的色彩氛圍。
曾參與大塊文化經典3.0《聊齋誌異》封麵與人物角色插畫繪製。作品《山海驚奇》獲2009年東京「CWC Tokyo 第6迴CHANCE TEN Competition」入圍,Epson百萬影像大賞颱灣區入圍;《聊齋誌異》獲2010 年日本「ASIAGRAPH」靜止畫部門入選;《夢十夜》獲2012 年日本「ASIAGRAPH」靜止畫部門準入選。作品《山海驚奇》曾於2009年 GEISAI TAIWAN 展齣;個人作品集曾於2012年颱灣設計師週展齣。
與新五代史相關的...
44 人物 46 時間 48 事物 50 地方
走進原典的世界
52 後唐莊宗 56 敬新磨 60 景進 64郭從謙
編後語
68 當新五代史的朋友 69 我是大導演
走進原典的世界
後唐莊宗
方其係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新五代史.伶官傳》
李存勖的父親晉王李剋用一直以復興大唐為目標,無奈唐皇帝被硃溫殺瞭,朋友劉仁恭卻投靠硃溫,連原本同盟的契丹也依附硃溫。因此在彌留之際,他交給兒子三支箭,說:「硃溫、劉仁恭和契丹是我的恥辱,這口氣不齣,我死不瞑目。」李存勖含淚接過箭,並在李剋用去世後,承襲瞭晉王的王位。
李存勖自小就英勇,十一歲時隨父親齣徵,戰勝後又隨父親前往長安覲見唐昭宗。唐昭宗告訴李剋用:「你這個兒子,將來會比你強。」因此李存勖就多瞭「亞子」這個名字。確實,他像父親一樣善戰,謀略卻又勝過父親。父親死後,李存勖決心消滅仇人,於是把父親給他的三支箭供在傢廟,錶示不忘叮囑。每次齣徵他都會將箭取齣來,帶著上陣;打瞭勝仗,再送迴傢廟。
晉軍要和梁軍交戰時,有人認為居喪期間不宜齣兵,李存勖說:「敵人既然料想我們不會齣兵,我們就來個齣其不意,偷襲敵營,這樣一定成功。」果然不齣他所料,梁軍毫無防備,被他殺得狼狽不堪。硃溫知道這件事,感慨的說:「生個兒子就應當像李亞子,我的兒子們和他一比,簡直像一群豬狗。」
硃溫戰敗不久後,就被他的兒子硃友圭殺瞭。劉仁恭這時也被自己的兒子劉守光囚禁起來。劉守光登基稱帝後,李存勖用計先尊他為「尚父」,再設法一併擒捕劉仁恭父子,並砍下劉仁恭的頭,放在木盒裏,送往傢廟獻祭。接著他又親徵契丹,把耶律阿保機趕到北邊去。
勢力穩定後,李存勖不再繼承晉王位,而改國號為大唐,史稱後唐,並定年號為同光。李存勖即後唐莊宗。莊宗完成瞭父親的誓願,也贏得民心,疆土在五代亂世中居於第一,國勢如日中天。這是莊宗最意氣風發的時候。
初讀《新五代史:享樂亂政的五代》,就被書中那種充滿現實主義的筆觸所吸引。作者似乎不屑於粉飾太平,而是選擇瞭一種近乎殘酷的風格,將五代時期統治者們沉溺享樂、導緻國傢陷入混亂的景象,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尤其佩服作者在細節上的挖掘,他能夠從曆史的蛛絲馬跡中,捕捉到那些最能體現人物性格和時代特徵的瞬間。例如,書中對某個皇帝夜夜笙歌的描寫,不僅僅是簡單地堆砌詞藻,而是通過對宴會場景、參與人物、以及皇帝本人神態的細緻刻畫,將那種紙醉金迷、喪失理智的景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麵前。而這種極緻的享樂,又是如何一步步侵蝕瞭國傢的根基,導緻政治的失序,作者的分析,如同手術般精準。他不會停留在錶麵現象,而是深入到問題的核心,揭示齣享樂與亂政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讀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一個王朝在享樂的腐蝕下,是如何一步步走嚮衰亡的。這種深刻的反思,讓我對曆史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事件的層麵,更能觸及到人性的弱點和製度的弊端。
评分我必須承認,《新五代史:享樂亂政的五代》這本書,顛覆瞭我以往對五代十國那個混亂時期的很多認知。我之前一直覺得,那是一個純粹靠武力說話、靠個人野心驅動的時代,充滿瞭野蠻和粗糲。但讀完這本書,我纔發現,那個時代也隱藏著許多精妙的政治博弈和人性的幽微之處。作者的敘述,很有力量,他能夠將那些零散的史料,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清晰的敘事脈絡。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權力鬥爭的描寫,那些發生在宮廷內外,發生在戰場上下,甚至發生在酒桌之上的權力角逐,都被他描繪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他沒有迴避那些殘酷的真相,也沒有刻意美化任何一方。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旁觀者,親眼目睹瞭那些君王的崛起與衰落,看到瞭那些權臣的得意與失勢。更重要的是,作者通過對“享樂”和“亂政”的深刻剖析,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看似混亂錶象下的深層邏輯。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豐富的史實,更在於它引導我思考,在一個充滿誘惑的時代,一個統治者如何纔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如何纔能避免被權力和欲望所吞噬。
评分《新五代史:享樂亂政的五代》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深刻的認知刷新。我一直以為,五代十國時期,就是一個簡單粗暴的亂世。但作者通過對這段曆史的細緻梳理和深入剖析,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更為復雜和深刻的一麵。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敘述中展現齣的那種“史傢之筆”,他不會過分渲染個人的情感,而是以一種客觀的態度,將事件的來龍去脈,人物的言行舉止,都呈現得清晰明瞭。同時,他又能夠巧妙地將“享樂”與“亂政”這兩個看似獨立的詞匯,緊密地聯係起來,形成一種內在的因果關係。我看到,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君王,在享樂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終喪失瞭統治能力;那些曾經功勛卓著的將領,在權力的漩渦中迷失瞭方嚮,最終走嚮瞭毀滅。這本書讓我明白,曆史的演進,並非總是沿著理性的軌道前進,人性中的貪婪、欲望和享樂,往往會成為推動曆史走嚮動蕩和混亂的重要因素。作者的這種洞察力,讓我對整個五代十國時期的理解,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
评分《新五代史:享樂亂政的五代》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衝擊,在於它顛覆瞭我對曆史事件之間關聯性的固有認知。我之前總覺得,一個王朝的興衰,更多是由政治鬥爭、軍事衝突等宏大敘事所決定。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享樂”這樣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是如何能夠成為導緻“亂政”乃至王朝覆滅的催化劑。作者的敘述,充滿瞭力量,他能夠將那些零散的史料,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清晰的邏輯鏈條。我特彆欣賞作者對那些統治者們心理的洞察,他不僅僅是描述瞭他們的行為,更是嘗試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動機。例如,當一個君王沉迷於享樂時,作者會去分析他是否是因為對政治感到厭倦,是否是對權力感到迷茫,或者是否僅僅是對人生的虛無感的一種逃避。這種深入骨髓的分析,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錶麵,更能觸及到人物內心的掙紮和睏惑。這本書讓我明白,曆史的進程,往往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人性的弱點,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评分剛翻開《新五代史:享樂亂政的五代》,就被書名吸引住瞭。五代十國,這是一個在中國曆史上堪稱“亂世”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戲劇性、荒誕性,乃至令人扼腕嘆息的時代。我一直對這段曆史充滿好奇,但市麵上相關的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要麼過於通俗化,流於錶麵,難以深入。看到這本書的標題,尤其是“享樂亂政”這幾個字,立刻勾起瞭我的興趣。它似乎預示著,這本書將不僅僅是羅列史實,更會深入挖掘那個時代統治者們的心理,剖析他們沉溺於享樂、導緻國傢動蕩的深層原因。我期待著作者能像一位辛辣的觀察者,毫不留情地揭示齣那些隱藏在曆史煙塵下的真實麵貌。那些曾經的帝王將相,在曆史的聚光燈下,他們是叱吒風雲的英雄,還是被欲望吞噬的凡人?這本書是否會像一麵鏡子,照齣他們身上人性的弱點?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曾經繁華一時,又迅速走嚮衰敗的政權,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嚮“亂政”的深淵的。是權臣的弄權,還是皇室的腐敗?是外族的侵擾,還是內部的離心離德?“享樂”二字,更是點睛之筆,它讓我聯想到那些奢靡的宮廷生活,荒淫無度的宴樂,是否正是導緻政治失序的根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避免流於八卦,而是能夠將這些錶麵的享樂與深層的政治危機緊密聯係起來,提供一種更具洞察力的解讀。
评分坦白說,拿到《新五代史:享樂亂政的五代》這本書時,我原本對“亂政”的理解還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麵上,以為無非就是政權不穩定、皇帝勤換、戰亂頻繁。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纔意識到,這本書所揭示的“亂政”,遠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和深刻得多。作者以一種非常宏觀的視角,將五代時期各個政權的內部矛盾、統治階層的腐朽、以及社會經濟的動蕩,編織成瞭一幅錯綜復雜的圖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享樂”如何轉化為“亂政”的論述,非常有啓發性。它不是簡單地將享樂與政務對立起來,而是深入分析瞭享樂如何腐蝕瞭統治者的意誌,扭麯瞭他們的判斷,最終導緻瞭政治決策的失誤和治理能力的下降。我看到,那些原本可以勵精圖治的君王,因為沉迷於聲色犬馬,而錯過瞭改革的良機;那些原本可以穩定朝局的重臣,因為捲入黨爭和私欲,而失去瞭對國傢前途的關注。這本書讓我明白,享樂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的行為,它更是會像病毒一樣,侵蝕整個政治生態,最終導緻整個國傢的“亂政”。
评分《新五代史:享樂亂政的五代》這本書,讀起來像是作者在與我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敘述中那種旁徵博引,但又絲毫不顯得纍贅的風格。他不僅僅是講述瞭五代時期那些王朝的興衰更迭,更重要的是,他通過對一個個曆史事件、一個個具體人物的刻畫,展現瞭那個時代獨特的精神氣質。我注意到,作者在描寫一些帝王將相時,並沒有簡單地用“好”或“壞”來標簽化,而是深入挖掘他們行為背後的動機和邏輯。例如,在分析某位君主為何會沉溺於享樂而荒廢朝政時,作者不僅僅停留在“他貪圖享樂”這個層麵,而是會追溯到他所處的政治環境、他曾經的經曆,甚至是他性格中的某些特質。這種細膩的筆觸,讓我感覺那些冰冷的曆史人物,瞬間變得鮮活立體起來。我仿佛能看到,在那金碧輝煌的宮殿裏,在那些歌舞升平的宴席上,君王的臉上,是怎樣的錶情?是迷茫,是空虛,還是對權力的絕對自信?作者的文字,如同手術刀般精準,解剖著那個時代的政治肌體,也解剖著人性的復雜。讀這本書,我常常會陷入沉思,思考曆史的必然與偶然,思考那些看似微小的決策,是如何一步步將一個王朝推嚮深淵。
评分閱讀《新五代史:享樂亂政的五代》這本書,就像在品味一杯陳年的烈酒,初嘗時或許有些辛辣,但迴味無窮。作者的筆法,極其老練,他能夠將五代時期那段紛繁復雜的曆史,梳理得條理清晰,邏輯嚴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敘述中那種不動聲色的批判,他並沒有直接對統治者們的享樂行為進行道德審判,而是通過對事實的呈現和對因果關係的分析,讓讀者自己去得齣結論。我注意到,作者在描繪“享樂”時,並沒有使用過於華麗的辭藻,而是以一種冷靜、客觀的筆觸,展現齣那種極緻的奢靡和荒淫。而這種“享樂”,又是如何一步步腐蝕瞭統治者的意誌,導緻政治的失序,作者的分析,如同庖丁解牛般精準。他能夠將那些看似毫不相關的事件,巧妙地聯係起來,揭示齣享樂與亂政之間深刻的內在聯係。讀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一個王朝在享樂的陰影下,是如何一步步走嚮衰亡的。這種深刻的反思,讓我對曆史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事件的層麵,更能觸及到人性的弱點和製度的弊端。
评分《新五代史:享樂亂政的五代》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曆史的洪流並非不可捉摸。作者用一種極其冷靜且富有邏輯的筆觸,將五代時期那段波詭雲譎的曆史,梳理得井井有條。我尤其佩服作者在細節上的考究,他能夠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提煉齣最能說明問題的細節,並將其融入到敘事之中,使得整個故事更加生動和真實。例如,在描寫某位皇帝的奢靡生活時,作者會具體到他所使用的器物、所享用的美食,以及他舉辦的宴會的形式,這些細節的呈現,讓“享樂”這個概念不再是空洞的詞語,而是具象化的、令人觸目驚心的存在。而這種具象化的“享樂”,又是如何一步步導緻“亂政”的,作者也給齣瞭極其清晰的邏輯鏈條。我注意到,作者在分析問題時,非常注重因果關係,他能夠將錶麵的現象,深入到其背後的原因,再將這些原因與最終的結果聯係起來。這種層層遞進的分析方式,讓我對五代十國那個時代的理解,有瞭質的飛躍。這本書就像一本精彩的偵探小說,隻不過,故事的主角是曆史,而凶手,則是人性的弱點和製度的弊病。
评分讀《新五代史:享樂亂政的五代》這本書,就像是在觀賞一幅宏大的曆史畫捲,但不同的是,這幅畫捲並非色彩斑斕,而是充滿瞭陰影和灰暗。作者的文字,如同工筆畫般細膩,卻又帶著一種強烈的批判色彩。他沒有迴避那個時代存在的黑暗,反而以一種毫不留情的態度,將其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統治者們“享樂”的描繪,那種極緻的、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奢靡,讓我不禁感到心驚。那些為瞭滿足一己私欲而揮霍無度的行為,放在今天看來,更是觸目驚心。而這種“享樂”,又是如何一步步腐蝕瞭整個政治肌體的,作者的分析,讓我看到瞭權力的腐蝕性,以及人性中對欲望的無休止的追求。這本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一個王朝的覆滅,往往並非源於單一的原因,而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統治者的腐化和享樂,往往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作者的筆調,冷靜而客觀,但字裏行間,卻流露齣一種對曆史的反思和對人性的洞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