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幸福到老:安養院的流轉人生

一起幸福到老:安養院的流轉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安養院
  • 養老
  • 幸福
  • 人生
  • 傢庭
  • 情感
  • 社會問題
  • 老年生活
  • 生命曆程
  • 關愛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作者簡介

鍾文鳳

  民國十二年(1923年)齣生於蘇州,上海復旦大學法律係肄業。因異國婚姻失敗,她的人生舞颱由上海至日本,再由日本單槍匹馬來到颱灣。民國八十二年(1993年)住在汐止翠柏新村老人安養中心至今。

  鍾文鳳在安養中心並未閑著,她在1996年(七十五歲時),將過往一生寫成一本三十萬字的小說《生生流轉》;2000年,又發錶《在夕陽中築夢》一書。2010年,《生生流轉》授權蘇州工業園區易亞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計畫於中國拍攝連續劇。八十歲開始,使用電腦與數位筆進行創作。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現代都市生活中,三位女性在麵對人生轉摺點時,如何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的故事。 書名:尋光者 內容簡介: 《尋光者》的故事圍繞三位生活在繁華都市中的女性展開,她們各自背負著不為人知的睏境與迷茫,卻在命運的牽引下,於一傢名為“清風小築”的獨立咖啡館相遇。這不是一個關於浪漫愛情的俗套故事,而是一部深刻描繪現代女性在事業、傢庭、自我認知等多個維度上掙紮與蛻變的心靈史詩。 人物群像: 故事的主角是三位性格迥異、背景復雜的女性: 林薇: 曾經是叱吒風雲的媒體精英,以犀利的文筆和敏銳的洞察力在業界享有盛名。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職場變故,讓她在事業的巔峰跌落。她失去瞭引以為傲的身份,更失去瞭對未來的方嚮感。林薇帶著一身的疲憊和不甘,試圖在城市的邊緣尋找一個可以喘息的角落。她習慣瞭掌控一切,卻發現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往往無法被計劃和控製。她的掙紮在於如何放下過去的榮耀,重新定義“成功”的含義,並在看似平凡的日常中找到內心的平靜。 陳雪晴: 一位典型的“隱形母親”。她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瞭傢庭和兩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犧牲瞭自己的愛好和職業抱負。在丈夫的事業蒸蒸日上,孩子逐漸獨立的過程中,雪晴發現自己仿佛成瞭一個多餘的人。她麵臨著中年危機,對鏡中的自己感到陌生,對未來充滿瞭恐慌。她渴望重新找迴自我,卻不知道從何開始。她的故事是關於“放手”與“重塑”,如何平衡母職的奉獻與個人價值的實現。 蘇菲: 一位從海外歸來的年輕藝術傢,她懷揣著對自由和藝術的純粹熱愛,卻在現實的商業邏輯麵前屢屢碰壁。她的作品充滿瞭強烈的個人風格,但市場似乎並不買賬。她需要在藝術的理想與生存的現實之間做齣艱難的抉擇。蘇菲代錶瞭年輕一代的迷茫:如何在保持初心的同時,適應一個日益功利化的社會結構?她的故事充滿瞭對藝術本質的探討和對個體價值的堅守。 故事主綫與衝突: 故事的開端是三人的“相遇”。“清風小築”咖啡館的老闆,一位沉默寡言卻心思細膩的中年男子,無意中成瞭她們情感的“中轉站”。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裏,三人的生活軌跡開始交織。 林薇的尖銳與不安全感,時不時地刺痛著雪晴對安逸生活的維護;而雪晴對傢庭的過度依戀,則讓追求獨立的蘇菲感到壓抑。她們之間既有最初的試探、誤解和觀念衝突,也有在深夜裏坦誠相待的溫暖。 核心主題: 本書深入探討瞭現代都市女性在“成熟”這個階段所麵臨的復雜命題: 身份的重塑: 當社會標簽(精英、母親、藝術傢)不再是支撐時,我們是誰?小說細膩地描繪瞭她們如何從外界的期待中抽離齣來,審視自己內心的真正渴望。 關係的重建: 她們不僅要處理與伴侶、子女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她們需要學會如何與“自己”和解。林薇學會瞭不再用過去的成就來衡量今天的價值;雪晴開始為自己規劃未來,而不是僅僅活在彆人的需求裏。 女性互助的力量: 故事沒有過度美化“閨蜜”情誼,而是真實地展現瞭女性之間基於共同經曆的理解和支持。她們是彼此的鏡子,映照齣對方的脆弱,也共同成為瞭對方前行的動力。當林薇決定重新開始寫作,但文思枯竭時,是雪晴用她對生活細節的觀察為她提供瞭靈感;當蘇菲的畫廊租約麵臨危機時,是林薇運用她過去的人脈資源幫助她尋找新的齣路。 情節高潮與轉摺: 故事的高潮並非某一個戲劇性的事件,而是三位主角在各自生活中的一次次“選擇”。 林薇決定不再為舊東傢撰寫她厭惡的公關稿件,而是選擇用更貼近人心的筆觸,記錄下“清風小築”裏普通人的故事,雖然收入微薄,但她找迴瞭寫作的樂趣。 雪晴鼓起勇氣報名瞭她一直想學的油畫課程,這引發瞭傢庭內部的一場小小的風暴,但她堅持瞭下來,並發現藝術帶給她的滿足感遠超她過去維持傢庭錶麵的和諧。 蘇菲最終拒絕瞭一個商業畫廊提供的“迎閤市場”的閤作機會,轉而選擇在一個老舊的社區舉辦一個小型、非盈利的畫展,她的作品第一次獲得瞭來自普通觀眾的真摯迴響。 尾聲與展望: 結局是開放而充滿希望的。三位女性並未解決所有問題,生活依然充滿挑戰,但她們不再是孤軍奮戰的“尋光者”。她們明白瞭,光芒並不總來自外部的成功,它也存在於每一次真誠的交流、每一次勇敢的嘗試,以及在彼此陪伴下共同走過的每一個清晨與黃昏。 《尋光者》是一部獻給所有在生活中迷失方嚮,卻依然相信美好正在遠方等待的人們的情書。它探討瞭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如何保有心靈的韌性,並溫柔地、堅定地走嚮成熟的自我。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

汪詠黛
蘇州美女 VS. 心機美人
邱秀堂
學她,做個快樂的老人

快樂流轉的身影
01一生走來
02翠柏歲月
03天倫樂
04同根生
05一生摯友
06加油!

幸福安養的話語
01不用健保卡的老人
02要懂得為自己花錢
03守著承諾守著他
04好兒子不如好媳婦?
05黃昏之戀 恍若一夢
06快速消失的記憶
07啊!又忘瞭
08彩色的老年
09我心中的俠女
10看到人間的大愛
11思念綿綿無絕期
12老人的眼淚
13不設防的悲劇
14因禍得福?
15做個快樂的老人
16親生的不如領養的好?
17不想拖纍兒子?
18幸福的老夫少妻
19深情的分手
20改過自新的老人
21她是我的監護人 
22就愛跟兒子撒嬌
23老人的時光
24丟掉高跟鞋
25平淡又難忘的生日
26三十朵對我微笑的玫瑰花
27醫生兒子不敢幫我拆綫
28身擁五韆萬 老來有保障
29散步隊,我獨挑大樑瞭!
30失去戰場的老兵
31解不開血緣的心
32一個老人死亡的啓示
33此時此刻最實在
34一樣的母親,不一樣的兒女
35誰是誰的恩人?
36高齡老人間,也鬧性騷擾
37她、她的情人、和她的兒子們
38幸虧心田裏還有愛
39清明思故友 人不在情長留
40失物搜尋隊 老人傢好幫手
41孝順,因為我也會老
42八十老媽「飆車」懺情記
43金發洋婆婆,愛在颱灣!

圖書序言

推薦序

蘇州美女 VS. 心機美人

  「明天我約瞭鍾阿姨從山上的養老院下來小聚,妳有空嗎?」
  接到好友邱秀堂這通來電,沒有空也得有空!

  與日本記者熱戀 放棄訂婚的錶哥

  因為鍾文鳳阿姨已經八、九十歲瞭,她在大時代洪流中翻滾過,人生舞颱從上海、大阪轉到颱北,一身都是傳奇故事,在我們這些後生晚輩的眼裏,她就像作傢瀋從文所說的,是一本雋永又充滿智慧的大書,當然要好好珍惜每一次和她見麵的機會。

  民國十二年齣生於蘇州的鍾阿姨,十八、九歲進入上海復旦大學法律係就讀。在那全民抗日的時代,綺年玉貌的她卻和《色戒》女主角選擇完全不一樣的路:被一名風度翩翩的日本記者著魔般的苦苦追求,陷入熱戀,為瞭愛情,她不但置傢庭的勸阻和輿論的非議於不顧,最後還放棄原已訂婚的深情錶哥,成瞭日本人的妻子。

  中日戰爭結束,鍾阿姨搭上遣返日胞的最後一艘輪船到日本,和夫婿落腳在被美軍炸成廢墟的大阪,住進一間破爛屋,靠著種菜、養雞刻苦度日。

  共患難的異國夫妻胼手胝足養育瞭一兒一女,經過十餘年努力,傢庭經濟進入富裕佳境。未料,丈夫卻因與昔日的日本女友舊情復燃,逼使鍾阿姨放棄辛苦建立的傢園,以及還需要母親照拂的骨肉。

  孑然一身的離婚女人,到陌生的颱灣重新展開人生,豈止是一句心酸血淚可帶過?

  但鍾阿姨走過來瞭,從跑單幫,到餐廳當洗碗工,她什麼苦都肯吃;後來她在颱北市重慶南路上開瞭一間頗有名氣的「棕櫚西餐廳」,和四、五十名員工一起打拚,纔得以在颱灣安身立命。

  退休後,住進翠柏安養中心單人房的鍾阿姨並沒閑著,她開始默默動筆,將生命故事一個字一個字寫成小說,經由好友「颱灣古蹟仙」林衡道教授為書中人物與情節增加豐富的時代背景,作傢「呼嘯」先生、文化人邱秀堂小姐幫忙潤飾,加上企業界餘華英女士的助印,七十五歲時鍾阿姨齣版瞭第一本大作—三十萬字的小說《生生流轉》。

  學會用一指神功 寫下養老院點滴

  讀者送到山上的信件、花束,以及大陸影視公司購買改拍連續劇版權的舉動,深深鼓舞瞭鍾阿姨,四年後,她齣版瞭第二本書《在夕陽中築夢》。

  將近八十歲時,鍾阿姨的侄兒鍾明成從蘇州來颱探親,為姑媽買瞭一颱電腦,鍾阿姨就在誌工老師田颱明的耐心教導下,學會用「一指神功」敲齣她在養老院看到、聽到的點滴故事,一篇篇動人的文章陸續在報章上發錶。

  走過近九旬歲月,鍾阿姨又迴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心境,人生的恩怨是非都已雲淡風清。她慶幸已在美國成傢立業的兒女,有空時會來颱北探望安住養老院的老母,不但完全體諒她當年失婚後孤單一人來颱奮鬥的艱辛,更以有這樣的母親為榮。

  而最讓鍾阿姨感恩的是,周遭有許多「小」朋友在關心、幫助她。她說:「我好幸運,都是彆人的小孩在照顧我。」

  像是當年和她在「棕櫚西餐廳」並肩奮鬥的領班莊鈴美,現在苗栗擔任桿弟工作,如果鍾阿姨需要看病,鈴美會毫不遲疑地從苗栗請假來陪她;她想要添購所需,《聯閤報》退休記者程榕寜會主動上山幫忙;至於噓寒問暖、一切「監護人」該做的事,忘年交邱秀堂更是沒一樣少做。

  一般養老院都規定入住時要有監護人或保證人、緊急聯絡人,以備萬一生活經濟齣問題、發生病危等事情,能全程參與處理;秀堂和鍾阿姨一點血緣關係都沒有,卻二話不說,一肩扛起監護人重任,如此重情重義,每每讓鍾阿姨一提起就眼眶泛紅,感激不已。

  和她結緣十餘年的我,也算有小小功能喔!我專門負責陪鍾阿姨吃飯聊天、鼓勵動腦寫作,為她始終努力保持健康而拍拍手。

  對瞭,我還會賴皮—答應請她喝咖啡,卻永遠欠著不還。因為,我們這些「小」朋友就可以一直有理由約她齣來走走瞭。嘿嘿,我這樣對待熟齡「蘇州美女」,夠格稱為「心機美人」吧?

汪詠黛(颱北市婦女閱讀寫作協會理事長)

推薦序

學她,做個快樂老人!

  這本書《一起幸福到老》是結集鍾文鳳女士在中國時報與人間福報的專欄,也是鍾阿姨的第三本書,繼她住在安養中心寫的第一本《生生流轉》小說與《在夕陽中築夢》散文一書後,以生命無比韌性與耐力,書寫成的精彩力作。

  鍾文鳳女士,蘇州人,祖籍安徽巢湖,生於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但鍾阿姨私下告訴我,她的身分證上的年齡少報兩歲,所以今年(二○一三年)應該是九十二歲瞭。一九四三年她從上海復旦大學法律係肄業,因異國婚姻失敗,她的人生舞颱由上海至日本,再由日本單槍匹馬來到颱灣。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住在汐止翠柏新村安養中心至今。

  我和鍾阿姨沒有血緣關係,但擔任她住在汐止翠柏新村安養中心的監護人。其實,鍾阿姨有一兒一女都非常齣眾,為什麼我會成為她住老人安養中心的監護人?鍾阿姨在本書〈她是我的監護人〉一文中有描述,其中一段這樣寫的:「林衡道教授有句經典名言:『老人一無所用,好似一堆垃圾。』那麼,邱秀堂就是撿垃圾的人。」鍾阿姨幽默的把我比成「撿垃圾的人」,我在此要抗議:老人非垃圾,傢有一老如有一寶呢!何況跟鍾阿姨相識,得到她的信任,我們彼此成為對方心事的傾聽者,有鍾阿姨這位忘年之交,在人生的道路上指引我前行,我得到的是一塊寶玉,更是腳前的明燈。

  鍾文鳳女士於一九九六年住進翠柏新村安養中心並未閑著,她在七十五歲時,將過往一生寫成一本三十萬字的小說《生生流轉》。二○○二年鍾阿姨的侄兒鍾明成先生從大陸來颱公乾,特彆利用自由活動時間,由老夫子工作室的同仁王慈聰陪同下,至八德路買瞭一部電腦送給鍾阿姨。鍾阿姨有瞭電腦後,第一件事,就是將她所寫的《生生流轉》改寫,可是她不會注音符號,於是買瞭數位筆,由她的電腦老師田颱明先生教導,將原先三十餘萬字的小說,濃縮為二十萬字;此書於二○一○年授權蘇州工業園區易亞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計畫在中國拍攝連續劇。二○○○年,鍾阿姨發錶《在夕陽中築夢》(正中書局齣版)一書。這三本書都是鍾阿姨以一支數位筆,一筆一畫的將她一生及養老院周遭生活的點點滴滴,真實又感性地寫下來。

  自從鍾阿姨《生生流轉》小說齣版後,她苦難的一生終於得到命運之神的眷顧。此小說雖未在書市流通,卻擁有許多讀者,多年來仍有不少讀者關心作者鍾文鳳女士的近況,不斷地嚮我打聽鍾阿姨目前生活的情形。其中,我的朋友華海燕,她與夫婿徐藹可(Dr.Eckhard Stroefer)在德國主持東西文物修復中心(www.hua-stroefer.de/),有一年,她返颱探親,我送瞭一本《生生流轉》給她,她看完後又傳給在德國的友人,所以一傳十,十傳百,德國華人看過此本小說的人很多。讀者最常問,書中女主角賽月,莫非就是作者鍾文鳳本人?而海燕姐每次迴颱探親,不管我們見麵或是電話中敘舊,她總是會問:鍾阿姨在養老院還好嗎?

  還有熱情的讀者,直接到養老院看她,或送花、送水果、甚至送金項鍊。最令人感動的是讀者許秀琴、王祖平等,成瞭鍾阿姨生活中最得力的幫手,如十幾年前鍾文鳳阿姨生病住院,讀者許秀琴大老遠從基隆趕到汐止五指山,無條件的日夜照顧鍾阿姨的起居作息;又有一迴過年,我正好齣國度假,王祖平與許秀琴接到求助電話,及時趕到山上,將鍾阿姨送到醫院掛急診。

  鍾阿姨事後得意的告訴我:「當時,主治醫生還誤以為他們是我的兒女呢!」她接著又說:「在救護車上,我腦海裏想的不是自己小孩,而是比兒子還要親的這些生死相交的朋友們。」她說的彆人小孩、朋友們,除瞭上述幾位,還有她於六、七○年代,在重慶南路正中書局樓上開設「棕櫚西餐廳」時的部屬,有謝秀娥與莊鈴美等,以及我的摯友們如程榕寜、汪詠黛、葉毓蘭、許□方、盧美杏、楊艷萍、宋穎鶯、陳建任、林宏修與詩人張香華及老夫子王澤,都是鍾阿姨珍惜的小友。

  最不可思議的是,為鍾文鳳《生生流轉》印刷齣版此書的餘華英女士,不但分文未取,這些年來因股市不振,她擔心靠股票投資周轉生活的鍾阿姨憂心,不時在金錢上資助鍾阿姨,並每日撥電話至安養中心跟鍾阿姨請安,就怕年老的鍾阿姨有什麼閃失。這兩年鍾阿姨進齣醫院,餘華英女士每日親自在傢煮營養食品送至醫院,替我分擔瞭「監護人」的許多工作,包括今年二月鍾阿姨因小中風在浴室摔瞭一跤送醫院急診、通知鍾阿姨在蘇州的兒子周英世與在美國的女兒周真理盡快迴颱灣探視母親。

  鍾文鳳阿姨的兒子周英世是知名的急診醫療科醫生,在美國紐約與蘇州都有自己的診所;女兒周真理亦是名作傢,現為美知名的齣版社執筆齣書。鍾阿姨在此書中〈醫生兒子不敢幫我拆綫〉、〈老媽「飆車」懺情記〉兩篇,寫的就是他與兒子英世的互動,筆觸詼諧又溫馨。因鍾阿姨的一對兒女從小在日本、美國求學,對颱灣很陌生,鍾阿姨總在她兒子或女兒返颱探親之際,安排兒女與她的晚輩朋友或讀者餐敘。兒女們也漸漸瞭解,母親失婚後,孤傢寡人從日本到颱灣求生奮鬥的過程,也非常珍惜與母親還有母親的朋友相處。

  鍾文鳳阿姨的《生生流轉》,不但得到許多讀者的肯定,有一段時間她紅火得很,上電視、上廣播,到讀書會與讀者談寫作經驗與養老院的生活。因此,寫作成瞭她養老的活力與動力,她將養老院觀察的種種人生百態,用談笑輕鬆的筆調寫齣一篇篇真實感人的故事,最初這些短文不時在中央日報與青年日報刊齣,不久,正中書局將她發錶的短文輯成一冊,於是她的第二本書《在夕陽中築夢》在二○○○年麵市。接著二○○五年在《中國時報》傢庭版寫「養老院隨筆」專欄,二○一○年在《人間福報》寫「銀發俱樂部」專欄,當時可謂是颱灣年紀最長的專欄作傢。

  鍾文鳳阿姨的第二本書《在夕陽中築夢》齣版後,轟動一時。中央研究院陳奇祿院士、陳張若伉儷曾把此書當為枕邊書,他們讀後告訴我,每篇都發人深省。的確,《在夕陽中築夢》一書,社會學者贊譽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老人文學創作,不但激發我們對人生的重新思考,也教我們積極開拓心靈。而本書是延續《在夕陽中築夢》的安養中心老人傢日常生活的遭遇,每則都是真人真事,也是大時代裏小人物可歌可泣的故事。

  諾貝爾文學奬作傢大江健山郎曾說,寫小說是一種救贖。救贖二字,來自拉丁語的健康、安全、幸福;鍾文鳳阿姨陸續齣的三本書,無疑是希望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能夠活得健康,過著安全又幸福的日子,彼此給對方愛的鼓勵。鍾阿姨,謝謝您給我們這麼多的啓示!

邱秀堂(老夫子哈媒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編輯)

圖書試讀

好兒子不如好媳婦?

初來安養中心的她,看來一臉疲憊,又瘦又黑,沒想到,兩三個月後再見麵時,不但胖瞭許多,精神奕奕的錶情全寫在臉上。

她開心的告訴我:「我簡直是像住進瞭天堂!真感激有這麼一個好地方,提供我們老人安養的處所。」

我住在翠柏十五年瞭,三餐熱呼呼的飯菜準時上桌;病痛時,一按急救鈴,醫生護士就來瞭;颱風來襲,外邊斷水、斷電也都不用擔心,自有安養中心會替我們解決,住久瞭,這一切都覺得理所當然,但要說安養中心是「天堂」,有些誇大其詞吧?

她語重心長地跟我說:「這些都得「感謝」我的媳婦……」

兒子娶媳婦進門半年後,一天兒子對她說:「老媽,妳年紀大瞭,傢就交給媳婦管吧!」媳婦接管傢務後也掌握瞭經濟大權,婆媳關係開始有瞭微妙變化。

她的媳婦,人前人後完全不一樣,兒子下班迴傢,媳婦立刻端上兩杯熱茶,一杯是丈夫的,一杯當然是給老媽享受。媳婦在兒子麵前「孝順」得無可挑剔,但她這個平日要忙著洗衣煮飯,買菜打掃,替孫子洗澡餵奶的老媽子在一邊,如啞巴吃黃蓮,有苦難言。

為瞭維護一傢子的融洽和幸福,她忍氣吞聲,選擇瞭沉默,把「真相」埋藏心底,由媳婦去唱戲吧!

有一天,她在菜市場碰見鄰居程傢的媳婦:「奶奶,我實在看不慣你的媳婦,把你當老媽子使喚,天長日久,你就算是鐵打的身體,也會受不瞭的,何況你年歲已高,如果不想辦法脫身,會連老命也沒有瞭,我看你不如去找間不錯的安養中心住吧!」

於是她就到瞭安養中心做我的鄰居,結束「老媽子」的苦日子,過著她所謂的天堂生活,找迴老人該有的尊嚴。

老人的眼淚

日前高屏水災,有一養護所老人們泡在水中的畫麵,讓人流淚,也讓我想起一個老人。

他搬來安養中心的第一天,很有禮貌的邀請我們去他房間喝茶,開口第一句話:「以後,你們稱呼我老大哥就可以瞭。」接著又說:「有言在先,我思想傳統,男女授受不親,所以我不與女性來往,請大傢原諒。」當時,我與另一位大姐便離開瞭。之後偶然碰見他,最多點頭而已。

老大哥住定後,天天下山購買食物,如麵點、水果,大包小包,送給鄰居、辦公室職員、警衛、廚房師父、倒垃圾的清潔工,甚至送報的人,久而久之,老大哥的尊稱,便被「聖誕老人」取代瞭。

有一天,這位老大哥帶著禮物,站在每一位老大姐的房門前,鞠躬作揖,腆靦地賠不是:「我是有眼不識泰山,這裏的老大姐們,個個是有教養、有知識的女性,令我欽佩不已,以後還請多多指教。」看他登門道歉很有誠意,老大姐們都一笑置之,事情便過去瞭。

他為人親切、真誠,和他見個過麵,談過話的人,不容易忘記他。漸漸地,大傢在一起,像傢人、像知己,十多年就這樣過去瞭。

前一陣子,兩三天沒看見他的人影,原來是住院瞭。幾位老人一起去醫院,探望他的病情,卻為他兒女所拒,不久,服務小姐傳來消息:他的兒女已將安養中心房間退租。據說,他已成瞭植物人,沒多久,又傳來消息,他死瞭。

一天,突然有位陌生婦女行色匆匆來找我,隻簡單丟下一句話,我纔知道老大哥住在一傢老人養護所,他還活著?我又驚又喜,第二天按地址找去。

終於看見他瞭,我一聲老大哥,他立刻有瞭反應:「是你來看我,謝謝。」接下來他嚎啕大哭,邊哭邊說:「我的眼睛,全看不見,雙腿也不能走動,現在是個廢人瞭。」

他緊閉雙眼,淚卻流不止。我環顧這傢老人養護所,院中服務人員,隻有幾位專業護理,其餘清一色是外勞,她們未經訓練,語言不通,對於這樣的環境、設置和服務,和安養中心實不能相比,我替這位老大哥憂心。

老大哥哽咽著說:「我想搬迴安養中心,想念門前的那棵桂花樹,想念和你們在一起共處的日子。」

我不知所以的迴應:「歡迎老大哥搬迴來住。」

他拚命搖頭:「我兒子、女兒都不會答應。」

原來他的兒女們,分瞭老大哥的現金、股票、房契,遠走他鄉,雖然沒有被棄養,卻有如被「當」在養護所。我這個局外人,實愛莫能助。

老人的尊嚴,老人的心願,老人的自主權,在哪裏?現代的兒女們,可曾想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對那些關於歲月沉澱的故事充滿好奇,而這本書的標題——《一起幸福到老:安養院的流轉人生》,無疑觸動瞭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我總覺得,人到老年,尤其是在安養院這樣的特殊環境裏,生命的故事會變得格外純粹而深刻。我設想著,書中或許會描繪一群性格迥異的老人,他們各自帶著過往的輝煌與遺憾,在這片最後的港灣裏,如何學會放下,如何重拾溫情,如何找到彼此的依靠。我期待看到那些關於友誼、關於親情,甚至是關於晚年愛情的溫暖片段。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一種超越年齡的生命力,一種即便在身體日漸衰弱時,精神依然能夠閃耀光芒的力量。我渴望從這本書中,找到一種對生命終點的理解,一種對“幸福”的全新定義。

评分

這本書,我當初隻是隨意地在書架上瞥到,它的名字——《一起幸福到老:安養院的流轉人生》,就帶著一種溫潤的、仿佛陳年老酒的醇厚感。我總覺得,人生走到最後,最奢侈的,莫過於一份安寜的幸福。尤其是在我們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很多人忙於奔波,甚至忽略瞭身邊的長輩,更彆提那些在安養院裏度過晚年的人們。我很好奇,在這樣一個看似平靜的場所,是否真的能流轉齣幸福的人生?我設想著,或許書裏會描繪一群老人,他們曾經有著各自跌宕起伏的故事,如今在這片相對寜靜的天地裏,如何互相慰藉,如何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我期待看到他們之間那些細水長流的情感,那些不經意間流露齣的智慧,以及他們麵對離彆時,那份超越悲傷的豁達。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給瞭我一種強大的吸引力,它承諾的不僅僅是“幸福”,還有“一起”和“到老”,這仿佛是對人生終點的一種美好期許,一種對生命圓滿的追求。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總讓我聯想到一部老電影,那種溫暖、懷舊、又帶著一絲淡淡憂傷的氛圍。 《一起幸福到老:安養院的流轉人生》——這個名字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我一直在想,在安養院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裏,人們的人生是如何“流轉”的?是時間的緩緩流逝,還是情感的悄然變化?我猜測,書中或許會聚焦於幾個代錶性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軌跡或許截然不同,但在安養院這個特殊的舞颱上,他們的晚年生活會交織齣怎樣的故事?我期待,能在書中看到人性的光輝,看到即使在風燭殘年,依然有人能夠保持樂觀、豁達的態度,去擁抱生活,去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對生命周期的感悟,一種對“幸福”的深刻理解,以及對“相伴到老”的真摯憧憬。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就像是一首悠揚的樂麯,總在腦海中迴響。 《一起幸福到老:安養院的流轉人生》——僅僅是這個名字,就勾勒齣瞭一種我嚮往的生活狀態。我並非身處安養院,但我們每個人,終將麵對歲月,麵對生命的“流轉”。我好奇,在那樣的環境中,人們如何尋找到“幸福”?是物質上的滿足,還是精神上的慰藉?我猜想,書裏或許會穿插著各種各樣的人物訪談,或者是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講述那些在安養院裏發生的故事。我期待著,能從這些故事中,看到生命的可貴,看到即使在年華老去的時候,依然可以綻放齣獨特的光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股清泉,滌蕩我心中的浮躁,讓我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去珍惜當下,去擁抱未來,去思考如何纔能真正地“幸福到老”。

评分

我最近讀瞭一本讓我心頭久久不能平靜的書,它講述的不是驚心動魄的愛情,也不是波詭雲譎的權謀,而是關於那些在時間長河中,被我們漸漸忽視的生命角落。這本書,它仿佛是一位善於傾聽的老友,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一幅幅動人的畫麵。我仿佛能聽到微風拂過庭院的聲音,看到夕陽染紅天空的餘暉,感受到老人臉上深刻的皺紋裏藏著的歲月故事。我一直在思考,所謂的“流轉人生”,究竟是什麼樣的軌跡?是順應自然,還是在逆境中堅韌前行?我猜測,書中定然會有許多平凡卻閃光的人物,他們或許曾經是叱吒風雲的人物,或許隻是默默無聞的普通人,但此刻,他們都匯聚在一個名為“安養院”的地方,他們的生命在此時此刻,以一種近乎樸素的方式,繼續書寫著屬於自己的章節。我渴望從這本書中,汲取一份平和的力量,去理解生命的無常,去感悟人生的真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