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防」(Sabo)的目的,就是防範土砂氾濫,要避免或降低人為因素或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發、颱風豪雨等,所造成的土砂災害,並恢復到安穩的自然狀態。為瞭要保育自然景觀、維護集水區下遊居傢安全、繁榮社會經濟,砂防工作的中心目標就是保育森林。
作者簡介
岡本正男 Okamoto, Masao
學曆:日本京都大學農博士畢業。
現任:日本全國治水砂防協會理事長、砂防學會理事長。
譯者簡介
陳樹群
學曆:國立颱灣大學土木工程學係博士畢業
現任:國立中興大學農資院院長 中華水土保持學會理事長。
王文能
學曆:日本東京農工大學博士
吳亭燁
學曆:日本京都大學博士
第一章 砂防的精髓........................... ............. 1
第二章 砂防管理的肇始................. ................. 3
第三章 江戶時代的砂防管理.............................. 5
3.1 坡地裸露與天井川∕5
3.2 山川法∕5
3.3 以畿內為主的幕府砂防管理∕7
3.4 各藩鎮的砂防管理∕7
3.5 福山藩的砂防管理∕8
3.6 江戶時代的主要防砂工法∕12
第四章 明治時代的砂防管理......................................... 17
4.1 澱川水源砂防法∕17
4.2 荷蘭與日本的砂防專傢∕18
4.3 砂防法∕23
第五章 現行的砂防管.................................................................. 25
5.1 直轄砂防事業∕26
5.2 砂防科技的演進∕30
5.3 補助砂防事業(計畫)∕32
5.4 地滑對策∕42
5.5 地滑對策計畫∕44
5.6 陡坡地崩塌對策∕48
5.7 陡坡地崩塌對策計畫∕53
5.8 土砂災害防止法∕56
5.9 集水區綜閤防災計畫∕57
第六章 砂防經費的變遷............................................................ 63
第七章 行政組織的變遷................ ........................... 65
7.1 江戶時代∕65
7.2 明治時代∕65
7.3 大正時代∕66
7.4 昭和及平成時代∕66
附錄................................................................................. 69
參考資料........................................................................... 73
附件一:森林法.............................................................A-3
附件二:砂防法.............................................................A-63
附件三:砂防法施行細則.............................................A-67
附件四:地滑等防治法.................................................A-70
附件五:陡坡地崩塌災害防治法.................................A-92
附件六:土砂災害防治法............................................. A-103
附件七:土砂災害防治法(劃定基準) ................ A-112
附件八:日本砂防關係團體......................................... A-117
附件九:颱日閤作經曆.................................................. A-118
推薦語:
盡管山林賜予人們那麼多恩澤,仍然無法抵擋人為活動而緻自然失衡。民間故事裏傳說著山區有蟒蛇橫行,村民恐慌無比;這蟒蛇,其實就是土石流與洪水災害。因為人們過度開發山林,使得山泉枯竭、荒廢光禿,導緻土石鬆軟,遇雨成災,嚴重威脅下遊聚落。此民間傳說故事,即在告誡世人不可濫墾山林資源。
我最近接觸到一些關於日本現代城市規劃和災害防治的文獻,其中偶然看到瞭這本書的推薦。雖然我研究的方嚮是城市曆史變遷,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自然災害的頻發性一直是其社會發展中繞不開的課題,而砂防,毫無疑問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我個人對這種跨學科的知識融閤非常有興趣,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曆史性的視角,比如砂防技術的演進,不同時期政府在這一領域的政策調整,以及這些措施如何影響瞭日本的城鎮布局和居民生活。我尤其好奇,在科技不算發達的古代,日本人是如何進行砂防工作的?他們積纍瞭哪些寶貴的經驗,又付齣瞭怎樣的代價?這本書能否描繪齣一幅生動的曆史畫捲,讓我感受到古人在麵對自然挑戰時的智慧與韌性,同時也能理解現代砂防體係的由來與發展脈絡。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初看之下,就有一種沉靜而略帶曆史感的韻味。那深邃的藍色調,讓人聯想到日本的山川河流,仿佛能嗅到雨後泥土的清新氣息。而“日本砂防行政管理”這個書名,雖然直白,卻也透露齣一種嚴謹和專業。我並不是砂防領域的專傢,甚至對這個詞匯的理解也僅限於大概的地理概念,但正是這種陌生感,激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無數畫麵:蜿蜒的山路,湍急的溪流,以及在自然災害麵前,人類如何構建起一道道堅實的防綫。這本書,我期待它能為我揭開這層神秘的麵紗,讓我瞭解這門科學背後所蘊含的智慧與艱辛,以及它在日本社會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希望它不僅是技術性的介紹,更能觸及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以及環境保護的深層思考。
评分我是一位對社會科學和公共管理領域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最近在關注一些關於國傢治理能力的話題,尤其是涉及到應對自然災害的公共政策。日本作為一個常年麵臨各種自然災害的國傢,其在災害管理方麵的經驗無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而“砂防行政管理”這個書名,讓我看到瞭一個國傢如何係統地、有組織地應對特定的自然威脅——泥石流和水土流失。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日本的砂防體係是如何構建起來的,它的法律法規、組織架構、財政投入、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間的協調機製。我特彆想瞭解,在麵對資源有限和人口稠密的情況下,日本是如何實現高效的砂防管理的?是否存在一些獨特的政治、經濟或文化因素,塑造瞭其砂防行政管理的特點?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關於國傢治理與環境保護之間關係的深刻洞察。
评分最近讀瞭幾本關於日本建築和景觀設計的書籍,其中不少都提到瞭“綠化”和“水利”的概念。而“砂防”這個詞,雖然從未直接齣現在那些書籍中,但隱約讓我聯想到,在那些精巧的設計背後,一定有著對自然環境的深刻理解和改造。我猜想,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提供一些關於日本如何將人工建築與自然環境巧妙結閤的啓示。我不太關心具體的工程技術細節,我更感興趣的是,日本的砂防理念是如何融入其審美和文化之中的?在修建這些“防綫”時,是否也考慮到瞭景觀的美化和生態的保護?是否有一些經典的砂防工程案例,不僅在功能上齣色,在視覺上也令人贊嘆?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治理自然災害,也可以是一種與自然對話,甚至是一種藝術的錶達。
评分我是一名環境工程師,目前正在負責一個關於山區水土流失治理的項目。在查找相關資料的過程中,偶然發現瞭這本書。我對“砂防”這個概念雖然有所瞭解,但對於日本在這個領域的行政管理和具體實踐,卻知之甚少。我非常渴望通過這本書,學習到日本在砂防工程方麵的先進技術、創新理念以及其背後一套成熟的管理體係。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砂防工程,比如防砂壩、截流溝、植被恢復等,以及它們是如何根據地理條件和災害風險進行設計的。更重要的是,我關注的是行政管理層麵,比如日本是如何進行規劃、審批、實施和維護的?是否存在一些值得我們藉鑒的製度設計和管理經驗,能夠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應對國內的山區水土流失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