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電影工作者井迎兆的首部短篇小說選,寫實與超現實交融,小說既有以留學焦慮經驗為主題,也有抒發都會寂寞疏離感的想像之作,文章搭配攝影及畫作,深具聯想延伸空間,是一部宛如卡夫卡《變形記》的幻異哲思小說。
本書特色
1.兼具寫實和想像筆法,富有幻異色彩,抒發當代都會人的生活省思。
2.小說搭配多幅攝影及彩繪畫作。
作者簡介
井迎兆
一九五七年生,政治大學中文係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電視研究所製作碩士。曆任地方文化紀錄片、輔導金、金馬奬、金帶奬等評審,並為自由影像工作者,從事紀錄片拍攝。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戲劇係專任副教授,教授電影敘事美學、電影剪接、紀錄片賞析與紀錄片製作等課程。
影視作品有劇情短片《英語會話》、《抉擇》(獲第十二屆優等劇情片金穗奬)。紀錄片《太空科技探奇》、《華人務農在美國》、《颱灣童顔》、《南管的守護者》、《山城之春》、《公共安全你我他》、《1997香港人在颱灣》(入選颱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亞洲專題)、《九七 香港 颱灣人》(入圍第三屆金鹿奬最佳導演奬)、《九七前後──颱灣人在香港》、《作傢身影──文學赤子:龍瑛宗的美麗與哀愁》、《作傢身影──推巨石的人:王文興》(入圍八十九年電視金鍾奬最佳剪輯奬)、《大颱中紀事二──筆歌墨舞》。
序
老師,我發現你原來很高耶!
〔鏡頭一。〕
下課時,我坐起身,伸展一下身軀,有個女學生跑到教室的齣口處,轉身對我說:「ㄟ!老師,我發現你原來很高耶!」
我還沒來得及有正確的反應,同學們就笑成瞭一團。
「ㄟ!妳怎麼這樣講,老師哪裏曾經矮瞭?」有同學答腔道。
「我是不高,我隻有一百七十公分而已。」我尷尬地迴答著那女同學的問話,心裏想著「是的,近幾年我確實沒有繼續長高」。
我猜想大概是因我上課的內容太枯燥瞭,以緻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嚮瞭我的身高,不知道他們是否也注意到瞭我的頭發,確實比五年前更稀疏瞭。不,他們不會注意到這差彆的,因為他們是在今年纔第一次在課堂上見到我的,他們並沒有見到兩年以前的我,更彆談五年前的我瞭。
其實,現在的狀態是,連我自己也看不見五年前的我呀!五年前的我,不會也不曾有過這樣深刻的假想或思索,到底在五年之後,我還能保有多少的青春,或是將失去多少百分比數量的頭發呢?這樣的想法也許極為無聊,卻讓我不得不驚覺,自己是在持續不變的狀態中改變,在穩定如磐石般的時間長河裏,突然看見前後的微妙差異。即使是少量的失發,也讓我怵目驚心,明顯感受到時間瀋澱的巨大重量。
記得課堂上,我的學生談到日劇裏常用「跑步」或「奔跑」的畫麵,作為劇情移轉的方式,或直接當作情節的內容。從她錶情上看得齣她有種憤慨的感覺,埋怨和激動的情緒從她的話語裏明顯地流露齣來。在我腦海裏,馬上湧現一幅幅俊男美女的圖像,快速交叉地變換著。他們在街道上、在人群中、在旅館走廊上、在小巷中、在辦公室長廊中、在海灘上,帶著極度誇張的錶情和急促的呼吸,奔跑著。景物快速嚮後推移,成為模糊的狀態。
「他們似乎是無目的地跑著,為跑而跑,有必要這樣嗎?叫個計程車不就得瞭!」那位語調裏帶著急切味道的學生說道。
也許奔跑能創造一種美學距離,使我們能體味時間的過程,注視時間的發展。以空間換取時間,好迴憶過去的曆史,並思考未來的時光。當然,我並沒有把這意念告訴學生,因為當時我也陷在睏惑當中。問題發生在時間之中,解答常在睏惑之後。我並沒有解答,也不試圖解答關於使用跑步的疑惑,我隻是感受到和學生的對談中,背後正有個無形的巨大齒輪,以我們感受不到的,像是地球自轉的速度轉動著,永遠無法被製止地把我們緩慢嚮前推移。不管是跑步,或搭計程車,時間都在消逝。當我們在消費戲劇時,世界也正以戲劇消費我們。
課程結束前,我勸那位學生可以把她的疑惑寫成一篇論文,至少我也對此問題感到好奇。
〔鏡頭二。〕
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我開始跑步,就在我發現五年的光陰可以使我進入光年(光頭之年)之時,我決定開始和時間賽跑。不是為瞭肌肉、體魄、和參加馬拉鬆比賽的名次,而單單隻為瞭能咀嚼時間的滋味,感覺呼吸的可貴,和操練身體機械的效能。在跑步時,藉著它所産生的痛苦,可以讓我感受到身體的存在感,和思索我生命的曆程,雖然它是個自願受苦的曆程,對我而言,還真是個欲拒還抱的弔詭情懷。
我每天固定時間會在我傢的四圍,沿著山路慢跑。在跑步時,身體會進入激烈的運作狀態,思想也以相對活躍的動態奔馳,紛繁的思緒常在我腦中浮現,而多半的意念隻像滴在河麵上細碎的小雨滴,漣漪很快散開,然後便消失於無形,連滴落的所在處都隨著河流飄走。但僅有在每天會固定經過的一個點上,總是引起我同樣的情緒震撼。
應該至少是十年前吧,我傢附近公園邊的一個涼亭,有個婦人在那裏上吊自殺瞭。聽說,她的先生來收屍時,悲抑異常,但是卻顯齣木然的錶情,也許是不知如何來反應這事,一時感到錯亂吧。我每次經過那涼亭時,總是用步行的,用我的思想,去想像那婦人絕望而瘋狂的意念、決定死亡,以及那憤怒的意誌,在在都震動著我的胸膛。她死後,警方將已斷氣的垂掛在橫樑布條上的她,從涼亭上解瞭下來,小心地將她扶躺在地麵上,為她蓋上白布。她的先生聞訊而至,跪在她身旁,呆滯地望著她的屍首,默默將她散亂的頭發理順,淚水撲簌簌地落下。
〔鏡頭三。〕
有一年鼕天,上課中間,有個學生跑進教室告訴我,教室外麵的山中有彩虹,好大的彩虹。於是我們一溜煙地全湧齣瞭教室,睜眼注目那橫跨兩山中間的彩虹,像一座彩色的橋。剎那間,我們都瀋浸在高亢的情緒裏,各色相機的快門也啪噠啪噠地響著,直到彩虹漸漸消散。據說,彩虹是造物者留給我們應許的記號,那是極為美好的應許,它可以使我們對未來感到莫名的興奮,甚至充滿激情,那是它所能帶來的美好情愫,一種在我們心中長久缺乏的動力,像是美麗心靈裏的永恆陽光。那次的上課真是爽快,至今,我仍記得那年鼕季,教室外,有一片清明的天,一彎為我們搭造的彩虹的橋。
十年前涼亭裏的死亡,和之後某年鼕天教室外的彩虹,每每讓我想到生命的分歧與多義,有悲戚,有歡騰,有上升,有殞落,像透光的稜鏡,摺射七彩的光譜,耀眼而多變。我們就是生長在這豐富多變,但又饒富意義的生命週期裏,在颱北時而繁復,時而舒爽的天空下。
〔鏡頭四。〕
結束跑步時,我會放慢腳步,凝視公園邊的生態池,荷花與水草扶疏,有錦鯉遊在其中,紅色波紋的韻律在水麵下晃動。胸中頓然有種豁達的感覺,對未來似乎有種清楚的期盼;除卻死亡,尊重生命,擁抱傳統,擷取現代,以一種溫柔而寬和的態度麵對成長與蛻變。
今年底,感謝我的學生,我發現我們都會長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