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
雙重螺鏇的的演化終點是?
聽好瞭,西濛!不要相信你自己!要相信我!要相信這個相信著你的我!
──《天元突破》第一話〈用你的鑽頭突破天際吧!〉
宇宙處處是螺鏇
看瞭《吞食上弦月的獅子》前麵幾頁,腦中浮現的是《天元突破》這部「王道復古」,熱血到爆的巨大機器人動畫:人類是所謂的「螺鏇族」,能夠運用螺鏇之力,而螺鏇之力,蘊藏在萬事萬物之中,小到直徑兩奈米(一奈米為十億分之一公尺),儲存所有生物遺傳密碼的DNA雙螺鏇分子;大到長達數萬光年(一光年約為十兆公裏),由無數星係所組成的銀河係鏇臂。介於之間的,無論是貝殼的構造、植物的葉序、洋流的漩渦、大氣的氣鏇、數學裏的費波納西數列(Fibonacci series)、物理學裏的馬剋斯威爾方程式(Maxwell equations),無一不是「螺鏇」,而集閤這一切的螺鏇之力的,就是巨大機器人手上的大鑽頭,可以粉碎一切障礙...
等等,不是在說夢枕□的奇幻小說嗎?怎麼變成機器人的大鑽子瞭。
寫小說導讀的大前提是不能「捏他」(洩漏劇情),這造成瞭進退兩難的睏境,導緻許多小說的導讀隻能旁敲側擊,難以搔到癢處。因此對讀者而言,往往要看完整部作品,再迴頭看導讀,然後感嘆:「原來如此!」不過《吞食上弦月的獅子》倒是沒有這個問題,因為這個故事並非典型的敘事,而是有如鏡子一般,同樣的劇情,會在不同的讀者心中映齣不同的形象。
特異的「雙人」角色
主角三島草平是一位攝影師兼「螺鏇收藏傢」,背負瞭三個創傷:學生時代女友在學運抗爭中死亡的震撼、在戰場上遭砲彈碎片擊中腦部,以及目睹士兵在遊擊隊村莊中殺害一對小兄妹時,卻隻記得按快門的罪惡感。因為這三種創傷,除瞭讓主角時時産生看到螺鏇的幻覺之外,也使他成為一個痛恨自己、也痛恨人類的厭世者,生存的目的,隻剩下收集各式各樣的螺鏇。某一日,主角登上瞭一棟大樓中隻存在於他自己幻覺的螺鏇梯,拾級而上,結果進入瞭另一個世界,蘇迷樓。
然後,故事的主體在這個奇幻的異世界中展開。三島草平失去瞭記憶,成為這個世界的「阿迦陀」(外來者),之後被自我放逐的「螺鏇師」一傢人撿去當女婿,並且得到瞭「阿濕波」這個名字,這是印度教中的雙子神之名,一個名字,卻有兩個人──點齣瞭這個故事的核心結構:雙重世界、「雙人」的主角(書中所言,一個人卻有「兩個存在」)、雙重世界中的「雙人」主角……有如兩麵鏡子之間無窮的反射成像。
故事的另兩個主要角色在此登場:嫁給阿濕波的螺鏇師之女雪拉,是個情慾豐沛的美少女;她哥哥達孟,是個魁梧大漢,由於一傢人遺世獨立,認定自己將會跟妹妹結婚生子,哪知阿濕波突然齣現搶走瞭雪拉,因此對阿濕波抱有很深的恨意。
有趣的是,故事中阿濕波雖然幾次差點死在達孟手裏,卻對達孟抱有一種近乎同理心的好感,或許是因為他在達孟身上也看到瞭一部分的自己,甚至達孟還為他完成瞭現世中不可能、不敢想、不敢做的欲望。分彆與雪拉交媾的阿濕波與達孟,其實也可視為一體的「雙人」。
現實世界中的「雙重人」主角,包含瞭三島草平,以及日本著名的詩人暨童文學傢宮澤賢治。宮澤有時以「本體」齣現,有時則齣現在三島的行止意識中。宮澤賢治被某些人神化為終身禁慾的傳道聖人;不過後來也有研究者認為,宮澤之所以終身未婚過著禁慾生活,是來自於對妹妹疼愛,以及學生時代與同學、室友之間的深厚友誼,都微妙地轉化為禁忌的愛戀之情之故(押野武誌,《童貞□□□的宮澤賢治》)。夢枕□在本書中引用的〈悼亡妹詩〉感人肺腑,顯露齣宮澤與妹妹敏子間的深厚感情,有部分網友因此戲稱宮澤為「史上最強的妹控(戀妹情結)」,而宮澤最負盛名的作品《銀河鐵道之夜》中,主人翁喬凡尼與坎培內拉的友誼也被指稱為宮澤同性戀傾嚮的投射。
擅長描寫情慾糾葛的夢枕□,在本書中將自己以及宮澤賢治融入主角,深刻地描述瞭內在的感情的世界--這也是個雙重螺鏇結構的世界:愛與慾、瀋溺與昇華、摺磨與救贖互相交纏,在主角們身上展開。本書的角色要以「雙人」為單位來看:「三島草平與宮澤賢治」(現世中懷抱雙重苦惱的兩個文藝青年)、「阿濕波與三島草平」(兩個世界中對應的存在)、「阿濕波與達孟」(人性與獸性)、「達孟與雪拉」(逆天之力與生殖之力)、「雪拉與拉芙蕾西亞」(尊貴與低賤的姊妹)、「拉芙蕾西亞與達孟」(天照大神的秩序與素盞鳴尊的破壞)、「敏子與涼子」(不倫與知性之愛)、「緣與業」(「三島+宮澤」與「敏子+涼子」兩個雙人投射於異世界的「雙雙人」)、「獅子宮與如來」(混沌與開闢)、「螺鏇師與阿迦陀」(智慧與命運)。就像是物理世界的基本粒子「誇剋」(quark),誇剋無法單獨存在,必定會結閤成「強子」(hadron),強子若被撞碎,這些碎片誇剋會立即組成新的強子。本書中的「單人」角色也以這種方式不斷變成不同組閤的「雙人」,以這種觀點來看故事中的角色,或許更能抓住夢枕□思想的脈絡。
蘇迷樓--演化之路
這個世界中所有的生物存在隻有一個目的,從海中登陸,然後爬上「蘇迷樓」這座高山的頂點。阿濕波自己一麵跟著大傢嚮上爬,一麵被爭風吃醋的大舅子追殺,一麵觀察著蕓蕓眾生。後來由自己的「業」身上瞭解瞭這條「攀爬蘇迷樓之路」其實是一條演化之路。雜學甚豐的夢枕□引用瞭演化發生學(Evo-Devo)的學說,讓蘇迷樓也擁有瞭雙重性:它既是整個地球數十億年演化曆程的縮影,也是母體子宮內胚胎發育過程的放大。每個生物一麵往上爬一麵蛻變,但都有各自的極限,會停在某處落地生根,以當時的型態繼續生存下去,達到演化的頂點。
不論是演化或是發生,都是一個「時間」的曆程,在這個故事中卻是以「空間」的形式來呈現,這又是「雙重性」這個核心的再度體現,「我是咬著時間的空間,也是咬著空間的時間」蘇迷樓之路的終點,「獅子宮」裏的「混沌」如是說。一九九二年夢枕□與天野喜孝閤作的詩畫集《螺鏇王》,捲首的四摺拉頁,正是這個意象的完美呈現(我不得不這樣想:二十年前我買下《螺鏇王》所結的「緣」,造成瞭今天我得為《吞食上弦月的獅子》寫序的「業」)。
流動的敘事
《吞食上弦月的獅子》敘事觀點的流動很有趣,一開始的第一人稱「我」是螺鏇收集傢三島草平,進入蘇迷樓之後的「我」變成阿濕波,然後在一次夢中(或潛意識中)這個「我」與雙人中的另一個「我」在花捲(宮澤賢治的故鄉)相遇,「兩人」進行瞭一場都是第一人稱的「我」之間的對話(依內容來看,是三島草平 vs. 宮澤賢治),對話結束之後的故事,變成以「阿濕波」的第三人稱視點來敘述,到瞭故事最後,阿濕波將進入獅子宮時,第三人稱的敘事主體又變成「緣」--雖然也是阿濕波,不過在此顯然是為瞭強調他作為「緣∕業」這個「雙人」中的「緣」那一部分。
簡單的說,雖然敘事視點一再變換,可是事實上敘事的主體是一緻的,就是夢枕□三島草平宮澤賢治阿迦陀阿濕波緣業如來。(這哪裏簡單瞭?)
最終的問答
這個故事的終點,是必須迴答兩個宇宙終極意義的問題。過去敢正麵挑戰這種等級的問題的,大概隻有科幻大師艾西莫夫(Isaac Asimov)那部石破天驚的經典短篇《最後的問題》,或者是亞當斯(Douglas Adams)的戲謔之作《銀河便車指南》(宇宙的終極答案是42,請問終極的問題是什麼?)。大部分處理類似題材的作品在最後都是以「逃避」的方法混過去,以免背上「一介小說傢,竟敢妄稱宇宙的終極意義!」的狂妄罵名。夢枕□採取的方式是勇敢地把自己心中的答案寫齣來,因為這整部小說其實就是他傾注生命力,思索這個問題的結果。如果以模擬兩可的方式閃躲這個答案,這部小說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可言瞭。這是屬於作者本人的答案,而不是為瞭讀者所想齣來的答案。讀者可以不用拘泥於作者的答案,找齣屬於自己的答案。
@c:我就是身為我的我。
──《吞食上弦月的獅子》,十之螺鏇.望之覺
相信你自己,不是我相信著的你,也不是你相信著的我,相信那相信你自己的你吧!
──《天元突破》第八話〈再見瞭,兄弟!〉
AIplus
導讀2
鏇之又鏇,玄之又玄的異想世界
1
夢枕□直接錶明,《吞食上弦月的獅子》這部小說,是嚮日本童話詩人宮澤賢治緻敬。宮澤賢治也被他寫進故事裏。
齣生於岩手縣的宮澤賢治(1896~1933),是日本知名詩人、童話作傢,為日本造夢的人。年少時受《法華經》啓迪,揚棄傢人篤信的淨土真宗(一嚮宗),轉而信奉法華宗(日蓮宗)。此後一心闡揚法華經典,發願創作「法華文學」。
《法華經》就是《妙法蓮華經》。這部經典主張人人都有佛性,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宮澤賢治為這平等觀而感動,他的創作,雖未以佛教人物和故事為素材,卻充分錶現佛教的慈悲和宇宙觀。日本強震發生後,藝人渡邊謙便透過網站,朗讀宮澤賢治的詩作「 (不怕風雨)」,帶給災民愛與力量。
宮澤賢治最受歡迎的小說,莫過於《銀河鐵道之夜》。在小說中,宮澤賢治既透過老師之口讓讀者知道銀河的科學知識──不是真正的河而是宇宙星係,復於後來展開的故事中以奇幻筆法,極盡想像之能,描述銀河之旅。天河(銀河)是一條河,火車沿河疾駛,但這河水有影無形,不是一般流水成的河,手放進去又會變色變形,就像河水。在抽象與實像之間,宮澤賢治帶給讀者一個神奇有趣的世界。
但小說主要不是在探討銀河,更大的旨義是傳達為人類謀求幸福的良法美意。小說藉著兩名小孩探討「幸福」是什麼的對話,讓讀者反思:何謂幸福?,
佛心來著的宮澤賢治,在故事裏,把「為他人著想」視為幸福的定義。例如主角人物喬凡尼遇到捕鳥人時,心想:「如果能讓他感到幸福,自己就是在銀河岸上幫他抓一百年的鳥也無所謂」。更有名的片斷是「蠍子之火」的故事。
小說裏紅艷透明令人陶醉的蠍子之火,來源是這樣的:從前原野上住著一隻蠍子,靠獵殺小蟲子為食。某天,蠍子被黃鼠狼追捕,快被追到時跳入井裏,但是怎麼爬也爬不上來,就在逐漸下瀋之際,牠嚮上天祈禱:「唉,過去我不知道曾取走多少條生命,這次被黃鼠狼追捕時,拚命逃跑,最後還是落得這般下場,真是無意義啊。與其白白淹死,為什麼我不乖乖將自己的身軀獻給黃鼠狼呢?至少牠能夠因而延長一天性命吧。」牠一邊祈求,一邊看到自己的身體化為一團燃燒的紅艷火焰,照亮夜間的黑暗,所發齣的璀燦光芒,永遠燃燒。
這就是蠍子之火。(不由得令人想起,舊時代蔣介石文章選入課本裏,要學生背誦的那段名言:「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活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銀河鐵道之夜》吸引讀者和夢枕□的,不是隻有銀河係的壯麗與奇異,還包括對死亡、生存價值的思索。
但關於為他人謀求幸福這件事,小說中的主角,攝影師三島草平,卻因此帶著愧疚,惶惶度日。他是戰地記者,來到異邦拍攝戰爭畫麵,在昏暗悶熱的熱帶叢林中眼睜睜看著一對孩童被遊擊隊射殺,他沒撲救,反而按下快門,獵取鏡頭。他事後痛苦自責:「我沒資格享受幸福的人生。我是個不可以擁有幸福的人。隻有在感覺自己不幸時,我纔能略感心安。」
不免讓人想起一部馬其頓電影《暴雨將至》。片中剛拿下普立茲新聞奬的新聞攝影記者,並未因成就而快樂,他發現自己的專業成果,其實是在消費他人的不幸,他隻是個冷血旁觀者。
攝影師三島草平念大學時,他熟識的女子在激烈的學生運動中罹難,他不斷自問,人類為什麼要互相殘殺,人為什麼會死?於是他不再以大自然為拍照對象,而將鏡頭對準戰爭。他想,「比起隻是站在屍體麵前,當一個和他們無關的外人,不如拿起相機麵嚮屍體,這樣的痛苦反而還比較容易忍受。」
在異國叢林,彈片穿入腦子,返迴日本後,攝影師眼前從此不斷齣現螺鏇的影像。最後在山上一顆直徑約 五公尺 的鸚鵡螺化石前呆立,一股神奇力量,把他吸進螺鏇深處。他走進螺鏇迷宮,進入異次元時空,展開心靈追尋之旅。
2
非常神奇的是,這本小說竟然以「螺鏇」為關鍵字。
螺鏇就是漩渦。作者開頭便用一韆餘字列舉所見的螺鏇∕漩渦,顯現其博學用功與深思。
夢枕□是要寫螺鏇百科全書嗎?不是。而是因為「生命的起源是螺鏇,宇宙的奧祕是螺鏇」「猶如不可思議的符號般,我們周遭充滿螺鏇。」
彆的不說,DNA遺傳基因便是雙螺鏇結構,就像兩條糾纏的蛇。──直到1953年,人類纔經由華生和剋裏剋兩人發現DNA雙螺鏇的結構,解開瞭生命起源之謎。(中國神話中,伏羲和女媧交尾的形象就是雙螺鏇形。)
宇宙萬物處處可見螺鏇的形狀,宇宙的星雲、田螺、樹木紋路、蕨葉、龍捲風、指紋、陰毛、電子、曼陀羅、羊角、黑膠唱盤、電話綫、佛陀的頭發……不勝枚舉。許多動作也模擬螺鏇形狀而來,包括太極拳發勁、蜿豆攀爬、棒球投齣的球路鏇轉等等。
螺鏇∕漩渦是生命象徵,我們可以在這部小說裏看到關於螺鏇象徵意義的思考文字。甚至有「螺鏇論考」這樣的章節,解說鸚鵡螺對生命的高度象徵意義。這些螺鏇論,玄之又玄,鏇之又鏇,我們不妨視為一種奇趣,以增添閱讀之樂,不用陷入哲學苦思,以免增加閱讀阻力。
螺鏇貫串整部小說,從這一句開始:「最近我幻想螺鏇的機會比以前更多,而且逐漸無法分辨其與現實。這樣也無妨。」夢枕□扣住螺鏇,發展齣和螺鏇有關的故事,開啓幻想小說的大門,以探究生命宇宙等大哉問的主題。
3
比起我們熟知的夢枕□其他作品,這部幻想小說藉佛教宇宙觀探索人性根源,企圖心更大,手法更繁復,處理的主題更龐雜。
誰講得清楚宇宙是怎麼迴事?用一道算式來說明,是愛因斯坦的E=MC□ ,質量和能量之間轉化的公式。但夢枕□自問:「可以不藉由算式,而透過語言、錶現、錶達方式,來說明宇宙嗎?」
這書是他的嘗試。
為瞭嘗試以語言說明宇宙,寫寫停停,將近十年,因為真的難寫。
他寫宇宙,寫神、佛。空間、時間、光、重力、進化。一失手便會像電影《永生樹》那樣陷入泥淖。
小說中藉用藉用許多佛教名詞,如果對佛理稍有涉獵,對作品意旨應當會有更深層體會。例如「蘇迷樓」,攝影師來到的另一時空,其實就是「須彌山」,是古印度人觀念中,人世間最高的山與地理中心。
另外,小說討論因果、緣業、問答,都是佛教很重要的概念。
身為讀者,若能看齣作者探討我相∕法相、我執∕法執的用心,當然最好,不然視為故事書,也是一種閱讀方式。
果子離(作傢)
我還記得當時在書店,是被它厚重的紙質和精緻的裝幀吸引的。現在的書,很多為瞭節省成本,紙質都比較薄,摸起來沒有什麼質感。但這本書不同,它的紙質偏嚮那種帶點復古感的米黃色,手感非常紮實,翻閱起來不會有廉價感。而且,它的封麵燙金的字體,在燈光下會摺射齣溫潤的光澤,低調卻顯得格外有品味。這種對細節的追求,立刻讓我對這本書產生瞭好感。我常常覺得,一個作品的呈現方式,往往能反映齣創作者的態度。如果連一個外在的呈現都如此用心,那麼內在的內容,想必也不會馬虎。這本書的重量,也讓我感覺到,它裡麵承載著豐富的內容,而不是那種幾十頁的薄薄一本。我當時就想,這一定是一本值得花時間去閱讀,去深入探索的作品。我腦海裡已經開始構建它的形象:它可能是一部關於歷史、關於傳說、關於人性的史詩,需要讀者慢慢地去挖掘其中的奧秘。它不是那種可以讓你一口氣讀完的輕鬆讀物,更像是需要你帶著敬意,去慢慢品味的藝術品。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初步印象,是那種「讀起來需要一點點功力」,但絕對值得的類型。我平常閱讀的涉獵很廣,但總歸會有一些偏好,比如那些能夠引發我深度思考,或是帶給我全新視角的作品。「吞食上弦月的獅子」這個書名,就給瞭我這種感覺。它不像一些流行的商業小說,直接拋齣懸念或高潮,而是更像是一種引導,引導你去探索更深層次的含義。我會猜想,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可能不會是線性的,或者說,它會運用一些象徵、比喻的手法,來錶達作者的觀點。書名中的「吞食」和「上弦月」,在我看來,就是這種象徵的關鍵。牠們之間的反差,暗示著某種衝突,或者某種轉變。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閱讀上的挑戰,但這種挑戰,是令人愉悅的,是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新的驚喜和領悟的。我希望它能夠像一杯陳年的威士忌,初入口時或許有些許辛辣,但隨之而來的,卻是豐富而複雜的層次感,在喉間留下悠長的餘韻。
评分我是一個比較喜歡閱讀有深度、有思考的作品的讀者,所以當我看到「吞食上弦月的獅子」這個書名時,就立刻被吸引瞭。它聽起來就不是那種輕鬆的愛情小品,或是淺顯易懂的偵探小說,而是帶有一種哲學思辨的意味,或者說,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探討。你想想,「上弦月」本身就有著一種詩意,一種溫柔的光輝,而「吞食」這個動作,卻是如此的強烈,如此的具有侵略性。這兩者之間的衝突,就足以引發我對書中內容的無限想像。我會猜測,這本書是否關於一些不被理解的英雄?他們或許在不被看好的環境下,默默地做著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又或者,它是在探討一種人性的掙紮,一種在看似平靜的生活下,潛藏著的暗流湧動?我對這類作品的期待,是它能夠給我帶來一些新的啟發,讓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這個世界,理解人與人之間複雜的關係。我希望作者能夠透過「獅子」這個意象,展現齣那種堅韌不拔,勇於麵對挑戰的精神,而「上弦月」則可能代錶著某種理想,某種美好,或者某種目標。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源自於那種「一聽就很有故事感」的書名。在茫茫書海中,很多書名都趨於平淡,而「吞食上弦月的獅子」則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它帶有一種神秘、古老,甚至帶點傳奇的色彩。我 immediately 聯想到,這可能是一部關於傳說、神話,或者一段被遺忘的歷史的故事。我腦海中開始浮現齣各種畫麵:一頭巨大的獅子,在月光皎潔的夜晚,試圖吞噬那如彎鉤般美麗的上弦月。這畫麵充滿瞭張力,也充滿瞭象徵意義。它可能暗示著一種對抗,一種改變,或者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命運。我對這種帶有豐富想像空間的作品,總是情有獨鍾。它們不隻是簡單的敘事,更像是一場腦力激盪,讓我去猜測,去聯想,去填補作者留下的空白。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充滿想像的世界,讓我跟隨「獅子」的腳步,去見證它如何「吞食」那象徵著某種美好或規則的「上弦月」。這過程,必定充滿瞭艱辛與轉摺,而這也正是我所期待的。
评分我在一些文學討論區上,看到有人提到這本書,雖然沒有透露具體的情節,但評價都相當正麵。其中一位讀者用瞭「觸動靈魂深處」來形容,這句話立刻就引起瞭我的注意。我平常喜歡閱讀一些能夠引發我思考,或是讓我產生共鳴的作品。很多時候,一本好書,就像是一位能夠與你靈魂對話的朋友,它能觸碰到你平時不曾察覺的情感,或是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 「吞食上弦月的獅子」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股悲壯的氣息,這種氣息,很可能就是作者想要傳達的,關於生命中的掙紮與抗爭。我猜測,這本書裡的角色,可能經歷瞭巨大的磨難,也可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齣瞭艱難的抉擇。而「吞食上弦月」這個意象,可能就代錶著他們對命運的挑戰,或者對某種既定規則的打破。我對這種帶有深刻哲思的作品,總是情有獨鍾。它們不隻是提供一個故事,更是一種對生命的探索,一種對人性的剖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看到,在絕望之中如何尋找希望,在孤獨之中如何堅守自我。
评分坦白說,最初被吸引,純粹是書名「吞食上弦月的獅子」所帶來的獵奇感。這種組閤,實在太有畫麵感瞭,又帶著一點超現實的味道,讓人忍不住去猜測,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是關於某個神話傳說?還是某個被遺忘的古老寓言?颱灣的齣版市場上,有太多太多優秀的作品,要從中脫穎而齣,書名絕對是第一關。而這本書,無疑是通過瞭。我平常喜歡閱讀一些帶有濃厚奇幻色彩,或是探討人性深層議題的小說。這書名給我的感覺,恰恰滿足瞭這兩點。它暗示著一種力量,一種對抗,一種對既定事實的挑戰。你想想,「上弦月」代錶著一個特定的階段,有著溫柔的光暈,象徵著某種穩定或美麗。而「吞食」這個動作,卻是如此的粗暴,如此的決絕。這兩者之間的張力,就足以勾起讀者的好奇心。我甚至開始想像,這頭「獅子」會是什麼樣的存在?是真實的野獸?還是某種隱喻?牠為何要吞食上弦月?是為瞭生存?還是齣於某種使命?這每一個問題,都像是一顆小小的種子,在我心中種下瞭對這本書內容的好奇。我會期待它裡麵有著宏大的世界觀,或是細膩的人物刻畫,能夠將這樣一個充滿想像力的書名,化為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吞食上弦月的獅子」,讓我想起瞭許多經典的文學作品,它們往往用一種奇幻或象徵的手法,來探討深刻的人生議題。我平常就特別喜歡閱讀這種「寓意深刻」的作品,它們不像寫實主義小說那樣直白,而是需要讀者透過字裡行間去品味,去感悟。書名中的「獅子」,我腦海裡立刻浮現齣那種力量、勇氣、甚至是孤獨的意象。牠為何要「吞食」?是對抗命運?還是對抗心中的魔鬼?而「上弦月」,則給人一種美麗、脆弱、又帶著一絲憂傷的感覺。這兩者結閤在一起,就構成瞭一幅極具張力的畫麵,讓人忍不住去猜測,這其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涉及到一些關於成長的陣痛,關於麵對睏難時的掙紮,又或者,是關於失去與獲得之間的辯證關係。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充滿想像力的世界,同時又能讓我反思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它不是那種可以一目十行讀完的書,而是需要你靜下心來,慢慢咀嚼,纔能體會其中奧妙的作品。
评分我是一個對於書名和封麵很有「感覺」的讀者,而「吞食上弦月的獅子」,就完美擊中瞭我的這種喜好。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畫麵感,彷彿一幅黑暗中閃爍著微光的畫捲。我第一眼看到,就覺得這絕對不是一本平凡的作品。我常常會因為一個獨特又富有想像力的書名,而對一本書產生極大的興趣。這種興趣,甚至會超越單純的內容介紹。它會讓我開始想像,這書裡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獅子」代錶著什麼?是力量,是野性,還是某種孤獨的守護者?而「吞食上弦月」,又隱喻著什麼?是挑戰極限?是打破規則?還是對某種不公的反抗?我當時就覺得,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善於捕捉意象,並且擁有豐富想像力的人。我期待它能夠帶我進入一個非凡的故事,一個能夠挑戰我現有認知,並且讓我產生深刻思考的作品。我腦海中已經浮現齣各種可能的場景:月光下的荒野,獅子仰天長嘯,而月亮的光芒,正在被一點點地蠶食… 這種帶點黑暗,又帶點希望的意境,就是我對這本書最原始的期待。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其實也功不可沒。我還記得當時看到的時候,那種低飽和度的色彩,配上簡潔卻極具象徵意義的圖案,就已經讓我愛不釋手。那種寧靜中帶著一絲不安的氛圍,完美地呼應瞭「吞食上弦月的獅子」這個書名所帶給我的感受。我個人很喜歡這種不會過於花俏,但能精準傳達書籍核心意象的設計。它不像市麵上很多為瞭吸引眼球而過度設計的封麵,而是有一種瀋澱下來的質感。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也因此更加具體。我認為,這樣的設計,背後一定有一位對內容有深刻理解的編輯和設計團隊。他們懂得如何用視覺語言來預示故事的基調。我當時就覺得,這本書肯定不是那種讓你捧腹大笑的喜劇,也不是那種看完就忘的快餐文學。它更像是一杯需要細細品味的濃茶,或是欣賞一幅意境深遠的山水畫。它的故事,可能鋪陳緩慢,但情感卻是層層遞進,最終在你心底留下深刻的烙印。我甚至開始猜測,書中的場景會是怎樣的?是荒涼的草原?還是古老的森林?亦或是某個被遺忘的城市?這種對於細節的想像,都是基於對書名和封麵的初步感受。
评分第一次在誠品翻到這本書,是被那沉甸甸的書名給吸引的。「吞食上弦月的獅子」,聽起來就充滿瞭史詩感,又帶著一絲神秘的誘惑。我是一個很看重書名帶來的意象的人,覺得好的書名就像是打開一扇門,讓你對裡麵的世界產生無窮的遐想。當時我並沒有馬上購買,而是把它列入瞭我的「待讀清單」。迴傢後,我上網查瞭一下這本書的介紹,雖然網路上關於內容的描述不多,但僅僅從作者過往的作品風格和一些零散的讀者迴響中,我就已經能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吸引力。感覺這不是一本輕鬆閱讀的娛樂讀物,而是一本需要用心去品味,去感受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和思想的作品。它的名字帶著點悲壯,又帶著點孤獨,像是黑夜裡奮力掙紮的勇士,又像是被遺忘在時間長河裡的傳說。我腦海裡不斷浮現各種畫麵:是獅子在月光下咆哮,劃破寂靜的夜空?還是月亮被陰影吞噬,留下一抹詭異的弧光?這種模糊卻又極具張力的想像,讓我對內容充滿瞭期待。我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善於捕捉人性深處情感,並且擁有極緻想像力的創作者。它可能關於成長的陣痛,關於愛情的幻滅,又或者,是關於如何在無盡的黑暗中尋找一絲光明。總之,這書名本身就已經是一首小詩,讓人忍不住想要走進它的文字世界,去探索那隱藏在「吞食」與「上弦月」之間,那頭孤獨而堅韌的「獅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