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瓦窯溝

萍聚瓦窯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住中和瓦窯溝已十六年,我還是有飄萍的感覺,然,萍聚也是有緣……
行過急水溪後,阿盛以《萍聚瓦窯溝》持續書寫鄉土庶民,
展現當代散文的新風情。

  全書以輕鬆自然的小品文章為骨幹,從鄉村回憶到生活情懷,大至跨國的文學盛會,小則日常可見的肉羹;遠起闡述清代軼事,近趨關心環保議題。此外亦收有嚴肅拘謹的大塊書寫,談人,論事,細數流逝歲月。在阿盛筆下,尋常的瑣事卻處處引人共鳴,仿如透過時間之眼,看盡每個人心中最美好的記憶。

  阿盛總在字句中巧妙的展現台灣方言之美,是無可取代的鄉土作家。人情世故在他說書般的筆法中,栩栩如生,元氣淋漓,兼具諧謔與嘲諷,同時見證台灣社會轉型之際、鄉村與都會間的風起雲湧、心靈深處的多方更迭。典雅與俚俗共生、輕鬆與嚴肅相存,而濃濃的台灣人情味,更為散文的語言注入活水。

本書特色

  ★ 濃濃的臺灣人情味,憶人、說事、抒情,阿盛散文的又一高峰。

作者簡介

阿盛

  本名楊敏盛。一九五○年生,臺灣臺南新營人。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中國時報系記者、編輯、主編、主任等職。曾獲南瀛文學傑出獎、五四文藝獎、吳魯芹散文獎、吳三連獎文學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等。

  著有散文《行過急水溪》、《民權路回頭》、《阿盛精選集》、《夜燕相思燈》等二十冊、小說《七情林鳳營》等二冊、歌詩《臺灣國風》。主編散文選集二十一冊。作品收入多版高中大學國文科課本,現主持「寫作私淑班」。

  新聞台址:mypaper.pchome.com.tw/news/asaint/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集序 / 讀他的六識七情,讀他的舊日新天--10

卷一◎十八歲,定格
阿母提去當店了--20
倒數第一名畢業--23
便當底下一塊錢--26
鳥居.銅馬.柏楊--29
十八歲,定格--32
七百三十粒饅頭--35
一九七三尤加利--38
當雅痞那幾年--41
溫柔虎看猴在跳--44
第一本長篇小說--47
六地華文作家會--50
關落陰見聞錄--53
漳泉福初履--56
老了一隻書蠹--59
萍聚瓦窯溝--62
楊母賴氏閃事略--65
幾度天作孽--68
南瀛文學獎--71
遠景沈登恩--74
清歡有味兩紀情--77
臺灣大字號人物--80
永遠的文藝主帥--83
歡喜花甲--86
鍾家好父子--89

卷二◎檳榔波羅蜜
天邊海角--94
燕子情--96
老盆栽--99
翕像--101
武藝--103
廣蔭--105
護膚祕方--107
棉被故事--109
好肉羹--111
芒果戀--113
甘蔗謠--115
天賜兩味--117
土廝與洋食--119
怪吃目睹記--122
乞者--124
賣花--126
檳榔波羅蜜--128
人間留級--130
金牛座最好了--132
舊府城--134
古豪宅記錄--136
操場圖書館--138
溪哥比海翁--140
冬至芥菜--143

卷三◎對不起車前草
有生有活--148
小錢養魚瑞--150
放風箏--152
浪漫瓜--154
對不起車前草--156
牽拖牽牛花--158
雞爪花--160
捕麻雀--162
青蛙與泥鰍--164
糯米大腸--166
兩代燒餅--168
悲憫的雙眼--170
火樹紅英道--172
南北青白目--174
得之於足下--176
舊日新天--178
古井--180
灶腳--182
倒退挪--184
黃金故事--186
林爽文妾--188
年號--190
算命--192
老無老--194
認得鴟鴞蒹葭--196
植物的感知覺--198
唱高調之前--200
讀樂樂--202
猴跳牆寶貝--204
真正大才--206

卷四◎曾經歌舞來
酒店開門--210
富了一代半--214
銀行員的面皮--217
他要討回半公分--219
另類特種部隊--221
怪現狀連環套--224
猢猻現形記--226
此地曾經歌舞來--229
空把花期錯過--232
什麼庵與白骨觀--235
苦楝花現一樹甜--240
我們的山河歲月--246

附錄◎好讀好書
讀黃文成《紅色水印》--254
讀嚴立楷《虛構海洋》--256
讀許婉姿《天臺上的月光》--258
讀賴鈺婷《彼岸花》--260
讀林育靖《天使的微光》--262
讀石曉楓《無窮花開》--264
讀鄭麗卿《只要離開,就好》--266
讀薛好薰《海田父女》--268
讀沈楷峰《俄羅斯套娃》--270

圖書序言

老了一隻書蠹
一九九四年,離開報社,同時寫作私淑班開始成立。

當時沒有太多考量,也完全無持續計畫,陸續開了散文班、小說班、新詩班、劇本班,每期皆十二堂課,只有入門班。我帶散文班,向陽、路寒袖帶過幾期新詩班,詹宏志、朱天文、蔡素芬、履彊帶過一或二三期小說班,袁瓊瓊帶電視劇本班,吳念真帶過三期或四期電影劇本班,簡媜也帶過一期散文班。

簡媜當時應是單身,一頭短黑髮,氣定神閒。可能比很多學員還年輕。

向陽一貫笑容可掬,亦莊亦諧,那時好像是自立晚報總編輯,還在博士班。

詹宏志斯文自然,上課很有精神,從未遲到,總是他等學生,好脾氣。

路寒袖當時在人間副刊,瘦瘦的,有活力,詩作頗宜朗讀,常讀詩給學生聽。

蔡素芬剛留學回國,相當年輕,親和力強,認真嚴謹,經常下課後仍對學生解說。

朱天文不多話,神采奕奕,處事從容,未見匆忙之態,學生多半是他的忠實讀者。

履彊甫以中校階退役,對教學有熱情,尊重學生,導引不厭其煩,體力甚好。

袁瓊瓊通常語調低緩,有時也會與學生說笑,聽說常常趕劇本熬夜,但精神頗佳。

吳念真說唱俱佳,雙語並用,課堂上笑聲不斷,當時還算前中年,一直不胖。

以上只是概略談談。值此十七周年,回顧一番,亦繫年紀事之意。彼時我住羅斯福路三段桂冠大樓,居處也叫做將就居。

「將就」一詞,有兩種釋義。其一,不須太講究食衣住行,學生多少也沒關係,認真與否隨意,反正諸事就這麼順其自然吧,頭過,身就過,想太多也沒用;其二,日就月將,每天都好歹讀些書賺些錢,最好兩者都能經常「進步」一點點。我對外總是採前義說明,內心則採後義以自我警惕,要之,不可以誤人子弟。

當年散文班的學生,大部分我仍記得長相個性;之後搬遷到中和,彼此較少連絡。第一期的劉湘梅一直都保持連繫;第二期的林素芬,二○一一年帶女兒來上課,她女兒以前到過舊將就居,三歲,還在課堂上「擦地板」,目前已在讀師大,與第N期的劉光容同是八年級生。

江湖老了一條漢子,教學老了一隻書蠹。我前幾世一定都是紈子弟或之類人,如果是,認了。只希望,不久後得遂田園夢,屆時再度回看一九九四,心情應該會大不同於現在。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