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子最激勵人心的作品之一——一本文字清新簡約、對生命正麵思索的格言圖文集。
從〈甚好〉這篇序文中,杏林子就點齣本書的精神與啓示——豁達過日子。
杏林子在《行到水窮處》中,自生活中汲取個人的內心關照與反省,她談愛情主題,不局限於兒女私情,她放大視野與心胸,提醒我們親情、友情……等各種「愛情」的重要;對於生命的各種課題,她提齣真知灼見;當一個人陷入低潮時候不要懼怕,鼓勵我們要勇於「嚮生命探險」,也因此常會得到未知的收獲;關於生命各種意料之外的睏難,她秉持堅強意誌、微笑以對、從容不退卻,甚至謳歌盛贊生命的光明與美好;杏林子更用獨特的眼光與純真的心靈,去感受大自然賦予人類最寶貴的生活養分,而她也將這份禮物分享讀者——凡事都要「用心」、「認真」對待。
杏林子以《行到水窮處》作為書名,是為帶領讀者閱讀之後可以領略,也許我們在曆經人生霜風雪雨後,在麯摺小徑盡頭找一處安適之地,淡定的坐賞雲淡風輕風景,也為下一趟旅程的齣發作最充足的準備。
《行到水窮處》大字重排,配上全新插圖,更顯杏林子真善美的人格與文格。
本書特色
以圖文方式呈現的勵誌小品,是杏林子膾炙人口的散文集。杏林子個人見證人生苦難,以渾然天成、行雲流水般的文字,激勵與滌蕩現代人復雜的心;閱讀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個希望,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心靈的沉潛與平靜,是每一天最需要的動力。
得奬與推薦
第54梯次好書大傢讀入選圖書
2009颱北市教育局兒童深耕閱讀入選好書(高年級組)
作者簡介
杏林子
生於1942年02月28日,歿於2003年02月08日,享年61歲。
本名劉俠,十二歲時罹患類風濕關節炎,全身關節均告損壞,但寫作不輟,並齣版散文集《生之歌》、《生之頌》、《探索生命的深井》、《美麗人生的22種寶典》等多種。作品深受海內外讀者喜愛,屢被收入《讀者文摘》中文版,及港颱國中國小、僑校課本。由小愛擴及大愛,創辦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為殘障者爭取福利。曾當選第八屆十大傑齣女青年,以及榮獲國傢文藝奬、吳三連基金會社會服務奬。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甚好 (代序) 02
輯一 相 知
愛是接受 24
美好時光 26
真 愛 27
愛與付齣 28
愛 情 29
愛 32
相 知 33
缺 陷 34
該不該愛 36
溫 柔 37
繭 38
兩 難 39
電 波 40
這樣的月夜 41
長 大 43
愛的試探 44
愛情與友誼 45
我 愛 47
知 友 48
訪 客 49
偶 然 51
思 念 53
等 待 54
另一種愛情 55
無關風雨 56
幻 57
五月相思 60
無法傳遞的 61
再愛一次 62
寜肯無情 63
輯二 嚮生命探險
試 煉 66
嚮生命探險 68
忍 耐 70
嘗 試 72
不要抱怨 74
禮 物 75
路 76
生命內涵 78
挑 戰 79
生命的功課 80
積極生活 81
堅 忍 83
自我追求 84
盡心而已 87
走嚮自己 89
自 憐 90
那個地方 91
兩種人 93
成長曆程 95
孤 獨 96
山的迷失者 97
鋸 樹 98
歲 月 100
登 高 102
再造自己 104
人 際 106
受 苦 107
自己的流域 110
人 權 111
抉 擇 113
輯三 生命贊
雨 蟬 116
晨 光 117
力 量 119
對自己承諾 120
靈犀相通 122
快樂人生 124
笑靨迎人 125
新 朝 127
夜 128
生命贊 129
所謂幸福 130
似水流年 132
暴風雨 133
繁 華 135
生 死 136
甦 137
追尋快樂 138
物 外 139
夢 坊 140
流 泉 141
童 心 143
忍 耐 144
有花香的夜晚 145
華 年 146
無 為 147
修 煉 148
鞦 實 150
自 癒 152
變 154
迴到起初 155
輯四 哲學傢
年 終 158
加多一點點 160
美與動人 162
寜肯沉默 163
分 辨 164
節 製 165
曆 程 166
繁采寡情 168
把守原則 169
慎 170
輸 171
適 度 172
四 季 173
功成名就 176
自我肯定 177
哲學傢 178
午 後 180
犯 錯 182
安全距離 184
靜 185
兩 極 187
生的氣息 188
定 189
矛 盾 190
靜與力 191
麵 具 193
無 憾 194
靜的腳步 195
鋸樹的老頭 196
輯五 會說話的樹
桐 花 200
雨中的桐樹 201
初 桐 202
蠟染大地 203
初 雨 204
會說話的樹 205
鳥 巢 206
大地跫音 208
鼕 日 209
落雨的晚上 210
焚 日 211
走入書叢 213
聽聽那鳥聲 214
看 山 216
四重奏 218
廢 園 219
走入自然 220
初 霽 222
曼陀蘿 223
山水無情 224
山 聲 226
樹是鳥的傢 227
迴 響 228
白 鷺 229
山的變奏 230
落 葉 232
星 夜 233
聽 溪 236
剪 影 237
山裏的呼喚 238
代序
甚 好
搬下山來,一直想養一缸荷。
第一年沒有缸,第二年有瞭缸,一時又找不到花種;等到萬事俱備瞭,今年春天又因為我一場病誤瞭下種的時機。
也發瞭芽,也長瞭葉,終究是幾片營養不良瘦伶伶比拳頭大不瞭多少的小葉,軟軟的浮在水麵,連撐起來的力量都沒有,更不用提什麼亭亭如蓋。
整整一個夏天,花信無期,白白養瞭一缸蚊子。
經過庭院,總不免小駐一刻,看孑孓在缸中愉快的遊著,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
發一缸田田綠葉,開粉荷無數,自有它一世的繁華熱鬧。隻是,葉終歸是要枯的,花終究是要謝的,那麼,葉生與不生,花開與不開,又有什麼差彆?
花開亦當花謝,無荷亦如有荷。天下事能夠天時、地利、人和配閤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的實在少之又少,凡事不苛求,不計較,順其自然,水到渠成,日子自然像風像水,流暢自在。
有荷在心,強如有荷在缸,夏日不仍是滿滿一季清涼?
小孩迴來,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玩我的手。
「二姑姑,你的手指頭好奇怪,為什麼這樣?」
孩子的問題我一嚮不規避。「因為二姑姑手指的關節生病壞掉瞭,手指上有很多韌帶,就好像橡皮筋一樣鬆掉瞭,所以會歪來歪去。」
「好好玩,好像裝瞭彈簧一樣!」
有一天,小孩忽發奇想。「二姑姑,我好喜歡有你這樣的手指頭!」
小孩一臉不勝羨慕的錶情,倒教我想起一位朋友的孩子,齣生時右手即少瞭三根指頭,做父母的哀痛欲絕,憂心忡忡,可是孩子不以為意,常常舉著他的小手驕傲的說:「爸,你看,我的手好漂亮!」
孩子不知道,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他將要為他這隻「不一樣」的手付齣多少代價。
據說,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生活得原本非常幸福,無憂無慮,他們看天地一切都是美的,人世一切都是好的。然而,當他們被蛇引誘,自以為吃瞭善惡樹上的果子就會變得聰明智慧,沒想到一旦他們雙眼明亮,纔赫然發現自己赤身露體,趕快用無花果樹的葉子遮掩。從這個時候起,人類纔開始知道什麼是羞恥,什麼是醜陋。
原來,孩子的心猶如混沌未開的世界,不辨善惡,不知美醜,所以,他們看一切都美好,都有趣。
落雨的晚上,與朋友相聚。
屋內,一燈熒熒,屋外,細雨如綿。我們或輕聲漫語,娓娓而談,或相視一笑,默然無語,讓時間輕輕滑過。這樣的夜,顯得特彆安靜迷人。
忍不住嘆息。「即使此刻大去,亦是欣然無憾。」
從小,得天獨厚,百般寵愛集於一身,父母疼我,朋友愛我,手足親我,無論識與不識,從不吝付齣他們那一分關愛友善。
自己的興趣,因為生病,反而可以毫無窒礙,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理想,也在眾誌成城的努力下逐步實現。而自己也孜孜不懈的以求迴報於天地之間,既不曾虧負他人,亦不覺有人虧欠自己。該付齣的都付齣瞭,該盡的心都盡瞭,至於那些得不到的,原就非我所有,便不強求。愛所不能及的,心意已到,亦可坦然。進退從容,天地遼闊,人生還有何求?還有何憾?
屋外風雨,就任它風雨吧,我已是風雨來去人。
上帝在創世之初,造瞭光,又造瞭日月星辰、飛禽走獸、花果菜蔬,並且按照衪自己的形象造瞭人,衪看所造的一切都覺得甚好,十分歡喜滿意。
如果說,上帝真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神,衪何嘗不知道伊甸園裏隱藏有撒旦,衪又何嘗不知道衪所創造的人也有一天會背棄衪。可是,衪仍然看這一切「甚好」,這「甚好」兩字裏包含瞭多少鍾愛憐惜。
其實,直到今日,天地仍是創始之初的天地,風仍然一樣的溫柔,水同樣清涼,花草樹木也從不間斷的發旺滋長,為什麼人就看不見這一切的好呢?
是因為人失去瞭當初那樣一顆單純的心嗎?
如果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完美,人生本來就有種種缺憾,能夠包容,能夠接納,缺憾也就不成其為缺憾瞭。
《聖經》上保羅說過一段話很有意思,他說萬事萬物,不論好的壞的、美的醜的、苦的樂的、得的失的,都是彼此互動,牽連影響,相互有所助益。明白這點,這人間世的一切,好的亦是好,不好亦是好。
走過半生,迴首再看來時路,也隻有這兩個字可說:「甚好」。
真的,一切甚好。
杏林子 寫於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五日
拿到《行到水窮處(增訂新版)》這本書,純粹是偶然。那天我隻是隨手翻閱,但很快就被書中那種沉靜而又充滿力量的文字給吸引住瞭。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大張旗鼓地去宣揚什麼“成功學”或者“勵誌語錄”,而是用一種非常樸素、真摯的筆觸,去描繪生活的細枝末節,去探討人生的無常。書中的一些章節,比如關於“麵對無常”的篇章,讓我反復咀嚼。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工作、人際關係、甚至整個社會都在不斷地變動。很多時候,我們因為無法掌控這些變化而感到恐懼和不安。然而,這本書以一種近乎平靜的姿態,引導我們去接受和理解這種無常。它並沒有教你如何去“戰勝”無常,而是告訴你如何與無常“共舞”。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對於我這樣常常感到焦慮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書中對於“放下”的論述也讓我受益匪淺。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去抓住一些東西,害怕失去,害怕改變。但作者提醒我們,很多時候,真正的解脫來自於“放下”。放下不必要的執念,放下過去的包袱,纔能輕裝上陣,迎接新的可能。我特彆喜歡書裏那種對於自然景象的描寫,比如描寫雨水如何匯聚成溪流,然後奔嚮大海,這個過程本身就充滿瞭生命力。它讓我意識到,很多事情的發展,都有其自身的規律,我們不必過於強求,而是要學會順勢而為。增訂版的內容,感覺作者更加強調瞭“內在的寜靜”的重要性。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保持內心的平靜變得尤為珍貴。這本書就像一劑心靈的良藥,在我感到疲憊和迷茫的時候,能讓我找到一個可以停靠的港灣,重新找迴內心的力量。
评分《行到水窮處(增訂新版)》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一直以來都對人生的意義感到好奇,但常常覺得找不到清晰的方嚮。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哲理與生活融為一體。作者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瞭智慧和力量。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放下”的論述。我們總是執著於過去,或者擔憂未來,而忽略瞭當下。這本書告訴我們,放下不代錶遺忘,而是為瞭更好地活在當下。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束縛我們的不是外界的睏難,而是我們內心的執念。書中對於“接受”的觀點也讓我深受啓發。我們常常在與現實抗爭,但這本書鼓勵我們去接納,去理解,從而找到內心的平靜。增訂版的內容,我感覺作者在“如何麵對孤獨”這個主題上有瞭更深入的探討。在現代社會,孤獨感是許多人都麵臨的問題,而這本書提供瞭一種積極的應對方式,讓我們學會享受獨處,並從中獲得力量。閱讀這本書,我並沒有感受到任何說教,反而有一種被理解和被支持的感覺。它就像一位智者,用她的人生經驗,為我指引方嚮。這本書讓我學會瞭更加感恩生活,更加珍惜當下,也更加積極地去麵對生活中的一切。
评分《行到水窮處(增訂新版)》這本書,是我最近閱讀中收獲最大的一本書。我是一個對生活有許多疑問和探索的人,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深度思考的需求。它不像市麵上很多心靈雞湯那樣提供廉價的慰藉,而是通過作者真誠的分享和深刻的洞察,引發讀者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生命中的留白”的論述所打動。我們總是被要求填滿每一分鍾,不斷地追求成就,卻忽略瞭留給心靈的空間。作者通過對大自然景色的描繪,傳遞瞭一種“虛實相生”的哲學,提醒我們,有時候,那些看似“空無”的地方,恰恰蘊藏著最豐富的能量。書中關於“接受不完美”的觀點,也讓我受益匪淺。我們常常因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而感到自卑,但這本書告訴我,正是這些不完美,構成瞭我們獨一無二的個體。它鼓勵我們去擁抱自己的陰影,去發現內在的光芒。增訂版的內容,我感覺作者在“人際關係的經營”方麵有瞭更深入的探討。在與人交往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而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更具智慧和慈悲心的方法,去處理和化解衝突,去建立更健康、更和諧的關係。這本書不是一本速成的指南,而是一本需要細細品味的讀物。每次閱讀,我都會有新的感悟,它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的世界,幫助我更好地認識自己。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人生導師,陪伴我走過人生的迷茫期,給予我前進的勇氣和智慧。
评分《行到水窮處(增訂新版)》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收獲。在瀏覽書店時,我被它沉靜而富有詩意的名字吸引。翻開書頁,我立刻被作者流暢而富有哲理的文字所吸引。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探討瞭人生中的各種睏境和迷茫。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順勢而為”的論述印象深刻。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去抗爭,去改變,但很多時候,順應自然的規律,反而能讓我們找到更輕鬆的路徑。它不是提倡消極,而是以一種更智慧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書中關於“內在的平和”的觀點,也讓我深受啓發。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保持內心的平和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提供瞭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我們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增訂版的內容,我感覺作者在“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中的矛盾”方麵有瞭更具體的指導。在與人交往中,衝突是難免的,而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更具同理心和智慧的方式,去化解和處理這些矛盾。閱讀這本書,我並沒有感覺到任何的壓力,反而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人生嚮導,用她的人生智慧,為我指點迷津。這本書讓我學會瞭更加從容地麵對生活,更加積極地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個挑戰。
评分《行到水窮處(增訂新版)》這本書,可以說是開啓瞭我人生一段新的思考旅程。我一直以來都對哲學和人生意義這類話題很感興趣,但市麵上很多書籍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流於錶麵。這本書則恰恰相反,它以一種非常親切、貼近生活的方式,探討瞭深刻的人生哲理。最讓我觸動的是,作者在書中描繪瞭一種“覺察”的生活方式。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機械地重復生活,被各種瑣事和目標牽絆,而忽略瞭當下正在發生的一切。書中通過對日常生活的細緻觀察,引導讀者去留意身邊的細節,去感受身體的信號,去傾聽內心的聲音。我記得其中有一段描寫,作者描述瞭自己一次在山中迷路的經曆,但就是在那個看似絕望的時刻,他反而看到瞭最美的風景,也因此體悟到瞭“睏境即是轉機”的道理。這種將睏境轉化為機遇的智慧,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的“失敗”或者“挫摺”,也許隻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彎道,需要我們調整方嚮,重新齣發。增訂版的內容,我感覺作者在“自我接納”這個主題上有瞭更深入的闡述。我們常常因為達不到外界的標準而否定自己,但這本書告訴我,真正的價值在於內在的自我肯定。它鼓勵我們去擁抱自己的不完美,去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閃光點。這本書沒有給我一個固定的框架去套用,而是提供瞭一係列的方法和視角,讓我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實踐,去體驗,去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它不是一本速成書,而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反復思考的書,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评分《行到水窮處(增訂新版)》這本書,我是在一個雨天偶然在書店架子上瞥見的。那時的我,正麵臨著人生一個不小的十字路口,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焦慮。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禪意和詩意,仿佛暗示著一種順其自然、不強求的處世哲學。我隨手翻瞭幾頁,文字的流動和意境深深吸引瞭我。它不像很多心靈雞湯那樣直白地說教,而是通過細膩的觀察和深刻的體悟,一點點地撥開籠罩在讀者心頭的雲翳。我記得其中有段描寫,作者描繪瞭在山林中徒步的經曆,沿途的風景,遇到的種種,都被賦予瞭生命。那種“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然,正是我在當時最渴望擁有的心境。書中的許多觀點,像是關於“放下”的論述,或者對“得失”的辯證思考,都讓我豁然開朗。過去我總是執著於結果,追求所謂的成功,一旦遇到挫摺便耿耿於懷,久久不能釋懷。但這本書告訴我,人生很多時候,過程本身比結果更重要,而那些看似的“窮途末路”,或許正是另一番風景的起點。它沒有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引導我去思考,去感受,去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增訂新版,我特彆留意瞭新增的內容,感覺作者在原有基礎上,對某些議題有瞭更深入的探討,也融入瞭更多近期的感悟,讓整本書的厚度與深度都更上一層樓。讀完這本書,我並沒有立刻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我的心態卻發生瞭微妙的變化。我開始試著放慢腳步,去留意生活中的小美好,去擁抱不確定性,去相信在看似無路可走的地方,總會有新的齣路。這本書就像一位智慧的長者,用溫潤的筆觸,在我耳邊輕聲細語,給予我無聲的支持和啓迪。
评分在書店的角落裏,《行到水窮處(增訂新版)》這本書靜靜地躺在那裏,書名就帶著一種引人入勝的意境。我當時正處於對生活感到一絲倦怠的時期,渴望能有一本書能給我帶來新的啓發。這本書以一種非常溫和而深刻的方式,探討瞭關於人生選擇和心境轉變的議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提供任何“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去探索屬於自己的路。書中關於“生命的韌性”的論述,非常觸動我。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低估瞭自己內在的力量,而這本書則幫助我重新認識到,即使在最睏難的時刻,我們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齣路。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感受生活”的描寫。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瞭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比如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雨滴落在窗颱的聲音。這些細微之處,卻能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的寜靜和喜悅。增訂版的內容,我感覺作者在“時間管理”方麵有瞭更實際的建議。我們常常抱怨時間不夠用,但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如何利用時間,如何找到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去做。閱讀這本書,我並沒有感受到任何壓力,反而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它就像一位老朋友,在與我分享她的人生智慧,讓我感到溫暖和被理解。這本書讓我學會瞭更加珍視生命中的每一刻,更加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
评分初次接觸《行到水窮處(增訂新版)》這本書,純粹是齣於對書名本身的好奇。它散發齣的那種淡然和悠遠的意境,深深吸引瞭我。在我翻閱的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這本書的內容遠比書名更具深度和廣度。作者以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探討瞭關於人生選擇、心境轉變等深刻議題。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無常”的哲學所打動。我們總是希望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但現實往往充滿瞭變數。這本書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引導我們去理解和接受生命中的無常,並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安穩。它不是一種被動的接受,而是一種積極的應變,一種智慧的生存之道。書中關於“自我認知”的篇章,也讓我受益匪淺。我們常常不瞭解自己,也不接受真實的自己。這本書鼓勵我們去深入探索內心的世界,去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以一種更包容的態度去接納自己。增訂版的內容,我感覺作者在“如何培養耐心”方麵有瞭更具體的闡述。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耐心變得尤為可貴,而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可行的方法,讓我們學會去等待,去沉澱,去收獲豐碩的果實。閱讀這本書,我並沒有感受到任何的壓力,反而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用她的人生智慧,為我指點迷津。這本書讓我學會瞭更加從容地麵對生活,更加珍視生命的每一刻。
评分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行到水窮處(增訂新版)》這本書的。當時我正經曆一段低潮期,對生活充滿瞭懷疑和睏惑。這本書就像一束光,照亮瞭我內心深處的迷茫。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魔力,它沒有說教的痕跡,卻能在不經意間觸動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順其自然”的闡述。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去規劃、去控製,但很多事情的發展並非人力所能及。這本書告訴我,與其徒勞地抗爭,不如學會順應自然的規律,去感受生命的流動。它不是提倡消極等待,而是以一種更積極、更智慧的態度去麵對生活。我記得書中有一段關於“放下執念”的描寫,讓我受益匪淺。我們常常因為執著於某個目標或者某段關係,而讓自己身心俱疲。作者通過自身經曆,告訴我們,放下不代錶放棄,而是為瞭更好地前行。它是一種智慧的選擇,是心靈的解脫。增訂版的內容,我感覺作者在“情緒管理”方麵有瞭更細緻的探討。在現代社會,情緒的起伏是難免的,但如何有效地處理和轉化情緒,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課題。這本書提供瞭很多實用的方法和視角,讓我能夠更平和地麵對內心的波瀾。閱讀這本書,我並沒有立刻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但它卻給瞭我一種全新的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方式。它讓我學會瞭更加珍惜當下,更加感恩生活中的一切,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夠從中找到意義和價值。這本書就像一位溫和的導師,用她的智慧和經驗,引導我去探索生命的真諦,去活齣更真實、更充盈的自己。
评分《行到水窮處(增訂新版)》這本書,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讀到的。當時我正經曆一段比較迷茫的時期,對未來感到一些不確定。這本書以一種非常溫柔而深刻的方式,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思考。作者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瞭生活的智慧和對人生的洞察。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接受不完美”的論述。我們常常因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而感到自卑,但這本書告訴我,正是這些不完美,構成瞭我們獨一無二的個體。它鼓勵我們去擁抱自己的陰影,去發現內在的光芒。書中關於“放慢腳步”的觀點也讓我受益匪淺。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匆忙趕路,而忽略瞭沿途的風景。這本書提醒我們,放慢腳步,纔能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增訂版的內容,我感覺作者在“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挫摺”方麵有瞭更深入的探討。挫摺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這本書提供瞭一種積極的應對方式,讓我們能夠在睏難中找到成長的力量。閱讀這本書,我並沒有感受到任何的壓力,反而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它就像一位智者,用她的人生經驗,為我指引方嚮。這本書讓我學會瞭更加感恩生活,更加珍惜當下,也更加積極地去麵對生活中的一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