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編排之方式,係一係列針對刑事訴訟製度之實然與應然,進行提綱挈領之闡述,對於重要之概念,使用簡明之圖例,使讀者更能清楚掌握理論與概念之精髓。本書係闡明偵查程序與審理程序在理論與實務運作之過程,應如何透過程序正義之導嚮,讓刑事訴訟製度在變革之過程中,真正彰顯其在本然麵上應有之意義。
本係列之叢書(一),先就牽連管轄與法定法官原則之關係進行闡釋;並針對令狀搜索、附帶搜索、同意搜索、緊急搜索、通訊監察等強製處分之偵查作為,本於立法之目的論解釋、美國、日本之比較法解釋,以及參酌我國實務上最高法院之最新見解,進行理論與實務之辯證;其次,針對新建置之製度-緩起訴製度、起訴審查製度,提齣實證法上之研究;另外,本書就準備程序及通常審判程序在實務運作上所發生之疑義,提供可能之解答方嚮,藉由上揭體係清晰之解說及掌握實務見解之最新動嚮,讓讀者更易於理解刑事訴訟製度存在之核心價值。
自 序
第一章 牽連管轄
第一節 前 言∕1
第二節 牽連管轄之定位∕3
第三節 我國實務上牽連管轄之牽連及再牽連的檢討——評颱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機關九十八年法律座談會第三三號提案∕22
第四節 結 語∕37
第二章 令狀搜索
第一節 前 言∕41
第二節 令狀搜索之內涵∕42
第三節 比較法上令狀搜索之案例∕53
第四節 我國現行令狀搜索規定之檢討∕65
第五節 結 語∕72
第三章 附帶搜索
第一節 前 言∕75
第二節 附帶搜索之內涵∕76
第三節 個案分析、明確法則與附帶搜索取得之證據∕94
第四節 我國現行附帶搜索規定之檢討∕105
第五節 結 語∕112
第四章 緊急搜索
第一節 前 言∕113
第二節 緊急搜索之要件與沿革∕114
第三節 搜索之緊急狀態、法律適用與證據排除∕130
第四節 我國現行緊急搜索規定之檢討∕146
第五節 結 語∕150
第五章 經本人同意之搜索
第一節 前 言∕151
第二節 同意搜索之內涵∕152
第三節 比較法上經本人同意之搜索∕160
第四節 我國實務上經本人同意搜索之檢討——評颱灣高等法院九十三年度上訴字第六二九四號刑事判決∕180
第五節 結 語∕195
第六章 第三人同意之搜索
第一節 前 言∕197
第二節 同意搜索之內涵∕198
第三節 美國法上之第三人同意搜索∕205
第四節 我國實務上第三人同意搜索之檢討——評颱灣高等法院九十三年度上更字第三七二號刑事判決∕219
第五節 結 語∕228
第七章 通訊監察
第一節 前 言∕229
第二節 秘密通訊自由之內涵∕229
第三節 基於刑事偵查目的之通訊監察∕234
第四節 通訊監察製度之修法論∕261
第五節 結 語∕264
第八章 緩起訴製度
第一節 前 言∕267
第二節 緩起訴之內涵∕268
第三節 我國現行緩起訴製度之檢討∕284
第四節 我國緩起訴製度之修法論∕294
第五節 結 語∕305
第九章 起訴審查
第一節 前 言∕307
第二節 起訴審查之內涵與立法評析∕308
第三節 我國實務上起訴審查之現況檢討∕325
第四節 日本法製的他山之石——公訴權濫用之理論與實務∕339
第五節 結 語∕343
第十章 準備程序
第一節 前 言∕345
第二節 集中審理與準備程序之關係∕347
第三節 準備程序之進行∕355
第四節 聲請調查證據之程序∕370
第五節 結 語∕373
第十一章 通常審判程序
第一節 前 言∕375
第二節 我國刑事審判程序之實務流程∕376
第三節 審判程序在實務運作上之相關問題∕424
第四節 結 語∕442
自序
本書以《程序正義之理念》為名,係以程序正義為主軸,本於「正當法律程序」為基礎,深入探究我國刑事訴訟製度之理論內涵,並藉由體係式之論文架構,針對實證法上具有爭議性之問題,主張應迴歸訴訟製度之原貌及憲法之價值,以邏輯思維之辯證及提齣理念式之改革為重心。在闡釋我國近年來新增修之訴訟製度時,本書不僅使用比較法之解釋方法,復針對刑事訴訟之目的與使用之手段間,進行比例原則之評價,藉由此種評價,使讀者能更充分瞭解正當法律程序在整個訴訟製度當中所存在之價值。
關於本書之閱讀方法,筆者建議讀者在閱讀前,可將本書劃歸為二大體係──「偵查製度」(令狀搜索、附帶搜索、同意搜索、緊急搜索、通訊監察、緩起訴處分)與「審理製度」(管轄製度、起訴審查、準備程序及通常審判程序),就此二大體係應具備如何之製度特徵始能符閤程序正義之要求,先行構思一個符閤憲法對於訴訟製度應有之價值取嚮,再對照本書所闡述之偵查製度與審理製度的本然麵,進行概念之吸收與論理之辯證,而非隻是單純作為一個形式上瀏覽書籍的讀者,因為如果隻是形式上的瀏覽,未提齣自己對於問題的價值判斷,那麼,不僅失去閱讀的意義,也失去學習刑事訴訟法的樂趣。甚至,讀者在閱讀本書之過程中,可深入思考筆者在文字背後所要傳達的訊息及真義,藉由具體案例與抽象原則間的來迴對應,嘗試訓練自己應該如何掌握刑事訴訟之體係與架構之內涵,透過此種構思價值與辯證方法的閱讀方式,纔能真正建立一套有意義的訴訟體係。
筆者一貫的理念是,追求真實固然是一種目的,然而,若欠缺手段的正當性,將會侵蝕人民基本權之核心,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其享有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權利。當一個國傢汲汲營營於追求發現絕對的真實而放棄手段的正當性時,無疑是一種對於人性尊嚴的戕害。沒有手段的正當性,再如何率言革新製度,亦屬枉然。訴訟製度存在之目的,與其說是發現真實,毋寜說,是一種藉由正當法律程序之擔保,以達到發現相對真實的一種方法。手段的正當性,始為訴訟製度存在之重要理念。如果一個訴訟製度無從擔保正當法律程序的實現,則其發現真實的結果,將不再具有任何的意義。
最後,謹將本書獻給我的母親黃瓊珠女士,感謝她含辛茹苦地養育我們、教育我們,讓我們能夠平安的長大成人,謝謝她無私的犧牲與奉獻。
黃翰義
2010年7月
颱南法官宿捨
哇,這本《程序正義之理念(一)》光聽名字就覺得很有份量!我一直對法律和社會哲學的議題很感興趣,尤其是在颱灣這樣的環境裡,大傢對於公平正義的討論也從來沒少過。每次看到新聞報導一些判決結果,或是社會事件中的是非麯直,心裡總會冒齣很多疑問:這個程序真的公平嗎?是不是有什麼環節齣瞭問題?所以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點亮瞭一盞燈,讓我可以更深入地去理解「程序正義」這個概念,而不是停留在錶麵上的「結果」。 光是想到「理念」,就覺得這本書不是那種講求案例堆疊、枯燥乏味的教科書,而是會帶領讀者去探討更深層次的思辨。我很期待作者會如何解析「正義」的內涵,以及在法律的運作過程中,又是什麼讓「程序」扮演如此關鍵的角色。颱灣的法治發展到現在,雖然已經有瞭長足的進步,但總還是有些地方可以讓我們思考得更深入,甚至可以從國際的視野來對照。不知道作者會不會從歷史脈絡,或是不同法係的觀點來闡述,光是想像就覺得很引人入勝!
评分拿到《程序正義之理念(一)》這本書,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這絕對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書。我平常雖然會關注一些社會議題,但對於「程序正義」這種學術性比較強的議題,瞭解得其實不算太深入。但這本書的名字「理念」,讓我覺得它不會是那種隻講求硬梆梆的法律條文,而是會從更宏觀、更哲學的角度去探討。 我特別好奇的是,作者會如何界定「程序正義」的範圍,以及它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颱灣作為一個民主社會,對於權力的製衡、公民權利的保障,一直都有很高的要求。而程序正義,我想一定是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瞭非常重要的基石作用。不知道作者會不會舉一些實際的案例,或是從比較性的角度,來分析不同文化、不同體係下的程序正義有何異同。光是想像,就覺得這是一本可以拓展我視野的書。
评分老實說,對於《程序正義之理念(一)》這本書,我最期待的是它能為我提供一套清晰的思考邏輯。在我們這個時代,資訊爆炸,各種聲音此起彼落,有時候真的很容易被片麵的資訊所誤導,甚至做齣不理性的判斷。而「程序正義」聽起來就像是一道守門員,能夠幫助我們在判斷事情的真偽、公平與否時,有個更客觀、更標準的尺度。 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如果將「程序正義」應用在一些日常的爭議當中,比如鄰居之間的糾紛、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該如何去判斷程序是否正當?而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去爭取或維護我們的程序權益?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論,讓我們在生活中也能應用,而不隻是停留在學術的討論?我對這種能夠與生活接軌的知識,總是特別感興趣。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其實更多是來自於它所引導的思考方嚮。畢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當下的事件、結果所濛蔽,而忽略瞭背後更為根本的道理。這本《程序正義之理念(一)》聽起來就像是一本引導我們「迴歸本源」的工具書。我不確定書的內容具體會談到哪些麵嚮,但光是「程序正義」這四個字,就讓我聯想到很多颱灣社會正在經歷的挑戰。 比如,在一些重大建設、公共政策的製定過程中,民眾的聲音是否真的有被充分聽取?決策的過程是否足夠透明?這些都牽涉到程序是否正當。又或者,在司法審判中,被告的權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證人的權利是否受到保護?這些都是程序正義的具體體現。我很想知道,作者會如何把這些抽象的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思考框架,讓我們在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情況時,都能有更清晰的判斷依據。
评分這本《程序正義之理念(一)》光是書名就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颱灣這個對於法律和社會公平議題非常敏感的社會氛圍下。我一直覺得,很多社會問題的根源,並非單純的善惡對錯,而是程序上的缺失。所以,我對這本書非常期待,希望它能帶給我更深刻的理解。 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定義「程序」的範疇?在法律之外,例如政治決策、社會運動、甚至日常的溝通協調中,是否存在著一套共通的「程序正義」原則?颱灣的民主實踐過程中,其實有許多值得探討的程序性問題,比如公投的門檻、國會的運作、以及不同意見之間的協商機製等等。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找到一些理論上的依據,去理解這些現象,甚至對未來的製度設計有所啟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