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第一個十年是瀋浪的時代,第二個十年小李飛刀縱橫天下,第三個十年屬於葉開。葉開,這個小李飛刀的唯一傳人,讓傳奇再現江湖!
九月飛鷹,鞦高氣爽,正是狩獵的最佳季節,哪裏有狐狸,那裏就有飛鷹;哪裏有飛鷹,那裏就有狐狸。狐狸和獵鷹、獵人和獵物,正如俠與盜、正與邪,是永恆的對立與永恆的衝突,當然也就有無窮無盡的故事。
客棧裏的丁靈琳已穿上瞭新娘子的吉服,喜娘正在替她抹最後一點胭脂。
這天是大年初一,丁靈琳要結婚瞭。
然而,對象卻不是葉開!
江湖皆知,丁靈琳明明與葉開兩心相通並愛得要命,又怎麼會琵琶彆抱,嫁給瞭葉開的好友?
然而,更讓人吃驚的是,丁靈琳在那一夜裏,竟連嫁瞭兩次,兩次的新郎都不是葉開!
這究竟是人性難料?亦或人性可貴?
作者簡介
古龍
如果說金庸是舊派武俠小說的改良者、總結者、集大成者,
那麼古龍則是新派小說的締造者、開拓者、樹豐碑者。
本名熊耀華的古龍,豪氣乾雲,俠骨蓋世,纔華驚天,浪漫過人。名作傢倪匡說:「古龍熱愛朋友,酷嗜醇酒,迷戀美女,渴望快樂。他以豐盛無比的創作力,寫齣超過瞭一百部精彩絕倫、風行天下的作品,開創武俠小說新路,是現代武俠小說的一代巨匠。他是他筆下所有英雄人物的綜閤。」
古龍的作品永不褪流行,以獨闢蹊徑的文字,寫石破天驚的故事。他與金庸、梁羽生被公認為當代武俠作傢的三巨擘。
導讀
九月鷹飛:多變的懸念,人性的寓言
風雲第一刀,絕技驚天下!
「小李飛刀,例不虛發」,更難得,「劍無情,人卻有情」!小李探花李尋歡,成瞭一代大俠,儼然人格神。
隻可惜天下無不散的宴席,餘音尚裊裊,麯終人不見。
「後來呢?」
——無數的讀者,都想知道「後事如何」。
——想必當年定有不少讀者(當然也少不瞭書商)為此對古龍窮追猛催、死纏不休。
——而古龍從來不會拒絕讀者的期望。更何況當年的古龍正處於創作的高峰期,纔華橫溢、文思如湧,正如小李飛刀,例不虛發!
於是就有瞭《多情劍客無情劍》(一名《風雲第一刀》)的後傳:——《九月鷹飛》!
於是「小李飛刀」終於有瞭傳人:——「想不齣名都不成」的葉開。
——「木葉的葉,開心的開」。
於是我們又可以再一次驚奇、再一次迷醉。
這是一部寓言小說
九月飛鷹,鞦高氣爽,正是狩獵的最佳季節,哪裏有狐狸,那裏就有飛鷹;哪裏有飛鷹,那裏就有狐狸。狐狸和獵鷹、獵人和獵物,正如俠與盜、正與邪,是永恆的對立與永恆的衝突,當然也就有無窮無盡的故事。
這就是《九月鷹飛》的主題。
當然,這隻是個寓言。
——這部小說名為《九月鷹飛》,書中所寫的故事卻並非發生在九月;我們當然也看不到天上的飛鷹。
書中的故事,發生在遙遠的北方,在寒冷的季節。古龍喜歡寫北方,寫北方的鼕天,寫北方鼕天的寒風、冰雪、大地蕭瑟的情景。
《多情劍客無情劍》的開頭也是這樣。
也許這與浪子的情懷有關。隻有經過冰霜風雪錘煉過的浪子,纔懂得傢的溫暖;而沒有傢的浪子,又何日不在風霜冰雪中?更何況,寒鼕臘月,臨近新年,該是迴傢團圓的時候;倘若有傢難迴或是無傢可歸,那就不僅是要麵對「枯藤、老樹、昏鴉」瞭。
也許北方的鼕雪對古龍而言,是一種刺激想像與創造的興奮劑。正因為生長於南方的古龍難得見雪,纔對漫天飛雪、天寒地凍的北方的鼕季充滿詩意想像,並且一往情深。想一想「西門吹雪」的瀟灑,以及「傅紅雪」的意象,足以讓人心醉神迷。
也許這隻不過是一種純粹的巧閤。但我要說,沒怎麼經曆北方嚴鼕的古龍,對冰雪的描寫不僅投入瞭他天纔的想像,更溶進瞭他無比熾熱的情感,和他對人生的深切體驗,從而創造齣無比動人而又充滿哲理的美麗詩篇。
「屋簷下的冰柱如狼牙交錯,彷彿正等待著擇人而噬」;「密雲低壓,天地間竟似充滿瞭一種足以凍結一切生命的殺氣」。
——這樣的句子和段落,不再是通常的「環境」的描寫,而是主客交融、天人閤一的「情境」的創造。這樣的段落就不僅是小說,而是散文,或是詩。
如是,我們就要涉及古龍小說的一種讀法:不僅要看,而且要品;不僅要品,而且要想;不僅要想,而且要體驗;不僅要體驗,而且要交流。——讀古龍的小說不能完全被動,更需要主動。
隻有主動,纔能與小說「互動」,纔能與古龍「對話」。
因為古龍不僅是用他的聰明腦袋進行創作,更是用他赤誠的心在與讀者交流。他不僅在寫故事,而且在寫他的情感,還在不斷地寫自己對生活與人生的感悟。
因為古龍的小說創作中充滿瞭感性、流動性、悟性及纔智的鮮活火花。預先的設計在古龍隻是一個大緻的構想,甚至隻是一個影子;古龍小說的寫作過程可以說是對這一影子的追逐過程。各種奇思妙想都在這一過程中生發而齣,因而:「美在過程中」。
情節齣奇,充滿懸念
誰是狐狸?誰是獵鷹?
這又是一個問題。
古龍的小說融武俠、言情、偵探、推理和神秘等諸種小說元素於一體,獨具一格。形式齣新,情節齣奇,充滿懸念,更充滿變數。
《九月鷹飛》將這一變數進一步加以發揮,幾乎到瞭隨心所欲的地步,從而鬼神莫測。要猜測這部小說的情節發展?想都不要想!僅就這一點,它就與其他武俠小說作傢的那種看頭知尾的作品分齣瞭高下。
我們不妨舉幾個例子。
一是小說的開頭,我們以為能看到一場童銅山與杜大眼兩方的決鬥——因為書的開頭說的就是這個;結果呢?半路殺齣程咬金。我們看到的隻是「青城死士」的勸和——第一章的名目就是這個。這勸和有文勸又有武勸,文勸短,武勸長;不靠權威蓋世,也不靠武功超人;靠的是「我讓你殺,然後我也殺你」!兩場下來,人們不僅驚異這種邪門的武功,更驚異這種邪門的「勸架」方式——由這種邪門的武功和邪門的勸架方式組成的情節,誰能想到?然而「你殺人,你也必將被人所殺」這一寓言,你又不能不懂:不懂的人都被殺死瞭。
再一個例子,是魔教的鐵姑與心姑要利用「丁麟」扮成丁靈琳去殺葉開,結果那「葉開」恰恰是丁靈琳,而那扮成丁靈琳的「丁麟」又恰恰是真正的葉開!誰能想到?——我們以為丁靈琳因為嫉妒而對葉開恨得要死,但她其實與葉開兩心相通並愛得要命;——我們以為丁靈琳與葉開之間再也不會有任何大衝突,但丁靈琳偏偏又被魔教所俘並真的刺瞭葉開一刀!
總之,你能想到的它偏偏不會發生,而你想不到的時候它卻又真的發生瞭。如此情節設計,足見古龍的想像力之豐富、驚人。
更多的例子,不妨讓讀者自己去看。
舉例太多反而會煞風景。
誰是狐狸?誰是獵鷹?隻有看到最後我們纔會真的知道。因為狐狸未必在地,而獵鷹亦未必在天,他們都在同一個江湖世界中。
小李飛刀的傳人
從情節上說,古龍有意讓我們摸不著頭腦,我們以為是狐狸的,或許正是獵鷹;我們以為是獵鷹的,有可能是不摺不扣的狐狸。我們若「相反猜」,卻又說不定狐狸還是狐狸,獵鷹也還是獵鷹!
從寓言層麵看——我們說過「九月鷹飛」是個寓言——狐狸與獵鷹,有時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黑白分明。古龍所展示的不是一種簡單的道德童話遊戲,而是對人性深入的體察和描寫。
人的性格和人性本身都充滿變數,人生的處境更是充滿變數,古龍正是要寫齣這種變數。有時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充當瞭狐狸,引得飛鷹追趕;而有時又會變成飛鷹,去追趕彆的狐狸。
對此具體的情境,切不能進行簡單的道德判斷。這也正是古龍小說的難能可貴處,讀者朋友韆萬不可輕易放過。
需要說明的是,古龍在描述人性的復雜麵的時候,並沒有故意模糊正與邪之間的界綫,更沒有泯滅大義。無論有多大的變數,也還有一個主導方嚮。有些人物雖經曆瞭許多挫摺,甚至犯過很多難以挽迴的錯誤,他們的俠義與忠貞並沒有改變;而另一些人物雖有其真情可愛的一麵,有時對人也似有情有義,但這畢竟不能改變他們的邪惡本性。小說的結局,就是最好的說明:狐狸與獵鷹之寓說到底隻不過是一個比喻而已,人的性格和命運比之要復雜得多。
古龍在其小說《天涯.明月.刀》中藉人物燕南飛之口說:「(武林)第一個十年是瀋浪的時代,第二個十年小李飛刀縱橫天下,第三個十年屬於葉開」(見該書《黑手的拇指》第一節)。可見古龍本人對葉開這一人物的重視態度。
首先當然因為葉開是大俠李尋歡的傳人。葉開不僅學會瞭例無虛發的小李飛刀,也學會瞭李尋歡用飛刀救人勝於用飛刀殺人的真正大俠精神。
其次也因為古龍對這一人物格外的偏愛。葉開的個性氣質比李尋歡更加灑脫不羈,更加開朗快樂——「木葉的葉,開心的開」最能說明問題——這實際上也正是古龍人生觀念的一種體現。
再次則是古龍在葉開形象的「求新求變」上花瞭很大的心血。
求新求變的寫法
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李尋歡一開頭就齣現瞭;而在《九月鷹飛》中,葉開卻等到情節展開後很長的時間纔齣乎意料地齣現。李尋歡的齣現雖帶有許多個人的秘密,但他的身世背景卻還是清楚明白的;葉開的齣現本身就是一個謎,而他的身世背景是另一個謎——葉開的身世有許多難與人言的悲苦,這與作者的身世感懷有極密切的關係,作者的情感不自覺地在葉開身上流露。
李尋歡就是李尋歡,而葉開的第一次齣現卻有兩個彆名:林挺(這是他與西門十三交往時用的名字)和丁麟(外號「風郎君」,這是他闖江湖時所用的化名之一)。直到很久以後,我們纔知道丁麟就是葉開。這不僅是「名」的不同,也包括實的不同。「實」的不同是,葉開用化名混跡江湖,是更徹底的浪子。有趣的是,葉開無論用什麼樣的化名,那個化名也會迅速地變得很齣名。這裏固然有葉開(或古龍)的一種不自覺的自豪感在,更有一種深刻的「名實之辨」的道理。葉開之齣名是實至而名歸,實有武功或德行,無論叫林挺、叫丁麟、叫葉開或叫其他的名字,當然都會齣名。這對世界上的那些喜歡沽名釣譽者應是一個很好的警示:若無其實而空有其名,怎能長久、何益之有?
李尋歡的傢世,「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是不摺不扣的貴族,心靈高貴,行為也有貴族氣質;葉開心靈高貴,行為上卻要平民化得多。他可以醉酒、可以與土流氓打架、可以睡垃圾堆;可以穿戴整潔、也可以破衣爛衫;可以為他人仗義、也可以將人生苦惱拋之腦後;可以痛苦,但更喜歡快樂;可以大義凜然,但也不時來一點陰謀詭計。魔教的鐵姑與心姑將他扮成丁靈琳,他居然將計就計,這是李尋歡做不到的,而葉開這麼乾卻似乎很正常。
李尋歡的人品、武功、德行與經曆都不知不覺地被神化瞭。不僅被作者所神化,而且也被讀者所神化。葉開的形象卻並非如此。至少是作者有意將他「人化」,將他寫成一個典型的浪子。葉開的登場就是一個例證:他與西門十三的結交是在歡場上,一齣場就搶來一對姊妹花,其中固然有其隱秘的目的,但他不拘小節的作風卻一目瞭然。李尋歡為林詩音痛苦得不能自拔,而葉開對丁靈琳卻要灑脫得多。
葉開的武功與智計在書中並沒有無往而不勝;他雖纔智超群,卻也經常上當受騙並處於被動的地位,甚至被他人當成木偶。這不僅增加瞭小說情節的麯摺性,也增加瞭人物形象的可信度。他畢竟不是神仙,隻是一個有纔華的年輕人,因而仍需要在險惡的江湖人生中曆練,積纍經驗,豐富自己。《九月鷹飛》寫的也正是他的曆練和成長的過程。
對人性的深刻揭示
對作者與讀者而言,最重要的也許是,葉開比李尋歡活得要開心得多。葉開之名為「開心的開」,這是作者精心設計的,讀者當然也覺得格外的親切,會自然而然地接受他、喜歡他、欣賞他。
除瞭葉開之外,《九月鷹飛》中還寫到瞭一大批形象鮮明的人物,如丁靈琳、上官小仙、飛狐楊天、錐子韓貞、郭定、呂迪以及衛天鵬(衛八太爺)等人。就連齣場不多的一些次要人物如西門十三、崔玉真等人,往往也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人物的特徵首先當然是非常奇特,因為奇特纔會給人留下印象;但在這奇特的背後,卻又有古龍對人性的深刻的挖掘,往往能對讀者産生強烈的衝擊力。
如上官小仙的齣場方式,肯定會將所有的讀者都震撼瞭。誰也不會想到古人的「大智若愚」會這樣演變成「扮豬吃老虎」的奇蹟,但這就是上官小仙!丁靈琳的一日兩嫁,看起來是那樣的不可思議,但這正是丁靈琳的獨特性格錶現。
不過,在我們使用「性格」這個記號語時,希望不要用常規的概念來套古龍的筆下人物。古龍筆下的人物大都是鮮活的、充滿偶然性與多變性的;而不是某種死闆的、靜態的性格理念的演繹。
這又牽涉到對古龍小說的讀法問題。古龍小說中當然有人物形象,但古龍小說創作的重點卻不在這裏,尤其不在於對人物性格進行傳統式的刻劃。——對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這兩個概念要作適當的區分,這在閱讀古龍小說過程中是很重要的。
古龍小說不太在意人物性格的設計與刻劃,退一步說,是因為他的小說十分注重情節的發展變化,有時難以顧及人物性格的完整性、係統性及其深化描寫。這可以說是一個缺陷。但在另一方麵又可以進一步說,人物性格這個概念本身弄不好就會有些老化過時——至少對於古龍小說來說是如此。古龍的小說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情節中,揭示人物的形象、氣質和心理的變數,他重視的是人物心理的多變性、可能性及其齣人意料的藝術效果。
再進一步,古龍所追求的是對人性的深刻揭示。其方法是在對人物氣質的多變性及心理的可能性的描寫中,錶現人性的復雜性和深刻性。人物性格是一個理性的概念,是老一代作傢把握人物的一種有效的方式。但將人物用某種或某些固定的理性特徵概括齣來,是否真的能夠解釋人性的豐富性與復雜性呢?對於古龍來說,這至少是一個問題。在這一點上,古龍的小說具有現代性的特徵,即打破傳統的理性主義的認知結構,並打破相對簡單化的性格描寫的文學傳統,在多變的假定情境中描寫人物形象及心理的多變性與豐富性。
嶄新的衡量標準
古龍筆下的人物,固然也有某種相對穩定的個性氣質,但他不願將這種個性氣質固定下來並當成一個僵化的模式。他更喜歡在具體的情境中描寫人物的不可揣測、也不可重復的心理或情感錶現。人物的這種錶現,不僅要以作傢的想像力與創造性作為動力,同時還要以作傢對人性的認知作為最根本的依據。有此動力和依據,古龍小說創作的「求新求變」的目標纔能實現。
這一目標應決定我們的讀法:我們不應該將古龍筆下的人物當成一種「固體」(固定的性格)來讀,而應該將他們當成一種「流體」(一種可變並且多變的心理、情緒、氣質反映)來讀;即我們不應該將其人物當成一種「靜態」的對象來讀,而應該當成一種「動態」的對象來讀。——古龍筆下的人物往往會隨具體情境的發展變化,而具有不同的錶現形態。
舉一個例子,小說中的一個次要人物西門十三,如果沒齣師門,他的「性格」可能是一種樣子;齣瞭師門而且認識到他的武功成就遠不像他所想像或希望的那樣突齣,他的「性格」又會是另一種樣子。因為他的心理發生瞭強烈的變化,從而在新的情境中,他的情緒與行為品質都會發生極大的變化。所以他會以佔有他的朋友「丁麟」的情人的方式來自我平衡。這一細節不僅對我們理解西門十三這一人物十分重要,同時還有普遍的人性意義。
總之,古龍小說人物描寫的成就應當用新的標準來衡量,首先要用新的眼光來打量。具體成就如何,可以另當彆論。
古龍的小說就像他筆下的許多人物,優點明顯,缺點也明顯。
《九月鷹飛》當然也不例外。往往是優點與缺點密不可分。
小說中齣現瞭一大批「熟悉的陌生人」,如上官小仙、郭定、呂迪、尹夜哭等,這使讀者感到很親切。但作者對這批人的處理卻又太簡單化瞭一點,使他們變成瞭「陌生的熟人」——除上官小仙稍有變化外,郭定與前傳中的郭嵩陽、呂迪與呂鳳先、尹夜哭與尹哭怎麼看來都是大同小異。似乎「龍生龍、鳳生鳳」,多少有些概念化瞭。
小說一開頭對「青城死士」的描寫可謂神來之筆,將「墨傢之俠」引入小說這一構想非常具有匠心。可是到後來卻有些虎頭蛇尾,墨傢之俠不見瞭。墨五星(或墨九星)徒具其名,隻是上官小仙的一個詭計。這一人物本應該真的齣現,理由是他們既然能為一場小規模的幫派之爭不惜以死相勸,那麼對於金錢幫、魔教的崛起並想吞併武林這樣的大事,又怎能袖手旁觀?
更何況墨白已經被殘酷地殺害,臨死前還說「我的主人決不會饒過你們的」,但他的主人在哪裏呢?
小說的結尾將上官小仙寫成是魔教的四大天王之「孤峰天王」,這一筆確實齣乎意料,令人稱絕。因為大傢都以為呂迪是「孤峰天王」,誰也猜不到上官小仙頭上去。但這樣一來,不僅將紛繪復雜的江湖情勢簡單化瞭,甚至有將前麵的整個情節解構的危險。
古龍畢竟是古龍
小說書名及其開頭將「九月鷹飛」這一巨大的審美意象鋪展開來,具有何等恢宏的氣勢與何等開闊的視野!但結尾時,青城死士白死,魔教一蹶不振,天下武林似乎都在瀋睡,任憑上官小仙興風作浪、恣意妄為,看似精妙,實則弄巧成拙、虎頭蛇尾瞭。
葉開沒有李尋歡那麼有名,《九月鷹飛》的成就也遠遠沒有《多情劍客無情劍》那樣突齣,當然也是情有可原。這是因為,後傳與續書往往總是無法與前書或正文相比。
這甚至是世界文學史上一個普遍性的現象,也可以說是一個普遍性的難題。
前書或正傳之所以難以企及,是因為它的原創性。作者在寫作時情感充沛,將想像力與創造性發揮到能力的極限,而且不受任何約束,可以天馬行空,自由馳騁。而讀者對原書的閱讀新鮮和驚奇印象也是不可重復的。
相比之下,後傳的寫作卻如「帶著鐐銬的跳舞」:既要與前書的情節、人物、風格等有所關聯(不然就不叫後傳瞭),又要在前書的基礎上齣新與齣奇(不然還有誰會看),這就讓人進退兩難。如此束縛之下,再加上又缺乏原創性的新鮮感和創作動力,作者的寫作在很大程度上技術操練的成分大於藝術創作的成分,又怎能創造齣勝過原著的新作來呢?
因而,世界上的大多數文學名著的續書與後傳都難逃狗尾續貂之譏。
若這麼看,古龍的這部《九月鷹飛》就還算是秀齣群倫的瞭。
這是因為一九七三—一九七四年的古龍,正處於小說創作的巔峰期,大有小李飛刀的氣勢。雖後傳難為,他仍能彆開生麵,寫齣葉開這個人物、寫齣《九月鷹飛》這樣精彩的故事、寫齣「九月鷹飛」這樣的意境來,應該說成績不少。
更何況,彆人寫後傳是吃力不討好,古龍卻是不太吃力而很能討好。
這不光是運氣問題。
而是因為:古龍畢竟是古龍。
著名小說評論傢及電影研究專傢 陳墨
剛拿到這本《九月鷹飛(中)【精品集】》的封麵,就被一種沉靜又磅礴的氣息所吸引。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古老而神秘的韻味,讓人聯想到蒼勁的鬆柏,以及搏擊長空的雄鷹,仿佛蘊含著一段不凡的故事。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從這精美的裝幀和書名傳遞齣的意境,就已經足夠讓人心生期待。這種期待,源於對未知旅程的好奇,也源於對作者能夠用文字構築一個充滿力量和生命力的世界的信心。封麵設計上的細節,比如紋理的質感,色彩的搭配,都透露著一種匠心獨運,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我喜歡這種能夠勾起讀者想象力的書籍,它們就像是通往另一個維度的鑰匙,等待著我去解鎖。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這“九月”的季節裏,“鷹”將如何展翅,又將飛往何方。這種初見時的美好預感,是閱讀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為後續的沉浸式閱讀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评分《九月鷹飛(中)【精品集】》的裝幀工藝堪稱一絕,書頁的觸感細膩,紙張的厚度適中,翻閱時發齣悅耳的聲音。這種精良的製作,本身就是一種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在如今快節奏的數字時代,一本用心製作的實體書,更能帶來一種沉靜而專注的閱讀氛圍。我喜歡這種能夠讓人靜下心來,全身心投入到文字世界中的書籍。書中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號大小適中,行距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對讀者的尊重和關懷,讓閱讀的過程成為一種享受。這種對實體書品質的堅持,讓我更加確信,《九月鷹飛(中)【精品集】》不僅僅是一部內容優秀的作品,更是一件值得細細品味的文化精品。
评分翻開《九月鷹飛(中)【精品集】》的扉頁,作者的署名讓我眼前一亮。我曾拜讀過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對其獨特的筆觸和深刻的思想印象深刻。他的文字總是有種直擊人心的力量,能夠將復雜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用一種看似輕描淡寫卻又意味深長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相信,在這本《九月鷹飛(中)【精品集】》中,他定會延續其一貫的高水準創作。我期待看到他對人性、社會,乃至更廣闊世界的獨特洞察,以及他如何用精妙的語言將這些洞察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作者的聲譽和過往的成就,無疑為這本書增添瞭無形的價值,也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旅程充滿瞭信心。這種對作者的熟悉感,讓我覺得仿佛是與一位老友重逢,帶著對他們新創作的深深信任和期待。
评分從《九月鷹飛(中)【精品集】》的標題所傳達的信息來看,這本書很可能涉及到一個宏大而復雜的世界觀。無論是“九月”這個充滿象徵意義的月份,還是“鷹”這種獨立、自由又充滿力量的生物,都指嚮著一種史詩般的敘事。我猜想,書中或許描繪瞭一個時代的變遷,或者是一群人物的命運糾葛,而“鷹”可能代錶著某種精神,某種力量,或者是某種變革的預兆。這種宏大的主題,總能激發齣我對閱讀的無限熱情。我喜歡那些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全新世界的作品,它們拓展我的視野,豐富我的想象,讓我對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感受到磅礴的氣勢,體驗到跌宕起伏的情節,並從中獲得關於人生、關於時代、關於自由的啓迪。
评分讀完《九月鷹飛(中)【精品集】》的目錄,我被其內容的豐富性和結構的多樣性深深打動。這本書似乎並非以單一綫性敘事為主,而是包含瞭一係列相互關聯又各自精彩的篇章。這種編排方式,給瞭讀者極大的自由度去探索和發現,也預示著書中可能蘊含著多條故事綫索,或者是在不同維度上對同一主題進行深入挖掘。我對其中幾個章節的標題尤其感到好奇,它們似乎暗示著重要的轉摺點或核心衝突。這種精心設計的結構,不僅考驗著作者的敘事能力,也對讀者的閱讀理解力提齣瞭挑戰,但正是這種挑戰,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智力上的樂趣。我期待著能夠在這本書中體驗到一種“抽絲剝繭”的閱讀快感,隨著章節的推進,逐漸揭開故事的全貌,理解作者構建的宏大圖景。這種閱讀體驗,遠勝於一覽無餘的直白敘述,更能激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