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壽裳是戰後颱灣文化重建的「領航者」,也是颱灣大學中文係首任係主任。一九○九年留日歸國,之後深受當時教育總長蔡元培倚重,曆任教育界要職;一九四六年夏,他應好友陳儀之邀,赴颱灣主持戰後颱灣的文化重建工作,無論是任職颱灣省編譯館,抑或颱灣大學中文係係主任,任內無不戮力興廢,成果有目共睹。本書收錄他在颱灣時期散見於各刊物的研究與評論文字,以及《魯迅的思想與生活》和《怎樣學習國語和國文》兩部專著,完整呈現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許壽裳(1883-1948)
字季黻(或季茀),浙江紹興人。一八九九年,入紹興中西學堂就讀,一九○○年轉入杭州求是書院,受業於宋平子門下。一九○二年九月,以浙江官費赴日本留學,其後結識同是浙江官費留學的同鄉魯迅和陳儀,此後三人的深厚友誼至死不變。一九○三年,主編浙江同鄉會誌《浙江潮》,鼓吹反清革命,影響中國留學生甚钜。一九○四年三月,自弘文學院畢業,並再進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預科、史地科就讀,一九○八年畢業。一九○九年返國從事教育工作,曆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第一科長、江西省教育廳長、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校長、中山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乾事兼文書處主任、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院長等職。
一九三七年,抗戰軍興,許壽裳受聘為西安臨時大學史學係主任兼教務委員。一九三八年,西安臨時大學改名西北聯閤大學,許壽裳兼任法商學院院長,不久,因受到教育部長陳立夫乾涉,憤而辭去院長之職,專任史學係教授。一九三九年,西北聯閤大學改組為西北大學,許壽裳辭職,任教於中山大學師範學院教授。一九四○年春天,應私立華西協閤大學(成都)之邀,擔任庚款講座教授。一九四一年夏天赴重慶,擔任國民政府考試院考選委員會簡任祕書。
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許壽裳擔任考試院考選委員會專門委員,鏇應時任颱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的好友陳儀之邀,前往颱灣擔任颱灣省編譯館館長。二二八事件後,因颱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改組,陳儀離職,颱灣省編譯館撤廢,許壽裳轉任颱灣大學中文係教授兼係主任,隔年二月十八日於颱灣大學教員宿捨遇害。
編者簡介
黃英哲
颱灣嘉義人。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兼大學院中國研究科教授。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係訪問學者、中央研究院颱灣史研究所訪問學者。
主要著作:專著有《颱灣文化再構築1945-1947的光和影:魯迅思想受容的走嚮》(日文,東京:創土社,1999)、《「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颱灣文化重建(1945-1947)》(中文,颱北:麥田齣版,2007)。閤編著有《颱灣的大東亞戰爭:文學.傳媒.文化》(日文,東京:東大齣版會,2002)、《記憶颱灣:與帝國的相剋》(日文,東京:東大齣版會,2005)、《文本跨界:東亞文化文學研究新嘗試》(日文,東京:研文齣版,2008)、《颱灣女性史入門》(日文,京都:人文書院,2008)、《華麗島的冒險》(中文,颱北:麥田齣版,2010)、《帝國主義與文學》(日文,東京:研文齣版,2010)等。
許壽裳在颱時期的思想理念與關懷議題。
許壽裳—戰後初期颱灣文化重建的領航者(代序)∕梅傢玲 1
導讀:許壽裳與颱灣(1946-1948)∕黃英哲 5
一、 魯迅研究
魯迅的思想與生活 41
自序 43
魯迅的人格和思想 45
魯迅的精神 52
魯迅的德行 58
魯迅和青年 61
魯迅的生活 65
懷亡友魯迅 83
關於〈弟兄〉 92
《魯迅舊體詩集》序 96
《魯迅舊體詩》跋 98
《民元前的魯迅先生》序 99
跋 魯迅講演手稿—娜拉走後怎樣 103
魯迅的避難生活 104
魯迅和我的交誼 109
魯迅的遊戲文章 114
二、國語教育
怎樣學習國語和國文 121
第一節 敘言 125
第二節 學習國語應注意之點 125
第三節 學習國文應注意之點 128
教授國文應注意的幾件事 175
對於本省今後語文教育的一點意見 182
研究國學應走的途徑 185
三、時論
招 待新聞記者談話--省編譯館的旨趣和工作 190
颱灣省編譯館的設立 193
孔子的生平事略及其學說 197
颱灣文化的過去與未來的展望--九月五日對本團全體學員精神講話 201
颱省編譯事業的拓荒工作 204
新颱灣與三民主義的教育 208
國父孫中山先生和章太炎先生--兩位成功的開國元勛 212
第二誕生期和第三誕生期--告颱灣全省的青年 233
颱灣需要一個新的五四運動 237
中國民族精神的中心 240
新年展望和颱灣大學校歌歌詞 244
三百年前颱灣破荒的偉人瀋光文—海東文獻,推為初祖 247
四、學術論著
《颱灣學報》發刊辭 252
摹擬與創作 254
《敦煌祕籍留真新編》序 259
重刻《颱灣雜詠》序 265
俞麯園先生的教育功績 266
俞麯園先生的思想 269
王通和韓愈 275
《 敦煌祕籍留真新編研究》--《尚書》〈盤庚〉、〈微子〉二篇 280
李慈銘〈鞦夢〉樂府本事考 290
附錄
許壽裳颱灣時代年錶∕黃英哲 306
《許壽裳颱灣時代文集》編輯說明∕黃英哲 324
序言
許壽裳-戰後初期颱灣文化重建的領航者 梅傢玲
在現代教育文化史上,許壽裳絕對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早自一九○九年留日歸國起,他就深受當時教育總長蔡元培倚重,曆任教育界要職;一九四六年夏,他應好友陳儀之邀,赴颱灣主持戰後颱灣的文化重建工作,無論是颱灣省編譯館,抑是颱灣大學任內,無不戮力興廢,成果有目共睹。不幸的是,一九四八年二月,他在颱北住處遇害身亡,畢生緻力的教育文化事業至此劃上句點。戰後初期,颱灣政局風雨動盪,草木皆兵,許壽裳的亡故,是否隱含瞭不為人知的政治因素,固不得知;然而國府遷颱至今,除瞭一九七五年颱灣商務印書館影印其手稿《中國文字學》齣版外,颱灣不但沒有他的其它著作齣版,學界對於他的認識及研究也十分有限,這不能不說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
作為魯迅、陳儀的摯友,許壽裳過去未曾受到兩岸學界應有的重視,原因或許不難理解:在大陸,許壽裳長期為魯迅的身影所覆蓋,學界對他的定位,往往隻是「魯迅的好友」,忽略瞭他本人的學術與教育成就;再者,他最後過世於颱灣,緣於兩岸分立,其人其事自是不便多論;而在颱灣,他受陳儀之纍,盡管多所 作為,卻始終被避而不談,諱莫如深。
但事實上,當我們重新迴顧許壽裳與颱灣的關係,便會體認到,他的種種作為與努力,實在是不容抹殺。甚至於,說他是戰後初期颱灣文化重建的「領航者」,應不為過。由於具有留日背景,又於學界早孚重望,許壽裳赴颱之後,立即被委以省編譯館館長一職,投入並主導當時的文化重建工作。他深知語言與文化教育對於當時颱灣的重要性,而過去日人在颱灣研究方麵的纍積成果,也值得藉鑑與延續,因此任職期間,大力延攬瞭程璟、謝似顔、硃雲影、袁珂、李霽野、李何林、楊雲萍、國分直一、池田敏雄等中日學者專傢,分彆負責編纂學校教材與社會讀物、翻譯學術名著與文學名著,同時整理戰前日本學者的颱灣研究成果。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不僅齣版圖書二十餘種,另有三百餘萬言的文稿已編譯初成;隻可惜編譯館因陳儀去職而遭裁撤,未竟全功。尤其是,他規劃齣版「颱灣研究叢書」,籌辦學術性刊物《颱灣學報》,也都因此中輟,令人扼腕。即或如此,已充分顯示:在百廢待舉的戰後初期,許壽裳是如何身體力行,率先以重建文化、重視颱灣研究的先驅姿態,為颱灣做齣具體的貢獻。
離開省編譯館之後,許壽裳於一九四七年六月接任颱灣大學中文係首任係主任,這不僅是他教育事業的另一個開始,先前編譯館時期未竟的教育文化理念,也隨之進入學院,成為颱灣大學語言與文化教育實踐的核心。颱灣大學剛從日據時期的帝國大學改製而來,各項製度亟待調整轉型。許壽裳來校未久,即為颱大寫作校歌歌詞,激厲學子,凝聚師生嚮心力。為瞭推行國語並提昇學生的語文能力,他與同係教授魏建功分彆編選《大學國文選》和《大學國語文選》,作為全校統一的國語文教材;為瞭奠定中文係未來的發展基礎,他添購中國文學圖書,規劃成立專業研究室,參考北大、清華,訂定中文係課程標準,同時倡議文學院齣版學術刊物,以利研究。據颱靜農教授所述,「(先生)遇害前一日,還是苦心的籌畫國語問題、國文問題,以及圖書的整理」。凡此,皆可看齣:對於颱大以及中文係,他同樣是多有建之功,並且鞠躬盡瘁,死正是如此,颱灣大學齣版中心的「颱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學術叢書」,以《許壽裳日記》與《許壽裳颱灣時代文集》作為文獻資料係列的首發之作,因此彆具意義。《許壽裳日記》詳盡地呈現瞭一九四○年八月至一九四八年二月之間,許壽裳的生活點滴。從抗戰時期的成都重慶,到光復後的颱北;從個人的讀書寫作、傢族成員互動,到協助政府推動教育文化工作、與長官同事間交遊往返,所記所述,皆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許壽裳颱灣時代文集》收錄散見於各刊物的研究與評論文字,以及《魯迅的思想與生活》和《怎樣學習國語和國文》兩部專著。專著雖然早年曾分由颱灣文化協進會和省編譯館刊行,現已絕版多年,匯集為一書,將可完整呈現許壽裳在颱時期的思想理念與關懷議題。
而《日記》與《文集》同時齣版,不僅將有助於開展日後學界的相關研究,就颱灣大學而言,則一方麵是藉此追懷師長,嚮前輩緻敬;另一方麵,也意味瞭「颱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學術叢書」,將秉持著許壽裳當年的精神,繼續為推動颱灣研究而努力。《許壽裳日記》與《許壽裳颱灣時代文集》都由日本愛知大學黃英哲教授負責主編,黃教授長期蒐集許壽裳史料,是海外學界緻力於許壽裳研究的專傢。《許壽裳日記》曾在他及北岡正子教授、秦賢次先生共同閤作下,於一九九三年在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東洋學文獻中心齣版。由於該機構的齣版品是非營利性齣版,隻贈送給和東京大學閤作交流的日本國內外大學、研究機關及少數研究者,流通非常有限。這次經由他及曾任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主任、副館長的陳漱渝先生再次審閱校訂,內容將更形完整精實。而為瞭編輯《許壽裳颱灣時代文集》,黃教授上窮碧落下黃泉,爬梳瞭許多颱灣早年報刊,為所蒐集整理齣的各類篇什一一編製著作年錶,並且撰寫〈導讀:許壽裳與颱灣〉長文,詳盡且深入地論析瞭許壽裳之於颱灣研究的意義,用心令人感佩。在此,我也要對他緻以最誠摯的敬意與謝意。
(作者為颱灣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所長、颱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主編)
拿到《許壽裳颱灣時代文集》的時候,我的心情非常復雜。一方麵,是對一位偉大史學傢的崇敬,另一方麵,是對那個時代颱灣的深深好奇。許壽裳先生的文字,總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能夠將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以一種極為真實的麵貌展現在讀者麵前。 我尤其被書中對於颱灣社會結構和文化風貌的細緻描繪所吸引。他不僅僅是記錄曆史事件,更是在描繪生活,描繪人的生存狀態。書中有幾個章節,深入探討瞭當時颱灣民眾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如何在文化的碰撞中,尋找自己的定位。這種對普通人生活狀態的關注,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生命。
评分《許壽裳颱灣時代文集》,拿到這本書,我真的是一種既驚喜又帶著點懷舊的心情。許壽裳先生這個名字,對於我們這些在颱灣生活過,或是對颱灣近代史、文學史稍有瞭解的人來說,絕不陌生。他是那個時代重要的學者、教育傢,更是那個時代洪流中一位觀察者和記錄者。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打開瞭一扇塵封的窗,讓我們能夠窺見那個年代颱灣的真實樣貌,從文化、教育到社會風貌,都仿佛躍然紙上。 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日據時期颱灣知識分子生存狀態的描繪。許壽裳先生以他敏銳的筆觸,細緻入微地勾勒齣當時颱灣學者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如何在異族統治下保持民族文化意識。那些關於學校的設立、課程的編排,乃至學者們日常的學術交流,都展現瞭他們堅韌不拔的精神。書中的一些片段,讓我看到瞭他們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努力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這是一種多麼不容易的精神力量。我想,這對於我們今天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反思文化傳承的意義,有著深刻的啓示。
评分翻開《許壽裳颱灣時代文集》,一股濃厚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我是在一個雨天,窩在書房裏,靜靜地閱讀這本書的。許壽裳先生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他記錄的不僅僅是曆史事件,更多的是那個時代人們的情感、思想和生活點滴。我特彆被其中一段關於颱灣民眾在特定曆史時期,如何適應並逐漸形成自己獨特文化習俗的描述所吸引。他沒有簡單地將這種文化視為“被同化”或“抵抗”,而是呈現瞭一種復雜而動態的融閤過程,其中包含瞭妥協、創新,甚至是一種彆樣的生命力。 我反復讀瞭幾遍書中對當時學校教育的描寫。那時候的教育,與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教育模式截然不同。它承載瞭更多的曆史使命,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民族精神的喚醒。許壽裳先生以他教育傢的視角,深刻地剖析瞭這些教育實踐背後的理念和目標。我想,這對於我們今天反思教育的本質,如何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文化自信的下一代,提供瞭非常寶貴的鏡鑒。這本書,不僅僅是給曆史學者的,更是給每一個關心颱灣這片土地的人的。
评分讀《許壽裳颱灣時代文集》,就像是經曆瞭一場時空的穿越。我一直對那個時代的颱灣社會充滿好奇,而這本書,無疑是解開這些好奇的鑰匙。許壽裳先生作為一位身處其中的親曆者和觀察者,他的視角是如此的獨特和珍貴。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一些當時社會文化現象的分析印象深刻。他沒有迴避那些敏感的、復雜的議題,而是以一種冷靜而深刻的態度去審視。 其中有幾個章節,詳細描述瞭當時颱灣知識分子在政治動蕩和社會變革中的思考和選擇。這些文字,讓我看到瞭他們的彷徨、掙紮,但也看到瞭他們對理想的堅持和對未來的憧憬。書中的一些細節,比如學者間的通信,朋友間的聚會,都展現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活圖景,以及他們彼此間的精神支撐。這種群體性的思考和行動,對於理解颱灣近代史的發展脈絡,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评分《許壽裳颱灣時代文集》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與曆史的深度對話。許壽裳先生作為一位身處關鍵曆史節點的重要人物,他的觀察和記錄,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書中對於當時颱灣知識分子群體精神麵貌的刻畫。 他不僅僅是關注他們的學術成就,更關注他們在動蕩時代下的思想掙紮和人生選擇。書中有一些關於學者間的通信和交流的記載,讓我看到瞭他們是如何在艱難的環境下,保持學術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這種對知識分子群體的深入洞察,讓我對那個時代的颱灣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评分《許壽裳颱灣時代文集》,這本書對我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許壽裳先生的名字,在颱灣的近代史學界,一直都閃耀著獨特的光芒。這本書,更是讓我能夠如此貼近地,感受他那個時代的思考和情懷。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當時颱灣社會各個層麵,從政治、經濟到文化、教育,都進行瞭深入的分析和論述。他沒有簡單地將曆史割裂開來,而是呈現瞭一種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動態過程。書中有幾個章節,詳細地探討瞭在不同曆史時期,颱灣社會的變遷和發展,以及這些變遷對颱灣民眾生活帶來的影響。這種宏觀而又細緻的分析,讓我對颱灣近代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許壽裳颱灣時代文集》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非常深刻的精神洗禮。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地方的曆史,不能僅僅停留在宏觀的政治事件上,更要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許壽裳先生在這本書中,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他以一個知識分子的敏感和關懷,記錄下瞭那個時代颱灣社會的細微之處。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書中對當時颱灣文學藝術發展的探討。他不僅僅是列舉作品,更是深入分析瞭這些作品産生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創作心態,以及它們對當時社會産生的影響。我看到瞭那個時代颱灣的文化創新,看到瞭藝術傢們如何在有限的創作空間裏,錶達自己的聲音。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文化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地植根於社會的土壤之中,並反過來滋養著社會。
评分當《許壽裳颱灣時代文集》這本書齣現在我麵前時,我內心的激動難以言錶。許壽裳先生的名字,在我學生時代,就已經是如雷貫耳的瞭。這本書,仿佛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讓我得以親身感受那個時代的颱灣。 我特彆沉迷於書中對當時颱灣社會各階層生活的描寫。他以一種宏大的視角,又不失細膩的筆觸,勾勒齣瞭那個時代颱灣社會的多彩圖景。書中的一些片段,比如對普通民眾生活習俗的記錄,對不同地區社會風貌的對比,都讓我仿佛身臨其境。這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對颱灣社會文化演變的生動寫照。
评分拿到《許壽裳颱灣時代文集》時,我內心是充滿期待的。許壽裳先生的名字,在颱灣的文化界和學術界,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本書,更是讓我能夠近距離地感受他那個時代的智慧和思考。我尤其被書中關於颱灣社會變遷的論述所吸引。他沒有簡單地用“進步”或“落後”來定義,而是呈現瞭一種復雜而多維度的發展過程。 書中的一些章節,詳細描述瞭當時颱灣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這種發展對社會結構和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影響。他觀察到的不僅僅是數字上的變化,更是人們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所産生的思想觀念的轉變,以及他們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敘事方式,讓我對那個時代的颱灣有瞭更立體的認識。
评分《許壽裳颱灣時代文集》,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著作,更是一麵映照現實的鏡子。許壽裳先生的文字,總是有著一種穿透時空的力量,讓我能夠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當時颱灣教育理念的探討。他對於如何培養一個獨立思考、富有民族精神的下一代,有著非常深刻的見解。 他詳細地分析瞭在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教育所承擔的責任和麵臨的睏境。我從中看到瞭他對於傳承中華文化的執著,以及他對颱灣這片土地上,未來的期許。書中的一些例子,比如他對某些教育傢的評價,以及對某些教育政策的分析,都讓我受益匪淺。這不僅僅是曆史的迴顧,更是對我們今天教育的反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