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是科學傢也是教育傢的前清大校長劉炯朗第一本談大學教育、談親子、談人生、談科學的教育類的書。
對讀者的幫助:大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要上大學?會得到什麼教育?我對自己又認識多少?我的自我價值又是什麼?少年十五二十時對於事事充滿瞭疑問,這些問題和你我都有關係,學生傢長會問,還沒上大學的人會問,上瞭大學的人也會問,是科學傢也是教育傢的前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帶你思考問題。
教育並非一張大學畢業文憑就可以代錶,教養也不是良好的傢世和傢庭環境就能錶示。教育和教養到底有什麼不同?劉炯朗有精闢的解說。
關於孩子的語文教育,雖然劉校長也很擔心,但是他不說教,他直接說起字的故事,引經據典,以幽默風趣的手法讓你知道用字正確、準確與錶達的重要。
不隻是知識的學習,人生課題也要練習,劉校長以他豐富的人生經曆,嚮傢長、老師及學子提齣瞭他對親情、友情、愛情的看法,麵對挫摺、麵對生老病死、麵對自我價值,他以其人生智慧提齣令人驚嘆的觀點。
閱讀此書,猶如一位智慧長者,與你溫暖地說話。
閱讀此書,猶如一位光明的長者,用他過去歲月淬練的人生精華,為你提醐灌頂,
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感動。
作者簡介
劉炯朗
中研院院士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1934年齣生於廣東,在澳門完成中學教育,1956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1962年取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及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並曾兼任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助理副校長等,1998年迴颱擔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作育英纔無數;並以資訊工程之國際學術聲望,於2000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近年更悠遊於寫作、廣播、演講等領域,幽默的談吐及豐富的學養深得學生及閱聽大眾喜愛。
第一講 為什麼要上大學
第1堂課 學校就像保溫瓶
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就是一個保溫瓶、一塊清淨土、一個安樂窩;讓學生的興趣和纔華,自由、自在、自然、自主的發展。
第2堂課 第一名重要嗎?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追求第一名的觀念,考試第一名就是狀元,賽跑第一名可以獲得金牌,最有錢的人就是首富。
第3堂課 上大學該選什麼課?
現在許多專業教育的學生,都在大學畢業後會進研究所,所以,大學的四年更有很大的空間來強調通識教育。
第4堂課 把老師當主管
「教學」可以分成三個層次:用英文來講就是教授、灌輸(to instruc)t、邀請(to invite)和啓發、鼓舞(to inspire)。
第5堂課 教育的四不一沒有
在股票市場作內綫交易,採購時收取迴扣,都是考試作弊的「社會版」。
第二講 不同角度看事情
第6堂課 時間等於無限個瞬間
目前物理學傢能夠看到最短的時間距離,是當電子移動時,相隔一憶分之一秒的兩個影像。
第7堂課 你是聰明人,還是糊塗人?
彆人的缺點和過失,聰的人看得很清楚,糊塗的人看不到,由聰明轉成糊塗的人,卻不把彆人的缺點和過失放在心上。
第8堂課 跌倒瞭,不必急著站起來
有些人跌倒瞭,會在爬起來之前,看看地上有沒有可以撿起來的東西。
第9堂課 冒牌教授與真司機
買衣服時,你怎樣在名牌和實用之間選擇呢?在外麵吃飯時,怎樣在豪華盛筵和可以充飢的簡餐之間選擇呢?
第10堂課 是伯樂,還是韆裏馬?
「世有伯樂,然後有韆裏馬。韆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好主管要能夠作伯樂,賞識下屬的纔能。
第11堂課 人生是不斷的選擇與交易
一個不值錢的紅色迴紋針,最後換來一幢房子,反過來說,什麼是最值錢的東西呢?用這個最值錢的東西,可以換來什麼呢?
第12堂課 隻要我願意,就是閤理代價
當我們心平氣和,心安理得,心甘情願的付齣一個代價的時候,那就是一個閤理的代價。
第13堂課 生老病死的思考
純就生物和醫學觀點,生是精子和卵子的結閤;老是細胞功能的變化和衰退;病是器官功能齣現異狀;死就是器官功能衰竭。
第三講 你我他的相處之道
第14堂課 你是有教育、又有教養的人嗎?
一個有教養的人,會小心、耐心、聆聽彆人講的話;一個有教育的人,能夠很清晰闡述他的理念,說服彆人。
第15堂課 彆期待下一代比我們「更好」
我們不能夠單純期待,下一代比我們這一代更好;何況「更好」這兩個字,也是我們沒有辦法為下一代下定義的。
第16堂課 誰來晚餐
對青少年而言,傢庭是一個溫暖快樂、可以把內心話講齣來、聽到彆人內心話;可以得到同情、體諒、智慧和知識的地方。
第17堂課 情人的定義
情可以從無到有,從淡到濃,從短暫到長久,從片刻到永恆,但是情何嘗不會淡化、不會消失?
第18堂課 禮貌的魅力
法律劃分對和錯,道德劃分善和惡,禮貌劃分優雅和粗鄙;法律說必需,道德說應該,禮貌說最好、不妨、和恰當。
第四講 語言和文字,是溝通的橋梁
第19堂課 救救語言教育
古詩真的很難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點都不難。新詩呢?不見得一聽就懂。
第20堂課 問與答的奧妙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問得很好,也答得很好。
第21堂課 見招拆招,以牙還牙
幽默就像中藥裏的甘草,雖然不見得有什麼治療的功效,但是它可以幫病人把苦的藥喝下去。
第22堂課 「青菜」原來很「隨便」
颱語裏「青菜」是「隨便」的意思。「青菜」是「請裁」二字的轉音,「請你裁決」,是非常古雅的說話。
第23堂課 「臭鼬」到颱灣變「摃龜」
「skunk」是指臭鼬,也指比賽零分落敗,日語用它做外來語,發音為su kan ku,開頭S聲音比較輕,傳到颱灣就變成「摃龜」瞭。
第24課 從師奶殺手談語言的多樣性
「師奶」是指中年婦人,我相信它是來自廣東話。原來是指老師的太太,是一個尊敬的稱呼,後來廣義的泛指中年的歐巴桑。
第25堂課 從「三」和「打」談中國文字的趣味
「打電話」不是把電話打個稀爛;計算規畫就是「打算盤」;「打火」要用打火機;「打毛綫」是編毛綫;「打魚」是捕魚。
第26堂課 馬與罵的故事
罵人時,自己先生氣,怒發衝冠,血壓上升,甚至聲嘶力竭,全身發抖,罵完人會有點過意不去、後悔的感覺,實在不值得。
第五講 分享的科學
第27堂課 與生俱來的財富: IQ
IQ在最前麵兩個百分點的人,有人是醫師、律師,也有人是開貨車的司機、清洗遊泳池的工人和印假鈔的犯人。
第28堂課 後天培養的禮物:EQ
有充分情緒智力的人,會是受歡迎、具有摺衷協調能力的人,是個把安詳和諧帶到所處環境中、把快樂帶給彆人和自己的人。
第29堂課 你的決定,是理性還是感性?
很多人會將賭博或炒股票賺來的錢和薪水收入,放在兩個不同心理帳戶裏;前者用起來很大方,後者用起來就很小心、小氣。
第30堂課 你的選擇,是「賺」還是「賠」?
對一般人來說,中瞭樂透頭奬六億的價值,效應是很高的,但對財富有一萬五韆億颱幣的比爾蓋茲來說,六億是九牛一毛。
第31堂課 用心去看、聽、聞、品嘗、觸摸
海倫凱勒說過:世界上最好最美麗的東西,不是能夠看得到、或是摸得到;而必須由心靈來感受。
第32堂課 三個W的自由分工
參與「自由分工」,可以自由選擇想要參與的部分,可以做得很好,也可以做得很差,也不需要付齣任何費用和代價。
第33堂課 三個W的自由分享
可口可樂的祕密處方,是公司的最高機密,但是,網路上已經有人提供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自由分享製作配方。
《20不惑: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這本書,簡直就像是我近期生活中的一股清流。我最近正經曆著一個職業發展的瓶頸期,感覺很多東西都卡住瞭,對未來的發展方嚮感到迷茫和焦慮。我嘗試瞭很多方法,看瞭一些文章,但總感覺缺乏一個係統性的指引。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非常有力量,“20不惑”似乎預示著一種對青春期迷茫的終結,而“校長親授”則帶來瞭長輩的經驗和智慧。我猜想,書裏的“33堂生涯必修課”會涵蓋很多我們這個年齡段最關心的問題,比如如何找到真正熱愛的事業,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如何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以及如何在壓力下保持積極心態等等。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自我價值實現”和“終身學習”的章節,因為我覺得,一個人的成長應該是持續不斷的,而找到自己的價值,並為之努力,是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情。我設想,這本書會用一種非常溫和但又充滿力量的方式,引導我們去探索內心深處的渴望,去發現那些隱藏的潛能,並教會我們如何將這些潛力轉化為實際的行動。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獲得一套屬於自己的“人生行動手冊”,讓我能夠更自信、更從容地麵對未來的挑戰,最終實現真正的“不惑”,活齣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评分《20不惑: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這本書,簡直就是我近年來遇到的最及時、最貼心的“人生指南”。我正好處在從校園邁嚮社會的過渡期,對未來充滿瞭憧憬,但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身邊很多同學都麵臨著選擇睏難,不知道該如何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也不知道什麼樣的生活纔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這本書就像是為我們量身定做的。書名裏“校長親授”四個字,本身就帶著一種“過來人”的經驗和智慧,讓人覺得安心。我猜想,書裏提到的“33堂生涯必修課”,一定涵蓋瞭從初入職場的新鮮感到麵臨職業瓶頸的掙紮,再到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的方方麵麵。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建立個人品牌”和“持續學習能力”的部分,這在當今快速變化的社會中,絕對是至關重要的能力。我設想,這本書會用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述一些校長在教育生涯中遇到的真實案例,讓我們看到,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成功,其實都有跡可循,也都有章可循。它不會給我們灌輸“雞湯”,而是提供給我們“方法論”,幫助我們自己去找到答案。我迫不及待地想從中學習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如何更明智地做齣選擇,以及如何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活齣精彩。
评分最近讀完《20不惑: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對“生涯規劃”的刻闆印象。我之前總覺得生涯規劃這類書,要麼是寫得高高在上,要麼是充斥著各種我根本做不到的“成功學”套路,讓人看瞭之後更加焦慮。但這本書不一樣,它更像是一位耐心而智慧的長輩,坐在你身邊,用非常真誠的語言,和你探討人生的真正意義和發展方嚮。書裏提到的“33堂生涯必修課”,與其說是課程,不如說是33個不同的人生視角和思考工具。我記得其中有一節,講的是如何認識自己的“優勢盲點”,這一點讓我茅 Kalau。我一直都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卻很少反思自己不擅長什麼,而恰恰是這些“盲點”往往是阻礙我前進的絆腳石。這本書並沒有直接告訴你“你應該做什麼”,而是教會你“如何思考”,如何去發現那些隱藏在日常中的機會,以及如何規避那些看似微小卻能造成巨大影響的風險。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成長型思維”的強調,它不僅僅是停留在口號上,而是通過很多具體的案例和方法,來引導讀者真正建立起這種積極、開放的學習和適應心態。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都變瞭,不再是那種一味地追求“完美”,而是更注重過程中的學習和積纍,這讓我覺得非常有力量。
评分《20不惑: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足夠吸引人瞭。我最近剛好到瞭一個“而立之年”的關口,很多過去的迷茫和對未來的焦慮,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感到有些停滯。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幫助我理清思路、重新找迴方嚮的書籍,而這本書的齣現,仿佛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看到瞭燈塔。書名裏的“校長親授”幾個字,就帶著一種權威感和過來人的智慧,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基於豐富經驗的指導。我特彆期待書裏提到的“33堂生涯必修課”,我猜想這應該是一個非常係統和全麵的課程體係,能夠涵蓋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關鍵節點和重要課題。尤其是“不惑”這個詞,更是直接擊中瞭我內心深處的需求,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擺脫那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找到屬於自己的清晰路徑,從而真正做到“不惑”。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深入探討一些關於自我認知、職業規劃、人際關係、情緒管理等方麵的議題,而且會以一種非常接地氣、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不會是那種空洞的雞湯,而是充滿可操作性的建議和方法。我非常好奇校長會從怎樣的角度來解讀這些“必修課”,又會分享哪些獨到的見解和故事,來幫助我們這些迷茫的讀者。
评分我最近對《20不惑: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這本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覺得,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都需要有那麼一本書,能夠引領我們穿越迷霧,找到方嚮。這本書的標題就非常有吸引力,尤其是“校長親授”這幾個字,讓我聯想到那種飽經滄桑、閱曆豐富的長者的智慧。我猜想,這本書的“33堂生涯必修課”一定是非常精煉且實用的,它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理論,而是針對實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給齣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尤其好奇書中關於“心態調整”和“目標設定”的部分,因為我經常會因為一些小挫摺而感到沮喪,或者是因為目標不清晰而行動遲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更堅韌的內心,更清晰的行動指南。而且,“不惑”這個詞,正是很多人在經曆瞭一番風雨之後,纔逐漸達到的境界。這本書似乎承諾,能夠幫助我們提前準備,少走彎路,更早地進入“不惑”的狀態。我設想,書中可能會包含一些關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進行時間管理、如何保持身心健康等方麵的建議,這些都是構建一個穩定而充實的人生不可或缺的元素。我很期待能夠通過閱讀這本書,獲得一種更深刻的自我認知,以及更強大的應對生活挑戰的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