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大師梁實鞦唯一的美食散文集,從生活中最平凡的「吃」談起,以食材為題,用字淺顯而雋永,他很少正麵講述食物的味道,卻讓人感受得到那滋味的美好;並不直接懷鄉,字裏行間卻流露齣濃濃的鄉愁與故國人情。在這本書中,不僅讓人看見美食,看見感情,也看見生命。本書新增7篇文章,讓大師談吃的紀錄更完整;收錄梁文薔談父親的真摯文章,美食名傢硃振藩為序推薦;搭配精緻插畫,更洋溢復古情懷。
本書特色
★文學大師梁實鞦唯一談吃的小品文章
★從北平吃到颱北,梁實鞦用美食串起親情與友情、故都風情、三○年代的文人雅事。
★新增集外集7篇文章,是梁實鞦自《雅捨小品》以來有關吃的文章,讓大師談吃的紀錄更完整。
★美食名傢硃振藩為文推薦。
★搭配精緻插畫,更洋溢復古情懷。
★延伸介紹梁實鞦書中提到的北平餐館曆史及趣事。
得奬紀錄
★作品曾多次獲新聞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作者簡介
梁實鞦﹝1902~1987﹞
北平人。曾在南北數大學執教,並以三十年的功力完成《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在翻譯界是空前的盛舉。除瞭對文學翻譯貢獻良多外,他的散文自成一格,為許多人所喜愛,獨樹一幟的《雅捨小品》小品文風格,被公認為現代文學的典範,為當代知性小品散文的開山祖師,亦是人人敬仰的文學大師。
著有《雅捨散文》、《雅捨談書》等十餘種;譯有《莎士比亞全集》、《潘彼得》等。各界為紀念他對散文及翻譯的貢獻,陸續舉辦梁實鞦文學奬已達二十多屆。
新版序:品高雅的味中味∕硃振藩 ─003
自序:談美味以寄興 ─013
西施舌 ─015
火 腿 ─017
醋溜魚 ─021
烤羊肉 ─023
燒 鴨 ─026
獅子頭 ─029
兩做魚 ─031
熗青蛤 ─034
生炒鱔魚絲 ─038
醬 菜 ─041
水晶蝦餅 ─043
湯 包 ─046
核桃酪 ─049
鐵鍋蛋 ─052
瓦塊魚 ─055
溜黃菜 ─058
酸梅湯與糖葫蘆 ─060
鍋燒雞 ─063
煎餛飩 ─066
核桃腰 ─068
豆汁兒 ─070
芙蓉雞片 ─072
烏魚錢 ─075
韭菜簍 ─076
蟹 ─078
炸丸子 ─082
佛跳牆 ─085
栗 子 ─089
海 參 ─092
滿漢細點 ─095
菜 包 ─100
糟蒸鴨肝 ─102
魚 翅 ─104
茄 子 ─108
蓮 子 ─110
白 肉 ─112
乾 貝 ─115
鮑 魚 ─117
咖哩雞 ─120
烙 餅 ─123
筍 ─126
黃 魚 ─130
八寶飯 ─132
薄 餅 ─134
爆雙脆 ─137
拌鴨掌 ─140
魚 丸 ─142
臘 肉 ─145
粥 ─147
餃 子 ─150
鍋 巴 ─153
豆 腐 ─156
燒羊肉 ─160
菠 菜 ─162
龍須菜 ─164
鴿 ─166
味 精 ─168
新版篇 「疲馬戀舊秣,羈禽思故棲」 ─172
讀《中國吃》 ─182
酪 ─195
麵條 ─199
炸活魚 ─203 「麥當勞」 ─206
說 酒 ─209
特載:談《雅捨談吃》∕梁文薔 ─213
附錄:用生命刻畫的美食散文∕elish ─221
品高雅的味中味 硃振藩
飲食散文要寫得好,首在有趣。這個趣字,不光隻是博人一哂、妙語如珠,而且要意味雋永、逸興遄飛,甚至能雅緻盎然,有高人風緻。準此以觀,梁實鞦的生花妙筆,不愧當代第一把手,同時放眼古今中外,亦鮮有能齣其右者。
我一直認為要知食物之味,必先具備「愛吃、能吃、敢吃」這三個先天條件,始剋達到「懂吃」這一最高境界。就梁實鞦的飲食史來看,絕對符閤以上的因素,終成一代方傢。即以愛吃而言,他在《雅捨談吃》裏提到:「記得從前在外留學時,想吃的傢鄉菜以爆肚兒為第一。後來迴到北平,……步行到煤市街緻美齋獨自小酌,一口氣叫瞭三個爆肚兒,鹽爆油爆湯爆,吃得我牙根清痠。」顯然梁老之量匪淺,他又再點「一個清油餅一碗燴兩雞絲」,結果「酒足飯飽,大搖大擺還傢」。日後迴想起來,此一「生平快意之餐」,居然「隔五十餘年猶不能忘」。信手拈來,餘韻無窮,看瞭令人垂涎欲滴。
梁老亦指齣:「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關於此點,梁老可是口福無限,好到讓人艷羨不置。他的父親曾在北平開設以河南菜聞名的「厚德福飯莊」。該店以名菜「鐵鍋蛋」發傢,菜色嚮以做工精細、味道純正、不落俗套、特色鮮明著稱。即使店甚偪仄、陳舊,但因菜肴太可口瞭,故昔時「一些闊官顯者頗多不惜紓尊降貴」,來到這裏,隻為「一朵快頤」。梁老生長於斯,自然遍嘗珍饌。書中提到自傢的菜品,除鐵鍋蛋外,尚有瓦塊魚、核桃腰、羅漢豆腐等。其實,「厚德福」的名菜,如兩做魚、紅燒淡菜、黃猴天梯、酥魚、風乾雞、魷魚捲、酥海帶等,皆膾炙人口。且所製「月餅有棗泥、豆沙、玫瑰、火腿,味極佳,且能緻遠」。在此等環境孕育下,懂吃自在情理之中。
書中亦載其所嗜南北珍味及母親擅製的魚丸、核桃酪等,娓娓道來,亦莊亦諧,弛張有緻,文雅有趣。即令捧讀再三,仍流連而忘返。縱使梁老自稱他所寫的吃,隻是「偶因懷鄉,談美味以寄興;聊為快意,過屠門而大嚼」,正因有所寄託,更能扣人心弦,情深意摯,含蘊不盡。
又,梁實鞦的元配程季淑,是個「入廚好手」。抗戰勝利後,曾在北平學過烹飪,然後研究、實踐,能燒無數好菜。據其旅居美國的女兒文薔透露:「我們的傢庭生活樂趣很大一部分是『吃』。媽媽一生的心血勞力也多半花在『吃』上。……我們飯後,坐在客廳,喝茶閑聊,話題多半是『吃』。先說當天的菜肴,有何得失。再談改進之道。繼而抱怨菜場貨色不全。然後懷念故都的地道做法如何如何。最後浩嘆一聲,陷於綿綿的一縷鄉思。」
長久處在此氛圍下,梁實鞦這位在梁小姐口中戲稱的「美食理論傢」,終於在年屆八十高齡時,奮筆為文,完成《雅捨談吃》一書。通書以食材為篇名,或葷或素,旁及點心和調味料;味兼南北,亦涉海外;同時高檔菜與傢常菜並存。信筆揮灑,無不佳妙。我特彆欣賞他的筆火功深,精妙絕倫。常將本書置諸案右,得空拜讀,一樂事也。
事實上,梁老的口福尚不止此。自娶韓菁清女士續絃後,依舊食指頻動,天天有好湯喝。原來每晚臨睡前,菁清都會用電鍋燉一鍋雞湯,或添牛尾、蹄膀、排骨、牛筋、牛腩,再加點白菜、鼕菇、包心菜、蝦米、鞭尖之屬。為的是讓梁實鞦第二天的清晨和中午,「都有香濃可口的佳肴」。齒頰留香,好不幸福,難怪琴瑟和鳴,恩愛彌篤逾恆。
梁實鞦飲食小品固然高雅齣眾,饒富興味,但他的本質,還是個饞人,曾撰文指齣:饞所著重的,在「食物的質,最需要滿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裏安放一條舌,舌上還有無數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饞?饞,基於生理的要求,也可以發展成為近於藝術的趣味」。此與幽默大師林語堂所講的:「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不是宗教,也不是學問,而以吃為首,除非我們老老實實地對待這個問題,否則永遠也不可能把吃和烹飪,提高到藝術的境界。」實有異麯同工之妙,足發吾人深省,進而懂得品味。
《雅捨談吃》一書中,關於烹飪及品味者,俯拾皆是。前者有獅子頭、菜包、白肉、薄餅等,巨細靡遺,可學而優再親炙,俾益親友,兼及眾生。後者則有紅燒大烏、鐵鍋蛋、芙蓉雞片、湯包等,在大快朵頤之後,能品齣其精微之處,昇華人生況味。總之,它既實用又有趣,更可把飲食這一小道,提升至美學高度,豐富大傢的生活,姑不論是物質麵或精神層次。
(硃振藩先生,美食傢,喜歡品嘗美食,研究飲食文化,著有《點食成經》、《食傢列傳》、《食隨知味》、《食在凡間》等書多部)
《雅捨談吃》(增訂新版)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餘光老師對食物那份純粹的熱愛與尊重。他筆下的食物,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仿佛能讓你聞到那股香氣,嘗到那份味道。我尤其喜歡他對於颱灣本土食材的偏愛,那種對在地風土的深深眷戀,在字裏行間流露無遺。增訂新版中,他對於一些即將失傳的傳統食物的記錄,更是讓我感到瞭搶救文化遺産的重要性。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吃”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根”的書,它提醒著我們,無論走到哪裏,都不要忘記我們從哪裏來,我們的味道在哪裏。
评分讀《雅捨談吃》(增訂新版)的過程,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種沉浸式的味覺與情感體驗。餘光老師的文字功底實在是深厚,他能將一道道尋常的傢常菜,描繪得如同人間至味。我最欣賞的是他筆下的那種“不動聲色”的幽默感,不經意間流露齣的觀察力,總能戳中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比如他對某傢小飯館老闆娘的描摹,幾筆勾勒,一個鮮活立體的市井人物便躍然紙上,而這老闆娘的脾氣,也與她端齣的那碗招牌牛肉麵有著奇妙的呼應。新版增補的內容,讓我驚喜地發現瞭一些關於颱灣夜市文化的新視角,那些隱藏在喧囂人群中的小故事,被他娓娓道來,充滿瞭生活的智慧與人情味。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味覺旅行,讓我重新審視那些曾經忽略的、或已逐漸淡忘的味蕾記憶。
评分每次拿起《雅捨談吃》(增訂新版),都像是在赴一場與老朋友的約會,他用他那獨有的溫潤筆觸,帶我重溫那些關於颱灣味道的舊日時光。我特彆著迷於他對於食物背後故事的挖掘,不僅僅是食材本身,更是那些與食物相關的人,那些製作食物的手,那些品嘗食物的錶情。新版裏新增的篇章,讓我有機會認識瞭更多我未曾聽聞的颱灣角落的特色美食,那些文字中所描繪的景象,讓我忍不住放下書,拿起電話,約上三五好友,一同去探尋這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美味。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能喚醒我們內心深處最原始的對食物的渴望,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评分每次讀《雅捨談吃》(增訂新版),都有一種淡淡的懷舊感油然而生。餘光老師的文字,總能勾起我那些關於童年、關於故鄉的記憶。我記得小時候,我媽總喜歡在我考試前給我煮一碗熱騰騰的陽春麵,那碗麵的味道,書中也有相似的描寫,寥寥幾筆,就讓我鼻子一酸,眼眶濕潤。新版中新增的內容,更是讓我驚嘆於他對於颱灣美食研究的廣度和深度,許多我從未留意過的角落,都被他用文字點亮。這本書,就像是一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越讀越覺得生活的美好。
评分《雅捨談吃》(增訂新版)這本名不虛傳的文字盛宴,總能勾起我心中對傢鄉味道的無限眷戀。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颱灣在地美食的細緻描繪,那種仿佛親臨現場、指尖觸碰食材、鼻尖縈繞香氣的文字,讓人欲罷不能。記得有一次,我帶著這本書去淡水老街散步,看著那些熟悉的小吃攤,腦海裏立刻浮現齣餘光老師筆下那生動鮮活的文字,從蚵仔煎的Q彈軟嫩,到阿給的醬香濃鬱,每一個細節都被他捕捉得如此到位。特彆是書中對某些傳統小吃的曆史淵源和文化意涵的考究,更是讓我對這些看似平常的食物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不僅僅是一本美食書,更是一本關於颱灣生活方式、人情風貌的百科全書。每次翻閱,都能在字裏行間感受到那份屬於颱灣特有的溫情與實在。增訂新版更是加入瞭許多我未曾接觸過的新篇章,讓我對颱灣的味蕾探索又有瞭新的發現。
评分《雅捨談吃》(增訂新版)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記錄美食的書,更是一份珍貴的迴憶錄。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關於傢庭聚餐、節慶宴席的片段。那些溫馨的場景,總讓我想起小時候和傢人圍坐在一起,分享食物的快樂時光。餘光老師的文字,總能精準地捕捉到那種親切、樸實的傢庭氛圍,無論是母親精心準備的年夜飯,還是父親偶爾露一手拿手的菜肴,都充滿瞭濃濃的愛意。增訂新版中,他對於一些特定食材的産地、季節性的描述,更是讓我對颱灣這片土地的饋贈有瞭更深的敬意。每一次翻閱,都能在字裏行間找到共鳴,仿佛置身於那些熟悉的廚房,聞到熟悉的氣息,感受到熟悉的溫暖。
评分《雅捨談吃》(增訂新版)這本書,與其說是關於“吃”,不如說是關於“生活”。餘光老師的文字,總有一種魔力,能夠將最平凡的食物,賦予最深刻的意義。我尤其喜歡他對於食物與季節、與節令的關聯的描繪,那是一種順應自然,尊重土地的哲學,讓人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寜靜與和諧。增訂新版中,他對一些颱灣傳統節慶食品的細緻解讀,讓我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有瞭更深的體會。這本書不僅僅是滿足瞭我的口腹之欲,更是滋養瞭我的精神世界,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瞭一片屬於自己的寜靜角落。
评分《雅捨談吃》(增訂新版)這本書,對我來說,最寶貴的價值在於它所傳達的“生活態度”。餘光老師不僅僅是在寫食物,更是在寫一種從容、豁達的生活哲學。他筆下的每一道菜,都似乎蘊含著一種對生活的敬畏與熱愛。我特彆欣賞他對食物的“匠心”解讀,那種對於細節的執著,對於味道的追求,讓人深受啓發。增訂新版中,他對於一些現代餐飲趨勢的觀察,也讓我對未來的美食發展有瞭新的思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美食書,更是一本人生指南,它教會我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品味齣屬於自己的幸福。
评分我總覺得,《雅捨談吃》(增訂新版)這本書,是一本能夠“治愈”的書。每當我感到疲憊或沮喪時,翻開它,總能被書中那些樸實真摯的文字所打動。餘光老師對食物的描繪,總有一種“傢常”的味道,那種不加修飾的真誠,仿佛能穿透文字,直接溫暖人心。我尤其喜歡他對於某些食物背後故事的講述,那些關於人情、關於迴憶的片段,總能讓我暫時忘卻煩惱,沉浸在那份寜靜與溫馨之中。新版增補的內容,更是讓我有機會探索更多颱灣在地風情,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评分我總覺得,《雅捨談吃》(增訂新版)這本書,就像是一張精心繪製的颱灣美食地圖,而餘光老師,便是那位最懂得如何描繪地圖的靈魂畫師。他不僅僅是記錄瞭食物的名稱和味道,更是將食物背後的人文曆史、風土民情都一一呈現。我特彆喜歡他對某些食物口感的細緻描述,那種“咬下去的瞬間,汁水在口腔裏爆炸”的感覺,即使是文字,也仿佛能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新版中新增的內容,更是拓展瞭我對颱灣美食的認知邊界,讓我發現瞭不少隱藏在各地的小寶藏。這本書,無疑是我書架上最常翻閱的一本,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