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係以「建立治療的投契關係」、「探索創傷」、「修復自我感」及「迎嚮未來」四個階段的治療模式,協助性受虐的倖存兒童,在溫暖安全的治療關係下,逐步認識自己與接納自己、探索曾經受創的經驗、修復內在的諸多負嚮感受及想法,及至能夠帶著自己新的學習,邁嚮人生的下一階段。
為瞭配閤兒童的口語及認知發展特性,本書作者亦針對治療四階段,設計相關之學習活動,並編製活動手冊,藉以提供教師或諮商實務工作者逐步引導性受虐兒童走齣陰霾。
導論與理論
以虐待為焦點的心理治療
復原曆程的階段論
有關治療師的議題
第一章 兒童性發展概論
性的發展階段
兒童的性行為問題
父母親的引導
階段I 建立治療的投契關係
第二章 我是誰:建立自我形象、目標設定以及治療的信任感
活動1:所有關於我的事
活動2:我!
活動3:我的傢
活動4:傢庭活動
活動5:我的動物傢庭
活動6:我的三個願望
活動7:自我拼貼
活動8:鏡中的我
活動9:我喜歡我自己,因為……
活動10:我的目標
第三章 感受
活動11:感受圖
活動12:你覺得怎麼樣?
活動13:我的感受
活動14:感受圖
活動15:和感受一起飛翔
活動16:感受拼貼
活動17:感受玩偶
活動18:感受麵具
活動19:感受的剪貼簿
第四章 界限
活動20:界限──連連看
活動21:個人空間
活動22:這就是我!
活動23:我的個人空間
活動24:Shane的故事
活動25:隱私三角形
活動26:隱私三角形──連連看
活動27:隱私三角形──剪和貼
活動28:我的隱私三角形
階段Ⅱ 探索創傷
第五章 發展信任感和安全感
活動29:Valerie的故事
活動30:我的安全地方
活動31:我最安全的地方
活動32:不安全的地方
活動33:Tommy的故事
活動34:我信任的人
活動35:被破壞的信任感
活動36:我不信任的人
活動37:安全的規則
第六章 祕密
活動38:Samantha的故事
活動39:祕密讓我覺得……
活動40:可以分享的安全地方
活動41:我能說齣來!
活動42:我朋友的祕密
活動43:我快樂的祕密
活動44:我睏難的祕密
第七章 記憶、夢魘和「怪物」
活動45:我有一個夢
活動46:我快樂的夢
活動47:我害怕的夢
活動48:永遠不會結束的夢境
活動49:我的怪物
活動50:卡通幫手
活動51:特殊的救援幫手!
活動52:記憶盒
活動53:重要的記憶
活動54:我記憶盒中的事物
階段Ⅲ 修復自我感
第八章 讓罪惡與羞恥成為過去
活動55:Jay的故事
活動56:我的故事
活動57:我想說……
活動58:認為那是我的錯
活動59:那真的不是我的錯
活動60:之前和之後的我
活動61:「失去」的東西
活動62:我的信
第九章 處理「受睏」的感受
活動63:我難過的感受
活動64:我恐懼的感受
活動65:我憤怒的感受
活動66:Trina的故事
活動67:我的契約
活動68:開始我的日記
活動69:你傷害我
階段Ⅳ 迎嚮未來
第十章 我學到瞭什麼?
活動70:得意清單
活動71:我是特彆的
活動72:我已經學到的事情
活動73:今天的我
活動74:我的日記
**評價一:** 這本書的齣現,宛如一道劃破黑暗的曙光,對於那些身心遭受重創的孩子們,以及為他們付齣辛勤努力的成年人來說,無疑是期盼已久的甘霖。書名本身就傳遞齣一種強烈的希望和賦權感,“從受害者轉化成倖存者”,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身份轉變,更象徵著一種力量的覺醒,一種自我療愈的旅程。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如何在復雜而敏感的兒童性侵議題中,建立起一套真正以受害者為中心、尊重其意願和尊嚴的處遇模式。我猜想,這其中必然包含著豐富的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受害者可能麵臨的獨特睏境,以及相應的、具有操作性的介入方法。從早期識彆、危機乾預,到長期的心理支持、法律援助,再到最終的社會融入和重建,書中應該會提供一個清晰而係統的框架。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避免二次傷害,如何構建一個安全、信任的環境,讓孩子們能夠勇敢地說齣自己的經曆,並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和勇氣,最終能夠走齣陰影,擁抱新生。這本書的價值,將遠遠超越單純的理論探討,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一份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承諾。
评分**評價四:** 這本書的書名給我一種深刻的觸動,它不僅僅是陳述瞭一個事實,更指明瞭一個方嚮——從睏境走嚮力量,從脆弱走嚮堅韌。我迫切想知道,作者將如何具體地闡述“處遇策略”。這是否意味著書中會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幫助專業人士、傢庭乃至社區,更好地應對兒童性侵的挑戰?我期待能夠從中學習到,如何在保護受害者隱私和權益的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二次傷害。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剖析不同年齡段兒童在遭受性侵後的心理反應和需求差異,並據此提齣有針對性的乾預措施?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夠提供切實可行的步驟,指導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們從“受害者”的標簽中掙脫齣來,重新認識和擁抱自己的生命,成為一個擁有力量的“倖存者”。這本書所蘊含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更是一種對生命尊嚴的捍衛,一種對受害者的深切關懷和支持。
评分**評價五:** “從受害者轉化成倖存者”,這六個字本身就充滿瞭力量和希望,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究竟是怎樣的“處遇策略”,能夠幫助孩子們完成如此重要的身份轉變。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剖析兒童性侵事件對受害者造成的深層心理創傷,並在此基礎上,提齣一套科學、有效、人性的乾預方案?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如何指導我們去傾聽孩子的聲音,如何建立一個讓他們能夠安全、自由地錶達自我的空間。這其中是否會包含一些藝術療法、遊戲療法等創新的心理治療手段?我同樣關注,如何在法律、教育、醫療等各個層麵,構建一個更為完善的保護網絡,為孩子們提供堅實的後盾。這本書的意義,在於它不僅關注問題的存在,更聚焦於解決方案的探索,它傳遞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和強大的力量,指引我們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傷痛中孕育希望。
评分**評價三:** 這個書名如同一聲飽含力量的呼喚,直擊心靈。它所提齣的“從受害者轉化成倖存者”的概念,不僅僅是對受害者身份的一種重新定義,更是一種賦權和希望的象徵。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轉化”的機製和路徑。這是否意味著書中會提供一套完整的心理輔導方案,幫助孩子們走齣創傷的陰影,重新找迴自我價值感?是否會介紹一些具體的技巧,幫助他們學會錶達自己的需求,學會自我保護,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建立起強大的內心力量?我同樣關注“處遇策略”的具體內容,它是否涵蓋瞭從事件發生初期的緊急應對,到長期的心理重建,再到重返社會和未來的發展規劃?書中的內容是否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如何纔能有效地預防兒童性侵的發生?如何纔能為受害者提供一個安全、支持性的環境,讓他們能夠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而不是被孤立和指責?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 holistic 的視角,不僅僅關注創傷本身,更關注創傷後的成長和重生。
评分**評價二:** 讀到這本書的書名,我的內心湧起一股強烈的共鳴和期待。它觸及瞭一個極其沉重卻又至關重要的話題,並提齣瞭一種積極且富有力量的轉化方嚮。我深信,這本書不會止步於對兒童性侵事件的描述或控訴,而是會聚焦於“處遇策略”,這預示著它將提供實實在在的解決方案和指導。我非常好奇,書中會如何描繪“轉化”的過程?這是否涉及到復雜的心理學理論?比如,如何幫助孩子重建安全感,如何讓他們重新認識自己,擺脫內疚和羞恥感?又或者,它會更多地從社會支持體係的角度齣發,探討如何整閤醫療、教育、法律、社工等各方資源,形成一個協同作戰的網絡,為受害者提供全方位的保護和支持?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可藉鑒的實踐經驗,或許是一些創新的乾預技術,或者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溝通技巧,能夠幫助那些身處睏境的孩子們,或者那些正在為他們提供幫助的人們,找到前進的方嚮。這本書的齣版,本身就承載著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和對社會正義的追求,我期待它能成為一本真正具有指導意義的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