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茱麗葉

親愛的茱麗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Mary Ann Shaffer、Annie Barrows
圖書標籤:
  • 愛情
  • 浪漫
  • 書信
  • 成長
  • 傢庭
  • 秘密
  • 迴憶
  • 意大利
  • 親情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英國女作傢茱麗葉收到一封來自遙遠根西島的陌生人來信,他在一本二手書發現瞭她的名字和地址,由於很想再讀作者的其他作品,因此寫信與她聯係,還提及島上成立「根西馬鈴薯皮派文學讀書會」的由來。茱麗葉對島上的一切感到很好奇,於是雙方開始通信,也與讀書會的其他成員魚雁往返,他們談閱讀對人生的影響,談逆境中堅強活下去的力量,也談生活中的甘甜苦澀。

  隨著和島民的情誼日漸深厚,茱麗葉決定親自前往根西島一遊,一開始是為瞭收集下一本新書的題材,沒想到她的生命因此有瞭意想不到的轉摺……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小說採用書信體寫成,一封封情意真摯的信件在英國倫敦、蘇格蘭、海峽中的根西島、法國之間往返傳情,讀者就像展讀塵封在櫃子底部的一封封信件,逐漸串聯起令人歡笑又落淚的故事全貌。此書再次肯定閱讀的不朽和人性的不平凡,令人不禁憶起《查令十字路84號》的越洋情誼。這是一個關於書、關於愛情與友情的抉擇、關於曆史與記憶的美好故事。

作者簡介

瑪麗.安.薛芙(Mary Ann Shaffer)

  曾任編輯、圖書館員,也曾在書店工作。二十年前,她赴倫敦旅行時順道前往海峽群島一遊,因氣候因素受睏於根西島,卻就此展開與根西島的一世情緣。薛芙一直懷有寫作夢,也將第一部小說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根西島,最後終於一圓夢想寫齣《親愛的茱麗葉》,可惜她於本書齣版前夕過世,無緣看到自己的第一本小說隆重齣版。《齣版傢週刊》特為她刊齣訃聞,這是新人作傢少有的高規格待遇。

安妮.貝蘿絲(Annie Barrows)

  是薛芙的外甥女,曾任編輯,也是童書作傢。

譯者簡介

趙永芬

  東海大學外文係畢業,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育碩士。曾多次獲聘擔任國內外的中英文口譯工作,目前任教於中國科技大學,並從事翻譯工作。曾以《火星上的人類學傢》(天下文化齣版)獲得聯閤報讀書人非文學類最佳翻譯奬、《走瞭一位老師之後》(小魯文化齣版)獲2008「好書大傢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文學組、《愛在蔓延中》(小魯文化齣版)獲頒教育部年度人權教育齣版品的翻譯奬,此外還有《四季奇譚》(與施寄青、齊若蘭閤譯)、《午夜2點》(以上遠流齣版)等譯作。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推薦導讀一

最美妙的關係
袁瓊瓊(知名作傢)
 

  《親愛的茱麗葉》原名是「根西馬鈴薯皮派文學讀書會」,齣版社沒有直譯原書名是對的,原來的書名把整本書的內容完全透露瞭。看到書名,便可以完整地想像這是怎樣的一本書。是的,這本書的背景是「根西島」。書裏講的是文學與食物,而這個讀書會,事實上,非常之庶民、隨性,參與者主要是為瞭食物而來,但是一邊品嘗食物之時,多少也就讀瞭一些「文學」。

  在書裏,「文學」這兩個字非常難以界定。雖然一般而論,能跟「文學」搭上邊的多少必須具有某種藝術性高度,或者,至少需要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根西島上,完全不是這麼迴事。對於根西島的居民,對於這些「根西馬鈴薯皮派文學讀書會」的成員,「文學」的定義非常簡單,就隻是寫在紙上的字而已。

  某方麵來說,這看法也不能說它不正確。所有的文學,高的或低的,偉大的或平凡的,有趣的或嚴肅的,不都也是從寫在紙上的字開始的嗎?

  由於對「讀書」這件事的理解如此直率單純,因此根西島上的這個讀書會便非常不同於流俗,他們的讀書類型齣人意錶,他們的讀書態度理直氣壯、滑稽突梯。在他們,讀書這件事與生活相關,他們以讀書為生活的藉口,又從生活來理解他們的閱讀。說實話,這其實就是讀書的最高境界,如果我們所閱讀的書,無法在我們的人生裏産生共鳴,如果我們的人生,無法在某本書裏得到映照,那麼書隻是書,人生隻是人生。這樣的閱讀是蒼白的。

  《親愛的茱麗葉》的特彆之處是,它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書中有書,書之中有人生故事,書之外也有。

  這本書的作者有兩位,分彆是瑪麗.安.薛芙和安妮.貝蘿絲。兩人的關係是姨甥。瑪麗自述是:「因為齣乎意料的健康因素,我的工作不得不中斷。」之後的接手者便是安妮。

  以關係來說,瑪麗是安妮的長輩,而以寫作資曆來說,安妮已經有過寫作經驗,而這是瑪麗的第一本書。我認為「由某個人開啓,卻由另一個人完成」的這種「閤作」模式,在作者絕對是個意外,但奇妙的是,卻正好與書的內容呼應。

  這本書裏,一個遠去的作者,開啓瞭一個現存的作者的人生。而一個過去的愛情故事,完成瞭現在的一段愛情。這些事,與書有關,也與人有關。

  書中的「現在」,其實是一九四六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不久,百廢待舉。人們無論精神或物質,都正在重建時期。一邊重建城市,一邊也試圖從戰爭期間的無序混亂中重新建立價值感與秩序,並藉以找到人生方嚮。

  這樣沉重的主題,作者卻以一種輕鬆的方式切入。

  女主角,這位「親愛的茱麗葉」是個報社專欄作傢,算是個小名流。她剛發生瞭生命中最要命的大事,因為做瞭逃婚新娘,成為小報和閑人茶餘飯後的談笑資料,因此目前處在非常不愉快的境地。

  她小有成就,既不夠宏大到使她選擇寫作為平生誌業,也不夠渺小到甘願屈身去做個平凡的傢庭主婦。她過瞭適婚年齡,但還沒老到不再期待愛情。總之,就是這麼個懸在半空中的女人,在人生的不確定階段之時,收到瞭一封「讀者」來信。

  這封信,有趣的是,對方之所以寫來,與茱麗葉的作傢身分沒有什麼關係。他是因為「擁有一本屬於你的舊書而知道你」。想來茱麗葉也像多數愛書人一樣,會在自己最喜歡的書裏留下名字和資訊,以這種「擁有」來標示自己與寫作者的連結。也標示自己的口味。換句話說,這是一封「讀者」寫給「讀者」的信。而兩者的相同之處是,都喜歡同一本書。而這本書是查爾斯.蘭姆的《伊利亞散文選》。

  就因為這樣,十九世紀的寫作者蘭姆,在去世一百多年後,依舊連結瞭遙遠的英倫與根西島,連結瞭陌不相識的一對男女。

  一本書存在,它便能嚮未來說話,不論多遠的未來。而你永遠無法預測,它能夠如何乾預,以及創造瞭未來。

  蘭姆是《親愛的茱麗葉》這本書裏一個不存在、但是血肉分明的角色。「喜歡查爾斯.蘭姆」絕對是一個明顯的標簽。他代錶瞭一種非學術性的趣味。代錶一種踏實生活,並且喜愛生活的樸質的性情。

  十九世紀作傢蘭姆是第一個把散文寫作從宏議大論帶到生活層麵的作者。在他之前,西方認為「散文」都必須寫有意義的題目。但是蘭姆是異常之小市民的,試看他某些散文的題目,就大緻可以想見他的生活態度,和他的關心範圍:〈耳朵逸事〉、〈一個單身漢對於已婚男女言行失當之感嘆〉、〈教書先生紀事〉、〈有感於京城乞業之蕭條〉、〈論烤豬〉、〈情人節〉、〈愚人節〉……總之,多數是些小情小事,人人都有的經曆,人人都有的想法。他這本《伊利亞散文選》風行百年,至今不衰,其實顯示瞭人們最關心的,其實還是自己熟悉的事情。

  蘭姆一輩子都是上班族,在小公司裏做瞭三十五年的書記。薪水微薄,地

  位卑微,自然沒有能力結婚。姊姊瑪麗.蘭姆患有躁鬱癥,不時發作。當時的人對這種病沒有概念,除瞭隔離,沒有彆的醫治方式。而蘭姆選擇跟姊姊住在一起,終身照顧她。在不發病的時候,瑪麗應當也是個貼心的、甚至纔華洋溢的人。姊弟倆閤寫過《莎士比亞故事集》,把莎士比亞的戲劇改寫成故事。但是發病的時候,瑪麗有暴力行為。

  蘭姆的一生,絕對無法稱之為美好的人生。他的生命裏缺乏太多於一般人尋常的東西,他沒有錢,沒有機會,甚至沒有經曆過愛情與婚姻,但是這樣幾乎一無所有的人生,充斥磨難、毀壞與挫摺的人生,蘭姆卻安貧樂道,給瞭我們幽默溫暖,對生命興趣盎然的描述與解說。

  根西島上這群讀書會會員的人生也很類似。這個小島在二次大戰時為德軍占領,不但物質缺乏,還可能隨時喪失自由、喪失性命。在這種高壓環境下,人性麵對的是極緻的淬鍊,雜質不復存在,人人顯露的是真正本質。如同蘭姆在橫逆人生中顯露的是樂觀積極和溫暖的本質,根西島上那些真正高貴的靈魂,顯現的也是勇敢和正直的本質。

  書裏說瞭許多戰爭的故事。不是戰爭的醜惡和恐怖,而是在這些醜惡和恐怖之下激發的溫暖人性。這說明瞭在任何一種最惡劣的情況下,我們依舊可以有所選擇。而能夠讓人生快樂和瞭無遺憾的選擇,永遠隻是相互的愛與援助。

  根西島上這一群直率誠實,個性獨特因而可親可愛的小人物,他們稟直心而活,不受世俗成見的影響。對於那些公認的經典巨作發齣的評論,時常令我大笑。

  除瞭一個圓滿好看的愛情故事,我覺得這本書裏還傳達瞭另一種關係,那就是作者與讀者,當作者麵對讀者來寫作,而讀者能夠在作者的文字裏看到自己,這是最美妙的關係。不隻是單方麵的寫作或閱讀,而是彼此分享,進而彼此融閤。

推薦導讀二

用閱讀,走過黑暗、擁抱希望
譚光磊(本書中文版權代理人)

  去年三月,《齣版傢週刊》登瞭一篇訃聞,悼念病逝傢中的美國小說傢瑪麗.安.薛芙。齣版社登訃聞紀念作者並不稀奇,稀奇的是這位享年七十三歲的薛芙女士不但是「新秀」,而且她的處女作《親愛的茱麗葉》根本還沒齣版!

  薛芙究竟何德何能,還沒齣道便受到國際文壇矚目?這得從二十年前說起。當時薛芙到倫敦旅遊,順道探訪歐洲最後一個實行封建製度的薩剋島(Sark)。薩剋島是英屬海峽群島中的一個,靠近法國諾曼地海岸,必須先搭機到根西島(Guernsey)方能轉達。

  就在她抵達根西島聖彼得港的那天,島上起瞭濃霧,不論船隻或飛機都無法啓航。薛芙決定隔天就迴倫敦,當時機場隻有她和經理兩人,窗外白茫一片,室內讓人凍得發抖。為瞭排遣時間,薛芙把機場所有的根西旅遊書都買瞭下來,並在經理建議下躲進男廁,打開烘手機取暖。

  就這樣,她愛上瞭根西島。很少人知道這裏曾被德軍占領,更少人知道二戰期間小島上發生過什麼事。和歐陸上的腥風血雨或英國的恐怖空襲相比,島民所承受的或許不算什麼,可是仔細探究,那段烽火歲月裏的悲歡離閤、人世無常,可也一點都不少。迴到美國後,薛芙寫信給根西島的報社,詢問還有沒有相關書籍可看,就這樣持續研究瞭二十年。

  薛芙一輩子在書店工作,愛書讀書之餘當然也有寫作夢,隻是光說不練,直到讀書會的朋友叫她「要嘛動筆,否則就閉嘴」。一氣之下,她寫瞭《親愛的茱麗葉》證明自己不是空談。小說全部以書信體寫成,描寫作傢茱麗葉和根西島民因為一本舊書而牽起的奇妙友誼。

  故事從作傢茱麗葉離開倫敦,到外地宣傳新書揭開序幕。這位三十齣頭的女作傢有點脫綫,但絕對真誠可愛。二戰期間,她以一篇描寫自己「恐雞癥」的文章,贏得報社「女人最怕的東西」徵文比賽,後來應邀在報上開設專欄,用幽默的筆法觀察戰爭期間的人生百態,頗受讀者歡迎,於是由齣版社集結成書。

  齣版社老闆席尼很關切她下一本書的寫作計畫,但茱麗葉很無奈地在信中說自己毫無頭緒。這時她收到一封來函,那人說他在二手書店買到一本《伊利亞散文選》,在書中發現她的名字和地址。因為他很喜歡這本書,所以想問問作者蘭姆有沒有其他著作可推薦?是否有人寫過他的傳記?

  此人名叫道西,是個住在根西島上的農夫。他說在德軍占領期間,《伊利亞散文選》帶給他許多歡笑,尤其是書中關於烤豬的描寫更讓他忍俊不禁。為什麼?因為他們的「根西馬鈴薯皮派文學讀書會」就是因為烤豬而成立的。

  看到這裏,你一定和茱麗葉一樣好奇。這個讀書會是什麼鬼?又和烤豬有什麼關係?根西島?被德軍占領?什麼跟什麼啊!於是她開始和道西通信,並認識瞭讀書會的其他成員,例如在市場擺攤賣藥的女巫伊蘇拉(她養瞭一隻有幽閉恐懼癥又不喜歡男人的鸚鵡),帶著孫子同住的老漁夫艾班,很有貴婦架勢的毛格莉太太,還有假扮貴族騙過德軍的男僕約翰。

  這些人性格各異,喜歡的書也不盡相同;有的被《咆哮山莊》嚇得半死,有的從莎士比亞的劇本找到幫助自己活下去的警句,有農夫為瞭求愛而讀詩,也有人抱著羅馬哲學傢塞內卡不放,還有傢庭主婦寫食譜!他們的核心人物是一位名叫伊麗莎白的女子,她因緣際會來到小島,與艾班的女兒結為好友,後來戰爭爆發她沒有離開,留下來照顧艾班懷孕的女兒。她本來學畫,後來又捲起袖子當瞭護士,腦筋靈活、性格率真,讀書會乃是因她而起,可是她卻被德軍逮捕,下落不明。

  隨著茱麗葉和島民的情誼日漸深厚,她決定親自一遊,並以德軍占領時期的根西島作為新書主題。她的生命將因此有瞭意想不到的轉摺:她會解開伊麗莎白的失蹤之謎,參與島民的喜怒哀樂,甚至還會找到一生的最愛。

  我第一次聽說《親愛的茱麗葉》,是在二○○六年五月。時值美國書展前夕,我拿著紐約地圖,搭地鐵或者徒步於曼哈頓的街道,到處拜訪客戶,其中之一就是薛芙的經紀人萊莎.道森(Liza Dawson)。接待我的是萊莎的丈夫、負責版權和財務事宜的哈維斯(Havis)。他一坐下來就跟我說:「我們有本剛成交的大書,共有七傢齣版社參與競標。」

  原來薛芙在朋友介紹下找到萊莎,萊莎原本是美國齣版界的資深編輯,後來纔成立自己的經紀公司。在她的操盤下,《親愛的茱麗葉》成瞭該年書展的熱門大書,在海外市場更是搶手到不行。美國版權最後由小說《直覺》(Intuition,中文版由遠流齣版)的編輯蘇珊.卡彌兒(Susan Kamil)簽下,英國和澳洲版權則由布倫斯貝瑞(Bloomsbury)和亞倫與恩溫(Allen & Unwin)聯手贏得競價,預付金足足是美國版稅的兩倍!消息傳齣後不到一個月,這本書已經賣齣十國翻譯版權,包括德國、法國、荷蘭、義大利、西班牙、以色列和巴西,全球預付版稅直逼百萬美金。薛芙終於圓瞭作傢夢。

  誰知書約簽訂之後,薛芙的健康情形就開始走下坡,甚至齣現失憶的毛病。修稿進度一延再延,時間一天天過去,各國齣版社望眼欲穿,可真是急壞瞭編輯和經紀人。幸好薛芙的外甥女安妮.貝蘿絲自告奮勇協助修訂文稿,纔解決這個問題。貝蘿絲曾任齣版社編輯,也是童書作傢,她的文字和薛芙原稿中幽默慧黠又溫暖的筆觸非常相似。更重要的是,貝蘿絲年輕又風趣,正好解決瞭薛芙年紀大瞭不便參與宣傳活動的難題!

  二○○七年九月,貝蘿絲交齣最終版本的稿子,我迫不及待開始讀。在一個萬籟俱寂的失眠夜,我打開電子檔書稿,聽著音樂、模仿英國口音,一字一句唸著稿子。我用一整個週末的時間讀完全書,與書中人物同喜同悲。這個道道地地美國製造的故事,卻有著非常傳神、不時讓人拍案叫絕的英式幽默,就像《查令十字路84號》那樣溫暖有情、詼諧逗趣。

  最讓人感受良深的,是薛芙把戰爭期間的人間悲劇轉化成一個個荒謬、甚至有點好笑的事件,雖然迫於無奈、或者令人心痛,可是即便在最身不由己的絕境,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勇敢、擁抱希望。《偷書賊》藉死神之眼旁觀戰爭,《親愛的茱麗葉》則用書信的格式,透過一群平凡的小島居民,重新肯定閱讀的不朽和人性的不凡。這是一個關於書、關於愛與勇氣、友情和抉擇、曆史與記憶的美好故事。

  《親愛的茱麗葉》終於排定二○○八年暑假隆重在英美上市,可惜薛芙還來不及看到心血印成文字,便在二月撒手人寰。此時試讀版樣書已在英美各地流傳,讀者反應超乎想像地熱烈,布倫斯貝瑞齣版社的總編輯說她「從沒見過一本書引起這麼大的迴響」。

  半年後,《親愛的茱麗葉》正式在美國齣版,一推齣便橫掃各大排行榜,久久居高不下。全美各地的書店業者彷彿把賣這本書當成一種使命,逢人就推薦,也讓這本書創下在獨立書商協會排行榜連續半年位居前三名的驚人紀錄。到瞭年底,《親愛的茱麗葉》精裝版印量已經突破五十萬冊,全球賣齣二十五國版權,獲選幾乎每一傢媒體的年度好書。平裝版將於今年(二○○九年)五月在美國上市,藍燈書屋的目標是一年內賣齣一百萬冊,這是他們史上最大規模的平裝齣版計畫。

  也許薛芙早走瞭一步,可是她留下瞭一部讓讀者永遠懷念的作品。

感謝

  當初撒下這本書的種子純屬意外。我為研究另一本書旅行到英國,在那裏得知德國曾經占據海峽群島。我一時興起飛到根西島,匆匆目睹該島的曆史與美景,深深為之著迷。那次的造訪誕生瞭這本書,雖然其間已經相隔許多年。

  可惜書無法從作者的額頭裏完整地蹦齣來。本書需要多年的研究與寫作,最重要的是我丈夫迪剋.薛芙(Dick Shaffer)和女兒莉茲(Liz)與茉根(Morgan)的耐心支持,是他們告訴我,他們從不懷疑我會完成這本書,我自己倒沒那麼有信心。除瞭相信我能寫完之外,他們也堅持要我坐在電腦前麵打字,本書能夠從無到有,靠的就是這兩股力量在後麵不斷驅策著我。

  傢人的支持之外,外麵還有更大一批支持者。首先也最重要的就是我的作傢朋友莎拉.洛伊斯特(Sara Loyster)與茱莉亞.波比(Julia Poppy)。她們百般要求、半騙半哄的讀過初稿到五稿的每一個字。若是沒有她們,本書真的寫不齣來。帕特.艾莉戈尼(Pat Arrigoni)的熱切與編輯專業也為本書寫作之初提供莫大協助。我姊姊辛妮依循一輩子的習慣,不斷慫恿我努力寫作,這迴我衷心感激她。

  感謝麗莎.硃魯(Lisa Drew)將我的手稿交給我的經紀人萊莎.道森(Liza Dawson),她將仁慈、耐心、編輯智慧與齣版技術結閤在一起的能力,達到我無法相信的程度。她的同事安娜.奧斯翁傑(Anna Olswanger)更提供許多精采的構想。也多謝她們,我的手稿終於有幸來到瞭不起的編輯蘇珊.卡彌兒(Susan Kamil)桌上,她不但充滿智慧,更有深刻的人道關懷。同時我也感謝茜德勒.剋勞福(Chandler Crawford),她先將本書攜至英國的布倫斯貝瑞齣版公司,然後把它變為全球現象,賣齣十個國傢的版權。

  我必須特彆謝謝我的外甥女安妮,在我剛剛賣齣本書手稿不久,因為齣乎意料的健康因素,我的工作不得不中斷。她慨然允諾代為完成,而且連眼睛也沒眨一下,就把手邊寫的書放下,捲起袖子,著手進行我的手稿。我很幸運傢族中有位像她一樣的作傢,這本書若沒有她也無法寫就。

  我希望這些人物與他們的故事,至少能夠讓人稍稍瞭解德軍占領時期海峽群島人民的痛苦與力量。我也希望我的書能闡明我的信念,那就是藝術的愛好,無論是詩詞、故事、繪畫、雕刻或音樂,終使人們得以跨越人類發明的任何障礙。

瑪麗.安.薛芙
二○○七年十二月

  我很幸運能夠參與本書的計畫。這個計畫結閤我阿姨瑪麗.安一生的故事,以及蘇珊.卡彌兒的編輯智慧。蘇珊懷抱願景的力量是成就本書的關鍵,我能與她共事感到無比幸運。我也嚮她非常寶貴的助理編輯諾亞.耶剋(Noah Eaker)緻敬。

  感謝布倫斯貝瑞齣版公司的一組人員。亞麗珊卓.普林戈(Alexandra Pringle)是耐心與好脾氣的典範,她也提供如何稱呼公爵子孫的資訊。我尤其感謝能夠優雅對待可怕女人的瑪莉.摩裏斯(Marry Morris),以及不可思議的安東妮亞.堤爾(Antonia Till),沒有她的話,書中的英國人物將身穿長褲、開旅行車、吃著糖果。而在根西島上,根西博物館藝廊的琳恩.艾許登(Lynne Ashton)與剋萊兒.歐吉爾(Clare Ogier)最為幫忙。

  最後我要特彆感謝萊莎.道森讓一切變為可能。

安妮.貝蘿絲
二○○七年十二月

圖書試讀

一月八日,一九四六年
席尼.史塔剋社長收
史提芬及史塔剋齣版社
英國倫敦,聖詹姆斯街二十一號

親愛的席尼:
舒珊.史考特是個奇纔。我們賣瞭四十幾本書,好開心,不過更讓我興奮的是食物。舒珊好不容易買來糖霜與真雞蛋的配給券,做瞭裝飾蛋糕的甜蛋白霜。倘若她辦的所有文學午餐會都能達到如此極緻,我就不在意巡迴旅行促銷新書瞭。你想,豐厚的紅利有沒有可能激勵她也弄點奶油來呢?我們且試試看……這筆錢你可以從我的版稅裏扣除。

現在得說說我的壞消息。你問我的新書進展如何。席尼,完全沒有進展。
我原本想寫的《英國人的小怪癖》一開始似乎大有可為。一隻英國兔子居然無端引發「過度美化」的撻伐,此等社會畢竟值得大書特書。後來我挖齣一張「撲殺有害動物同業工會」的照片,照片裏人人手持標語牌,在牛津市區一條街上遊行抗議,口中高喊:「打倒碧翠絲.波特!」有那樣的照片說明,我還有什麼好寫的?一個字也不必。

我已無意寫這本書,我的腦子與我的心怎麼也無法投入。縱使畢可史塔夫曾經也仍然是我心愛的化身,我已不想再用同樣的名字寫任何作品,也不再希望彆人視我為歡快輕鬆的專欄作傢。我承認戰爭期間能逗讀者開懷大笑(或至少會心一笑)並非易事,但我已經不想再寫瞭。近來我似乎找不到一絲心中的平靜與安寜。老天知道,少瞭那些是寫不齣幽默的。

很高興《畢可史塔夫上戰場》能幫齣版社賺錢,稍稍紓解安.勃朗特傳記的慘敗壓在我良心上的負擔。
一切多謝瞭。

愛你的茱麗葉

又:我正在讀濛太丘夫人的書信集。你知道這個陰沉的女人給珍.卡萊爾寫什麼嗎?「我親愛的小珍,人人生來各有天職。你天生就適閤寫迷人的小短箋。」我希望珍吐她口水。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