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9篇論文的作者,由奏摺、題本、州縣檔案、衛選簿等官方史料,以及契約文書、訟師秘本等民間史料,分彆討論瞭明清中國的訟師心態、軍戶充繼、科考假冒名籍、禁?民間祠祀,以及犯姦、親屬間的人命案件、買賣妻子,乃至於契約與習慣法問題、船運糾紛等議題;各篇文章試圖這些不同的法律現象放入一個更廣?的社會史、政治史、經濟史與文化史視野做更細緻與宏觀的考察。
9篇論文至少涉及以下四項議題:一、澄清那些足以支撐明清司法的核心價值觀;二、說明當時社會經濟與司法體係的互動關係;三、明清中國有關法律的話語(discourse)、修辭(rhetoric)與形象(image)等問題;四、中國法史學作品如何可與西方法律演變做更有效的比較與對話。藉由探究這四大類議題,本書希望對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問題,提供更具體而有用的論證與觀察。
編者簡介
邱澎生
西元1963年生,1995年取得颱灣大學曆史學博士,1996年入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服務迄今。
主要研究明清中國經濟與法律領域的長期演變,諸如商人、士人與官員對財富分配、契約執行乃至於涉及「公利/私利」等經濟事務的價值心態,以及官員、幕友與訟師如何建構法學知識。探究這些「價值心態」與「知識結構」如何與當時中國的經濟與法律製度交互影響並且彼此界定?是其主要的研究關懷。
相關著作,可見個人網頁:idv.sinica.edu.tw/pengshan
陳熙遠
颱大曆史係學士、曆史所碩士,哈佛大學曆史與東亞語文聯閤學程博士。
現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關注的議題,主要聚焦於文化傳統與禮教秩序,如何隨著曆史內外在條件的改變,而麵臨斷續、轉化或重整等種種課題。
發錶詳目,可參見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網站(www.ihp.sinica.edu.tw)中相關個人網頁。
「法律史研究室」繼2004年12月舉辦「經義摺獄與傳統法律」學術研討會之後,又於2005年10月舉辦一場「明清司法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學術研討會。這兩次會議都是由柳立言與黃源盛先生所策劃,而2005年的研討會則是由法律史研究室的邱澎生、陳熙遠先生負責執行。在這次「明清司法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學術研討會?,我們自颱灣、大陸、日本、美國與法國等地邀請到十四位學者發錶論文,並由曆史學、法律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找到多位素著聲望的主持人與評論人,在兩天會議期間,與會學者展開瞭豐富多元而又密集深入的討論,針對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現象,論文發錶人都以各自熟悉的司法檔案與判牘文書等史料為基礎,深入探究各種類型的案例,既揭顯明清時代法律現象背後權力與文化的復雜互動,同時也豐富瞭學界對中國曆史社會變遷的認識。
會議結束後,我們一方麵邀請與會學者繼續修改論文,另方麵則由本所組成負責齣版此書的一個特設委員會,針對文稿進行嚴格審查與深入討論,最後再由本所編輯齣版委員會集體結論決議齣版。惟由於種種齣版作業的細節,此書最後決定交由中央研究院齣版委員會(與聯經齣版公司閤作)齣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