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球化下的俄中傳媒在地化變局—大公報之傳媒睇傳媒》,旨在闡述俄羅斯、獨聯體與中國大陸傳媒在全球化浪潮下的在地化發展特點。本書視角多元豐富,可提供國內研究者作為一個特殊參考的案例。
作者簡介
鬍逢瑛
俄羅斯外交部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現任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全球在地文化中心籌備處助理教授、《元智全球在地文化報》執行編輯,香港《大公報》兩岸國際評論版「傳媒睇傳媒」專欄作者,與吳非閤著有《蘇俄新聞傳播史論》、《透視蘇俄傳媒轉型變局》、《政治傳播與新聞體製》、《反恐年代中的國際新聞與危機傳播》、《俄羅斯傳媒體製創新》、《轉型中的俄羅斯傳媒》、《國際傳媒英語》等書。
吳非
莫斯科國立大學博士,復旦大學新聞學博士後,現任廣州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廈門大學新聞學院兼任副教授,廣東省政府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香港《大公報》兩岸國際評論版「傳媒睇傳媒」專欄作者、廣州《南方週末》報網路「孰是孰非」專欄作者,與鬍逢瑛閤著有《蘇俄新聞傳播史論》、《透視蘇俄傳媒轉型變局》、《政治傳播與新聞體製》、《反恐年代中的國際新聞與危機傳播》、《俄羅斯傳媒體製創新》、《轉型中的俄羅斯傳媒》、《國際傳媒英語》等書。
推薦序
作者序(一)
作者序(二)
俄羅斯及獨聯體篇
1.俄傳媒如何看庫爾斯剋號事件?
——訪記者保護基金會主席西門諾夫
2.從人質案看俄新聞自由
3.中俄石油與媒體責任
4.烏傳媒在大選中分裂
5.俄國輿論監督難體現
6.極端事件考驗俄傳媒
7.國傢意識薄弱吉國變天
8.框架報導製約中俄關係
9.俄需要與鄰國團結閤作
10.中俄軍演有利俄再崛起
11.車臣成俄意識形態芒刺
12.俄改變管理媒體方式
13.俄能源外交顯弊端
14.國傢安全壓倒新聞自由
15.俄國媒體特色是什麼﹖
16中俄如何將利益最大化
17.普京的理想媒體角色:諫臣
18.俄媒體為何背離全球化
19.上閤是否應嚮能源轉型
20.俄五種現象說明什麼﹖
21.俄慎防爆發顔色革命
22.俄新聞陷無理論窘境
23.獨聯體飽嘗分裂苦果
24.俄能源戰略欠長遠部署
25.俄與北約角力烏陷危機
26.俄羅斯存在分裂危機
27.俄媒對華報導心態復雜
28.俄需公平閤理運用資源
29.俄羅斯公民社會再復興
30.普京模式是反西方模式
31.普京控製傳媒推動改革
32.中俄結盟可能性增強
33.俄媒體「第四權」作用終結
中國大陸篇
34.中西新聞觀視角衝撞
35.災難新聞應具人道關懷
36.新聞觀與國傢利益碰撞
37.農村報可監督村級政府
38.從滬BBC節目看內地自由
39.中外媒體如何看待併購
40.省級衛視靠差異爭市場
41.電視節目勿陷重商輕責
42.暢通政令避免責任推委
43.多元文化與本土化定位
44.超女凸顯節目管理問題
45.中俄印戰略聯盟有必要
46.政府公民傳媒良性互動
這本書的副標題“大公報之傳媒睇傳媒”非常有意思,這不僅僅是關於《大公報》自身,更是希望通過《大公報》這個載體,去審視和分析更廣泛的媒體現象。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選擇《大公報》作為研究對象?它在中國的媒體版圖上具有怎樣的代錶性?又或者,它在“在地化”的過程中,有哪些特彆的經驗或睏境值得我們藉鑒?“傳媒睇傳媒”這個說法,也讓我聯想到媒體的自我反思能力,一個健康的媒體生態,必然需要有互相的審視和評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這種自我審視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信息傳播的邊界在不斷模糊,各種思潮的湧入也對本土媒體提齣瞭新的挑戰。我希望書中能夠細緻地梳理《大公報》在不同時期的傳播策略,分析其在內容生産、受眾互動、技術應用等方麵的具體做法,從而勾勒齣全球化影響下中國媒體“在地化”演進的脈絡。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全球化下的俄中傳媒在地化變局——大公報之傳媒睇傳媒》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試圖在宏大的全球化背景下,聚焦到一個具體而重要的議題,即中國媒體的“在地化”轉型,並以《大公報》為窗口。我尤其對“在地化變局”這個詞組感到好奇,它暗示著一種動態的、充滿變化的過程,而非一成不變的現狀。在全球化帶來瞭前所未有的信息流動和文化碰撞的同時,不同國傢和地區的媒體如何在這種衝擊下,保持本土的特質,同時又能吸納國際的先進經驗,這是非常值得探究的。我希望書中能詳細闡述《大公報》在這一過程中的具體實踐,例如它在內容上的創新、在傳播渠道上的拓展、在受眾互動上的深化等,以及這些實踐如何受到全球化和俄中兩國媒體交流的影響。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全球化下的俄中傳媒在地化變局——大公報之傳媒睇傳媒》光是讀起來就讓人感受到一股濃厚的學術氣息,我一直對中國大陸的媒體發展很好奇,尤其是在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像《大公報》這樣曆史悠久的報紙,是如何在本土化的過程中做齣調整和轉型的,這背後一定有很多值得深思的策略和故事。我特彆想知道,在麵對越來越多元化的信息來源和傳播方式時,他們是如何保持自己的獨特聲音,又如何吸引和留住讀者的。這本書的標題也暗示瞭它可能涉及國際視角,特彆是“俄中”這個組閤,讓我聯想到地緣政治背景下媒體所扮演的角色,這部分內容無疑會為理解當下國際局勢增添深度。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大公報》作為一個具體案例,通過其視角來觀察更廣闊的媒體變局,而不是空泛的理論探討,希望能從中看到鮮活的實踐經驗和真切的挑戰。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全球化下的俄中傳媒在地化變局——大公報之傳媒睇傳媒》,光是看標題就覺得內容會非常紮實且有深度。我一直對新聞傳播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彆是當它涉及到具體的媒體案例和宏觀的社會變遷時。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透過《大公報》這個在中國媒體史上有著特殊地位的報紙,去理解全球化對於本土媒體形態和傳播策略帶來的深刻影響。我很好奇,“俄中”這個詞的齣現,是否意味著書中會分析俄羅斯媒體在中國的影響,或是中國媒體在俄羅斯的傳播,又或者是一種更廣泛的、關於後社會主義國傢媒體發展的比較研究?“傳媒睇傳媒”的說法,更是引人遐想,它暗示著一種內部視角,一種媒體自身的反思和診斷,這在媒體界是十分難得且具有價值的。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原創性的研究成果,能夠幫助讀者更清晰地認識到,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國的媒體是如何在堅守自身根基的同時,又積極地尋求變革與發展的。
评分讀到這本書的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關於媒體改革和發展的思考。特彆是“俄中”這個詞的齣現,讓我對書中可能涉及的國際媒體閤作與競爭關係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不同國傢和地區的媒體之間,無論是在內容生産、技術引進,還是在市場拓展方麵,都存在著復雜的互動。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探討《大公報》在與俄羅斯或其他國傢媒體打交道時,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在地化變局”這個詞,也讓我思考,在這種國際化的浪潮中,如何纔能有效地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和傳播優勢,而不是被同質化所吞噬。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展示《大公報》如何在復雜的國際傳播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發展齣具有中國特色的媒體模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