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本序
自序─談詩的研究途徑
詩歌考據趣例
一、「翡翠衾寒」不如「舊枕故衾」白居易詩
二、李嶠詩「冠絕當時」的原因李嶠詩
三、「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井欄嗎?李白詩
四、「江楓」是指「江橋與楓橋」嗎?張繼詩
五、昔人已乘白雲去崔顥詩
六、美麗故事掩飾下的僞詩小青詩
七、仙佛鬼怪光彩下的僞詩王梵誌詩陳摶詩
詩歌校勘法
壹、校勘詩歌應具的學識
一、認識曆代字體變化
二、認識古書?脫規律
三、認識詩體格律句例
四、認識詩集版本真僞
貳、校勘詩歌常用的方法
一、據古本校
二、據輔本校
三、據選本校
四、據相關書校
五、據類書校
六、據詩話校
七、據注文校
八、據本人其他詩校
九、據本人其他文校
十、據友朋唱和詩校
十一、據同時詩人詩校
十二、據因襲前人詩校
十三、據後人因襲詩校
十四、據地理校
十五、據時事校
十六、據製度名物校
十七、據物性校
十八、據當時語匯校
十九、據作者文例校
廿、據全詩文義校
廿一、據詩題校
廿二、據前後照應校
廿三、據句法章法校
廿四、據基本聲律校
廿五、據對偶校
廿六、據拗救校
廿七、據同押一韻校
廿八、據轉韻不轉韻校
廿九、據上去通押校
卅、據犯重字校
卅一、據尚尾校
詩歌箋註法
壹、箋註的通則
一、引書須載明原文
二、引典須推查來曆
三、徵典須簡括斷製
四、箋註以文義為斷
五、箋註以人物為斷
六、箋註以地域為斷
七、箋註以年月為斷
八、箋註以係年為本
貳、箋註的體例
一、註或不註應有標準
二、再註復齣必有其故
三、摘字編號註後列箋
四、註詩評詩體例不同
?、箋註的方法
一、先考查詩內文句
二、再考查本人詩文
三、再考查酬唱之作
四、再考查以朋詩集
五、再考查同代作品
六、再考查當時曆史
七、再考查序跋碑誌
肆、箋註的禁忌
一、不引後人詩證前人詩
二、不飲後代書證前人詩
三、不僞撰史實證一傢說
四、不割裂字詞斷章取義
五、不改字易句強釋文義
六、不穿鑿附會託為比興
七、不繁稱遠引務博矜奇
八、不紛雜是非並存牴牿
九、不全仗辭書失之疏陋
伍、箋註應具的學識根柢
一、須備校勘學的知識
二、須備版本學的知識
三、須備辨僞學的知識
四、須備訓詁學的知識
五、須備詩學的知識
六、須備運用工具書的知識
詩歌辨僞法
壹、僞詩的種類及成因
一、作者或僞
二、詩集或僞
三、詩篇或僞
四、句字或僞
貳、僞詩鑑彆法
一、考諸本集善本
二、考諸他書徵引
三、考諸時代先後
四、考諸近化曆程
五、考諸文字體裁
六、考諸事蹟製度
七、考諸思想風格
八、考諸目錄序跋
研究中國古典詩的重要書目
一、詩歌總集選集部分
二、詩歌彆集箋駐部分
三、詩話師評紀事部分
四、詩歌韻部及工具書部分
五、通論詩歌藝文部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采用瞭一種古典的淡雅風格,主色調是那種沉靜的墨藍,配上燙金的隸書標題“中國詩學─考據篇(新增本)”,第一眼看過去就覺得非常有分量。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觸感也很好,不是那種容易泛黃的廉價紙。我一直對中國古典詩詞很有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賞析和感性的層麵,總覺得少瞭點什麼。聽朋友說這本書是深入研究詩詞背後的考據學,讓我覺得很受啓發。考據,聽起來就讓人肅然起敬,仿佛在開啓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大門。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從零碎的史料中梳理齣清晰的脈絡,又是如何辨彆真僞,將那些被時間塵封的詩歌創作背景、作者生平、流傳過程等細節一一呈現在我們麵前的。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解析幾首耳熟能詳的詩,比如杜甫的《春望》,或者李白的《靜夜思》,不僅僅是字麵上的意思,而是能從考據的角度,去瞭解當時社會背景、詩人的心境,甚至是某個字詞在古代的真實用法。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方式,感覺會徹底改變我對古典詩詞的認知。
评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第一感覺是它真的非常厚實,一看就知道裏麵內容肯定很紮實。我平時讀一些詩詞鑒賞的文章,常常覺得有些解釋過於主觀,或者缺乏足夠的史料支撐。而“考據篇”這三個字,立刻就吸引瞭我,因為我知道這代錶著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首詩,就不能隻停留在錶麵的情感共鳴,更需要深入瞭解其産生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經曆、以及詩句的流傳演變。這本書的“新增本”也讓我覺得作者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瞭更新和補充,這對於想要深入瞭解中國詩學研究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個福音。我特彆想知道,書中對於一些古代詩歌的訛誤、版本差異是如何進行考辨的。比如,是不是有些我們現在熟知的詩句,其實在曆史上經曆過多次修改,或者存在不同的版本?作者又是如何運用文獻學、曆史學等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的?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並且附上相關的原始文獻或史料的引證,那就太有價值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深入研究中國古典詩詞的有力工具。
评分作為一個對中國古典文學情有獨鍾的讀者,我總是在尋找能夠讓我更深層次理解那些傳世佳作的鑰匙。這本書的標題“中國詩學─考據篇(新增本)”,立刻就抓住瞭我的眼球。“考據”二字,意味著一種探索未知、辨明真僞的學術旅程,這正是那些浮光掠影式的賞析所無法比擬的。我一直很想瞭解,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古詩,在流傳過程中,究竟經曆瞭怎樣的演變?是否存在一些誤讀、誤傳,甚至是“僞作”?作者又是如何運用嚴謹的學術方法,抽絲剝繭,還原詩歌原本的麵貌?“新增本”的字樣,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舊有知識的集閤,更可能包含瞭一些最新的學術發現和研究角度。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一些關鍵的詩歌文本,通過翔實的史料和嚴密的邏輯,為我們揭示那些隱藏在詩句背後的曆史真相,甚至是作者創作時未曾被言明的深層意涵。這種探究式的閱讀體驗,相信會給我帶來全新的認知。
评分“中國詩學─考據篇(新增本)”,光是書名就散發著一種沉穩的學術氣息,這正是吸引我的地方。我一直覺得,我們對古典詩詞的理解,常常被簡化瞭,很多時候隻停留在瞭“讀懂”的層麵,卻忽略瞭“弄懂”背後的深度。考據,在我看來,就是一種追根溯源的學問,它能夠讓我們擺脫主觀的臆測,建立在真實的曆史事實之上。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進入一個更加嚴謹和客觀的中國詩學研究領域。想象一下,能夠通過考據,去還原一個詩人生前所處的真實環境,去辨析一首詩流傳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變異,甚至去考證某個詞語在古代的本義和引申義,這該是多麼令人興奮的體驗!尤其是“新增本”的字樣,暗示瞭這本書可能包含瞭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對原有內容進行瞭修正和補充,這對於希望獲取前沿學術信息的讀者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我尤其好奇,書中會采用哪些具體的考據方法,例如文獻校勘、版本比較、碑刻印證等等,並且希望通過案例學習,掌握一些基本的考據技巧。
评分我對中國古典詩詞有著深厚的情感,但總覺得對它們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很多時候,我們隻是在品味文字的優美,感受字裏行間的意境,卻忽略瞭詩歌背後那個真實的曆史世界。這本書的書名“中國詩學─考據篇(新增本)”就擊中瞭我的痛點。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首詩,就必須深入瞭解它的“來處”,即它的創作背景、作者的生活環境、當時的社會風貌,以及詩句在曆史長河中是如何被解讀和流傳的。考據,恰恰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搜尋蛛絲馬跡,去還原那些已經被時間模糊的細節?例如,某首詩的創作年代是如何確定的?某個詞語在當時的具體含義是什麼?作者又是如何辨彆不同版本的差異,並找齣最接近原文的版本?“新增本”的齣現,也讓我對書中可能包含的最新研究成果充滿期待,或許能看到一些顛覆以往認知的考證結論。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更深邃詩歌世界的門,讓我不再僅僅是旁觀者,而是能夠參與到對詩歌曆史的探索中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