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琢磨《紅樓夢》跟很多紅學傢路子不太一樣,
我不喜歡高堂講章、籠而統之地做思想、人物、藝術論析,
專喜歡琢磨細節,琢磨曹雪芹如何寫人與人之間具體交往。
我覺得這樣琢磨,對我這個寫小說的人來說最有用,
也最能體味齣《紅樓夢》到底有趣在什麼地方。
《紅樓夢》有趣就有趣在,它寫人物之間的交往時,
不是寫簡單的交往,而是充滿瞭智慧。
──馬瑞芳
《紅樓夢》裏有美食介紹、有建築描繪、有風土民情、有服裝設計、有人情世故……
《紅樓夢》涵蓋之廣,使得各方學者紛紛投入《紅樓夢》的研究中,樂此不疲。
每個學者對於《紅樓夢》都有其解,由誰來解,便會解齣不同的韻味與學問。
易中天曾說:「直、爽、又好玩的馬瑞芳,是『百傢講壇』裏最有人緣的一個。」
性情率真的馬瑞芳,經曆過在「百傢講壇」說《聊齋》,找到瞭經典與大眾之間的橋梁──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便在於它貼近人心與生活。
因此,她在撰寫本書時,不僅從學者的角度,
更從小說傢的角度去琢磨《紅樓夢》裏人與人的交往、愛人之間幽微的心情變化。
她藉用佛斯特的小說觀「人生五大事件」,即:齣生、飲食、睡眠、愛情、死亡,
探討《紅樓夢》的主要內容「寶黛愛情」。
馬瑞芳豪爽、直言的評論,讓人拍案叫絕;
看過她關注到的細節,讓人發現不曾看到的《紅樓夢》,
其中的人情世故、愛情習題,在馬瑞芳的解讀下,讀者將有全新的體會。
作者簡介
馬瑞芳
1942年4月齣生。
196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係。現任山東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古代文學學科帶領人,兼任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山東省作協副主席、復旦大學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主要著作有:《馬瑞芳重校評點聊齋誌異》、《蒲鬆齡評傳》、《聊齋誌異創作論》、《聊齋人物論》《從〈聊齋誌異〉到〈紅樓夢〉》、《馬瑞芳說聊齋》等;長篇小說《藍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散文集《煎餅花兒》、《學海見聞錄》、《假如我很有錢》、《野狐禪》、《女人和嫉妒》、《漏泄春光有柳條》等。
曾獲:85期間全國優秀長篇小說奬、首屆全國女性文學創作奬、首屆全國少數民族創作散文一等奬、全國紀實散文奬等。
【自序】試解其中味
絳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三世情緣
林黛玉跟賈寶玉的感情恰好是三世情:
神瑛侍者對絳珠仙草的灌溉之恩;
絳珠仙子對神瑛侍者的刻骨銘心;
林黛玉和賈寶玉纏綿悱惻的戀愛。
薛寶釵胎裏帶來的熱毒
薛寶釵齣生時就有胎裏帶來的熱毒,
需要經常用大自然最本真、最純潔的東西來糾正,否則就會發作。
這,就是曹雪芹寫的薛寶釵的齣生,意味深長的齣生。
絳珠仙子降臨賈府
林黛玉進府就先上瞭人生重要的一課。
這一課,既教她認識外祖母傢的人都是些什麼樣的人?
又教她知道賈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怎麼迴事?
還教給她在賈府這樣的鍾鳴鼎食之傢應該怎麼樣吃飯、怎麼樣喝茶?
神瑛絳珠初聚首
法國大作傢雨果說過:人齣生過兩次。
一次是在人開始生活的那一天,一次則是在愛情萌發的那一天。
曹雪芹詩意化地寫瞭賈寶玉、林黛玉的齣生,
他們的又一次「齣生」,
就是絳珠仙子跟神瑛侍者詩情畫意的初次會麵。
識金鎖和認通靈──寶玉與寶釵的「金玉良緣」
曹雪芹寫薛寶釵的金鎖在榮國府亮相,
採用「山形步步移」的方法,
一步一步地深,一步一步地變,
還故意留下漏洞讓我們思考……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寶黛愛情的萌芽階段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的情節不是描寫愛情的情節,而是愛情萌發的情節。
寶玉和黛玉互相非常親熱、體貼、關愛,
親哥親妹般一點兒沒有男女之彆的界限,又一點兒也不越軌,
但是愛情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悄然生長。
我為的是我的心──寶黛愛情的明朗階段
莎士比亞曾寫過:愛情就像四月的天氣,
一會兒,顯示陽光下的一切美麗;一會兒,烏雲遮住瞭一切。
曹雪芹寫寶黛愛情,真是:
雲漫雲收都在情中,雨注雨停都有愛意。
寶黛心靈過招──共讀《西廂》(上)
寶黛愛情之所以好看,
就是它既寫齣瞭寶黛愛情的纏綿悱惻、甜蜜溫馨,
寫齣瞭寶黛愛情的麯麯摺摺、迴迴環環,
又寫齣瞭封建社會貴族青年男女愛情的深層次內涵,
寫齣瞭他們既追求愛情幸福,又受製於封建禮教羈絆的復雜心理。
黛玉情感波瀾──共讀《西廂》(中)
賈寶玉說:「我就是那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個傾國傾城的貌。」
這番林黛玉罵作「該死的」混話,
不能不在林黛玉的心裏掀起巨大的波瀾,強烈地衝擊林黛玉的心靈。
林黛玉的青春進一步甦醒,對愛情進一步産生渴望。
寶黛深情綿綿──共讀《西廂》(下)
林黛玉明明在談戀愛,
但隻要賈寶玉一涉及到跟「愛」相關的、相近的詞兒,
她立即就惱瞭,摔下臉子訓賈寶玉,
這就是貴族小姐的戀愛──她自己約束自己,自己規範自己。
這,其實正是寶黛愛情悲劇的思想根源。
黛玉葬花
林黛玉從落花想到自己的身世,花像自己一樣純潔美麗,
而自己所處的環境像汙泥一樣骯髒,花落下來就掉到汙泥裏邊。
林黛玉憐花就是自憐,葬花就是自愛。
黛玉葬花,是寫林黛玉卓立不群的獨特性格。
紅麝香串事件──寶釵和黛玉的對壘
林黛玉和薛寶釵都是聰明的姑娘,
但是她們有完全不同的聰明。
林黛玉的聰明,用在獲取賈寶玉的愛情和寫詩上;
薛寶釵的聰明,用在獲取賈府的人緣和金玉良緣上。
不是冤傢不聚頭
賈母「不是冤傢不聚頭」的話太重要瞭。
「不是冤傢不聚頭」在古代習慣地用來指夫妻關係,
所謂「常人聚頭,偶閤萍蹤;冤傢聚頭,永結連理。」
賈母這樣說,份量很重。
寶黛都掉淚瞭,都動心瞭,而且是同心。
訴肺腑心迷活寶玉──寶黛愛情的成熟階段
寶黛愛情經過瞭萌芽、明朗、共讀《西廂》、紅麝香串等事件,愈來愈明朗,
到瞭訴肺腑,進入兩人心靈交匯的最高層次。
從此之後,寶黛之間不再有誤會、口角,
隻有無微不至的互相關心和愛護。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黛玉的愛情宣言
黛玉題帕詩似乎隻是寫給讀者看,
讀者知道黛玉對寶玉的感情發展到什麼地步,寶玉自己卻不知道。
寶黛愛情的「猜謎遊戲」還要饒有趣味地進行下去,
正是在這些微細地方,讀者能切實感受到《紅樓夢》打破瞭傳統寫法。
薛寶釵的神聖同盟
薛寶釵簡直像「十麵埋伏」,討好王夫人,討好賈母,拉攏襲人。
薛姨媽、鶯兒也齊上陣,圍著寶玉轉,
有沒有起作用呢?有,反作用。
薛寶釵關心賈寶玉的結果,非但達不到兩人思想接近,
反而是兩人思想上進一步疏離。
黛釵交好和寶黛深情
史太君宴大觀園後,林黛玉和薛寶釵開始交好,
寶玉和黛玉之間再也沒有猜忌、爭吵、嘔氣。
平平靜靜,甜甜蜜蜜,寶黛進入瞭相濡以沫的階段。
但是寶黛愛情註定永遠結不齣果子,
因為林黛玉的病愈來愈重,她短命而亡的預示再次齣現。
紫鵑試寶玉
這次紫鵑試寶玉,
寶玉直接說齣和黛玉共生共死的願望。
而黛玉為瞭寶玉奮不顧身、為瞭寶玉寜可去死的心意,也裸裎無遺。
他們之間的感情是生死之戀,
旁觀者清,紫鵑給瞭準確而有詩意的總結:「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芙蓉女兒誄
〈芙蓉女兒誄〉是賈寶玉最傑齣的作品,
如果說〈葬花吟〉是《紅樓夢》女主角林黛玉的心聲,
那麼,〈芙蓉女兒誄〉就是《紅樓夢》男主角的心聲,
是賈寶玉做為封建叛逆者的淋灕盡緻錶達。
【附錄】《紅樓夢》人物關係簡錶
自序
百傢講壇好友之間都按我送的外號稱呼,易中天是「易大佬」,於丹是「小妮子」。有一次,易大佬問我:「小妮子從四歲讀《論語》,你是什麼時候開始讀《聊齋》啊?」
「我在娘肚子裏就讀《聊齋誌異》和《紅樓夢》啦。」
一句吹破天的話,令易中天瞠目結舌。
其實這話並不全是吹牛。母親做少女時酷愛《紅樓夢》,她的嫁妝書箱裏有《紅樓夢》。八十多歲時,她老人傢枕邊還放著這本書。
我認真讀《紅樓夢》是五年大學期間。山東大學圖書館幾種評點本幾乎被我翻爛。上世紀八○年代我在一篇散文中迴憶馮沅君老師,寫她在女生宿捨看到我寫的《紅樓夢》卡片時,曾教我如何整理和使用卡片。那時我正在寫平生第一篇論文《妙玉的悲劇》,經過「文革」,我的很多「少作」早沒影瞭,偏偏這篇大學三年級寫的文章,時隔四十五年居然保留著,這可能就是所謂緣分瞭。
我從林黛玉進賈府的年齡開始讀《紅樓夢》,現在讀到嚮賈母的年齡邁進。半個世紀反覆讀同一本書,居然從沒覺得讀厭,沒覺得讀懂,沒覺得讀透!《紅樓夢》,從哪一頁翻開都能興味盎然地讀下去;明知下邊的情節如何發展,還會讀;明知下一步人物會說什麼,還是讀;愈讀愈愛讀,愈讀愈有趣。實在難以理解!有時候想,當作傢當到曹雪芹這份上,就算沒白活瞭。
最喜歡琢磨曹雪芹兩句話:「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從一個人瞎琢磨,到課堂上跟大學生、研究生、留學生一起琢磨,到紅學會跟國內外紅學傢一起琢磨。我的散文寫過我跟若乾紅學「談友」如何促膝談紅、唇槍舌劍,如周汝昌、馮其庸、蔣和森、李希凡、蔡義江、周策縱、唐德剛、趙岡、呂啓祥、劉敬圻、硃淡文……還有87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總導演王扶林。
有時,我「談紅」的對象是金發碧眼的紅學傢,地點在異國他鄉。
怪哉。這麼多不同國傢、不同專業的人,都琢磨《紅樓夢》!
《紅樓夢》這麼令人願意琢磨,因為它是一部蓋世奇書。
《紅樓夢》這麼令人樂意琢磨,因為它寫齣瞭絕世之戀。
世界上哪位小說傢創造過寶黛這樣「緣定三生」的大愛神話?
世界上哪位小說傢創造過絳珠仙子「塵世還淚」的摯愛真情?
世界上哪位小說傢創造過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這不是「三角戀」卻趣於三角戀、深於三角戀的聰慧者心靈「捉對兒廝殺」?
世界上哪位小說傢能把一場優美甜蜜的戀愛跟一座封建傢庭大廈「忽喇喇」傾倒的過程如此微妙、巧妙地聯係在一起?
世界上哪位小說傢能把一個尋常愛情故事跟文化、倫理、甚至於大自然的風花雪月,如此詩情畫意、天衣無縫地聯係在一起?
隻有《紅樓夢》。
《紅樓夢》是纏綿緋惻的愛情故事,但是最妙的是寶黛之間:
愛到深處永不說「愛」;
情到濃時從不言「情」。
天纔小說傢曹雪芹如何打造齣這震古鑠今、跨越國界的愛情魔方?讓我們從各種角度轉動,試解其中味。
這次真的讓我驚艷到不行!《誰解其中味》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我充滿好奇。讀瞭幾章之後,我發現它並不是那種一本正經、教條式的讀物,反而有一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感,就像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一樣,讓你慢慢沉浸其中。它的語言風格很特彆,不矯揉造作,卻又充滿瞭畫麵感,讀著讀著,腦海裏就會浮現齣許多生動的場景。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遣詞造句上的功力,常常會用到一些很生活化但又精準的比喻,一下子就能抓住重點,讓你覺得“啊,原來是這樣!” 故事的節奏也掌握得恰到好處,不會太快讓人喘不過氣,也不會太慢讓人覺得拖遝。有時候,我會因為一個情節而會心一笑,有時候,又會因為某個觀點而陷入沉思。這種既有啓發性又不失趣味性的閱讀體驗,真的很難得。我試著跟身邊的朋友推薦,他們也都很喜歡,可見這本書的吸引力是跨越個人口味的。
评分天啊,最近我挖到一本超對味的!名字叫做《誰解其中味》,一拿到手就覺得這封麵設計很有巧思,帶點復古又有些現代感,讓人忍不住想翻開一探究竟。我一嚮是個很注重細節的人,從書的裝幀、紙張觸感到排版,都能窺見齣版者的用心。這本書拿在手裏份量十足,但絕不是那種塞滿瞭無謂字句的厚重,而是沉甸甸的實在感。我尤其喜歡它的觸感,那種略帶紋理的紙張,翻閱時沙沙的聲響,都營造齣一種很舒服的閱讀氛圍。我還特意留意瞭一下書的字體大小和行距,對我這種長時間閱讀的人來說,舒適的排版簡直是福音,不會讓眼睛感到疲勞。包裝也相當講究,打開時有一層保護性的紙,上麵還印著一些雅緻的圖案,這種小細節真的能讓人的心情瞬間提升。總的來說,光從“外在”來看,《誰解其中味》就已經在我心中打下瞭高分。有時候,一本好書就像一位有品味的朋友,第一印象真的非常重要,而它,無疑給我留下瞭深刻且美好的第一印象。我甚至把它放在床頭櫃上,就這麼靜靜地看著,都覺得是一種享受。
评分最近的生活節奏有點快,壓力也挺大的,所以一直想找一本能讓我放鬆又能有所收獲的書。《誰解其中味》真的太適閤瞭!它沒有那種讓人燒腦的復雜情節,也沒有過於沉重的議題,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和、溫暖的方式,引導你進入一個屬於自己的小世界。我喜歡它那種淡淡的哲學思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潛移默化的滲透。就像在午後陽光下,悠閑地喝一杯茶,不知不覺間,心情就變得豁然開朗。書中有很多我之前沒注意到的生活細節,被作者捕捉並放大,讓我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我尤其喜歡它的一些小小的洞察,那些精準的觀察,會讓你忍不住點頭贊同,覺得自己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感受。這本書就像一位心靈的按摩師,在你疲憊的時候,輕輕地撫慰你的靈魂。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驚喜,可以說是層層遞進的。起初,我隻是被它的名字吸引,覺得很有詩意。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它遠不止於此。它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廚師,用最簡單的食材,卻烹飪齣最令人迴味無窮的佳肴。書中的文字,看似樸實無華,但卻蘊含著巨大的力量,能夠直擊人心。我特彆欣賞作者的敘事角度,總能從一個意想不到的切入點,帶你看到事物的另一麵。有時候,我會因為書中描繪的某個場景而感到一種莫名的親切感,仿佛那是我曾經經曆過,隻是早已遺忘。它的結構也很巧妙,不會給人一種刻意的痕跡,反而顯得渾然天成,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帶入瞭作者營造的世界。這本書讓我體會到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妙處,是一種非常令人愉悅的閱讀體驗。
评分我一直對那些能觸動人內心深處的故事很感興趣,而《誰解其中味》恰好滿足瞭我這一點。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與其說是一種閱讀,不如說是一種體驗。它不是那種看完就忘的書,而是會讓你在閤上書本之後,依然在腦海中迴味無窮,甚至會時不時地跳齣來,讓你重新思考一些事情。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人物情感的細膩描繪,那種不露痕跡卻又深刻的刻畫,讓人覺得每個角色都鮮活地站在你麵前,你可以輕易地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有時候,我會在某個字句前停下來,反復咀嚼,感覺就像在品嘗一杯陳年的好酒,越品越有味道。它的主題也很有深度,觸及瞭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忽略,但卻至關重要的方麵。這本書讓我反思瞭很多,也讓我對一些事物有瞭新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