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40頁內容的更新版
所有喜歡樂趣的叛逆者所作的事、都可以在這一本書裏麵找到。
不管你有沒有經曆過嬉皮年代、
無論你原本信不信烏托邦社會、
又或你是擅於反諷、自我剖析的人、
你將看到無所不讓你發噱的奇奇怪怪想法。
你可以嗅齣droog那總帶點挑戰既有價值的味道。
你也可以在這本書裏找迴你的新巴比倫。
但是當然,如果你讀過工業設計,又或者你是建築人、那你絕對不能不知droog design,你不論何時都能從這群人身上找到迥異他者的”開創性”觀念!
我們從十篇特彆撰文加上作品案例,重新理解:droog如何透過創意和遊戲建構齣自我辯白的雄偉建築。
這十個篇章這可以稱作當代的真理,
因為它們具有兌現價值(cash value) 能真切地影響人類的生活。
「你必須把每個詞語的實際兌現價值錶現齣來,放在你的經驗之流裏運用。」- 威廉.詹姆斯
simply droog不隻是一本給工業設計人看的書......
1. 再生use it again
葛瑞.威廉士 (Gareth Williams)
2. 似曾相識 familiar-not so familiar
露易絲.舒文伯格 (Louise Schouwenburg)
3. 開放式設計 open design
傑可.凡.史皮剋 (Jaakko van't Spijker)
4. 必然的裝飾 inevitable ornament
露易絲.舒文伯格 (Louise Schouwenburg)
5. 簡約 simplicity
艾琳.路佩登 (Ellen Lupton)
6. 諷刺 irony
艾德.凡.辛特 (Ed van Hinte)
7. 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
瑪莉凱.索能凡德 (Marieke Sonneveld)
8. 經驗experience
艾德.凡.辛特 (Ed van Hinte)
9. 無止盡的融閤endless contamination
歐雷.布曼 (Ole Bouman)
10. 形隨過程form follows process
艾德.凡.辛特 (Ed Van Hinte)
droog,荷蘭語=dry的意思,去除多餘的、無裝飾設計。
Droog Design,由藝術史學傢 Renny Ramakers珠寶和設計師 Gijs Bakker攜手創立,它的命名有個玩笑式的開場故事:
「1993年四月,Droog在米蘭國際傢具展首次露麵。我們在市中心的一棟舊彆墅中展齣十六件作品,包括一堆二手抽屜、碎布拼湊成的椅子、疊起來的燈罩、還有一個裝著腳踏車燈的咖啡機、紙做的書櫃......這些東西與舊彆墅裏的陳設形成強烈對比;屋子裏原本擺設著雅緻的古董櫥櫃和桌子。展場沒有提供作品相關訊息,沒有價格錶,隻有作品為自己發聲。
那次展齣是初聲試啼。我們不知道挑剔的設計師作品愛好者會有什麼反應。我們的想法就有點像是,『如果他們喜歡,那我們就繼續做下去』;如果不喜歡,那就喊停。第一天,展場異常地冷清,不過之後就漸漸熱鬧起來。最後一天生意就上門瞭,而且來勢洶洶。業者紛紛詢價,媒體記者要求拍照。主要大報,解放報(Liberation) ,刊登一則大為贊賞這次展覽的新聞:Droog設計已經證明,簡約不一定是乏味的設計。」
自此 droog deisgn 纔由 droog deisgn 展覽成為一個對既有設計提齣反思的荷蘭設計團體。
如鹿特丹的荷蘭建築師協會(Netherlands Architecture Institute) 會長阿隆 班斯奇在re:droog一文中所提到的:
droog所帶來的並不是生産可供快速消費、有效率的解決方案,而是創意人纔之作,但是實際上,對於擅於逗人發笑的他們究竟真正想做些什麼?
這群人究竟是運用哪些先驅或模式,或做齣反動,其實已經有詳盡的紀錄,最重要的,當屬droog本身所做的紀錄。然而,要緊的是,我們要指齣droog在設計界過去扮演什麼角色與現在「不」扮演什麼角色。droog是個鬆散的組織,成員們投入設計,將設計視為展現與重組真實的方式,因此他們會採用日常生活的元素,以反思或批判在佔據於地景上、具有控製力的結構。他們透過諷刺、修辭、誤用與扭麯,讓我們周遭平凡事物背後的結構,暴露齣來。
droog以實驗、扭麯和重組的策略,處理我們每天遇到的問題,亦即我們所麵對的真實,已經簡化成一張布幕,遮掩瞭規範、永續性與身分認同這三大問題。
1. 我們可以說,第一真實是自然的,第二真實則是人類以之為基礎所建構齣來的,現在,兩者皆為第三真實所取代——亦即規範的成果:電腦編碼、生産塑膠的化學規則、無綫裝置的加密轉譯規範、建築與安全規範、工程效益規範、類型學與語言規範、以及最重要的是行為規範。我們運用這些規範,創造並控製世界,後來漸漸也受這個規範約束。droog所做的是,將這些規範打亂,使之現形。.....
2. 1972年,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發錶《成長的極限》(Limits of Growth)這份驚人的報告,這四十年來,我們必須麵對的事實是:現在自然資源的消耗速度過快,遲早要耗盡。雖然這番話可能聽起來不是新鮮事,但我們依然無法提齣有力的方式,迴應這不可抗力的事實。世界上大部分的政治和社會衝突,皆肇因於此。這個問題宛如一大片烏雲,籠罩著我們所有的活動。近年來,極地冰帽溶解與海平麵上升的速度,比預期的還要快。因此,即便是我們最不負責任的行為,所造成最抽象、最難以想像的後果,也正逐漸演變為事實。
設計界嚮來的應對方式聽起來或許諷刺:製造齣完全受科技主導的物品、形象和生活空間。太陽能收集器、混閤材料、可迴收形式與各種乾式廁所、循環泵和暖氣,主導著永續設計的範疇。其實,真正以負責任的方式來運作的設計,多半會讓消費者覺得很疏離。日常生活中購買永續設計的産品來使用,就像在吃苦口的藥物,或者捐獻給某個新教會,並不是日常生活中自然的部分。droog已經開始促成這種態度的轉變,其所使用的方式,正是有自覺地玩弄這特有的形象。許多為droog設計産品、執行計畫的設計師,都明白錶露自己關心生態的信念,所以他們的設計常常極度闡述永續的美感。.....
3. droog把舊貨商店(junkshop)的美學,轉化為高階藝術,並把這樣的外錶,融入直接而有意識的控製係統操縱(說到底,這就是規範(codes)所代錶的東西),而這麼一來,droog可說是使齣韆方百計,製造齣幾乎要認得齣來的風格。他們免不瞭這麼做,因為這樣纔能一直處理第三個議題:身分認同。
一個人在以自己的感知所體驗到的世界中,知道自己是誰,這種認知在其他領域(如量子物理學),不見得一定能說得通。這種情形之下,抽象想法與感受認知是脫鈎的,而對於觀念與物體的理解,其實是分開的。同時,認為自己的意念的確屬於自己,其實也隻是相對的說法,因為實際上可能是受到規範符碼操縱。至於相對程度究竟為何,以及一個人在全球生産和消費的機器中具有何種功能,皆取決於一個人如何決定他的身分認同。 .....諷刺與風趣這兩種元素,都能展現齣一個人是「行傢」、隸屬於部落,並且也是作品的重要部分。.....
因此我們可以看齣,droog玩弄生産與消費,讓永續變成他們形象的修辭、甚至意識型態的核心,也製造齣許多裝備,讓我們用來為世界架構舞颱,最後也讓我們應該、也能夠對設計有所期望,讓設計不光能揭露真正的權力(規範)、做齣負責任的行動,還可協助我們去定義自己其他人、以及自己與世界之間的關係。.....
Droog是有其地點和時間淵源的現象。它的荷蘭性格,與對後現代主義某些發展的反應與立場,在其他地方已有清楚說明。但是,再廣泛討論一下Droog的時空地位,Droog在態度及方法上,根本是後現代主義。如果說,現代化不斷生産新的物品、意象與地景,是因為在抽象價值的體製下,透過科技生産的概念具有其正當性,能代錶進步,那麼後現代主義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批判性地反思這個過程。Droog很清楚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弔詭,這樣的弔詭,會産生基本上是不穩定的情境,這情境是由科技掌控,我們個人幾乎無法控製的。因此,Droog製造大量的意象、物品與空間,反思這樣的情境。
就是droog
帶給我們每一個人在每日無意識的生活裏麵自我反思與激活的可能
droog簡介:
一個對既有設計提齣反思的荷蘭設計團體-- Droog Design,自九○年代起就在國際各大設計展中嶄露鋒芒;它不是設計公司,也不是工作室;而是一傢設計基金會;除瞭經營自有品牌,也不停的嚮外推廣展覽和活動,並接受機構和組織的委約進行設計項目;甚至積極推廣年輕的設計師、發起辯論、齣版書籍。當今炙手可熱的荷蘭設計師,知名設計品牌Moooi創辦人,Marcel Wanders,即齣自於Droog Design這個大傢族。
Droog Design早已創作超過120件作品,不僅與荷蘭當地設計師閤作,更將網絡擴及全世界,目前擁有150多位來自各地的新銳設計師,其中也不泛颱灣的創意人。這些或許是畫傢、雕塑傢、金工師,也可能是藝評傢或文學創作者。彷彿六○年代法國電影新浪潮運動在設計界重現,隻是規模更為龐大。
自1993年Droog Design首度參加米蘭傢具展,往後每次展覽,必能創造驚艷話題,讓世界引頸期盼。一如當今最被提倡生活態度「慢活」,早在04’年,Droog Design就以此為主題,在米蘭作展齣瞭。Gijs Bakke,這位幕後的舵手,領導趨勢的眼光不得不令人佩服。
邁入第十四年的Droog Design,秉持一貫與設計溝通的理念,在形式、材質、技術與經濟上求新創變;也因此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設計觀察與評論專傢,Paola Antonelli,下瞭一個註解:「Droog Design開啓瞭新極簡主義的時代」(簡介文字由BLUE STONE青石提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