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您多麼地小心與注意,每個人難免總會遺失物品。就像地震或火災等等天災一樣。
關於天災這方麵,平常就是大傢十分注意的一環,對於萬一發生時的對應方法,也有深度的探討,不過關於遺失物品時的解決方法,並未喚起太多人的關注。和天災造成的重大傷害比起來,找不到東西時的傷害規模確實比較小。不過,對遺失物品的當事人來說,卻是非常切實的問題。
找遍傢中、找過外麵、公司或學校,在中途停留的商店搜索,有的時候還是找不到。
遺失物品的時候應該要如何對應呢?更怎麼找比較好呢?為瞭避免遺失,應該怎麼做呢? 關於這幾點,筆者希望能將自己所想到的有效情報傳達給讀者,因而執筆寫瞭這本書。輕鬆的敘述內容,生動活潑的圖解,讓您一目瞭然,從中獲益!
本書特色
告訴您:遺失物品的可能原因
提醒您:遺失物品的可能地點
協助您:找迴失物的有效祕訣
傳授您:避免再度遺失的方法
作者簡介
小林shinya
生於東京都。畢業於明治大學文學部文學科(主修戲劇學)
自從小學時代,遺失「新日本摔跤武道館公演」的入場券之後,對於『找東西』就有異常的執著。後來曆經十幾年,持續未曾放棄地研究效率良好的搜索方法,本書首度公開作者「尋迴失物」的有效科學經驗。
a東西不見瞭是怎麼一迴事?
1-1 為什麼我們會遺失物品呢? 8
1-2做瞭什麼事纔會遺失物品呢? 10
1-3這些物品很容易不見 20
1-4要怎麼做纔能找到呢? 22
專欄 錢包在哪裏呢?
b快速地找一下吧
2-1徹底尋找之前,先快速搜索吧 30
2-2何謂快速搜索? 31
2-3快速搜索的方法 32
2-4看看快速搜索的具體事例吧 38
2-5快速搜索的方法:總整理 48
專欄 用快速搜索找到瞭!
c找找傢裏吧
3-1開始深度搜索 52
3-2先列齣尋找地點清單 54
3-3收拾房間吧 56
3-4不管在哪間房間都要做的事情 62
3-5起居室.客廳 70
3-6臥室 89
3-7書房.工作房 99
專欄 那個是什麼啦!那個
3-8廁所 108
3-9浴室 111
3-10廚房 114
3-11洗臉? 120
3-12走廊.樓梯 122
3-13玄關 124
3-14陽颱 128
3-15院子 129
3-16其他 131
專欄 有如監護人一般的目光
[5]
d找找汽車、腳踏車、機車吧
4-1汽車 137
4-2腳踏車或機車…也就是二輪車
專欄 本書的功與過
e找找外麵吧
5-1移動中.散步中 156
5-2思考一下在移動中遺失的可能性吧 158
5-3請先迴想路綫 159
5-4找找看吧 160
5-5找東西的時候,請用微觀的視角
專欄 沒事做的日子來找東西
f找找其他地方吧
6-1除瞭自傢與移動中之外的地點 168
6-2你的地方和那個人的地方 169
6-3自己的地方請找個徹底 171
6-4找一下共享的空間吧 175
6-5其他人的地方請謹慎小心 182
6-6其他應盡事宜 183
專欄 彆指望第三者的熱心協助
g總整理
快速搜索 188
深度搜索:調查傢裏 189
深度搜索:調查交通工具 189
深度搜索:調查移動路綫 190
深度搜索:調查其他地方 190
[6]
h為瞭避免遺失
8-1決定固定的位置 193
8-2保持房間整潔 196
8-3設置一個堆放所有物品的空間 198
8-4不要保留多餘的物品 200
8-5決定攜帶的物品 201
8-6記住自己藉給彆人的物品 203
8-7幫忙找找彆人的東西 205
i在找尋失物的過程中,你將會學習到許多事物
(1)認清狀況 212
(2)摸索解決問題最有效率的方法 213
(3)動員自己所有的能力全力解決 214
(4)纍積學會的能力,用於對應睏難 215
(5)不要吝惜將你的睿智傳授他人 215
我看到《尋找〝失物〞之書》這個書名的時候,腦海中立刻閃過無數個畫麵。它帶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種尋找的過程,一種帶著些許迷茫但又充滿希望的探索。我常在想,我們人生中有多少東西,是我們曾經擁有,卻又在不知不覺中失去瞭的?或許是童年的純真,或許是年少的夢想,又或許是某個曾經深愛的人,抑或是某個曾經堅定的信念。這本書,恰好觸及瞭我內心深處對於“失去”的敏感。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每個人生命中可能存在的“失物”。我很好奇,作者會用怎樣的方式來展開這場“尋找”?是細膩的敘事,還是哲思的探討?是現實的描繪,還是奇幻的想象?我喜歡那些能夠引發我思考的書,那些能夠觸動我內心深處柔軟地方的作品。《尋找〝失物〞之書》這個書名,就有著這樣一種魔力,它讓我想要去深入瞭解,去感受作者筆下的世界,去體味那種在尋找中可能遇到的心酸、失落,以及最終可能獲得的釋然與成長。我期待它能夠帶給我一次心靈的洗滌,讓我能夠更加珍惜當下所擁有的,同時也能夠學會放下那些已經失去的,在每一次的“尋找”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平靜和力量。這不僅僅是關於“失物”,更是關於“找尋”的過程本身,關於生命中的成長與蛻變。
评分《尋找〝失物〞之書》這個名字,一股濃濃的復古氣息撲麵而來,仿佛它本身就是一本來自過去的古籍,裏麵珍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現代社會節奏太快,人們總是急於嚮前,卻很少有機會停下來,去迴顧,去反思,去尋找那些被遺忘的,或是被忽略的美好。《尋找〝失物〞之書》這個書名,恰恰擊中瞭這種現代人的痛點。它勾起瞭我對那些曾經擁有,卻又在時間的長河中悄然溜走的“失物”的思索。這些“失物”,可能是一段美好的迴憶,可能是一個未實現的夢想,也可能是一種純粹的情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一種溫和而深刻的方式,帶領我踏上這場“尋找”的旅程。我猜想,這本書的文字一定充滿力量,它不一定需要驚心動魄的情節,但一定能夠觸動人心最柔軟的地方。它可能是一係列關於“失物”的故事,也可能是一個貫穿始終的哲思。我希望它能夠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去發現那些被我忽略的寶藏,去理解那些曾經離我而去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夠帶給我一種平靜的力量,讓我明白,即使失去,也並非終結,而“尋找”本身,就是一種充滿意義的生命體驗。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我一直覺得很有味道。《尋找〝失物〞之書》這幾個字,簡單卻又充滿想象空間,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它不像一些標題那樣直白,而是帶著一種淡淡的憂傷和神秘感,仿佛裏麵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我常覺得,人生就像是一場不斷地尋找與失去的過程。我們都在尋找著什麼,可能是幸福,可能是意義,也可能是某個失落的片段。而“失物”這個詞,更是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情感。它讓我想到那些曾經擁有,卻又在不知不覺中失去的東西,那些讓我們感到遺憾,卻又無力挽迴的過往。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充滿詩意和哲思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每一個“失物”都有可能是一個故事,一段情感的寄托。我希望作者能夠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人們在尋找“失物”過程中的心境,以及這個過程中可能獲得的感悟。它可能不是一場宏大的冒險,但一定是一場深刻的心靈探索。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沉靜的力量,讓我能夠更加珍惜當下所擁有的,同時也能夠理解並釋懷那些已經失去的。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與過去的對話,一次與自我的和解。
评分我對《尋找〝失物〞之書》這個書名,可以說是充滿瞭好奇與期待。它不像市麵上那些轟轟烈烈的暢銷書,也沒有那種一眼就能看穿的敘事風格。它更像是一種低語,一種邀請,邀請你去探尋一個可能隱藏在日常生活中,卻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角落。我猜想,這本書的主題可能非常貼近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我們都會有“失物”,無論是丟掉瞭一件心愛的物品,還是丟失瞭曾經的熱情、某段珍貴的記憶,甚至是某個重要的人。這種“失物”帶來的失落感,我們都曾經或正在經曆。《尋找〝失物〞之書》這個名字,直接擊中瞭這一點,讓我覺得它很有可能是一本能夠引起共鳴的書。我期待的是,作者能夠用細膩的筆觸,去描繪這種“失物”帶來的感受,以及人們在尋找過程中的狀態。或許是那種翻箱倒櫃的焦躁,或許是翻閱舊物時的感傷,又或許是麵對空蕩蕩的內心時,那種無處安放的惆悵。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齣一些關於“尋找”的啓示。這種啓示不一定是明確的答案,而可能是一種思考方式,一種麵對失去的姿態。我期待它能讓我明白,所謂的“尋找”,不一定是為瞭找迴原樣,而更可能是為瞭理解,為瞭釋懷,或者是在這個過程中,重新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美好。這本書,仿佛是一本心靈的地圖,指引著我們去探索那些被遺忘的角落,去理解那些悄然流逝的情感。
评分《尋找〝失物〞之書》這個名字,有種莫名的吸引力,讓我在眾多的書籍中駐足。它不像那種直白的標題,而是帶著一種詩意和隱喻,讓讀者忍不住去猜測裏麵的內容。我常常在想,我們的人生,就像是在不斷地尋找和失去。失去童年的純真,失去年少的夢想,失去曾經的友情,甚至失去自我。而“尋找”這個詞,又充滿瞭希望和力量,它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去重拾那些我們認為已經失去的東西,或者是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現新的意義。這本書的書名,恰好點齣瞭這種普遍的人生體驗。我期待的是,作者能夠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齣人們在尋找“失物”過程中的種種心境。或許是焦急的搜尋,或許是迴憶的碎片,又或許是麵對空虛的無奈。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些思考。關於“失物”的定義,關於“尋找”的意義,以及關於“失去”與“擁有”的哲學。它可能是一次孤獨的旅程,但在這場旅程中,我們可能會收獲意想不到的啓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心靈的伴侶,在迷茫時給予我指引,在失落時給予我力量。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對話,讓我們與過去的自己,與曾經擁有的一切,重新建立聯係。
评分《尋找〝失物〞之書》這個書名,在第一時間就抓住我的眼球瞭。它沒有那種強烈的吸引力,卻有一種淡淡的、古老的味道,仿佛裏麵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我總覺得,很多時候,我們所擁有的,並不真正屬於我們,而我們所失去的,卻又常常在不經意間,留下瞭深刻的印記。這本書名,正點齣瞭這種哲學上的思考。它讓我聯想到,生活中的“失物”,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丟失,更可能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甚至是存在本身的某種缺失。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去定義和描繪這些“失物”的?它是否會通過一些具象的物品,來摺射齣更深層次的意涵?例如,一隻丟失的懷錶,可能代錶著時間的流逝;一封遺失的信件,可能蘊含著未瞭的情感;一個不再使用的舊物件,可能承載著一段被遺忘的記憶。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我,去審視自己生活中那些“失物”,去思考它們對我的意義。尋找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對過去的追溯,對自我的審視。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沉靜的力量,讓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找到內心的平靜。它可能不會給我帶來什麼驚心動魄的冒險,但卻可能是一場深刻的心靈對話,讓我更加理解“失去”與“擁有”之間的辯證關係,並在“尋找”的過程中,獲得一種彆樣的成長。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尋找〝失物〞之書》,讓我立刻聯想到瞭許多古老的故事和童話。在那些故事裏,總有一個執著的尋寶者,在尋找著一件失落的寶物,而這個寶物往往象徵著某種重要的東西,比如勇氣、愛,或者真理。《尋找〝失物〞之書》給我的感覺也是如此,它不是那種追求刺激和快節奏的敘事,而更像是一種娓娓道來的講述,一種帶著深沉情感的探索。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會有過於復雜的情節,但它的文字一定充滿力量,能夠直擊人心。我很好奇,作者會通過什麼樣的“失物”來展開敘事?是某個具象的物品,還是一種抽象的情感?是童年時的一件玩具,還是一段早已褪色的記憶?我希望它能帶我進入一個充滿詩意和哲思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每一個“失物”都可能是一個故事,一段過往,一種情感的寄托。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治愈的力量,讓我能夠在麵對生活中的“失落”時,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釋然。它可能是一次心靈的漫遊,讓我們在尋找的過程中,重拾那些被遺忘的美好,或者是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現新的自我。我喜歡那些能夠讓我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文學作品,我相信《尋找〝失物〞之書》正是這樣一本能夠觸動我靈魂的書。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尋找〝失物〞之書》就帶著一股淡淡的憂傷和一絲神秘感,讓我在書店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它不同尋常。這年頭,多少書名直白得像說明書,而它卻巧妙地留下瞭想象的空間,引人入勝。我當時就想,這“失物”究竟是指什麼?是現實生活中遺失的物品,還是更抽象的心靈碎片,亦或是某個早已消逝的記憶?這種 ambiguity(模糊性)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看看作者究竟想帶我們去尋找什麼,又會在尋找的過程中,讓我們失去什麼,或者發現什麼。書封的設計也很有質感,色彩沉靜,字體帶著一絲復古的韻味,仿佛訴說著一段古老的故事,又或者是一個穿越時空的邀約。我一直覺得,一本好書,從封麵到書名,就應該像一位低語著秘密的朋友,在等待著知音。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次深刻的心靈之旅,或許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或是已經遺忘的東西。現代生活節奏太快,我們常常忙於嚮前,卻很少有機會停下來,去看看自己身後留下瞭些什麼,又遺失瞭些什麼。這本書,或許就是一把鑰匙,能開啓我們內心深處那些塵封的角落,讓我們有機會去“尋找”那些我們以為早已不在,卻依然在我們生命中留下痕跡的“失物”。我懷抱著這樣的期待,將它納入瞭我的書架。
评分《尋找〝失物〞之書》這個書名,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它不像那些快節奏、強調刺激的文學作品,而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茶,或者是一首悠揚的歌。它透露齣一種沉靜的力量,一種對生命中“失去”的深刻體察。我一直在思考,我們的人生,究竟有多少是真正屬於我們的,又有哪些,是在不知不覺中,從我們手中滑落?這本書名,就恰恰點齣瞭這種普遍的人生體驗。我猜想,作者會用一種非常細膩、甚至可以說是傷感的方式,去描繪那些“失物”的形態。它們可能不是具體的物件,而更可能是那些抽象的情感,那些被遺忘的夢想,那些曾經的羈絆。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引領我,去反思那些在生活中被我們忽略的、或者不得不放手的“失物”。它或許不會給我明確的答案,但一定會引發我更深層次的思考。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學會如何去麵對“失去”,如何在“尋找”的過程中,重新發現自我,找到內心的平靜。它可能是一次孤獨的旅程,但在這場旅程中,我會遇到許多值得迴味的情感和深刻的體悟。我喜歡這種能夠讓我靜下心來,去感受、去思考的文學作品,我相信《尋找〝失物〞之書》正是這樣一本能夠觸動我靈魂的書。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那一種略帶做舊的紙張質感,以及上麵那隻仿佛經曆瞭風雨的手,伸嚮一片虛無的剪影,光是視覺上就給我一種強烈的衝擊。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藝術品,一個充滿故事的載體。它的標題《尋找〝失物〞之書》,更是像一句古老的咒語,又或者是一個溫柔的召喚,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要去探尋它的內在。我猜測,這本書或許不是那種情節跌宕起伏、讓你一口氣讀完的故事,而是更像一杯陳年的老酒,需要你慢慢品味,細細咀嚼。它可能更多的是一種情緒的烘托,一種氛圍的營造,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沉浸其中,仿佛置身於另一個時空。我尤其好奇“失物”這個概念的延展性。它可能不僅僅是物質的丟失,更可能是情感的疏離,夢想的破滅,甚至是某個曾經堅信不疑的道理的動搖。作者會不會通過一些意象,一些隱喻,來展現這種“失物”的普遍性,以及人們在尋找過程中的掙紮與釋然?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觸及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那些我們不願提及,卻又真實存在的傷痕。我希望它能帶給我一種慰藉,一種理解,或者是一種全新的視角,去重新認識那些我們在生命中不得不麵對的“失落”。它可能是一次孤獨的旅程,也可能是一場與過去的和解。我期待著,在翻開它的那一刻,能夠開啓一段關於“尋找”的獨特體驗,去感受那份失而復得的喜悅,或者,去接受那份永恒的失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