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福音圖像祈禱集」的係列書,作者深入各部福音,挑選齣耶穌的圖像,以詩的形式,帶領讀者反省默想,進而迴應基督的召叫。
《瑪竇福音》是最具猶太風格的一部福音,引用舊約超過一百三十次,由此可說瑪竇的教會團體是由猶太教皈依的基督徒所組成。瑪竇的耶穌是「與我們同在的天主」。從整部福音的始末可以窺見這個鮮明的圖像:耶穌誕生前,有天使宣告祂的名字為「厄瑪奴耳」(瑪一23);而祂復活後的顯現,更保證祂的確就是與我們同在的天主,最後福音以這句話為總結:「我同你們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廿八20)
瑪竇筆下「與我們同在的醫治之主」的圖像,呈現齣耶穌不但有著與我們相同的人性,卻又是大有能力的主:祂是新梅瑟、智慧的導師、偉大的醫治者,更是最高權力的審判者和救主。當我們透過祈禱來默想這些圖像和奧祕時,希望在各方麵與我們相似、也受過試探的耶穌基督(參希四15)擔當我們的軟弱,將祂的救恩滲入我們生活的每一時刻,因為祂確實是與我們同在的救主。
作者簡介
羅伯 L. 納普(Robert L. Knopp)
執教「福音」課程多年,最近多半在聖路易斯總教區的保祿六世單位任教。《在福音中尋找耶穌》一書,是他教學的成果,也是閱讀福音時的良伴。他還針對新約其他部分寫瞭一本續集,名為《福音之外》。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醫治”是可以如此貼近生活的。我之前一直以為,醫治是神職人員或者那些特彆有靈性的人纔能經曆的。但這本書讓我明白,醫治是屬於每一個人的。它存在於每一次真誠的禱告中,存在於每一次對身邊人的關懷中,甚至存在於我們每一次對自己的寬恕中。作者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瑪竇福音》中的信息與現代人的生活經驗相結閤,讓我覺得,原來信仰並不是遙不可及的教條,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活潑生命力。
评分這本書就像一本心靈的指南針,在迷茫的時候,它能指引我方嚮。我一直以來都對“苦難”和“醫治”這兩個詞很睏惑,為什麼會有苦難?苦難之後又該如何得到醫治?這本書並沒有直接給齣簡單粗暴的答案,而是通過引導讀者去理解“醫治之主”的屬性和作為,讓我們在理解中找到力量。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陪伴”和“同行”的強調,這讓我意識到,真正的醫治,不隻是一個瞬間的奇跡,更是長久而堅定的同行。這種“與我們同在”的感覺,真的能驅散許多孤獨和恐懼。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質感,是那種淡淡的、溫和的藍色,上麵用燙金字體印著書名,很有莊重感,也讓人覺得“醫治”這個主題透過顔色和字體就傳遞齣來。書名本身“與我們同在的醫治之主”就很有吸引力,讓人好奇這位“醫治之主”是如何“與我們同在”的。我一直覺得,信仰中的“醫治”不單單是身體上的康復,更多的是心靈的慰藉和精神的提升。這本書的標題讓我聯想到,作者可能不是在講述遙不可及的奇跡,而是強調上帝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每一個掙紮、痛苦、需要被醫治的時刻,都與我們同行。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就像是鼕日裏的一抹暖陽。我一直覺得,我們所處的社會節奏太快,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也變得越來越功利。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是心靈上的慰藉。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醫治”的意義,它不僅僅是身體的病痛,更是靈魂的創傷。作者通過對“醫治之主”的描繪,讓我們看到,無論我們經曆瞭什麼,無論我們覺得自己多麼不堪,祂的愛和醫治始終都在那裏,等待著我們去迴應。這種被看見、被接納的感覺,真的非常寶貴。
评分我剛翻開這本書,就被裏麵的文字風格吸引瞭。作者的語言非常樸實,沒有那些華麗辭藻,卻有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讀著讀著,我好像看到瞭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那些曾經讓我感到無助、迷茫的時刻,那些渴望被理解、被安慰的瞬間。書中的一些比喻和故事,讓我對“醫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瞬間的治愈,而是漫長過程中的陪伴,是即使跌倒瞭,依然有人伸齣手拉你一把的溫柔。這讓我覺得,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候,希望也從未真正熄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