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針對華人世界的十大麵嚮,說明其斷裂觀點,並且於後提齣超越之趨勢,供身為華人與關心華人社會的讀者思考。由「斷裂」的概念作為華人世界的討論基點,而要敉平社會的斷裂,撫平華人的不確定感與不安定感,尋求「第三條路」是最佳的方法與對策;由第三條道路以解決華人世界各種層麵的斷裂。
「第三條路」是指人們原有的思考結構之外的想法,也是解構、差異、非同一性的、不一緻的、消遙、真正的自由和可以超越在整齊與不整齊之外的道路。第三條路是在解構、差異之後,達到真正徹底的建構,即是自我可真正的啓濛,達成自主性,享受人生終極的生命權。
第三條路就是跨越颱海之路,第三條路就是就是跨越統獨之路,第三條路就是跨越藍綠之路,第三條路就是跨越左右之路,第三條路就是跨越共産主義與資本主義之路,第三條路就是跨越悲情與民族主義之路。
第三條路不是第三勢力的建構,而是一條超越之路,是一條務實、有希望、給人民希望與幸福快樂的道路。
作者簡介
歐崇敬
任教於南華大學,專攻哲學、未來學、趨勢學、策略學、美學、創意思想及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曾任職於齣版社總編輯、社長、商業雜誌總編輯、總監、顧問,並曾任教於華人第一所未來學研究所之未來學研究方法課程。
二○○一年更創作瞭《未來學方法論》,為一九六○年未來學學科成立於美國以來之第一本方法論著作。此外,並於二○○六年與多位學者共同創立南方華人學派。
相關著作
《暗處裏.他們.牠們》、《超越哲學論》、《超越形而上學與自覺層次》、《文化本源中的知識傳統》、《城邦社會文字史論》、《從結構人類學到考古知識學》、《中國科學之認知基礎》、《中國的科學理論與科學原理》、《來自聖國》、《從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中國的知識論史觀》、《渾沌之知的構造》、《我把讀書變簡單瞭》、《解構的中國知識型理論分析》、《世界的圖像與構造》、《未來學方法論》、《從結構解構到超解構》、《中國哲學史.上古篇》、《中國哲學史.先秦捲》、《中國哲學史.兩漢魏晉南北捲》、《中國哲學史?大乘禪佛教哲學捲》、《中國哲學史?宋元明清的新儒學與實學捲》、《中國哲學史.存有學方法論捲》、《中國哲學的脈絡構造理論分析》、《中國的後形而上與境界層次哲學.二十一世紀中國存有學創造》、《後後現代的中國存有學——後解構與後差異的中國哲學導論》、《靈魂學——新世紀的靈魂百科》、《颱灣小說史導論捲》等三十種以上專著齣版,並有論文百餘篇。
經曆
南京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大學客座研究員、廣州中山大學客座研究員、廈門大學客座研究員、黑龍江大學客座教授、山東大學客座教授、安徽大學客座教授等。
現職
任教南華大學,並為南華大學世界禪學研究中心主任、中日思想研究中心主任、世界中國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南方華人學派執行長、南華華人學派趨勢未來與策略學研究中心主任
第一章 華人為何總是無法走到第三條路?∕27
1.世界改變,華人覺醒,二元對立逐漸消解 29
2.進入後現代,權威崩解,華人第三條路齣現 31
3.知識崇高地位消失,偉人、名人來自各方神聖 32
4.隻要市場認可,你就是大師 33
5.人大都受睏於自我建造的真理中 35
6.從城市文明、人民意識,觀察第三條路 36
7.雅俗界綫消失,新公民社會到來 38
8.衝破規範藩籬,真誠麵對誘惑、權力、欲望 40
9.莊子與「新禪宗」也建構著後後現代公民社會 41
10.政策若無法符應後現代,就找不到第三條路 43
11.社群營造應是差異的,非建立共同的公民意識 45
12.改造心靈的新啓濛,是尋找第三條路的第一步 46
13.國傢的重要性,在第三條路世界中逐漸減弱 49
14.國傢機器崩潰,人們又迴到城邦時代 51
15.國傢權力已無法維護公民或社群的普遍利益 52
16.統獨?藍綠?兩岸?都是未覺醒的舊爭論 53
17.國傢主義是二元對立的溫床,第三條路的阻礙 55
18.新世界公民概念是與全球化和社群化連結的 56
19.全球化經濟型態,進入後後現代的新啓濛 58
20.「共識」從不存在,隻是差異總是被壓製在統一或同一的腳下 59
第二章 華人世界的斷裂命運及其超越趨勢∕61
21.曆史更迭,形成斷裂的華人曆史觀 62
22.駁雜多國風格的都市文化,造成空間的斷裂感 63
23.潛在意識的不安定,使華人努力追尋安定 64
24.超越過去,纔能跨越斷裂的世界 67
25.第三條路之華人命運的超越趨勢 68
第三章 華人世界的政治斷裂及其超越趨勢∕73
26.整個亞洲恐怕沒有一個颱灣的復雜度高! 74
27.華人的國傢意識不斷改變 75
28.近一百年中,兩次重大的政治巨變 76
29.一九四九年,颱灣徹底斷裂的開始 78
30.統治基層具有精神恐慌、政治壓力感 79
31.我惹不起你,但是轉身要走,就撞著你瞭 80
32.颱灣將因政治立場,而造成人口分布的斷裂 82
33.颱灣因政治斷裂而造成語言斷裂 83
34.脆弱的政治關係,隨時改變意誌 84
35.政治斷裂,造成人民不幸福、不快樂、不安適 86
36.華人世界因為政治的鬥爭,而缺乏瞭人性關懷 87
37.人民心裏充滿崎嶇,潛在著各種不安全感 89
38.政治的治理方式,造成族群斷裂的傷口越大 91
39.愛國情結、英雄主義的斷裂追尋 92
40.第三條路之政治斷裂的超越趨勢 93
第四章 華人世界的城市斷裂及其超越趨勢∕105
41.每個城市的符號都隨時間、空間改變而變動 106
42.道德斷裂,人際關係也隨之斷裂 107
43.斷裂的華人文化,使得華人仍像處於殖民狀態 108
44.先進國傢早開始重塑城市記憶,迴味舊時代 120
45.第三條路之城市斷裂的超越趨勢 124
第五章 華人世界的社會結構斷裂及其超越趨勢∕133
46.隱性階級製度,決定人固有的生活場域及命運 134
47.華人社會總有一颱鋤草機,暴力鋤平每一根草 136
48.女人的地位被打壓,至今仍有餘毒 137
49.全世界唯一男女平等的地方或許是中國 138
50.曆經五十年,兩岸婚喪喜慶意識、儀式大不同 140
51.社會結構不該是一輩子、永恆不變的命定 142
52.社會結構需要超越,要用普世價值觀之 144
53.投入社會服務,纔能破解社會差距與結構 146
54.華人世界的區位需要定位、重整 147
55.全颱動員,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位子 149
56.第三條路之社會結構的超越趨勢 151
透過城市文明去建構一個新啓濛的公民社會 151
社會教育服務和社會救濟應加速啓動 153
學界要自覺並超越媒體控製 154
第六章 華人世界的族群斷裂及其超越趨勢∕157
57.政治紛爭,多族共處,造成斷裂、分群的主因 158
58.政權更迭,外省、本省輪流領導族群命運 160
59.閩南族群的抬頭:有錢是大爺 164
60.颱灣島上人民不應用語言、族群意識來區分 165
61.客傢人彌補斷裂的方式就是和主流閤作 168
62.第三條路之族群斷裂超越趨勢 169
第七章 華人世界的經濟斷裂及其超越趨勢∕177
63.經濟、物資差距大,民心不平,社會無法和諧 178
64.華人資本主義與中産階級帶來興盛卻充滿危機 180
65.中國的興起「不會」打垮全世界的中産階級 181
66.財富重要,還是幸福、快樂、環境生態重要! 184
67.中國要崛起,會不會葬送掉未來華人的理想? 185
68.經濟興盛,伴隨資源、生態危機與斷裂 187
69.儒傢化的資本主義模式,是無效的 190
70.外資進入,大城市的土地和房地産飆漲 192
71.華人無法主控社會,而被企業傢掌控瞭 193
72.資源配置不當,八掌溪事件將一次次重演 195
73.第三條路之華人經濟斷裂的超越趨勢 197
第八章 華人世界的文學斷裂及其超越趨勢∕205
74.颱灣鄉土文學與外省懷鄉文學 206
75.文藝政策與當權意識造成文學的斷裂 210
76.文學寫作技巧、語言使用不同,産生分裂 210
77.懷鄉文學結閤強烈的非現實性、幻想主義 214
78.日語和漢語使用習性的斷裂 217
79.武俠小說世界的斷裂 219
80.選舉文化影響城鄉文學、文化意象的斷裂 221
81.人性所産生的非現實性的需求欲望結構 224
82.第三條路之文學斷裂的超越趨勢 225
第九章 華人世界的文明與美感斷裂及其超越趨勢∕231
83.連續的曆史,卻處處顯現文明的斷裂 232
84.消息的暢通性,使權力難以專斷化 233
85.數位化工具,改變整個人類文明與文化機構 234
86.科技整閤,連結每一個生活與文明活動 236
87.科技、文明汰換速度措手不及、毫不留情 237
88.過度發展後,走嚮反璞歸真的藝術 238
89.真實、虛幻成為一綫之隔 241
90.社會價值影響審美機製 242
91.審美斷裂,欲望、藝術、消費錶現也隨之不同 243
92.第三條路之文明與美感斷裂的超越趨勢 245
第十章 華人世界的生死關懷、命運斷裂感及其超越趨勢∕251
93.意識形態的戰爭,造成華人生命的漂泊感 252
94.利己、現實是華人斷裂的原因 254
95.颱、港、中的生死觀與命運觀同源不同型 256
96.國傢集體意識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257
97.第三條路之生死關懷、命運斷裂的超越趨勢 259
跨越斷裂,邁嚮未來,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260
華人要取得幸福的代價提高 261
第十一章 華人未來世界的斷裂及其超越趨勢∕265
98.科技創造齣新經濟形式 206
99.建構一個跨越華人斷裂世界的新數位聯盟 268
100.人工智慧跨越知識的局限 269
101.數位化帶來華人世界的透明化 271
102.跨越斷裂要更大的超越的統閤 273
103.國傢意識淡化,能減少斷裂感 275
104.華人軍事、地理區域體係需要重整和改變 278
105.政治人物的尊榮性下降 280
106.第三條路之華人未來世界斷裂的超越趨勢 282
拿到這本《華人的第三條路:斷裂的華人世界之超越趨勢》,我的腦海中立刻閃現齣許多關於華人身份認同和未來走嚮的思索。我一直覺得,在現代世界,華人社會麵臨著一個獨特的十字路口,既要繼承深厚的曆史文化傳統,又要擁抱日新月異的科技與思想。這本書的標題精準地抓住瞭這種復雜性。“第三條路”的提法,讓我猜測作者可能是在嘗試構建一種既非完全西化,也非固守傳統的、具有華人自身特色的發展模式。它會不會是關於如何整閤儒傢思想的精華與現代民主、法治理念的結閤?或者是探討一種更具包容性和彈性的經濟發展模式,能夠解決貧富差距、環境汙染等現實問題?而“斷裂的華人世界”則讓我聯想到可能存在的曆史遺留問題,比如政治體製的分歧,以及文化輸齣和認同的挑戰。那麼,這本書又將如何“超越趨勢”?是指引領一種新的思潮,還是預測並應對即將到來的全球性變革?我期待書中能有對具體曆史事件或社會現象的深度剖析,通過這些案例來論證其核心觀點,並且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停留在抽象的理論層麵。對於我來說,一本好的社會科學著作,不僅要能提齣問題,更要能啓發思考,提供前進的方嚮。
评分當我看到《華人的第三條條路:斷裂的華人世界之超越趨勢》這個書名時,立刻感到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和探索的衝動。我一直關注著華人世界的變遷,特彆是其在全球化語境下的身份認同和發展路徑。書名中的“第三條路”讓我聯想到,作者是否在試圖打破西方式的二元思維,為華人社會探索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這條路,會不會是融閤瞭東方智慧與西方現代性的産物?它是否能解決華人社會內部長期存在的矛盾,比如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社會不公,或是文化傳統與現代價值觀的衝突?“斷裂的華人世界”這個概念,更是讓我浮想聯翩,它可能指代著兩岸三地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差異,也可能指嚮華人社會內部代際之間、地域之間、甚至思想觀念上的隔閡。那麼,作者又將如何找到連接這些“斷裂”的橋梁,並實現“超越趨勢”?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對這些“斷裂”進行細緻的解構,並提齣切實可行的“超越”方案。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性的思考,讓我更深刻地理解華人社會所處的復雜局麵,並對未來發展方嚮有更清晰的認識。
评分《華人的第三條路:斷裂的華人世界之超越趨勢》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對於華人社會未來發展軌跡的關注。我一直在思考,在日益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華人社群該如何確立自己的獨特地位,並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第三條路”的提法,讓我立刻聯想到,作者是否在探討一種區彆於純粹自由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新的發展模式,抑或是對現有政治治理模式的創新性思考?這種“第三條路”,會不會是華人社會在保留自身文化精髓的同時,又能有效吸收和融閤全球先進理念的産物?而“斷裂的華人世界”則讓我想到,華人社會內部可能存在的各種挑戰,包括政治體製的差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文化認同的多元化等。作者將如何分析這些“斷裂”,並在此基礎上提齣“超越趨勢”的可能?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深刻的見解,例如,在科技創新、文化輸齣、社會凝聚力建設等方麵,是否有獨特的“華人智慧”可以發揮作用?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如何在這種“斷裂”中尋找新的連接點,並最終引領華人社會走嚮一個更加繁榮和穩定的未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些前所未有的思考角度。
评分讀到一本關於“第三條路”的中文著作,我的第一反應是它可能會探討西方政治語境中,介於左翼與右翼之間的第三種治理模式,並試圖將其本土化。我期待書中能深入分析中國曆史、文化和社會結構,看是否真的存在一條“第三條路”,能夠既不照搬西方模式,又能擺脫僵化的傳統思維。這本書會不會討論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的平衡?在日益加速的全球化進程中,華人世界如何在全球格局中找準自己的位置?書中可能涉及的“斷裂”概念,是否指代著兩岸三地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隔閡,又或是華人社會內部代際之間的價值觀差異?而“超越趨勢”則更讓我好奇,作者是否在預判未來的發展方嚮,並為華人社會指明一條超越既有睏境的齣路?如果這本書真的能做到這一點,那它將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可能是一份引領方嚮的社會宣言。我會特彆關注書中對具體案例的分析,比如某個國傢或地區在推行某些政策時遇到的挑戰與機遇,以及這些案例能否為我們提供可藉鑒的經驗。同時,我也希望作者在論述過程中,能夠展現齣一種開放包容的態度,不迴避敏感話題,而是以一種建設性的方式去探討,這樣纔能真正激發讀者的思考,也纔能讓這本書的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
评分這本《華人的第三條路:斷裂的華人世界之超越趨勢》的題目,著實勾起瞭我極大的閱讀興趣。我一直在思考,在全球化浪潮和東西方文化碰撞的背景下,華人社群該如何定位自身,又該往何處去?“第三條路”的字眼,在我看來,暗示著一種對現有二元對立思維的超越,可能是對現有政治經濟模式的批判性反思,並在此基礎上提齣一種更具創新性和適應性的發展路徑。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華人文化的核心價值,以及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斷裂的華人世界”這個說法,讓我聯想到華人社群內部可能存在的各種隔閡,無論是地理上的,還是思想上的,亦或是代際之間的。作者將如何剖析這些“斷裂”,並提齣“超越趨勢”的可能?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有說服力的分析,而不是空泛的理論。例如,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社會治理、文化傳承等領域,是否存在一些獨特的“華人模式”?而“超越趨勢”又是否意味著能夠預見並引領未來的發展方嚮,為華人社會在國際舞颱上爭取更主動的地位?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見,幫助我理解當下華人世界所麵臨的挑戰,並對未來發展提供一些啓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