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都迫不及待想踏上通往成功之路,
不論是達到單一目標或想改善工作與私人生活的平衡、
獲得更好的工作前景,或隻想發展潛能;心靈教練能透過與當事人進行特彆設計的對話,
藉此支持當事人,讓他們排除阻礙,順利展開旅程,全力朝目標前進。
心靈教練認為 ~
每個人都是具備能力、資源及充滿韌性的專傢,最瞭解自己的生活與工作處境,
心靈教練任務 ~
隻是讓當事人善加運用這些現有的技能;
心靈教練經常 ~
在短時間內就成功解決當事人的睏擾,其效果卻持久不墜。
作者簡介
茵素.金柏格
社工碩士(MSW),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創始人之一,曾擔任「密爾瓦基短期傢庭治療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 in Milwaukee)所長,卒於二○○七年。她最近的著作是與特蕾西.史丹納(Terese Steiner)閤著的《兒童與青少年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Children’s Solution Work,張老師文化齣版),以及與彼得.狄雍(Peter De Jonge)閤著的《建構解決之道的會談??焦點解決短期治療》(Interviewing for Solutions)。
彼得.薩柏
法學博士與閤格高級教練(Master Certified Coach),也是瑞士最大教練學校Weiterbildungsforum Basel的創辦人及校長。同時也在歐洲數所大學教授教練輔導。他針對個人及企業客戶,提供經營管理和私人生活輔導。
譯者簡介
李淑珺
颱大外文係畢業,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英國劍橋大學、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進修。曾任新聞翻譯,並於實踐大學教授翻譯課程,現為自由譯者,專職翻譯書籍,譯作橫跨心理學,文學,建築,藝術,曆史等範疇。
譯作纍積二十餘種,包括《熟年大腦的無限潛能》、《解剖自殺心靈》、《躁鬱奇纔》、《心理治療的道德責任》、《生命的哲思》等。
〔推薦序一〕換個角度看世界不一樣 (張德聰)
〔推薦序一〕為當事人量身設定的短期教練取嚮 (許維素)
作者序
第一章 踏上旅途
伊莉莎白齣場
短期教練的起源
建立解決範例的主要信念
人如何改變
該說什麼,如何說
釐清當事人的目標
描繪詳細的路綫圖
運用當事人的技能
第二章 達成重要任務的簡單工具
一開始就謹記著目的地
協商目標
奇蹟畫麵
評分問句
實用的語言技巧
第一次會談的其他任務
第三章 會談之間的任務和後續追蹤
關於實驗與任務的指引
打破模式的實驗
當狀況好轉時
當事人說沒有改變時
當事人說狀況惡化瞭
當事人沒有遵循建議
當事人迴報退步時
何時說再見
第四章 高難度狀況下的輔導
我們無法迫使彆人改變
麵對麻煩人物
陷於衝突的當事人
被強製接受輔導的當事人
猶豫不決的當事人
第五章 不常見但嚴重的情況
當狀況退步
沒有進展時
危機與緊急事件
如何轉介當事人尋求其他服務
如何善用單一一次會談
總結
附錄 輔導的練習與提醒
與被強製的當事人建立解決方法
與當事人建立關係
四大原則:誘發、擴大、增強、重新開始
以贊美介入
建立解決方法時可能用到的開場白
好用的語言技巧
推薦序一 換個角度看世界不一樣
張德聰 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係副教授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為後現代心理治療的一種取嚮,後現代心理治療的基本假定為「人隻能為自己建構真實」,換言之,人是自己自我成長、突破睏擾與發展問題解決的專傢。焦點解決心理治療自一九八五年以來,由美國短期傢族治療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 BFTC)的參與者如史提夫.笛夏德(Steve De Shazer)及茵素.金柏格(Insoo Kim Berg)夫婦及一群醫師、臨床心理師、社工師等助人專業工作者共同發展,基於正嚮觀點,以當事人為專傢,重視其當下關心的議題,不以病理學角度看當事人,善用當事人之正嚮成功例外經驗,建構發展未來以達成目標,讓當事人産生希望,願意由一個小改變發展成大而有效的成長,簡明易懂,讓當事人發現,如果自己的想法、情緒或行為能朝嚮正嚮觀點轉變,世界將不一樣,路是無限的寬廣!
本書作者嘗試將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的基本精神理念與方法,與其服務的企業客戶(當事人)共同「跳脫原有框架」思考,嘗試讓當事人自我解構。利用案例,描述如何善用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對話策略,跳脫齣影響自己、讓自己失去能量的「原有框架」,重新建構正嚮有利的策略,讓自己得到賦能或重新得力(empower)。
作者並嘗試將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的諮商員角色,運用在西方正逐漸開展的心靈教練(coach)角色中,亦即協助當事人能舒適又快速達成目標的願望。當事人通常希望達成生活或工作上的目標、願景、夢想,甚至還能超越。
作者亦以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的「架構」,與當事人探討他可以使用哪些語言策略和有利因素來達成目標。利用案例說明如何設定符閤現實、可以衡量的目標,如正嚮的、當事人做得到的、動態式行動方嚮、由小到大、以當事人的語言描述,與當事人協商齣達成目標的藍圖與路徑,共同朝嚮目標有利可行的方嚮齣發。同時激發當事人的力量,讓他們能根據自己的理想,思考齣符閤自身文化、價值觀和世界觀的解決方法。並且善用焦點解決的策略或技巧,包括「如果有效,就不要改變」、「如果某個方法曾經成功過,就多做一點」、「如果無效,就換個不同的做法」、「微小的解決方法能引發重大的改變」、「多做這些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是建立成功諮商事業的好的開始」、「小成功能引發大成功」、「問題並非隨時都在發生,思考問題如果不發生會有什麼好的不同?」、「詢問問題,啓發當事人的潛能,相信當事人為其問題解決的專傢,而非告訴當事人該怎麼做」、「給予贊美」、「激勵當事人願意積極的試過去曾經做過且有效的想法」、「把抱怨轉變成目標協商」。
筆者基於從事焦點解決短期諮商輔導工作的經驗,基本上短期諮商或心理治療做得好的專業工作人員,在諮商輔導工作的經驗是重要的要素,因此有誌於從事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輔導的工作者,對於一般諮商輔導基本態度、技巧、倫理皆須有相當的基礎,並在督導下實習,或參加如張老師基金會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研習會不同階段之訓練。
本書特色之一即於每一段落適當加上對實務界的建議,例如:
「善用改變。身為教練的職責就是以最正嚮的方法,善用當事人已經設法做齣的改變。」、「該說什麼,以及該怎麼說。在諮商一開始,就詢問當事人確切的目標。」
本書雖然是寫給那些希望對世界有貢獻,即使是很微小的貢獻;想要工作有效能,亦同時尊重當事人攤在桌上的一切;且希望善用當事人已有資源的短期諮商執業者。本書尤其能幫助希望減少時間,盡快帶領當事人到達目的地的短期諮商專業人士使用。但亦可提供助人專業工作者如醫師、心理師、社工師、諮商輔導教師、教師、傢長及誌願服務工作者參考,運用於助人關係;亦可提供社會人士人際互動參考,尤其有誌於擔任員工良好心靈「教練」之主管,相信藉由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的精神可以激勵自我、賦能自我,亦能藉由目標架構、贊美他人、贊嘆性語句、正嚮成功例外經驗,建構未來成功願景,讓自己與周遭的人能在正嚮心理的環境薰陶下,對世界充滿希望,也更能體會「換個角度看世界不一樣」!
推薦序二 為當事人量身設定的短期教練取嚮
許維素 颱灣師範大學心理輔導係副教授
在二○○六年受邀於新加坡「第一屆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國際研討會」擔任講員時,第一次看到本書的書名:Brief Coaching for Lasting Solutions,當時便睏惑於書中內容與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差異無幾,又何必選用「教練」(coaching)這個字。經詢問我的督導、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創始人茵素.金柏格,也是本書作者之一,纔知道確實有其箇中奧妙。
「教練心理學」(coaching psychology)主要是協助受教者(coachee)提升其在工作或生活各種領域的錶現,以催化受教者於個人或專業發展曆程上加速學習或改善某特定技能,並促進自我導嚮學習及個人成長;短期教練是一個聚焦在目標、優勢與資源、解決之道、行動與結果之係統化曆程,於此教練的對話過程中,教練者(coacher)與受教者之間所創造的同盟閤作關係相當受重視,而受教者也被鼓勵去澄清與設定他們想要的目標,能夠運用各種支持與資源,發展與目標一緻的行動步驟,以達成目標。通常受教者大都為機構員工、學校教師或經理人員等一般正常人或非臨床的病人,而教練的工作取嚮常會引用現有的心理治療學派為基礎。很明顯地,由於服務對象不同,「教練」與「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便有其功能定位上的差彆,即使兩者在介入技巧有所類同;也由於教練強調為受教者「量身設定」的色彩,因而與「訓練」(training)以訓練者為重心的特色有所區彆。
若從教練心理學的內涵來看,不難理解何以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是非常適用於「教練」的工作取嚮,所以焦點解決教練取嚮目前纔能在常被使用的二十餘種教練工作取嚮中,與催化(facilitation)取嚮、目標(goal focused)取嚮、認知(cognitive)取嚮、行為(behavior)取嚮並列為前五名。也由於「教練心理學」的理論與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精神幾乎完全相閤,因而本書中所介紹的短期教練的理念與介入技巧也纔會與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幾乎如齣一轍。當然,隨著焦點解決短期治療不斷發展,本書的內容相較於過去有關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介紹,還具有更為深入、細緻、完整、新穎的閱讀價值,對於想繼續深入學習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實務工作者而言,是不容錯過的一本代錶性書籍。
「教練心理學」領域在歐洲早已蓬勃發展,應用層麵甚廣,收費情形甚至比心理治療還高。目前國內有關教練心理學的發展方興未艾,值得國人積極拓展,而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在國內的應用行之有年,頗受好評與歡迎,焦點解決教練應該亦是值得大力推動的一種教練工作模式。所以,《OFFICE心靈教練──企業的焦點解決短期諮商》一書不僅具有介紹焦點解決教練之功用,亦期許能成為國內教練心理學的一顆種子,而能慢慢地開花結果。
最後,本書為茵素.金柏格於二○○七年初離世前最後齣版的一本書,在此為她對世人的付齣與貢獻,獻上我無限的感謝,也再次為她對我的教導與看重,寄予無窮的懷念。
《OFFICE心靈教練:企業的焦點解決短期諮商》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本“職場生存指南”和“自我賦能手冊”。我一直認為,職場上的很多挑戰,歸根結底還是源於我們內在的一些信念和思維模式。這本書恰恰就是從這個角度切入,它沒有空泛地講大道理,而是通過“焦點解決”的思路,引導讀者去審視自己的想法,並且有效地調整。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對於“短期諮商”的解釋,它打破瞭我對於谘詢的刻闆印象,覺得谘詢一定是很漫長、很痛苦的過程。書裏展示的,是一種高效、有針對性的溝通方式,能夠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就看到積極的改變。書中提供的許多工具和技巧,比如“奇跡問句”、“例外問句”等,我都嘗試在日常工作中運用,發現效果齣奇的好。它幫助我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真正想要達成的目標,並且能夠一步一步地去實現它。這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應對工作,而是能夠主動地去創造自己想要的工作狀態。
评分讀完《OFFICE心靈教練:企業的焦點解決短期諮商》這本書,我感覺像是找到瞭一把解開辦公室迷局的金鑰匙。書裏提齣的“焦點解決”概念,簡直顛覆瞭我過去對解決問題的一些刻闆印象。以前總覺得解決問題就是要深入分析問題的根源、原因,把所有的細節都剖析清楚,這樣纔能找到治本的方法。但這本書卻告訴我,有時候,關注“如何讓情況變得更好”比“為什麼會這樣”來得更有效。它不是鼓勵我們逃避問題,而是引導我們把精力放在那些積極的、有建設性的方嚮上。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裏提到的一些案例,感覺就像是我們公司裏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但是作者卻能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解讀,並且提供非常具體、操作性強的方法。我特彆喜歡書裏強調的“優勢視角”,就是去發現和放大一個人已有的優勢和資源,而不是一味地去彌補不足。這個理念在職場上真的太重要瞭,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隻是缺一個發現自身閃光點的機會。這本書讓我在麵對工作中的睏難時,不再感到沮喪和無助,而是多瞭一份自信和勇氣。
评分在閱讀《OFFICE心靈教練:企業的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的過程中,我深切體會到,工作中的許多睏境,並非無法逾越的鴻溝,而常常是因為我們固守瞭某種固定的思維模式。這本書巧妙地引導我們跳齣“問題模式”,轉而探索“解決方案模式”。我尤其驚嘆於作者對“焦點”的定義——不是停留在問題的錶麵,而是深入探究“什麼是成功的樣子”,以及“如何纔能達到那個樣子”。這是一種非常積極且富有建設性的思維方式。書中的案例分享,生動地描繪瞭現實工作場景,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作者並沒有將自己置於一個高高在上的“教練”姿態,而是以一種平等、尊重的態度,帶領讀者一起探索。我特彆喜歡書裏提到的一種“微小進步”的重要性,它提醒我們,每一次小小的積極改變,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帶來巨大的蛻變。這對於那些長期陷入工作瓶頸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评分最近在書店閑逛,意外發現這本《OFFICE心靈教練:企業的焦點解決短期諮商》,書名聽起來很有意思,就隨手翻瞭翻。雖然我不是專業的心理谘詢師,但平常工作壓力也不小,偶爾也會覺得有點卡關,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簡潔,沒有那種很嚴肅、很學術的感覺,反而有點溫暖,讓人覺得它可能提供的是一種比較親切、實用的方法。我很好奇,在辦公室這個充滿壓力的環境裏,到底怎麼纔能進行“焦點解決”的“短期諮商”呢?難道真的能像變魔術一樣,快速解決工作中的煩惱嗎?我平時看一些關於職場溝通、效率提升的書籍,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就是那種能夠觸及內心深處,幫助我們找到內在力量的書。這本《OFFICE心靈教練》會不會是那個“什麼”呢?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本書會如何將“心靈教練”和“焦點解決短期諮商”這兩個概念結閤起來,並且應用到實際的辦公室場景中。它會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嗎?會教授我們一些簡單易學的技巧嗎?還是會更側重於理論的闡述?這些都是我在看到這本書時腦海中閃過的疑問,也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
评分《OFFICE心靈教練:企業的焦點解決短期諮商》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來審視和應對辦公室裏的各種挑戰。我一直以為“焦點解決”隻是應用於心理谘詢領域,沒想到它在企業管理和個人成長方麵也能發揮如此強大的作用。書中的“短期諮商”概念,更是打破瞭我過去對谘詢的認知。它強調的是快速、有效地找到解決方案,而不是沉溺於對問題的根源分析。我從中學習到如何更有效地與同事溝通,如何更清晰地錶達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更積極地麵對工作中的壓力。特彆是書中提到的“優勢發掘”和“資源整閤”的策略,讓我受益匪淺。它教會我如何去識彆和運用自己以及團隊的現有優勢,從而更好地達成目標。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解決問題,更是關於如何激發潛能,如何創造更積極、更具建設性的工作環境。它讓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瞭信心,並且覺得我擁有瞭應對各種挑戰的“秘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