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府與國際聯盟(1919~1928)(精)

北京政府與國際聯盟(1919~1928)(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北京政府
  • 國際聯盟
  • 中國外交
  • 近代史
  • 政治史
  • 曆史研究
  • 1919-1928
  • 外交史
  • 北洋政府
  • 國際關係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歐戰結束後,全球外交新格局逐漸形成,強調以國際閤作取代競爭的理想主義外交風行一時, 國際聯盟即為其代錶作。飽受帝國主義欺淩的中國,除瞭有民族主義昂揚高倡收迴國權,北京政府 的優秀外交人纔也掌握有利的國際局勢,自巴黎和會起,即積極參與國際聯盟,追求平等的國際地 位,在國傢分裂國力薄弱之際,勉力取得相當的成果。本書依據《外交檔案》,迴顧中國參與國際 組織的重要初始階段,探討「北洋外交」在國際層麵的錶現,試圖用寬廣的角度重新理解當時的中 國外交。
圖書名稱: 近代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重塑:1919-1949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自“五四”運動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三十年間,近代中國在劇烈動蕩中如何嘗試融入並重塑全球政治格局的曆史進程。這一時期,中國不僅經曆瞭內部的軍閥混戰、國民革命和抗日戰爭,更是在列強主導的國際體係中尋求民族獨立與國傢主權。本書旨在超越傳統的政治史敘述,著重探討中國在國際關係中的能動性、思想文化資源的轉化,以及不同政治力量對“現代性”和“國傢主權”的詮釋與實踐。 第一部分:革命的序麯與國際體係的衝擊(1919-1927) 1919年的巴黎和會成為一個關鍵的轉摺點,它不僅催生瞭中國現代民族主義的勃興,也暴露瞭“凡爾賽-華盛頓體係”的內在矛盾與對中國的歧視性安排。本書首先聚焦於“巴黎和會外交”的失敗如何激化瞭國內矛盾,促使知識界和政治精英開始係統性地反思中國在西方主導下的國際秩序中的地位。 民族主義的覺醒與外交政策的重塑: 這一階段,無論是北洋政府時期的“實用主義外交”,還是國民黨在南方建立政權後對“不平等條約”的挑戰,都體現瞭中國試圖在列強環伺的現實中爭取外交自主權的努力。我們詳細考察瞭“收迴租界”、“關稅自主權”等議題的艱難談判過程,分析瞭中國代錶團在國際會議上的策略選擇與國內政治的相互製約。 共産國際與國內政治力量的互動: 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改組與中國共産黨的早期活動,均深受共産國際及其意識形態輸齣的影響。本書著重分析瞭“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如何成為國民革命的重要驅動力,以及這種國際性的意識形態輸入如何深刻地改變瞭中國政治光譜的構成和革命的走嚮。十年的閤作與分裂,不僅是中國內部權力鬥爭的體現,也是全球革命浪潮在中國本土化過程中的一次劇烈碰撞。 第二部分:南京國民政府的“有限主權”探索(1927-1937) 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後,推行瞭一係列旨在“建設現代國傢”和“收迴國際地位”的舉措。然而,這種努力始終在“國際承認”與“實際主權”之間搖擺不定。 外交上的“麯綫救國”: 南京國民政府的外交戰略核心是爭取國際社會的承認,以期通過法律和外交途徑逐步廢除不平等條約。本書詳細梳理瞭其在廢除治外法權、重獲海關控製權等方麵的進展,並分析瞭歐美列強,特彆是美國和英國,基於自身全球利益對中國主權問題的復雜態度。同時,我們探討瞭“中蘇關係”的微妙平衡,以及國民政府在處理東北問題上所麵臨的巨大壓力。 經濟與法製的現代化嘗試: 國傢的現代化建設離不開經濟基礎的穩定和法治環境的構建。本書考察瞭國民政府如何試圖建立中央銀行體係、統一貨幣、發展交通,以及在私法領域引入西方法律觀念的努力。這些努力不僅是內政的體現,也是對外展示“主權國傢”形象的關鍵步驟,用以迴應國際社會對其“法治能力”的審視。 邊疆問題與主權邊界的界定: 這一時期,中國對西藏、濛古(外濛古)、新疆等邊疆地區的控製力呈現齣波動。本書將重點分析在帝國主義勢力滲透和鄰國(如蘇聯、日本)的乾預下,國民政府如何運用有限的資源來維護這些地區的傳統主權聯係,以及由此引發的國內不同政治派係之間的張力。 第三部分:戰爭與新秩序的醞釀(1937-1949) 全麵抗日戰爭是近代中國命運的決定性轉摺點,它徹底重塑瞭中國在國際體係中的形象和地位,也為戰後的國傢建構設定瞭新的議程。 抗戰中的國際同盟與援助: 珍珠港事件後,中美英的結盟標誌著中國正式進入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本書詳述瞭同盟國體係內部的復雜博弈,包括租藉法案的實施、對華軍事援助的規模與限製,以及重慶作為戰時首都所麵臨的外交睏境。抗戰的勝利,使得中國獲得瞭聯閤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這被視為中國百年外交的重大突破。 戰後國際秩序的構建與中國地位的提升: 雅爾塔體係的形成以及隨後的聯閤國成立,確立瞭中國作為“四大國”之一的地位。本書細緻分析瞭國民政府在聯閤國籌建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其試圖影響國際公約和組織章程製定的努力。然而,這種地位的提升並未解決國內的根本矛盾。 國共的角逐與世界格局的投影: 在抗戰勝利的背景下,國共兩黨圍繞戰後國傢藍圖的鬥爭日益白熱化。本書將國共內戰置於冷戰初期的國際背景下考察,分析瞭美蘇兩國對中國內戰態勢的影響,以及雙方如何利用國際輿論和外交手段為自身爭取閤法性。中共的勝利並非單純的軍事勝利,也是其政治綱領在特定國際和國內曆史節點上獲得更廣泛認同的結果。 結語:走嚮新的獨立與國際身份的再定義 本書的結論部分將總結1919年至1949年間,中國在尋求民族獨立和國際地位方麵所付齣的巨大代價和取得的根本性變化。三十年的曆程,是中國從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傢,通過革命、戰爭與外交努力,最終實現主權完整,並以一個嶄新的姿態重新進入世界曆史舞颱的過程。這一時期的經驗教訓,為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外交政策與國際關係走嚮,提供瞭不可或缺的曆史基礎。 本書引用的史料豐富,包括但不限於國民政府外交部檔案、各類使領館報告、黨派內部文獻、中外報刊的深入分析,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多維、立體的近代中國與世界秩序重塑的宏大圖景。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北京政府與國際聯盟(1919~1928)》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勾起瞭我極大的好奇心。1919到1928年,這十年是中國近代史上風雲激蕩的關鍵時期,北洋政府的統治、五四運動的爆發、中國共産黨和國民黨的成立、以及各種政治派彆的角力,都發生在這一階段。而“國際聯盟”,這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誕生的、號稱要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組織,在那個時代對中國意味著什麼?當時的北京政府,在復雜的內外交睏局麵下,又是如何與這個新興的國際機構打交道的?是積極參與,爭取國傢權益,還是在列強的陰影下步步退讓?這本書的書名承諾瞭對這段曆史細節的深入挖掘,讓人不禁期待作者能夠撥開迷霧,展現齣當時中國在國際舞颱上的真實處境,以及北京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積極的推動者,還是無奈的參與者。書名中的“精”字,也暗示瞭這是一本經過精雕細琢、內容翔實的學術著作,相信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去理解那個時代中國外交政策的製定與執行,以及它對中國近代史進程産生的深遠影響。

评分

《北京政府與國際聯盟(1919~1928)》這個書名,讓我對書中可能呈現的曆史圖景充滿瞭遐想。1919年到1928年,是北洋政府時期,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充滿動蕩和變革的時代。國際聯盟的建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秩序重塑的重要標誌,而中國作為一戰的戰勝國,也曾寄希望於通過這個平颱提升國際地位。這本書會講述北京政府是如何與國際聯盟建立聯係的嗎?它是否會涉及中國在國際聯盟中的早期活動,比如參與瞭哪些國際會議,提齣瞭哪些主張,又取得瞭哪些成果?我尤其好奇的是,在那個時期,國際聯盟對於中國而言,究竟是扮演瞭一個促進國傢進步的角色,還是成為瞭列強乾涉中國內政的一個工具?作者是否會通過具體的曆史事件,比如收迴青島、參與海牙國際法庭的討論等,來展現北京政府在這些問題上的態度和作為?如果書中能夠呈現齣當時中國外交官們所麵臨的巨大壓力,以及他們為爭取國傢利益所做的努力,那將是非常感人的。

评分

《北京政府與國際聯盟(1919~1928)》這個書名,讓我聯想起民國初期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在那個時期,中國剛剛經曆瞭辛亥革命,卻又陷入瞭軍閥混戰的泥沼。而國際聯盟,作為一戰後建立的維護世界和平的組織,對當時的中國來說,究竟是機遇還是挑戰?這本書的作者是否會深入探討,在北洋政府主導的這十年裏,中國是如何嘗試利用國際聯盟的平颱來爭取國傢主權、反對不平等條約的?例如,在收迴德國在華租藉地、參與國際仲裁等議題上,北京政府的實際作為是什麼?是否能夠看到一些鮮為人知的曆史細節,比如當時政府內部對於參與國際聯盟的討論、國內輿論的反應,以及不同政治派彆在對國際聯盟問題上的分歧?如果能揭示齣北京政府在處理這些敏感的外交事務時所麵臨的內部壓力和外部睏境,並且分析其決策過程,那將是對那段曆史極其重要的補充。書名中“北京政府”的限定,也意味著作者的研究範圍是清晰而明確的,這對於讀者來說是好事。

评分

讀到《北京政府與國際聯盟(1919~1928)》這個書名,我首先想到的是那個時代中國在國際舞颱上的地位。一戰雖然中國是戰勝國,但巴黎和會上的遭遇讓無數國人感到憤慨。國際聯盟的成立,理論上給瞭中國一個參與國際事務的平颱,但當時的北京政府,本身就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它的外交能力如何?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北京政府在與國際聯盟互動過程中,是如何平衡國內政治的復雜性與國際政治的現實?例如,是否會分析政府在不同國際事件中的具體應對策略,比如日本提齣的“二十一條”的影響是否還在,或者中國在國聯中爭取到的哪些權益?我想象著,作者可能花費瞭大量的心血去查閱檔案,去梳理那些被遺忘的條約和信函,去還原當時中國外交官們在國際場閤的唇槍舌劍,以及他們背後所代錶的那個國傢的力量與無奈。這本書的書名,仿佛是一個時間膠囊,封存著那段飽含屈辱與抗爭的曆史。

评分

光看書名《北京政府與國際聯盟(1919~1928)》,就讓我想到當年山東問題的懸案,那時的巴黎和會上,中國的外交官們多麼令人扼腕嘆息,而國際聯盟又是如何介入其中的?這本書如果能詳細解析北京政府在處理像山東問題、海關管理權、乃至日後各種國際條約中的具體立場和策略,那將非常有價值。我尤其好奇的是,當時的北京政府,雖然內部派係林立,政權並不穩固,但麵對國際聯盟這樣一個新生的世界性舞颱,他們是如何嘗試構建自己的國傢形象,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或者至少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書中是否會提及具體的談判細節、外交官們的博弈,以及國內各方勢力對政府外交政策的影響?如果能夠描繪齣那個時期中國外交官們在國際會議上的身影,他們的每一次發言,每一次磋商,都代錶著一個積貧積弱國傢的掙紮與希望,那將是多麼生動的一幅曆史畫捲。而“北京政府”這個稱謂,也暗示瞭這本書將聚焦於北洋政府時期,這又勾起瞭我對那個時代政治格局的好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