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證是中醫用藥的指徵和證據,是中醫幾韆年用藥經驗的結晶。
本書通過對《傷寒論》《金匱要略》有關條文的比較分析,結閤作者的臨床經驗,探討瞭漢代著名醫學傢張仲景常用的五十味藥物的臨床應用指徵,是一本詮釋經典配方用藥規律的心得之作。
作者簡介
黃煌
江蘇江陰人。現任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著作:《中醫十大類方》、《張仲景五十味藥證》、《醫案助讀》,《方藥心悟》、《中醫學的魅力》、《中醫臨床傳統流派》、《方藥傳真》等。
1.桂枝
2.芍藥
3.甘草
4.大棗
5.麻黃
6.附子
7.烏頭
8.乾薑
9.生薑
10.細辛
11.吳茱萸
12.柴鬍
13.半夏
14.黃耆
15.白朮
16.茯苓
17.豬苓
18.澤瀉
19.滑石
20.防己
21.葛根
22.栝蔞根
23.黃連
24.黃芩
25.黃柏
26.梔子
27.大黃
28.芒硝
29.厚樸
30.枳實
31.栝蔞實
32.薤白
33.石膏
34.知母
35.龍骨
36.牡蠣
37.人參
38.麥門鼕
39.阿膠
40.地黃
41.當歸
42.川芎
43.牡丹皮
44.杏仁
45.五味子
46.桔梗
47.葶藶子
48.桃仁
49.蟅蟲
50.水蛭
附錄:《傷寒論》《金匱要略》方劑一覽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內容編排非常清晰。從目錄到內文,層層遞進,邏輯性很強。我作為一個初學者,剛開始接觸這類古籍的時候,最怕的就是雜亂無章,摸不著頭緒。但這本書的編排方式,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循序漸進地引導著我。每一個章節的劃分都很明確,重點突齣,易於理解。而且,書中大量的圖示和錶格,更是大大增強瞭可讀性,讓我這個對理論知識不太敏感的人,也能通過直觀的方式掌握知識點。
评分剛拿到這本《張仲景五十味藥證》,真是讓我眼前一亮。封麵設計樸素而又不失古韻,封麵的材質也很有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非常有分量。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墨跡清晰,排版疏朗,閱讀起來非常舒服,一點也不費眼。我尤其喜歡它的裝幀方式,是那種可以平鋪打開的,閱讀的時候非常便利,不用擔心書頁閤攏,尤其是在需要對照原文的時候,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瞭。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吸引我。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一種人文關懷的溫度。作者在講解的過程中,會穿插一些生動的故事和臨床案例,讓我感覺好像置身於古代的藥鋪,親眼見證著醫者仁心。這種敘事性的錶達方式,讓我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醫的魅力,激發瞭我更深入探索的興趣。而且,作者的語言樸實無華,卻又蘊含深意,細細品味,總能發現新的領悟。
评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藥物和功效,而是深入探討瞭每味藥背後的哲學思想和臨床應用。作者在分析藥物的時候,會從多個維度進行闡述,比如藥性、歸經、炮製、配伍等等,並且還會聯係到具體的病癥,給齣詳細的治療方案。這種層層深入的講解方式,讓我對中藥的認識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能夠理解其內在的邏輯和精髓。
评分這本書的實用性讓我感到驚喜。它不僅僅是一本供人學習的書籍,更是一本可以隨時翻閱的工具書。書後的附錄部分,整理瞭大量的索引和對照錶,非常方便我查找和復習。我在實際生活中,遇到一些小病小痛的時候,也能嘗試根據書中的指導,進行一些初步的判斷和調理。當然,我明白這並不能取代專業的醫療,但至少讓我對如何運用中藥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讓我對中醫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敬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