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發光二極體用螢光粉介紹

紫外光發光二極體用螢光粉介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紫外LED
  • 熒光粉
  • 發光材料
  • 光物理
  • 照明
  • 顯示
  • 半導體
  • 材料科學
  • 光學
  • 磷光體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七利用具省電、低汙染、壽命長之優點,以LED作為照明光源已是現代照明的發展趨勢。高亮度藍光LED開發成功後,利用白光LED作為照明光源之理想,隨即於GaN(藍)配閤YAG(黃)之白光LED係統取得初步實現。除LED本身亮度外,所選用之螢光體亦為影響光源總體發光效率之關鍵因素。本書內容包括近代照明發展趨勢、樣品閤成及儀器分析原理、藍、綠光與紅色螢光粉之閤成結果與討論,並配閤圖片錶格闡述相關理論,可使讀者一目瞭然。本書非常適閤LED照明設計從業人員及有興趣的人士閱讀。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1章 簡 介 1-1
1.1 近代照明發展趨勢 1-1
1.2 螢光粉於照明上之應用 1-4
1.2.1 低壓水銀放電燈(low-pressuremercurydischargelamp) 1-6
1.2.2 高壓水銀放電燈(high-pressuremercurydischargelamp) 1-7
1.2.3 應用於白光LED之YAG型螢光材料 8
1.3 白光發光二極體産業之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1-10
1.3.1 各國之白光LED發展計畫 1-10
1.3.2 市場未來需求與白光LED未來發展趨勢 1-14
1.4 LED與白熾燈泡及日光燈效率之比較 1-17
1.5 色彩簡介 1-19
1.5.1 視覺敏感度 1-20
1.5.2 CIE色度座標圖(CIEchromaticitydiagram) 1-20
1.5.3 色溫(colortemperature) 1-23
1.5.4 演色性與照明效率 1-241-6 發光原理與過程 1-26
1.6.1 組態座標(configurationcoordination): 1-28
1.6.2 電子-聲子交互作用(electron-phononinteraction)1-28
1.6.3 LaPorte選擇律(Laporte’’sRule) 1-30
1.6.4 自鏇選擇律(spinselectionrule) 1-32
1.6.5 法蘭剋-康頓原理(Franck-Condonprinciple)與史托剋位移(Stokesshift) 1-32
1.6.6 溫度對波形之影響 1-33
1.6.7 溫度淬滅(temperaturequenching) 1-35
1.6.8 增感劑與活化中心之能量傳遞 1-35
1.7 共價性對離子晶體之影響 1-39
1.7.1 離子化閤物之非極性(共價性)特徵 1-39
1.7.2 電子雲擴張效應(nephelauxetic;cloudexpanding) 1-41
1.7.3 晶格場理論(crystalfieldtheory) 1-42
1.8 固態螢光材料之分類 1-44
1.8.1 活化中心與主體晶格之作用 1-44
1.8.2 活化中心離子於週期錶之位置 1-45
1.8.3 半導體與絕緣體型螢光材料 1-46
1.9 稀土元素之電子結構 1-50
1.9.2 稀土元素之原子及離子半徑大小 1-51
1.9.3 稀土離子之價數 1-52
1.10 文獻與專利迴顧 1-56
1.11 本書介紹重點 1-65

第2章 樣品閤成及儀器分析原理 2-1
2.1 化學藥品 2-1
2.2 樣品之製備 2-2
2.2.1 固態反應法簡介 2-4
2.2.2 均勻共瀋澱法簡介 2-7
2.2.3 藍色螢光粉之固態反應法 2-9
2.2.4 綠色螢光粉之固態反應法 2-10
2.2.5 紅色螢光粉之固態反應法 2-11
2.2.6 紅色螢光粉之均勻共瀋澱法 2-12
2.3 樣品鑑定分析 2-13
2.4 粉末X光繞射儀(PowderX-rayDiffraction;XRD) 2-14
2.4.1 X光基本原理 2-14
2.4.2 X光粉末繞射 2-17
2.4.3 數據收集 2-17
2.4.4 晶格常數與晶係(crystalsystem)之決定 2-18
2.4.5 圖形分解 2-18
2.4.6 選擇空間群 2-18
2.4.7 定結構模型 2-18
2.4.8 結構精算 2-19
2.5 光激發光光譜(Photoluminescence﹔PL)與色度座標(CommissionInternationaledeI’’Edairage;CIE) 2-21
2.6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與能量分散式X光(EnergyDisperseX-ray;EDX)2-24
2.6.1 SEM工作原理 2-24
2.6.2 電子束與試片之相互作用 2-25
2.6.3 EDX工作原理 2-25
2.7 X光吸收光譜近邊緣結構(X-rayAbsorptionNearEdgeStructure;XANES)與延伸X光吸收細微結構ExtendedX-rayAb(EXAFS) 2-27
2.7.1 X光吸收近邊緣結構(XANES) 2-27
2.7.2 延伸X光吸收細微結構(EXAFS) 2-28

第3章 藍、綠與紅色螢光粉之閤成結果與討論 3-1
3.1 藍色螢光粉BaMgAl10O17:Eu2+特性分析 3-2
3.1.1 藍色螢光粉BaMgAl10O17:Eu2+結構簡介 3-2
3.1.2 XRD結構鑑定與分析 3-4
3.1.3 光激發光光譜與色度座標圖 3-10
3.1.4 主體晶格陽離子取代之影響 3-13
3.2 綠色螢光粉BaMgAl10O17:Eu,Mn特性分析 3-17
3.2.1 低摻雜濃度之結構與光學變化 3-17
3.2.2 高摻雜濃度之結構與光學變化 3-20
3.2.3 Eu2+離子與Mn2+離子之能量轉換 3-25
3.2.4 主體晶格陽離子取代之影響 3-27
3.3 紅色螢光粉Y2O3:Eu3+特性分析 3-31
3.3.1 紅色螢光粉Y2O3:Eu3+結構與其光學躍遷 3-31
3.3.2 摻雜濃度對Y2O3:Eu3+結構與發光效率之影響3-33
3.3.3 燒結溫度與粉體製程對螢光效率之影響 3-41
3.3.4 增感劑Bi3+離子摻雜 3-53
3.4 粉體搭配與色彩錶現 3-62

第4章 結 論 4-1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改變我們生活的産品背後的科學原理充滿好奇,這本書的齣現,正好滿足瞭我對LED技術深層奧秘的探求。我所瞭解的LED,大多是發齣可見光的,而“紫外光發光二極管用熒光粉”這個概念,一下子把我帶入瞭更廣闊的科學圖景。這本書很可能不僅僅是介紹熒光粉本身,而是圍繞著UVC LED這一核心技術,深入剖析瞭熒光粉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我猜測,書中會詳細闡述不同發光材料體係的熒光粉,例如基於稀土元素的熒光粉,或是其他無機發光材料,它們各自有哪些獨特的發光特性和優缺點?以及在UVC激發下,它們的光譜響應是怎樣的?我非常好奇,是否存在一種“萬能”的熒光粉,還是說不同的應用場景需要量身定製不同的熒光粉配方?我期待書中能夠解答這些疑問,並可能涉及到熒光粉在器件集成方麵的挑戰,比如如何將熒光粉均勻地塗覆在UVC LED芯片上,以及如何保證其長期穩定工作。此外,關於熒光粉的製備工藝,例如固相反應法、溶膠-凝膠法等等,這本書會不會有所介紹?我很好奇,這些不同的製備方法會如何影響熒光粉的形貌、尺寸和發光性能,從而最終影響UVC LED器件的整體錶現。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即使我不是材料學齣身,也能被其中蘊含的科學魅力所吸引。我一直覺得,LED照明的未來在於更高效、更環保、更多功能的解決方案,而這本書所聚焦的“紫外光發光二極管用熒光粉”無疑是其中的關鍵一環。我之前聽說過UVC LED在消毒殺菌領域的巨大潛力,但不知道這種“魔法”是如何實現的。這本書很可能詳細解釋瞭UVC LED如何通過特定波長的紫外光激發熒光粉,進而産生對病原體具有破壞性的能量。我迫切想知道,在UVC LED應用中,熒光粉的選擇有哪些至關重要的考量因素?比如,熒光粉的量子效率、光譜分布、穩定性和成本,它們是如何相互製約又相互促進的?我猜想,書中一定會有關於如何實現高轉換效率的討論,畢竟這直接關係到LED的能耗和發光強度。同時,考慮到UVC光本身具有一定的腐蝕性,熒光粉的長期穩定性也是一個挑戰,書中會不會介紹一些能夠抵抗UVC輻射的特殊材料或塗層?我特彆期待能看到一些實際的應用案例,比如在水淨化、空氣消毒、醫療器械消毒等領域,這些熒光粉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以及它們為這些領域帶來瞭哪些革命性的改變。

评分

讀完這本書的瞬間,我感覺自己的視野被大大拓寬瞭。我之前對於LED技術,尤其是那種能發齣各種絢爛色彩的,有一些基礎的瞭解,但一直對“熒光粉”這個概念停留在比較模糊的層麵。這本書則把我帶入瞭一個全新的世界,讓我看到瞭“紫外光發光二極管用熒光粉”這個聽起來專業性十足的領域是如何變得如此迷人和重要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對不同發光機製的細緻闡述,比如晶體緻發光和分子緻發光,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區彆和聯係?以及在紫外光激發下,這些熒光粉是如何將高能量的紫外光轉化為我們肉眼可見的、特定波長的光的?我特彆想知道,為什麼選擇紫外光作為激發源,它相比於可見光激發有什麼優勢?書中會不會討論到不同材料體係的熒光粉,例如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等等,它們的性能差異體現在哪些方麵?我猜想,為瞭實現高亮度、長壽命的LED,熒光粉的穩定性和熱猝滅效應一定是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這本書應該在這方麵有所涉及。此外,書中關於“配方設計”和“結構調控”的描述,讓我感覺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材料堆砌,而是一門精密的科學,需要深入理解材料的微觀結構與宏觀性能之間的關係,纔能設計齣高性能的熒光粉,為UVC LED的應用插上翅膀。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科技感,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著閃爍的紫外光點,讓人立刻聯想到神秘又充滿能量的物質。我一直對發光材料很感興趣,尤其是在LED照明領域,熒光粉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雖然我不是材料學的專業人士,但對其中涉及的原理和應用充滿好奇。我設想這本書會深入淺齣地介紹紫外光發光二極管,也就是UVC LED,是如何通過激活特定的熒光粉來發齣可見光的。我期待能看到關於不同類型熒光粉的詳細介紹,比如它們的化學成分、晶體結構、發光機製,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例如照明、顯示、甚至醫療消毒)來設計和優化熒光粉的性能。會不會有關於如何閤成這些熒光粉的工藝流程的介紹呢?我很好奇,高質量的熒光粉是如何被製造齣來的,是否存在一些關鍵的技術難點?當然,我也希望能瞭解到這些熒光粉在UVC LED器件中的具體應用,比如它們的效率、穩定性、顔色純度等方麵的影響,以及目前有哪些前沿的研究方嚮和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本書的名稱聽起來就非常有深度,我很期待它能滿足我對這些知識的渴望,讓我對這個領域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就充滿瞭探索的意味,讓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我一直認為,科技的發展往往在於細節的打磨和微觀世界的奧秘,而“紫外光發光二極管用熒光粉”這個主題,恰恰觸及瞭LED技術中最具挑戰性和創新性的部分。我猜想,這本書會帶領我進入一個由原子、分子和晶格構成的微觀世界,去理解那些看不見的能量轉化過程。我特彆期待能夠瞭解到,為什麼有些材料在受到紫外光照射時會發光,而有些則不會?以及這種發光過程是如何被精確控製的?書中會不會詳細介紹不同熒光粉的激活機製,例如能量轉移、電子躍遷等等,這些過程是如何決定熒光粉的發光顔色和亮度的?我非常好奇,是否存在一些特殊的激發和發射機製,是與UVC LED的應用特彆相關的?同時,我也希望能瞭解到,在實際的UVC LED器件設計中,熒光粉的性能指標是如何被衡量的,例如它的量子效率、色坐標、壽命以及熱穩定性。我猜想,這本書還會討論到如何通過改變熒光粉的化學組成、晶體結構,甚至摻雜元素,來優化其發光性能,以滿足不同UVC LED應用的需求,例如在生物醫學成像、材料檢測,乃至加密通信等前沿領域的應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