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因急速發展,造就對權術和機巧的妥協,實用和功利思想擴張的結果,壓縮視野的寬廣,抹煞對人與環境的寬容和尊重。
民主機制中,公共領域的探討更在近日的認同論述下,成為檢定忠貞的尺碼,社會在不斷分類與選邊中內耗,公共論述空間被大幅壓縮,理性精神蕩然無存。時報文教基金會透過研討會,結合知識菁英,為世紀交替、動盪不安的社會把脈 ,秉持以往的熱忱、充實經驗的面向,堅持專業的認真,為關鍵性的議題,謀求解決方案,為當前的困局,共同期許一個「 公與義」 的未來。
本書內容是宏觀社會、包容社會與分享社會,作為台灣當下邁向公與義理想應遵循的目標。宏觀社會瞄準台灣在新世界全球化浪潮中的處境,當然也包括如何因應日益崛起的中國大陸;包容社會處理台灣社會內部現時的衝突與調適議題;包括認同的超越、法治與專業倫理的提勝、公民社會的建立等;分享社會則著重如何調合資源分配的落差、如何面對家庭與社會失序的衝擊,以及如何培養人文與美學的素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