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幾個特色:第一,不僅僅介紹詞義的知識,也充分討論瞭漢語的構詞規律。有瞭詞匯「結構」的概念,很多語言問題都能得到一個更清晰的認識。不僅僅是訓詁問題而已。第二,本書的目標嘗試結閤傳統與現代,會閤兩方麵的方法與觀念,給漢語詞匯學開齣一點新天地。例如我們介紹瞭同義、反義現象以及義素分析、詞義場等方麵的知識。這些都是漢語學者很少討論的新方法。有助於從新的角度來認識漢語。第三,本書介紹瞭新詞的概念,過去的研究者往往會貴古賤今,認為新詞俚俗,不登大雅,故棄之不顧。其實,新詞現象是最活潑的語言樣本,透過這項活的資料,大大提高瞭我們對語言本質的認識。因此,我們介紹瞭颱灣的校園新詞,也比較瞭海峽兩岸的詞匯狀況。第四,本書是作者在各大學研究所講授「詞匯學」課程的講稿整理而成。書中有些內容是這幾年來個人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會議或學術期刊發錶過的論文,把它融入書中,主要是讓內容深淺並陳,讓不同階段的讀者可以各取所需。同時也能反映一些最新的詞匯學訊息。
作者簡介
竺傢寜
現任:國立中正大學中文係所教授
學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
獲國傢文學博士
曾任:韓國漢城檀國大學客座教授
法國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訪問學者
第一章 詞匯學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詞匯學的內容
第二節 詞匯的三個層次
第三節 詞匯學與訓詁學
第四節 詞匯學未來的發展
第二章 復音節詞的結構
第一節 衍聲詞
第二節 閤義復詞
第三節 派生詞
第四節 詞匯的重疊現象
第五節 節縮詞
第六節 詞匯形成與社會心理
第三章 漢語詞義學
第一節 同義詞
第二節 反義詞
第三節 義素分析法
第四節 虛數詞
第五節 同形詞和異形詞‘
第四章 詞匯的形態音變
第一節 西方語言的形態音變
第二節 漢語的形態音變
第三節 殊聲彆義
第五章 詞典學
第一節 詞條的構成
第二節 詞典的宏觀結構
第三節 語文詞典的特徵
第四節 語文詞典的類彆
第五節 詞典的編排法
第六節 詞典的微觀結構
第六章 成語的結構與意義
第一節 成語的定義
第二節 成語的結構
第三節 成語與古今義的演化
第七章 新詞的衍生與發展
第一節 新詞的定義
第二節 颱灣地區的新詞發展
第三節 兩岸新詞的衍生和孳乳
第四節 兩岸音譯詞的差彆
坦白說,一開始我對《漢語詞匯學》這本書抱持著相當高的期待,而它也確實沒有讓我失望。本書在探討「語體差異」與詞彙選擇的關係時,提供瞭非常獨到的見解。作者不僅列舉瞭學術論文、新聞報導、文學作品、日常口語等不同語體的例子,更分析瞭在特定語境下,為何會選擇某些詞彙而非其他詞彙。這種細膩的觀察,讓我意識到語言並非隻有「對」與「錯」之分,更有「適宜」與「不適宜」的考量。書中對於「術語」的形成和規範的討論,也讓我受益匪淺。我過去總以為術語就是專有名詞,但這本書讓我瞭解到,術語的形成也有其特定的語言學機製,並且在科學、技術、藝術等領域,術語的規範化對於學術交流至關重要。作者的論述條理清晰,邏輯嚴謹,即便對於非語言學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夠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智慧。它讓我對「精準」的語言錶達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讓我更加注重在不同場閤下,如何運用最恰當的詞彙來傳達我的意思。
评分讀完《漢語詞匯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語言,竟然蘊藏著如此豐富的學問。作者在書中對於「複閤詞」的分析,尤其讓我眼前一亮。他透過具體的案例,詳細闡述瞭不同類型的複閤詞是如何通過語義的組閤產生新的意義,例如「日新月異」和「畫龍點睛」,它們各自的構成方式和所錶達的意境,在書中都得到瞭深入淺齣的剖析。我過去總覺得這些詞語的意義是理所當然的,但這本書卻讓我開始思考,它們背後的邏輯是什麼?是什麼讓「日」和「新」、「月」和「異」組閤起來,就傳達齣「不斷進步」的含義?這種對詞彙構成原理的探究,讓我在閱讀時,彷彿在玩一個精密的語言積木遊戲。更難得的是,作者並沒有過於學術化地枯燥論述,而是穿插瞭許多有趣的語言現象和歷史典故,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趣味性。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成語」的討論,它不僅僅是詞彙的堆疊,更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的沉澱,這本書讓我對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有瞭更深的敬意。
评分第一次閱讀《漢語詞匯學》,我被書中對於「詞彙層次」的深入探討所深深吸引。作者從不同角度,將漢語的豐富詞彙劃分為不同的層次,例如基礎詞彙、高階詞彙、專業詞彙等等,並探討瞭這些詞彙的來源、特徵以及它們在語言體係中的作用。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褒貶色彩」的分析,作者透過大量實例,揭示瞭詞彙本身所帶來的價值判斷,以及這種判斷如何影響我們對事物的看法。這讓我意識到,語言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它更是我們認識世界、塑造觀念的重要媒介。書中對於「疊詞」和「擬聲詞」的討論,也讓我感到非常有趣。這些詞語雖然看似簡單,但在傳達情感、描繪聲音方麵卻有著獨特的力量,作者對它們的語言學分析,讓我對這些詞語有瞭全新的認識。總體而言,這本書的學術深度毋庸置疑,但作者巧妙地將複雜的理論融入生動的案例之中,使得閱讀過程並非枯燥乏味。它是一本能夠引導讀者深入思考,並從根本上提升對漢語理解的優秀著作。
评分《漢語詞匯學》這本書,真的是顛覆瞭我對漢語詞彙的既有認知。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詞彙學習手冊,而是更像一本深入探究語言「骨骼」的學術著作。書中對於「詞義的擴展與縮小」這個主題的闡述,讓我印象深刻。作者透過不同時期的語料,展示瞭許多詞語意義是如何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而發生演變的。有些詞語的意義變得更加寬泛,有些則變得更加狹窄,甚至有些詞語的意義發生瞭完全的轉變。這讓我意識到,語言並非一成不變的,它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機體,不斷地在呼吸、成長和變化。我特別對書中關於「隱喻」和「轉喻」在詞義演變中的作用的分析感到驚豔。這種從宏觀到微觀,從歷史到當下的分析方式,讓我在閱讀時,不斷地被新的觀點所啟發。它讓我開始留意到日常對話中那些不經意的語言運用,原來背後都蘊藏著如此豐富的語言學原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絕對不是一般讀者所能輕易掌握的,但對於有誌於深入研究漢語的學術人士來說,它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寶。
评分這次有幸拜讀瞭《漢語詞匯學》這本著作,我必須說,它確實是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切入,讓我對漢語的詞彙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對於詞彙的演變、生成和發展的探討,運用瞭許多我從未深入接觸過的學術理論,例如某些語言學傢對「義素分析」的細緻應用,或是探討詞彙在不同社會語境下的「功能性變異」。其中,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一段,是關於「外來詞」的形成機製,作者不僅列舉瞭許多生動的例子,更深入剖析瞭這些外來詞如何在漢語語係中「落地生根」,甚至影響瞭本土詞彙的發展軌跡。有時候,我們隻是習慣性地使用某些詞語,卻沒有意識到它們背後龐大而複雜的歷史脈絡。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通往詞彙深層結構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語言生生不息的活力。它並非一本輕鬆易讀的小品文,需要讀者帶著一定的學術耐心和好奇心去鑽研,但所獲得的迴報絕對是豐厚的。對於那些對語言有著濃厚興趣,或者希望從更學術的角度理解漢語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試。它讓我重新審視瞭那些看似尋常的字詞,彷彿它們都擁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