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鞦天,我成瞭戰後第一批入學讀中國書的颱灣小學生。在成長與學習的歲月中,正是國民黨政府不遺餘力的在校園中推展黨化的傳統儒傢之理倫教條;在大學中文係的課程,以孔孟四書為正統;研究生的論文,亦以儒傢經學為尊貴。儒傢像韆麵年來一樣依然是足以安富尊榮的顯學。
然而我選擇瞭自然謙卑的道傢,做為我學位論文的題目。三十年來,我興趣廣泛,術業多門,雖然又跨到瞭文學、史學、與颱灣學的研究,但是道傢依然是我學術生涯的主軸之一。特彆是道傢崇尚自由、反抗壓逄、批判權力與禮教、主張生態與保育,具有反映現代的意義。在苦悶的威權時代裏、閉鎖的漢學園哺中,道傢無異是僅有的一朵奇葩,綻放著清香與喜悅。
我打拼的栽種,潛心於思想與曆史的整閤,除瞭列子、嵇康幾本專書外,尚有近二十篇較有原創性的道傢思想史論述,現在集結成兩書,一是《莊子史論》,一是這本《道傢史論》,本書所呈現突破性的或異類性的見解,包括以下數端。
<道傢起源新探>是從諸子起於異國異文化論的推衍,我較早的從新舉證探究道傢不是江漢的楚學,而是淮北的東夷文化。而<道傢流變史>,是全麵梳整道傢流變之大略,可分為六期。這篇文章本是作為大英百科全書的「道傢」之用的。
<太一與水之思想探究>,是第一篇對楚簡「太一生水」的思相史詮釋。<太一生水>在思想史缺乏承先啓後的脈絡,該簡被斷為戰國中葉作品,失之太早。
<學庸與黃老之關係>一文,定為學庸皆受黃老影響,尤其與淮南子文句雷同尤多,疑二文之編集,與漢初淮南子同時。
<階籍與嵇康>,乃首次以心理分析與未用過的文獻來重新解剖阮籍的性格言行,其獨見受學術界的引用。
最後三篇<列子>,我是颱灣最早用地氈式的方法研究<列子>。<列子新證>是1984年在京都大學的公開演說,以為<列子>依舊是戰國或秦漢間作品,不是僞書。而<列子校正>約百條,是校書傢從未舉齣的。而注<列子的張湛>,史書無傳,我是復原其傳記,又從其注列子體例中澄清他並不是僞造<列子>的人物
<道傢史論>是我在萬捲樓齣版一係列「莊萬壽文集」的第一本,以下還有莊子、史通、農傢、日韓學術文化等等的論文集。最後感謝梁錦興總經理和我的學生李冀燕小姐的支持與幫助。
莊萬壽 2000年4月12日淩晨
這本《道傢史論》真是令人耳目一新!身為一個長期關注颱灣歷史與文化發展的讀者,我一直對我們這片土地上的思想脈絡深感好奇。以往談論道傢,總離不開老莊思想的玄奧,或是道教的神仙信仰,這些固然重要,但總覺得少瞭些什麼。這本書的齣現,彷彿點亮瞭一盞燈,讓我看到瞭道傢思想在颱灣歷史長河中,更為寬廣、更為細緻的樣貌。它沒有停留在學術的象牙塔,而是深入到民間的實際應用,探討道傢思想如何影響瞭庶民的生活、節慶習俗,甚至是社會結構的演變。尤其書中對於清代以來,士紳階層如何運用道傢哲學來安頓社會、凝聚地方認同的分析,讓我對過去許多模糊的歷史片段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論述,而是充滿瞭歷史溫度與人文關懷的著作,讓人讀來津津有味,更能體會到思想的生命力如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评分我一直覺得,要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底蘊,就不能忽略其信仰體係。《道傢史論》恰恰從這個角度切入,提供瞭相當有深度的觀點。我本以為這本書會是從學理上層層剖析道傢思想的發展演變,但意外的是,它更側重於道傢思想如何與颱灣在地的社會結構、政治力量產生互動。例如,書中對於道傢「無為」思想在颱灣官僚體係中的實際運用,以及如何被不同時期的統治者所挪用,甚至是如何在民間宗教信仰中演化齣獨特的在地性,都描寫得相當生動。它不是將道傢視為一個僵化的學說,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流動的、充滿生命力的文化因子,在颱灣這片土地上不斷被詮釋、被再造。讀完之後,我對颱灣社會的「韌性」有瞭更深的理解,也更能體會到,思想的力量往往就蘊藏在最樸實的民間生活之中。
评分這本《道傢史論》實在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為,談論道傢,頂多就是探討老子、莊子的思想,或是聊聊道教的各種神祇。但是,這本書卻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審視道傢思想在颱灣的發展與演變。它不像許多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故事性,將抽象的道傢理念,具體地呈現在颱灣的歷史脈絡中。書中探討瞭道傢思想如何在颱灣的社會運動、地方自治,甚至是新興的環保思潮中,扮演瞭關鍵的角色。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道」的在地化詮釋,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哲學概念,而是與颱灣人民的生活經驗、價值觀緊密結閤。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道傢」這個詞彙的廣度與深度,也讓我對颱灣社會的文化演進有瞭更為清晰的認識。它是一本值得反覆品讀,並且能引發深刻思考的好書。
评分我一直認為,對歷史的理解,不能隻停留在事件的羅列,更需要掌握其背後的思想動機。《道傢史論》正是這樣一本幫助我們深入歷史肌理的著作。它沒有停留在對單一朝代的讚頌或批判,而是從更宏觀的層麵,探討道傢思想如何作為一種潛在的力量,影響瞭颱灣歷史發展的軌跡。書中對於不同時期,颱灣的士人、官員,甚至是一般民眾,如何透過道傢思想來理解世界、安頓自身,甚至是在動盪不安的時代中尋找生存之道,都有非常細緻的描寫。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道」的多元詮釋,它不再是單一的學術定義,而是能與不同社會階層、不同生活情境產生共鳴。讀完這本書,我對颱灣的歷史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也更能理解為何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能在經歷種種變遷後,依然保有其獨特的文化韌性。
评分作為一個對颱灣民俗文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道傢史論》的齣現,簡直像挖到寶一樣!我一直對颱灣廟宇、祭典、各式各樣的習俗背後所蘊含的意義感到好奇,但往往隻能從零散的資訊中拼湊。這本書卻能從道傢思想的視角,為我解開許多謎團。書中對於道傢「順應自然」、「返璞歸真」等核心概念,如何體現在颱灣的農耕文化、傳統醫學,乃至於節慶的儀式中,都有非常精彩的闡述。它讓我知道,原來許多看似尋常的生活習慣,都深深地烙印著道傢的智慧。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探討瞭道傢思想如何與颱灣原住民的傳統信仰產生某種程度的融閤與對話,這是一個我從未想過的視角。這本書不隻是一本學術著作,它更像是一位博學的長者,娓娓道來颱灣文化的根源與脈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