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 小小寫字02 (電子書)

廢墟 小小寫字02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小小書坊、小小寫作俱樂部成員
圖書標籤:
  • 廢墟
  • 小說
  • 電子書
  • 文學
  • 科幻
  • 末日
  • 反烏托邦
  • 未來
  • 短篇
  • 故事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廢墟,它的內﹨外:死寂與生機,兩極對反?
殘破與傾頹的錶象下是否存有其他的麵貌?

  書寫廢墟的故事,肇始於一場共同的練習。每位作者心中都有對「廢墟」無數的關鍵詞,它們隱沒在我們語言的深沉結構、意識的底部,如同絲線內藏在蜘蛛的腹腔,吐齣的結晶蛋白凝絲纏繞,原本固著的字詞變化為流動的想像力,交織成一張張既連結又牽製、聚閤又延展的網絡,無限的延伸始於一個凝縮的結點。

  作者們穿梭於文字幻化的廢墟,遊走在它們具體與象徵的多重互涉裡;而蜘蛛攀爬在自身展開的網膜上,用複眼的視角凝視各種生命掙紮的軌跡。

  據說,結網蛛蛛會在網上徒勞地反芻自己的勞作;據說,在姬珠科(Theridiidae)裡有多種寄居在結網上的生物,它們會偷取宿主網上的獵物,最終將宿主的努力連同絲線攝入腹中。

  作為敘述廢墟的文字將緊握住生命,抑或連同自己的生命都化為文字的廢墟?創作者試圖運用他們的想像力編造一切,釐清各種的可能。

  此作品集的組成,是由十位創作者針對「廢墟」一詞,各提供一張他們認為是廢墟的照片,然後進行對主題的正反關鍵詞聯想,由此產生個人的寫作大綱,進而創作齣最後的作品。雖稱不上是最完美的篇章,但卻是過程最美好的呈現。

  〈鬼針草〉
  講述的是,敘事者我與喜好廢墟攝影的大學朋友林白,兩人踏足K市一處建築廢墟時的遭遇,讓兩人處於荒謬、非理性的情感狀態,莫名而生的一場血腥暴力。

  〈清晨〉
  主角我在多年之後,行經過往服役的處所,迴溯往日當兵的生活,穿插其中的戀情,它的開始到結束,這段遺留在內心某個已成為廢墟角落的記憶。

  〈廢墟圖書館〉
  一間專門收藏與廢墟相關知識的圖書館,兩個圖書館工讀生:敘述者我與小威,據說小威的老傢被一種傳聞中的植物占領而成為廢墟。聽說廢墟圖書館裡正培養著一株株綠色的神祕植物,可疑的主管與父親的情人……一場大冒險竟發現父親多年前的祕密。

  〈今天〉
  一個名叫「今天」的孩子,他的現在是過去不斷剷除和纍積的結果,他的未來還會持續這樣下去。一趟又一趟從荒地到城市的旅行,由今天的母親開始,由今天繼續。今天旅程的終點在哪?旅程的意義又代錶什麼?今天的明天又會如何?

  〈這是誰傢的鑰匙?〉
  一個被重新規畫的地區,遷齣的人留下一支支鑰匙被釘在牆上,作者帶著相機來到這裡望著那片牆……

  〈魚瓜之歌〉
  關於魚瓜,那些無可避免必須被提及的與那些無須提及的小事。細節。意義錯身而過。重要的一刻終將來臨,卻忽然多齣假扮的空檔,漫遊者、廢墟,與作為指嚮錯誤的地標,話語循環持續,而尾聲忽然到來,故事戛然而止。

  〈守燈〉
  海岸邊與船隻相望的兩座燈塔:自動化的與廢棄的。看守燈塔的兩個人,沒有羈絆的林正東與渾身被情感羈絆的阿胖,兩種對生命態度,不同的選擇帶來兩種結果:活著與死瞭,「存在的」到底該如何抉擇?

  〈影子〉
  與你自身相連,形影不離的是什麼?自己嗎,它是否隻是個幻象—那些來自他人、與自己過去的種種無法割裂不斷複製而後繼承的綜閤體—縈繞不去的鬼魂身影。理論上隻要有一絲微弱的光存在,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影子。或許是少瞭某種光源,你一直沒有屬於自己的,身上的陰影不過是別人與過去存在的證據如此而已。

作者簡介

貓。果然如是

  我是「貓。果然如是」,簽名的時候就是catrain。

  喜歡各種方式的旅行,搭飛機的、坐火車的、在捷運上的、騎腳踏車的、走路的,最喜歡用手繪捕捉旅途中的風景,以文字紀錄(記錄?)旅行中的心情。

Kali

  卡裏,卡在自己的人生裡。

竫玄

  一個喜歡寫字、也還在練習寫字的人。正在透過書寫,誠實地麵對自己。

安妮,喂

  理論上人都應該要有屬於自己的影子與自身相連……
  我在現實中到底與誰真正的形影不離?自己?
  自己會是個幻象嗎?或許你隻是一團黑影,別人的影子、別人存在的證據。
  那麼你是誰?
  我?我,安妮,喂……無法確定。

ear3

  話有越來越少的跡象。

魚瓜(故)

  存在先於本質,相信是唯一的路。

陳晉茂

  一個快要有兩個小孩,卻還時常做夢的中年男子。

曼德魯巴剋

  文不思泉不湧,唯有鼻涕滔滔不絕。

蒼穹之下:一個文明的挽歌與新生 本書並非關於文字的堆砌,而是關於沉默的重量,關於在廢墟之上,如何重塑我們對“存在”的理解。 在《蒼穹之下:一個文明的挽歌與新生》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一個宏大而又私密的敘事:一個曾經輝煌的、高度依賴信息和結構的文明,是如何在一次突如其來的、徹底的“靜默”事件後,走嚮瓦解,以及隨後在殘骸中萌發的微弱卻堅韌的生命力。 本書摒棄瞭傳統災難文學中對暴力和混亂的簡單描摹,轉而聚焦於“信息熵增”和“集體記憶斷裂”的深刻社會學和哲學後果。它描繪的不是末日,而是一種“後真相時代”的終極形態——當所有記錄、所有曆史、所有共同的符號係統瞬間崩塌時,人類的心智將如何適應一個純粹由當下和直覺構築的世界。 第一部分:靜默的降臨與符號的消亡 故事始於“大寂靜”事件。這不是一場爆炸,而是一場無聲的、全局性的信息基礎設施的癱瘓。電力、網絡、存儲介質,所有依賴復雜技術維係的媒介,如同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抹去。 第一章:代碼的鬼魂 我們跟隨主角埃利亞斯,一位前語言學傢,試圖在一座被遺棄的中央數據檔案館中尋找一絲綫索。檔案館內堆滿瞭無法讀取的硬盤和打印齣的、毫無意義的亂碼紙張。埃利亞斯發現,文明的崩潰並非源於資源匱乏,而是源於意義的失焦。當人們無法相互驗證“過去”時,“現在”便失去瞭錨點。本章細緻描繪瞭早期幸存者群體中齣現的“符號焦慮”:人們徒勞地試圖重構字母錶、重新學習電力操作手冊,但每一次努力都如同對著一麵破碎的鏡子說話。 第二章:混凝土的記憶 城市成為巨大的、被凍結的時間膠囊。本書對建築環境的描繪極具特色。我們不再關注摩天大樓的倒塌,而是關注那些依然矗立的、無聲的紀念碑——銀行、圖書館、政府大樓。它們如今成瞭巨大的、充滿異味的墓穴。敘事者通過對特定地標(例如一座擁有十層地下金庫的舊中央銀行)的探索,揭示瞭舊世界對“價值”的定義是如何依賴於這些堅固的結構。當結構保持完整而內容被抽空時,産生的荒謬感比徹底的破壞更令人心寒。 第三章:口述的陷阱 隨著文字的失靈,口述傳統意外地復興。然而,口述的局限性——易變性、主觀性、以及對傳播距離的依賴——迅速成為新的災難。本章通過記錄“記憶部族”內部的口頭曆史記錄過程,展現瞭曆史如何在一代人的時間裏被重新編織、神化或徹底遺忘。一個關於“太陽如何再次升起”的故事,可能在一百年後被講述成“神明如何將光芒從黑暗的繭中解放”。 第二部分:在殘骸中尋求秩序 文明的瓦解並未帶來純粹的野蠻,而是催生瞭各種形式的、往往是怪誕的“後現代部落”結構。 第四章:農耕與星象 本書引入瞭“星辰牧民”這一群體。他們摒棄瞭所有地麵上的復雜農業技術,轉而依賴對夜空的精確觀測來指導播種和收獲。他們將天文學與古老的、被科技遺忘的星相學結閤起來,形成瞭一種嚴酷但穩定的生存哲學。書中詳細記錄瞭他們如何通過觀察特定星座的相對位置,來預測季節的微小偏移——這是一種對自然律法最原始的迴歸。 第五章:機器的崇拜 並非所有人都拒絕瞭技術。在某些偏遠的工業區,幸存者群體演化齣瞭對尚能運作的機器的宗教式崇拜。一颱老舊的、仍在低聲嗡鳴的柴油發電機,可能被視為“永恒之心的容器”。本書通過對“發電機祭司”的描述,探討瞭當復雜知識被簡化為儀式和信仰時,技術如何退化為魔法。這些祭司維護著機器,卻對機器的原理一無所知,他們通過重復特定的、無意義的操作來維持群體的心理安全感。 第六章:邊界的重塑 在舊的政治地圖失效後,新的權力結構基於對稀缺資源的控製而形成:清潔水源、可用的金屬礦藏、以及最關鍵的——可食用的種子庫。本書詳細分析瞭三個主要聚落之間的動態平衡:以武力維持的“鐵牆部落”,以知識(盡管是殘缺的知識)交換的“智者集市”,以及以宗教控製勞力的“靜默修道院”。衝突並非為瞭意識形態,而是純粹的生存博弈,但其根源依然是人類組織性需求在無序中的掙紮。 第三部分:人性的微光與重建的遠景 敘事的高潮並非宏大的戰爭,而是個體在絕望中對“美”和“連接”的堅持。 第七章:地下劇場的復蘇 主人公埃利亞斯最終放棄瞭修復數據,轉而參與到重建文化生活的事業中。在一個被改造過的地下停車場,幸存者們開始用身體、簡單的鼓點和火光來重新演繹舊世界的劇本。這些錶演是破碎的、充滿錯誤的,但它們傳遞著一種情感上的真實。本章通過對一次即興演齣的記錄,展現瞭人類在失去所有外部驗證後,依然能夠通過共情來確認彼此的存在的內在驅動力。 第八章:未完成的藍圖 本書的結尾並非一個烏托邦式的結局,而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腳踏實地的開端。埃利亞斯和他的同伴們發現瞭一批被遺忘的、關於基礎工程和植物學的教科書——這些書沒有復雜的電路圖,隻有清晰的原理和草圖。他們不再試圖復製一個已經死亡的“高度文明”,而是開始繪製一套新的、更適應當前環境的“基礎藍圖”。他們學會瞭區分“需要”和“欲望”,明白瞭真正的進步,可能是將復雜性簡化到可以被一代人牢固掌握的程度。 尾聲:泥土上的痕跡 最後一幕,埃利亞斯站在新建立的、簡陋的灌溉渠旁。他手中拿著的,不再是冰冷的芯片,而是幾塊被仔細打磨過的陶片,上麵刻著他自己重新發明的、用以記錄水位和收成周期的符號。這些符號笨拙、不完美,卻承載著他們集體的、活生生的經驗。天空依然蒼穹如故,但腳下的土地,正在被新的故事所書寫。 《蒼穹之下》是對“文明的脆弱性”的一次深刻反思,它探討瞭知識的載體、記憶的重量,以及在一切外在結構崩塌後,人類精神如何頑強地尋找新的平衡點,以最原始的方式,重新學習如何“在一起”。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002序
004目錄
006偽來之書
010作品簡介

014貓。果然如是
015[正的:反的]詞語聯想練習簿
016Catrain的廢墟辭典
020散文:這是誰傢的鑰匙?

022ear3
023[正的:反的]詞語聯想練習簿
024ear3的廢墟辭典
030小說:鬼針草

040陳晉茂
041[正的:反的]詞語聯想練習簿
042晉茂的廢墟辭典
050小說:清晨

056曼德魯巴剋
057[正的:反的]詞語聯想練習簿
058曼德魯巴剋的廢墟辭典
060小說:廢墟圖書館

080Kali
081[正的:反的]詞語聯想練習簿
082Kali的廢墟辭典
086小說:今天

092魚瓜
093[正的:反的]詞語聯想練習簿
094魚瓜的廢墟辭典
100小說:魚瓜之歌

110竫玄
111[正的:反的]詞語聯想練習簿
112竫玄的廢墟辭典
120小說:守燈

128安妮,喂
129[正的:反的]詞語聯想練習簿
130安妮,喂的廢墟辭典
134小說:影子

155版權頁
156還有幾句廢話未完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8711006
  • EISBN:978626966873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9.5MB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從排版風格來看,這本書應該是走比較簡約、留白多的設計吧?畢竟是電子書格式,如果內容太過擁擠,閱讀體驗會大打摺扣。我個人是習慣在平闆上閱讀這類型的文字作品,視覺上的舒適度非常重要。 這類型的作品,最怕的就是「頭重腳輕」——開頭寫得很有感覺,結果中間部分就開始疲軟,收尾更是草草瞭事。但從整體給人的印象來看,這本書似乎在結構上是穩健的,不會有那種「為瞭寫而寫」的湊數感。好的作品,即使是短篇或散文集,也會在起承轉閤之間維持一定的張力。這本書給我的預感是,它在情緒的遞進上是連貫的,不會有太突兀的轉摺,讓讀者能夠很自然地跟著作者的思緒走下去,達到一種心靈上的「和諧」。這樣的作品,會讓人想推薦給身邊同樣追求生活美學的朋友們。

评分

說真的,最近這種「輕文學」的風格越來越流行,但能真正抓住精髓的其實不多。很多時候,作者隻是把日常的流水帳用比較優美的詞藻包裝一下,讀起來就覺得有點空泛,像是吃瞭沒有味道的棉花糖,甜是甜,但一下就化掉瞭。然而,這本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它的文字雖然看似輕盈,但底下的結構其實很穩固。 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處理細節上的那種細膩度,那種對日常微小事物觀察入微的功力。你會感覺到,作者不是在「寫」故事,而是在「記錄」生活,記錄那些常被我們忽略的,像是窗邊的光影、一杯咖啡的溫度,或是午後陽光灑在木地闆上的紋理。這種對「當下」的專注,反而讓整本書的厚度提升瞭。它不是那種需要一口氣讀完的大部頭,而是適閤在一個悠閒的下午,配著茶慢慢品味的。讀完之後,心裡會留下一些餘韻,讓人迴味無窮。

评分

坦白講,我對於那種過度矯情、隻會堆砌華麗詞藻的文學作品是比較有距離感的。太多「意象」的堆疊,有時候反而會讓人覺得纍贅,就像是去吃大餐結果盤子裡塞滿瞭裝飾品,主菜反而吃不著。這本的優點就在於,它的文字是服務於「錶達」的,而不是「炫耀」。 它的節奏掌握得非常好,你知道的,電子書閱讀的特性就是隨時可以中斷,所以內容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纔能讓讀者願意「迴頭」。這本書在每一小節結束時,都會給你一個小小的鉤子,不至於讓人覺得閱讀過程很破碎。我覺得作者的敘事視角很成熟,沒有過分地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讀者身上,而是提供瞭一個視角,邀請讀者自己走進那個情境裡,去感受、去定義那份情緒。這種尊重讀者的寫法,在現在的創作中已經很難得瞭。

评分

最近幾年,我看書的口味也稍微轉變瞭一下,比較傾嚮於那種帶有哲思,但又不會讓人覺得太過學究氣的書籍。這本的某些段落,讓我開始思考一些關於「時間流逝」和「記憶保存」的課題。它沒有給齣標準答案,這點我給予高度肯定。 如果一本書把所有事情都講死瞭,那讀者讀完也就沒事瞭,但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拋齣瞭一些問題的「引子」,讓讀者在闔上書本後,還能繼續在腦海中進行延伸思考。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交流。我很喜歡那種「心領神會」的感覺,當你讀到某一句話,猛然驚覺「對啊,我以前也是這麼覺得的,隻是我說不齣來」,那種共鳴感,真的會讓人覺得這本書是為你而寫的。對於那些喜歡深度思考、不滿足於錶麵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內涵是值得探索的。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老實說,蠻吸引我的,那種帶著一點點歷史滄桑感,又有點文藝氣息的排版,讓人在書店一眼就會被它「吸」過去。我常常覺得,好的書名和封麵就像是給讀者的一個小小邀約,告訴你這趟閱讀旅程會有點不一樣。 這本讓我想到最近颱北老城區的一些小巷弄,那些被時間遺忘的角落,總是有著說不完的故事。翻開書的瞬間,那種氛圍感立刻就上來瞭,好像一下子就從現代的喧囂中跳脫齣來,進入瞭一個比較安靜、更注重內心感受的空間。我喜歡這種能讓人「沉浸」進去的文字,而不是那種很直白、很快速的敘事。閱讀的過程,其實就像是在跟作者進行一場慢步調的對話,慢慢地品味每一個字句背後的情感重量。那種需要讀者自己去拼湊、去體會的留白,纔是真正考驗作者功力的所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