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俄國文學大師杜斯妥也夫斯基嘔心瀝血的畢生力作! (電子書)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俄國文學大師杜斯妥也夫斯基嘔心瀝血的畢生力作!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杜斯妥也夫斯基
圖書標籤:
  • 俄國文學
  • 杜斯妥也夫斯基
  • 經典文學
  • 小說
  • 心理學
  • 哲學
  • 犯罪
  • 道德
  • 傢庭
  • 電子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世紀文選 44】

一樁弒父的人倫悲劇,

善惡交戰、愛恨糾葛、權利衝擊、宗教批判的多方拉鋸,

深刻剖析人性的矛盾掙紮!

永遠不要怕任何事,不要悲傷,隻要你的悔意不減,上帝就會寬恕一切。

世上沒有、也不可能有什麼罪過,讓上帝不寬恕真正有悔意的人。因為,人不可能作惡到耗盡上帝無盡的愛

★俄國文學大師杜斯妥也夫斯基嘔心瀝血的畢生力作!

★本書淋灕呈現的道德、宗教、政治問題,深刻影響法國、俄國等各地著名小說傢!

★本書堪稱是杜斯妥也夫斯基大部分創作生涯中長期苦心經營的一部力作,並使他躋身全世界最偉大小說傢之一。

★杜斯妥也夫斯基被譽為最能反映俄羅斯精神的偉大作傢,留下許多影響西方世界偉大思想傢和作傢的名著遺產。

★杜斯妥也夫斯基與尼采並稱為十九世紀存在主義的兩大思想傢,皆透過「人是什麼?」這樣的主題、以及對永恆的質疑,使我們不知不覺有瞭嚮上提升的動力。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說的是一個弒父的故事,四個兒子都有犯案的可能,情節複雜,內容深奧,帶領讀者陷入一場可恥的三角戀情、一場病態的迷戀,和一場引人入勝的法庭劇。

杜斯妥也夫斯基所有的創作幾乎全著重在一個「人」字,描寫的均為人和人的世界。或許因他早期抱持無神論的態度,創作中的男主角都必須裁決「上帝是否存在」的問題。同樣的,上帝的存在問題也成瞭本書探討的主軸,再由這個中心齣發,引領齣有關道德、人性、政治、宗教等糾葛難解的種種疑惑與矛盾。

縱使本書探索瞭最殘酷、最黑暗的人性,有最荒誕、最可笑的故事情節,但故事的結局反映作者的真正想法與態度:人必將經歷苦難與摺磨,藉由這樣的身心撻伐得到淨化與救贖。

文學殿堂的永恒迴響:精選世界文學巨著導讀 本書精選瞭人類文學史上數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非凡之作,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深入探索不同文化、時代背景下,人類精神睏境與輝煌的窗口。我們聚焦於那些經受住時間考驗,至今仍能與當代讀者産生深刻共鳴的文學傑作,它們不僅是敘事藝術的典範,更是對人性、社會和存在意義的深刻追問。 第一部分:古希臘悲劇的命運交響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重返西方文明的搖籃,聚焦於古希臘悲劇的巔峰之作。我們將詳細剖析埃斯庫羅斯、索福剋勒斯和歐裏庇得斯這三位偉大劇作傢如何通過宏大的舞颱呈現,探討命運(Moira)與自由意誌之間的永恒衝突。 重點導讀作品包括索福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我們將不僅僅停留在其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結”的弗洛伊德式解讀上,而是深入挖掘劇作如何構建一個必然的悲劇結構——預言的不可抗拒性與主人公探求真相的悲壯努力之間的張力。分析文本中對傲慢(Hubris)的批判,以及神諭在城邦道德秩序維護中的核心作用。讀者將瞭解到,古希臘悲劇並非簡單的個人不幸,而是關乎城邦、傢族乃至宇宙秩序的深刻哲學探討。 此外,我們將穿插對荷馬史詩的背景介紹,理解《伊利亞特》中對“英雄”(Arête)概念的塑造,以及其對於後世西方文學中“英雄敘事”的奠基性意義。 第二部分:中世紀的信仰與世俗的掙紮 進入中世紀,文學的主題轉嚮瞭宏大的宗教敘事與世俗生活的交織。這一部分將聚焦於但丁·阿利吉耶裏的《神麯》。 《神麯》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詩篇”,我們對其的解讀將超越單純的宗教寓言。導讀將細緻分解《地獄》、《煉獄》和《天堂》三部分的結構,探討但丁如何運用其精妙的象徵體係來映射中世紀的政治、哲學和神學觀念。特彆值得關注的是,書中對七宗罪和七美德的描繪,以及但丁本人作為一位在信仰與理性之間徘徊的知識分子形象。我們將分析維吉爾和貝婭特麗斯在敘事中的象徵意義,前者代錶人類理性,後者代錶啓示之光,共同引導讀者穿梭於“三界”。 同時,本部分還會簡要介紹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側重於其對世俗社會群像的諷刺與描摹,展示中世紀晚期,隨著商業和市民階層的興起,文學開始如何拓寬其描繪的領域。 第三部分:文藝復興與人性的光輝與陰影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迎來瞭以“人”為中心的巨大轉變。本部分的核心是對莎士比亞戲劇的深入解讀。 我們不會僅僅羅列其悲劇名錄,而是選取《哈姆雷特》和《李爾王》作為重點分析對象。對《哈姆雷特》的分析將集中於“延宕”的心理學基礎,探討這位丹麥王子麵對道德睏境時的內心掙紮,以及他與“存在主義”式沉思的早期邂逅。對《李爾王》的解讀則會深入探究權力的腐蝕性、傢庭倫理的崩塌,以及在“荒原”上對人類赤裸生存本質的揭示。 此外,我們還將探討塞萬提斯如何通過《堂吉訶德》一書,巧妙地在浪漫的騎士精神與殘酷的現實主義之間架設起一道幽默而深刻的橋梁,奠定現代小說的基礎。 第四部分:啓濛時代的反思與浪漫主義的激情 進入十八世紀,啓濛運動帶來瞭對理性、科學和個人權利的推崇,文學開始承擔起社會批判的重任。 我們將分析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作品被視為歐洲“狂飆突進”運動的先聲,深入探討瞭敏感的個體情感在僵化的社會規範麵前所遭受的壓抑與毀滅。維特的悲劇,是個人主觀世界與客觀社會現實無法調和的直接體現。 隨後,我們將轉嚮浪漫主義思潮,聚焦於對“崇高”(Sublime)體驗的文學錶達。這部分將涉及拜倫的“拜倫式英雄”形象的分析,探討其叛逆、孤獨和對超越性的無盡追求,這些特質如何反映瞭對啓濛運動過度理性化的反撥,以及對自然力量和原始情感的迴歸。 第五部分:十九世紀現實主義與社會剖析 十九世紀是小說體裁真正成熟並占據文學主導地位的時代。本部分將著重於對社會結構和心理深度的挖掘。 我們將精選巴爾紮剋的《高老頭》。通過對這個“老淚縱橫的故事”的分析,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巴爾紮剋如何構建他宏大的“人類喜劇”版圖。我們重點分析金錢、傢庭關係、野心在巴黎社會中如何重塑瞭個體的命運,以及他如何將社會階層固化為不可逾越的命運枷鎖。 此外,本部分還會簡要介紹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討論其如何以冷靜、近乎科學的筆觸解剖一個女性對平庸生活的逃避與幻滅,並解析“間接引語”等寫作技巧對現實主義美學的影響。 結語:跨越時空的對話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引導讀者認識到,盡管文學作品誕生於不同的土壤和時代,但它們所探討的核心主題——愛與失落、責任與自由、信仰與懷疑——是人類經驗的永恒組成部分。通過對這些經典文本的梳理與賞析,我們得以訓練洞察復雜人性的能力,並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現代世界中,找到來自過去的深刻指引。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杜斯妥也夫斯基(Dostoevsky,1821~1881)

一八二一年齣生於莫斯科,為俄國一破落貴族的後裔。

一八三七年,杜斯妥也夫斯基進入聖彼得堡軍事理工學院就讀,畢業後於軍中服務一年,此時的他一直醉心於文學創作及閱讀,離開軍校後,便開始埋首於文學創作。

一八四六年將首篇長篇小說《窮人》交給一傢雜誌社,受到該社負責人尼剋拉索夫的讚賞,並稱他為果戈裏第二,可說對杜斯妥也夫斯基給予極高的評價。《窮人》一書齣版後,廣受讀者喜愛,各方讚美之辭不絕於耳,使得杜斯妥也夫斯基對自己的作品信心大增。

一八四九年四月,他因參加一個以討論經濟學傢學說的革命團體而被捕,並被判處死刑,臨刑前收到沙皇特赦令,纔免於一死,臨刑前的景象卻令杜斯妥也夫斯基永生難忘,並在《白癡》一書中對此有非常深刻的描寫。

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主要作品有《白癡》、《窮人》、《罪與罰》、《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普哈金先生》、《白色之夜》

圖書目錄


  • 目 錄
    1. 世紀文選 44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
    2. 序──不朽的璀璨風華
    3. 俄國最重要的文學資產(關於作者)
    4. 罪惡中的淨化與救贖(關於本書)
    5. 作者序
    6. 【登場人物】
    7.  第一部 : 一個奇特的傢族史
      1.   1 費奧多.卡拉馬助夫
      2.   2 擺脫瞭長子
      3.   3 第二次婚姻和第二個傢庭
      4.   4 第三個兒子──阿雷西
      5.   5 長老
    8.  第二部 : 一次不協調的聚會
      1.   1 眾人抵達修道院
      2.   2 老醜角
      3.   3 信仰堅定的女子
      4.   4 信仰不堅定的女子
      5.   5 若應如此就如此!
      6.   6 為何讓這種人活下去?
      7.   7 一個有職業觀念的神學院學生
      8.   8 可恥的一幕
    9.  第三部 : 好色之徒
      1.   1 僕人區
      2.   2 發臭的莉莎薇塔
      3.   3 一顆熾熱心靈的自白詩
      4.   4 一顆熾熱心靈的自白散文
      5.   5 一顆熾熱心靈的自白 : 失控
      6.   6 斯莫狄亞科夫
      7.   7 辯論
      8.   8 太多的白蘭地
      9.   9 好色之徒
      10.   10 兩個女子相遇
      11.   11 又一個人名譽受損
    10.  第四部 : 摺磨
      1.   1 費拉朋特神父
      2.   2 阿雷西來到父親傢
      3.   3 阿雷西惹上小學生
      4.   4 庫剋拉可夫太太
      5.   5 在客廳的心碎
      6.   6 在陋處的心碎
      7.   7 在戶外的心碎
    11.  第五部 : 贊成與反對的理由
      1.   1 婚約
      2.   2 斯莫狄亞科夫和他的吉它
      3.   3 兄弟相熟
      4.   4 造反
      5.   5 宗教大法官
      6.   6 還是不明朗
      7.   7 和聰明人說話總是值得的
    12.  第六部 : 俄羅斯修士
      1.   1 佐西瑪長老和他的客人們
      2.   2 佐西瑪長老生平紀事
        1.   A.佐西瑪長老早逝的兄長
        2.   B.佐西瑪長老生命裡的《聖經》
        3.   C.佐西瑪長老對俗世青春的迴憶 : 決鬥
        4.   D.神祕的訪客
      3.   3 佐西瑪長老的想法與教誨
        1.   E.對俄羅斯修士及其潛在角色的想法
        2.   F.主子與僕人能否在心靈上成為兄弟
        3.   G.關於祈禱、愛,以及與其他世界的聯繫
        4.   H.人能審判同類嗎?──關於死的信仰
        5.   I.關於地獄和地獄之火──神祕論
    13.  第七部 : 阿雷西
      1.   1 腐敗的味道
      2.   2 關鍵時刻
      3.   3 一顆洋蔥
      4.   4 加利利的迦拿
    14.  第八部 : 密特亞
      1.   1 老商人森索諾夫
      2.   2 獵犬
      3.   3 金礦
      4.   4 黑暗中
      5.   5 一個突然的決定
      6.   6 我來瞭!
      7.   7 第一也是閤法的那一個
      8.   8 精神錯亂
    15.  第九部 : 初步調查
      1.   1 波爾霍汀的公僕生涯
      2.   2 警報
      3.   3 從苦難到苦難 : 第一場磨難
      4.   4 第二場磨難
      5.   5 第三場磨難
      6.   6 檢察官逮住密特亞
      7.   7 密特亞說齣祕密
      8.   8 證人之詞
      9.   9 押解入獄
    16.  第十部 : 男孩們
      1.   1 科亞.剋拉索特金
      2.   2 孩子們
      3.   3 學童們
      4.   4 裘西卡
      5.   5 在伊留夏的床邊
      6.   6 早熟
      7.   7 伊留夏
    17.  第十一部 : 伊凡
      1.   1 在格魯仙卡傢
      2.   2 受傷的腳
      3.   3 該死的小貓
      4.   4 讚美詩與祕密
      5.   5 不是你、不是你!
      6.   6 第一次造訪斯莫狄亞科夫
      7.   7 第二次造訪斯莫狄亞科夫
      8.   8 最後一次造訪斯莫狄亞科夫
      9.   9 伊凡的夢魘和魔鬼
      10.   10 那是他說的
    18.  第十二部 : 審判不公
      1.   1 攸關生死的日子
      2.   2 危險的證人
      3.   3 醫學專傢和一磅堅果
      4.   4 密特亞情勢好轉
      5.   5 突來的災難
      6.   6 檢察官的演說
      7.   7 按年代順序調查
      8.   8 斯莫狄亞科夫論
      9.   9 全麵心理分析──檢察官的最終演說
      10.   10 辯方結論──互有利弊的爭論
      11.   11 沒有金錢,沒有搶案
      12.   12 沒有謀殺
      13.   13 思想敗壞者
      14.   14 咱們鄉下人不買帳
    19.  後 記
      1.   1 拯救密特亞的計畫
      2.   2 謊言成瞭真相
      3.   3 伊留夏的葬禮──石頭旁的演說
    20. 版權頁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700041
    • 規格:普通級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3.0MB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習慣隨手做筆記的讀者,電子書在這方麵總讓我有些許遺憾。我習慣在書頁邊緣劃線、寫下短暫的感想,或是標註那些精妙的比喻。對於《卡拉馬助夫兄弟們》這樣充滿哲學思辨的作品,不做標註簡直是對作者的一種褻瀆吧?我特別好奇,這電子書的註解功能做得如何?它是否能讓我在閱讀時,輕鬆地跳轉到作者背景或俄國社會環境的背景說明?或者,更進一步地,它有沒有內建讀者社群的標註功能?想像一下,如果能看到其他讀者在某一處關於「自由意誌」的討論上留下的心得,那種跨越時空的共鳴感,或許能彌補實體書無法隨意塗鴉的缺憾。我擔心的是,如果註解做得太過生硬或數量不足,那麼這部鴻篇巨著的複雜性,將會成為電子書閱讀體驗的最大障礙。畢竟,這不是看輕鬆小說,這是一場需要邊查資料邊前進的智力探險。

    评分

    電子書的方便性無庸置疑,我可以隨時隨地掏齣手機或平闆來閱讀這部文學巨著,這對於通勤族來說簡直是福音。但我也常在想,像《卡拉馬助夫兄弟們》這種需要高度專注力的作品,真的適閤在碎片化的時間裡閱讀嗎?它的情節推進往往是緩慢而充滿伏筆的,一個不留神,可能就錯過瞭某個暗示未來悲劇走嚮的細微對話。我擔憂的是,電子設備帶來的「分心魔咒」。隨時可能彈齣的訊息通知,或是背景程式的微小延遲,都可能打斷我與杜斯妥也夫斯基那宏大敘事結構的連結。所以,如果這電子書有提供某種「沉浸式閱讀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屏蔽外界乾擾,那將會是極大的加分項。畢竟,麵對一部探討人性極限的作品,讀者需要的是一個無菌的、完全專注的心理空間,纔能真正體會到作者試圖傳遞的那些關於救贖與沉淪的終極叩問。

    评分

    總體來說,我對任何「嘔心瀝血」的傳世經典都抱持著一種近乎朝聖的心態。我關注的重點始終在於「情感的穿透力」。卡拉馬助夫傢的那種父子相殘、愛恨交織的扭麯傢庭關係,一直是俄國文學中令人著迷的主題。我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文字的描述能讓我感覺到聖彼得堡鼕夜的寒冷,能聞到那種舊時代貴族傢庭特有的黴味,能親眼目睹那種被信仰和慾望拉扯到極緻的癲狂。如果電子書的翻譯版本(假設這是中文譯本)在語氣上過於現代化或太過直白,那種歷史的厚重感就會大打摺扣。我期待的是一種既能清晰傳達原著的哲思,又不失古典文學那種儀式感的語言風格。如果翻譯太像白話文,讀起來就少瞭幾分對抗性,也就少瞭那份醍醐灌頂的快感。希望這本「大師之作」能提供一個既能深入其複雜情節,又不至於在語言層麵流於膚淺的閱讀體驗。

    评分

    說實話,我對俄國文學一直抱持著一種又愛又怕的矛盾情感。愛的是他們那種直達靈魂深處的描摹能力,彷彿作者能把人類最陰暗、最不堪的角落都攤開來給你看,那種震撼感是其他文學流派難以比擬的;怕的是,那種深不見底的絕望感和極端的情緒波動,有時候讀完會讓人連著好幾天都心情低迷,需要時間消化。所以,麵對被譽為「畢生力作」的這本巨著,我的期待點完全放在瞭作者如何處理「罪與罰」的邊界問題上。我希望這電子書的版本,能夠在重點段落處理上更具視覺上的區隔性,例如,在主角們進行那些毀滅性的獨白時,能不能用不同的字體樣式或略微加粗來凸顯其重要性?畢竟,在電子閱讀器上,單靠純文字的堆砌,很容易就會讓重要的哲思變成背景雜音。我更在意的是,讀者能不能在這個數位版本中,找到一種「喘息」的空間?畢竟,讀杜氏的作品,就像在密閉空間裡和一堆情緒飽滿的角色對話,適時的留白比什麼都重要。希望這電子書的編排能理解,文學的重量,有時候需要透過輕巧的載體來緩和。

    评分

    天啊,這本《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光是聽書名就覺得氣勢非凡,杜斯妥也夫斯基這名字在文學界簡直就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要挑戰他晚期的巔峰之作,著實需要一番心理建設。我猜想,這電子書的排版和字體設計肯定下瞭不少功夫吧?畢竟這麼厚重的一部作品,如果閱讀體驗不佳,光是想著要啃完那個冗長的篇幅就讓人望之卻步瞭。我非常好奇,這版本在處理那些長篇的哲學辯論和心理剖析時,有沒有特別做過註釋或導讀?畢竟,沒有點背景知識,直接一頭栽進去,很容易就被那些俄國式的複雜人名和錯綜複雜的宗教、道德睏境給繞暈瞭。坦白說,我對那種極緻的內心掙紮和對「上帝是否存在」的終極叩問非常感興趣,但同時也擔心文字的密度太大,會讓我這個習慣瞭輕快敘事的讀者感到窒息。如果電子書能提供一個比較友善的介麵,或許能降低閱讀門檻,讓更多像我一樣,隻在文學課本上聽過大名、卻還沒真正深入體驗過陀氏深淵的讀者,能夠鼓起勇氣點擊「開始閱讀」。總之,光是擁有這本書的電子檔,就讓我覺得自己好像揹負著一項神聖的文學任務,期待能從中汲取到真正的智慧之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