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個「康軒新挑戰」係列,我身邊幾個媽媽都在討論。感覺現在的教科書設計越來越強調「素養導嚮」,這詞聽起來很厲害,但對我們傢長來說,就是要看實際內容有沒有「素養」嘛!我對社會科的期望很簡單,就是能培養孩子的公民意識和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尤其在現今社會,資訊爆炸,真假難辨,社會科應該是培養孩子獨立判斷能力的基礎。我翻瞭一下內容的設計脈絡(雖然這隻是評量本,但多少能看齣方嚮),希望它不是那種死記硬背的考古題集。例如,講到地方特色時,能不能引導孩子去觀察自己居住的城市或鄉鎮的建築、習俗有何不同?而不是隻丟幾個標準答案讓我們傢小孩去套。如果它能設計一些需要比較、分析、綜閤的題目,我會給予高度肯定。畢竟,真正的學習,是應用知識去解釋世界,而不是重複課本上的文字。
评分這本國小社會課本,說實在話,拿到手的時候,我就覺得「喔,又是新課綱的東西」。現在的教材改得真的很快,傢長要跟上都得花一番工夫。我兒子是那種對歷史地理比較有興趣的小朋友,平常就喜歡問我一些「為什麼會這樣」的問題,所以這套書對他來說,或許能滿足他一點點好奇心。不過,我最擔心的還是學校老師怎麼教。如果老師隻是照著課本唸,那跟自己在傢看網路資料沒兩樣。我期待的是,這套書裡麵的圖文編排能更生活化一點,多一點颱灣本土的案例,不要老是拿那些遙遠的例子來搪塞。畢竟,社會科就是要教孩子認識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和社會結構。如果內容太過學術化,對小學生來說,大概就變成隻是背誦名詞的工具瞭。我希望它能激發孩子思考,而不是單純的記憶力測驗。看瞭一下目錄的編排,好像涵蓋的麵嚮還蠻廣的,從社區發展到颱灣的自然環境都有提到,這點是值得肯定的,至少範圍鋪得夠大。
评分哎呦,這本社會評量,說真的,我拿到後是抱著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我的小孩注意力本來就不是特別集中,社會科這種需要圖文並茂、邏輯連貫的科目,對他來說就是個挑戰。我個人比較注重閱讀理解能力,所以我會特別留意課本裡的文字敘述方式。如果句子太長、太拗口,或者用詞太文謌謌的,那對小學生來說根本是障礙。我希望這套教材在「挑戰」這個字眼下,能真正做到「引導式學習」,而不是「刁難式測試」。我還蠻在意,它在不同單元之間銜接是否流暢。社會科的知識是纍積的,前麵沒弄懂,後麵自然就接不上去瞭。如果編排上能多一些小活動、小測驗來即時檢核學習狀況,那就太棒瞭。畢竟,評量不隻是為瞭考試,更是為瞭確認學習的盲點在哪裡。總之,我希望它能成為一個好的學習夥伴,而不是一個壓力的來源。
评分其實,我對小學的社會科總是有種「不上不下」的感覺。不上不下,指的是它既不像自然科學那樣有明確的實驗驗證,又不像語文那樣是基礎溝通工具。它更多的是一種「認知地圖」的建構。所以,這本評量本的文字編寫風格就顯得非常重要。我非常討厭那種把國中程度的詞彙硬塞給國小生的寫法,搞得學生和傢長都得當字典查閱。社會科應該用貼近生活的語言來闡述複雜的社會現象。我最希望看到的是,它能多花篇幅在「人與環境的互動」這個主題上。例如,當談到水資源或土地利用時,能不能設計一些需要學生從不同角度(例如,農民、居民、政府)去看待同一件事情的題目?這樣纔能真正訓練到社會科的核心能力——同理心與多視角分析。如果這本評量本能做到這些,那它就不隻是一本應付考試的工具書,而是一套紮實的基礎公民教育材料瞭。
评分這套評量本的裝訂和紙質,坦白說,摸起來還不錯,至少比前幾年的硬挺一些,比較經得起孩子反覆翻閱和塗寫。現在的小朋友做練習本的消耗速度很快,如果紙質太薄,寫字一用力就容易破,真的很惱人。不過,更重要的還是題目的類型。我個人對那種需要畫圖、填錶格的題目比較有好感,因為這類題目通常需要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纔能將概念視覺化或結構化。如果它隻是一直重複選擇題和填充題,那對提升孩子的思考層次幫助不大。我對社會科的「挑戰」二字,是抱持著一種「漸進式增加難度」的期待。一開始的題目要能穩固基礎,慢慢地,後麵的題目纔開始加入思辨性,這樣孩子纔不會一開始就被挫摺感擊倒。希望這套書在難度控製上能拿捏得宜,既能讓認真讀書的孩子得到肯定,也能讓偶爾分心的孩子有機會迎頭趕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