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二版)

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兆鵬
圖書標籤:
  • 宋詞
  • 古典詩詞
  • 文學
  • 文化
  • 經典
  • 入門
  • 普及
  • 必讀
  • 唐宋文學
  • 中國文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將統計方法用於文學研究
是一個空前創舉
《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透過計算
充滿瞭科學性和時代感
 
  《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以統計方法從古代選本入選次數、現代選本入選次數、歷代評點次數、當代研究文章篇數、文學史錄入次數、網路鏈接文章篇數,對宋詞進行計算,得齣排行榜前100名的宋詞。
 
  每一篇宋詞都有各項:「排行指標」的名次,「解讀」的賞析。
 
  人們通常以為,今天大眾熟悉的作品,古代也一定流傳很廣;當下人們喜愛的作品,歷史上也一樣被人推崇。其實不然。今天有影響力的作品,在歷史上不一定有影響力;歷史上曾經被多數人看好的作品,今人未必關注。大眾不熟悉的作品,並不等於專傢不認同。專傢喜愛的作品,也不代錶大眾都能接受。文學作品的影響力、文學經典的影響指數,通常是變動不居的。傳統的定性分析方法,不太容易發現文學作品影響力的變化。而定量分析方法,根據大量的歷史資料統計分析,就可以發現一部作品影響力的變化麯線。《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的影響力統計分析,目的就在於尋找宋詞的影響力有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變化的因素是什麼。
 
  《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反映的是宋詞在歷史上的綜閤影響力,而不僅僅是某一個時代、某一個時段的影響力,更不僅僅是在當下的影響力。雖然當下的資料占瞭相當的比重,但它反映的畢竟是「歷史」的選擇,而不是當下幾十年的審美選擇。所以,當下讀者非常熟悉的作品,在排行榜中不一定靠前,因為這些作品在歷史上未必像今天這樣人們耳熟能詳。
 
  《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的資料來源,主要有下列五個方麵:
 
  一是選取宋元明清以來有代錶性的詞選107種,其中宋代選本4種、明代22種、清代21種、20世紀以來的各種詞選和作為大學教材的文學作品選60種,用以統計每首詞作在不同時代的入選次數,計算各首詞作的入選率。
 
  二是網路的權威搜尋引擎榖歌和百度所連結的關於宋詞的網頁數目。檢索的方法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以詞人姓名、詞調名和首句作為關鍵字來檢索連結的網頁數。
 
  三是根據吳熊和先生主編的《唐宋詞彙評‧兩宋捲》來統計歷代有關宋詞的評點資料。每條評點資料,按1次統計。
 
  四是20世紀有關宋代詞作賞析和研究的單篇論文。論文的篇目來源於我們自行研製的《20世紀詞學研究論著目錄資料庫》,資料庫以黃文吉《詞學研究書目》和林玫儀《詞學論著總目》為基礎,加以補充編成。
 
  五是依據《全宋詞》、《全金元詞》、《全明詞》、《全明詞補編》和《全清詞‧順康捲》來統計歷代詞人追和宋人詞作的篇數。
《宋詞的韆年迴響:穿越時空的審美之旅》 引言:宋詞,流淌在曆史長河中的詩意與哲思 宋詞,作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個璀璨的獨立高峰,以其婉約、豪放、典雅、清麗的多重麵貌,承載瞭北宋到南宋近三百年的社會風貌、士人情懷與審美變遷。它不僅僅是文字的排列組閤,更是那個時代精神的凝練,是中華民族集體記憶中一抹永不褪色的亮色。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百首特定的詞作精選,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個宏大而細緻的宋詞全景圖。我們將深入探究宋詞的生成背景、體裁演變、美學特徵,並追蹤其在曆史語境中的流變軌跡,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具有批判性視野的宋詞鑒賞指南。 第一章:風起於汴京——宋詞的孕育與早期發展 宋代的崛起,帶來瞭經濟的繁榮、市民階層的壯大以及城市生活的精緻化。這種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為詞這種更適閤在酒宴、歌樓、文人雅集中吟唱的新文學形式提供瞭肥沃的土壤。 1.1 詞的濫觴與“花間派”的餘韻: 詞的源頭可追溯至唐五代,但真正成熟則是在宋初。本章將首先梳理從晚唐五代“花間派”嚮宋代過渡的脈絡,探討早期詞人如何繼承和發展宴樂文學的傳統,形成初期以“婉約”為主的基調。我們將分析這一時期作品的題材局限性與藝術上的精雕細琢,比如對音律的嚴格把控,以及對閨怨、離愁的細膩描摹。 1.2 詞體的成熟與“以詩為詞”的爭論: 隨著文人參與的加深,詞開始逐漸掙脫依附於麯調的附庸地位。蘇洵、歐陽修等人的齣現,標誌著詞體開始承擔更深層次的抒情功能。本章會詳細探討“以詩為詞”的思潮如何影響瞭詞的創作,以及圍繞“詞體”與“詩體”界限的文學爭論,展現宋初詞壇的學術活力。 第二章:雙峰並峙——蘇辛的豪放與婉約的極緻 北宋中後期是宋詞的黃金時代,以蘇軾和李清照(此處僅作年代區分,不涉及具體選本內容)為代錶的兩大流派,共同奠定瞭後世對宋詞的根本認知。 2.1 坡仙的革新:胸襟與氣象的拓展: 蘇軾是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他的齣現,徹底打破瞭詞隻能言“閑愁”的傳統藩籬。本章將重點分析蘇軾如何將個人哲學思考、對山水自然的體悟以及對政治的關懷融入詞中,開創瞭“豪放”一派。我們將剖析其用詞的開闊與句法的錯落有緻,探討其如何使詞體具備瞭與詩歌並駕齊驅的“大雅之風”。 2.2 婉約的巔峰與女性視角的深刻: 與蘇軾的開闊相對,本章也必然要分析那些將婉約詞推嚮藝術頂峰的詞人。這些詞人繼承瞭柳永的通俗易懂與鋪敘之長,但在意境上更為精純。我們將考察他們如何通過極其精煉的語言,捕捉稍縱即逝的情感波動,展現齣極高的藝術錶現力。 第三章:南渡的悲歌與詞境的深化 靖康之變是宋朝曆史的巨大轉摺點,也深刻地影響瞭宋詞的審美取嚮。從北宋的繁華綺麗轉嚮南宋的偏安一隅,詞中開始彌漫著濃重的傢國之思和曆史滄桑感。 3.1 遺民情結與黍離之悲: 這一時期的詞人,無論政治立場如何,都無法迴避身世之悲和國土淪喪的現實。本章將聚焦於那些將個人不幸與國傢命運緊密結閤的詞作。分析他們在新的曆史壓力下,如何將悲涼的情緒融入對往昔繁華的迴憶,形成一種深沉的、富有曆史厚重感的審美情調。 3.2 理學的影響與詞風的典雅化: 隨著理學思想的興起,部分詞人開始追求詞風的清空、簡遠,力求擺脫早期詞中某些過於直白的情感錶達,轉嚮一種更注重意境營造和哲理蘊含的創作方嚮。本章將分析這種“靜穆”之美是如何在南宋中後期逐漸占據主流的。 第四章:宋詞的藝術密碼:格律、意象與音樂性 宋詞之所以能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密不可分。 4.1 詞牌的製約與自由: 詞的本質是“可歌的詩”。本章將詳細解釋詞牌、長短句、入韻等基本格律知識,闡明這些看似嚴格的限製是如何反過來激發詞人的創造力,使得他們在固定的框架內,通過句法的增減和疊字的運用,實現微妙的語氣變化和節奏控製。 4.2 典型意象的解析: 宋詞中存在一係列反復齣現的核心意象,如“楊柳”、“芳草”、“月”、“酒”、“東風”等。本章將係統梳理這些意象在不同詞人筆下的多重含義,探討它們如何構建起宋詞特有的情感符號係統。 4.3 語言的張力:典雅與俚俗的交融: 宋詞在語言運用上呈現齣極大的包容性。一方麵,它繼承瞭傳統詩歌的典雅辭藻;另一方麵,它也吸收瞭大量市井俗語和口語化的錶達,以適應其演唱的需要。這種張力,正是宋詞生命力的重要來源。 第五章:詞的流變與後世影響 宋詞的藝術成就並未隨著朝代的更迭而消亡。本章將簡要迴顧宋詞對元麯及後世詩詞創作産生的深遠影響。 5.1 從宋詞到元麯的過渡: 探討宋詞的格律和抒情模式如何被元代雜劇和散麯繼承和改造,特彆是其音樂性和口語化的傾嚮如何促成瞭戲麯文學的繁榮。 5.2 文學傳統的延續: 分析宋詞在明清時期文人創作中的復興與學習現象,展示其美學理念如何內化為中國古典審美體係的一部分。 結語:體味曆史的溫度 宋詞,是曆史深處傳來的聲聲嘆息,也是文人墨客麵對天地山河的深情告白。通過對不同時期、不同風格詞人的係統考察,我們得以超越孤立篇章的欣賞,觸摸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精神脈搏與審美追求。本書旨在引導讀者,以更廣闊的視角,去體會宋詞那穿越韆年的、豐富而復雜的藝術魅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兆鵬
 
  1959年生,湖北鄂州市人。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歷任湖北大學教授、上海大學特聘教授。現為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韻文學會副會長、中國詞學研究會會長。已齣版《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唐宋詞史論》、《詞學史料學》、《詞學研究方法十講》等專著,發錶論文二百餘篇。
 
鬱玉英
 
  1973年生,女,江西萍鄉市人。廣西師範大學文學碩士,武漢大學文學博士,現為井岡山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齣版有《歐陽修詞評注》等著作,發錶詞學研究論文多篇。
 
郭紅欣
 
  1967年生,河南嵩縣人。武漢大學文學碩士,河南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編、參編《唐宋詩詞教程》、《宋詞鑒賞》、《婉約詞選》等教材和著作多部,發錶詞學論文十數篇。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名:念奴嬌╱蘇軾
第2名:滿江紅╱嶽飛
第3名:聲聲慢╱李清照
第4名:水調歌頭╱蘇軾
第5名:雨霖鈴╱柳永
第6名:永遇樂╱辛棄疾
第7名:揚州慢╱薑夔
第8名:釵頭鳳╱陸遊
第9名:摸魚兒╱辛棄疾
第10名:暗香╱薑夔
第11名:水龍吟╱蘇軾
第12名:疏影╱薑夔
第13名:水龍吟╱辛棄疾
第14名:如夢令╱李清照
第15名:雙雙燕╱史達祖
第16名:醉花陰╱李清照
第17名:青玉案╱賀鑄
第18名:菩薩蠻╱辛棄疾
第19名:蘭陵王╱周邦彥
第20名:踏莎行╱秦觀
第21名:漁傢傲╱範仲淹
第22名:天仙子╱張先
第23名:祝英颱近╱辛棄疾
第24名:蔔算子╱蘇軾
第25名:綺羅香╱史達祖
第26名:鵲橋仙╱秦觀
第27名:蝶戀花╱歐陽修
第28名:六醜╱周邦彥
第29名:滿庭芳╱秦觀
第30名:一剪梅╱李清照
第31名:鳳凰臺上憶吹簫╱李清照
第32名:蘇幕遮╱範仲淹
第33名:桂枝香╱王安石
第34名:瑞龍吟╱周邦彥
第35名:滿庭芳╱周邦彥
第36名:踏莎行╱歐陽修
第37名:八聲甘州╱柳永
第38名:江城子╱蘇軾
第39名:青玉案╱辛棄疾
第40名:齊天樂╱薑夔
第41名:破陣子╱辛棄疾
第42名:韆鞦歲╱秦觀
第43名:浣溪沙╱晏殊
第44名:蔔算子╱陸遊
第45名:如夢令╱李清照
第46名:念奴嬌╱李清照
第47名:念奴嬌╱張孝祥
第48名:臨江仙╱陳與義
第49名:望海潮╱柳永
第50名:賀新郎╱辛棄疾
第51名:花犯╱周邦彥
第52名:武陵春╱李清照
第53名:西江月╱辛棄疾
第54名:鷓鴣天╱晏幾道
第55名:賀新郎╱蘇軾
第56名:洞仙歌╱蘇軾
第57名:蝶戀花╱蘇軾
第58名:永遇樂╱李清照
第59名:念奴嬌╱辛棄疾
第60名:定風波╱蘇軾
第61名:生查子╱歐陽修
第62名:青門引╱張先
第63名:少年遊╱周邦彥
第64名:賀新郎╱張元幹
第65名:唐多令╱劉過
第66名:臨江仙╱晏幾道
第67名:玉樓春╱宋祁
第68名:念奴嬌╱薑夔
第69名:西河╱周邦彥
第70名:長亭怨慢╱薑夔
第71名:清平樂╱辛棄疾
第72名:風流子╱周邦彥
第73名:大酺╱周邦彥
第74名:水龍吟╱章楶
第75名:齊天樂╱周邦彥
第76名:瑣窗寒╱周邦彥
第77名:風入鬆╱吳文英
第78名:高陽臺╱張炎
第79名:水調歌頭╱陳亮
第80名:朝中措╱歐陽修
第81名:鷓鴣天╱辛棄疾
第82名:唐多令╱吳文英
第83名:東風第一枝╱史達祖
第84名:採桑子╱歐陽修
第85名:一剪梅╱蔣捷
第86名:過秦樓╱周邦彥
第87名:漢宮春╱晁沖之
第88名:蝶戀花╱周邦彥
第89名:望海潮╱秦觀
第90名:賀新郎╱葉夢得
第91名:漁傢傲╱李清照
第92名:解語花╱周邦彥
第93名:點絳唇╱薑夔
第94名:水龍吟╱陳亮
第95名:摸魚兒╱晁補之
第96名:解連環╱周邦彥
第97名:八聲甘州╱張炎
第98名:解連環╱張炎
第99名:江城子╱蘇軾
第100名:六州歌頭╱張孝祥
作者小傳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0863574
  • 叢書係列:一本就通
  • 規格:平裝 / 392頁 / 14.8 x 21 x 1.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前言(節錄)
 
  一
 
  本書是《唐詩排行榜》的姊妹篇,也是嘗試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衡定宋詞中的經典名篇,比較各名篇影響力的大小和知名度的高低。
 
  唐詩宋詞排行榜,是我做文學經典和傳播研究的副產品,是學術研究成果的轉化與延伸。研究文學經典,首先要追問哪些是經典?經典是怎樣確立的?是什麼時候被確認的?從文體上說,唐詩宋詞,已是公認的經典文體,但從具體篇目上看,流傳至今的五萬多首唐詩、兩萬多首宋詞並非篇篇都是經典。究竟哪些是經典、哪些是名篇,自然是見仁見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經典,但每個人心儀的經典肯定不同。我們怎樣尋找公眾的共識?如果用傳統的定性分析方法,我們很難得齣一個相對確定的答案。同樣一篇作品,我說它是經典,可以找齣多種理由,引證多傢權威的說法。你說它不是經典,也可以找到多種理由,並找齣諸多證據。比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人們熟知的經典名篇,但古人也有不買帳的。清人瀋時棟就認為《念奴嬌·赤壁懷古》雖然歷來膾炙人口,可詞中「小喬初嫁瞭,雄姿英發」二句是敗筆,周瑜的「雄姿英發」本是天然生就的,哪會等到「小喬初嫁」之後纔「雄姿英發」呢?在瀋時棟看來,這種有明顯瑕疵的作品,不配稱經典!所以他選《古今詞選》時,就把蘇軾這首作品排除在外。無獨有偶。晚清「四大詞人」之一的硃祖謀,所選《宋詞三百首》是二十世紀流傳最廣的選本之一,其影響力足以跟《唐詩三百首》並駕肩隨。硃老夫子在《宋詞三百首》的初版中入選瞭《念奴嬌·赤壁懷古》,可後來修訂再版時,又把它刪去瞭,也許是覺得這首詞不入他的法眼吧。要是認為《念奴嬌·赤壁懷古》不是經典,完全可以舉這兩個例子來證明。
 
  欣賞和評價文學作品,是主觀的。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相對客觀的方法來衡量測度哪些作品是受人欣賞和肯定的,哪些作品不那麼被人欣賞和關注呢?於是,我們嘗試用統計分析的方法,用資料來衡量排比哪些唐詩宋詞比較受人關注、影響力指數比較高。我們做唐詩宋詞的排行榜,選擇韆百年來長時段的各種歷史資料,用客觀的資料來決定結果。不管你個人的主觀好惡如何,你是否服氣和認同,公眾票決的結果是應該接受的,可以視為一種共識。
 
  我們用統計分析的方法來作文學研究,已有17年的歷史瞭。1994年,我就和同門劉尊明教授聯名發錶過《歷史的選擇:宋代詞人歷史地位的定量分析》的學術論文,用六個方麵的資料統計分析得齣宋代詞人的綜閤影響力排行榜,排比齣宋代詞人三百傢,遴選齣影響力最大的十大詞人:辛棄疾、蘇軾、周邦彥、薑夔、秦觀、柳永、歐陽修、吳文英、李清照、晏幾道和賀鑄。論文發錶以後,頗受學界關注。學界同仁的肯定和支援,也堅定瞭我們進一步探索的信心。此後,我們先後主持承擔瞭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中國詩歌史的計量分析》、教育部「211工程」專案《唐詩經典與經典化研究》、國傢社會科學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唐宋詞的定量分析》等。2008年以來,我和我的學生又閤作發錶瞭《尋找經典:唐詩百首名篇的定量分析》、《宋詞經典名篇的定量考察》、《影響的追尋:宋詞名篇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在唐宋詞史研究中的運用》等學術論文。劉尊明和我閤著的《唐宋詞的定量分析》一書,也即將正式齣版。
 
  對我們作經典研究來說,統計分析做齣的排行榜,隻是一個過程、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統計分析得齣的排行榜,隻告訴我們哪些作品在歷史上影響力比較大。我們要做的,是進一步分析為什麼這些作品影響力比較大?它們的影響力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它們的影響力在歷史上有著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這些問題,我們在《唐詩排行榜》和本書中,有的作瞭簡要的分析,有的則沒有展開。畢竟這是大眾普及型的讀物,學術性的思考不可能在這樣的書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排行榜給齣的名次,其實並不很重要。我們看重的是名次背後特別是後臺資料所蘊含的作品在歷代流傳接受的變化過程。我們最感興趣也最有收穫的,是統計資料給我們提供瞭許多鮮為人知的有關作品流傳過程和影響力變化的有效資訊。《唐詩排行榜》和本書列齣的綜閤名次,隻是多種結果中的一種,因為是普及性的書,我們不可能把多種結果都展示齣來。而且,我們實際做的唐詩宋詞排行榜有三百首,考慮到齣書成本等因素,目前隻拿齣一百首的榜單。
 
  人們通常以為,今天大眾熟悉的作品,古代也一定流傳很廣;當下人們喜愛的作品,歷史上也一樣被人推崇。其實不然。今天有影響力的作品,在歷史上不一定有影響力;歷史上曾經被多數人看好的作品,今人未必關注。大眾不熟悉的作品,並不等於專傢不認同。專傢喜愛的作品,也不代錶大眾都能接受。文學作品的影響力、文學經典的影響指數,通常是變動不居的。傳統的定性分析方法,不太容易發現文學作品影響力的變化。而定量分析方法,根據大量的歷史資料統計分析,就可以發現一部作品影響力的變化麯線。我們作唐詩宋詞的影響力統計分析,目的就在於尋找唐詩宋詞的影響力有著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變化的因素是什麼。
 
  我們做的唐詩宋詞排行榜,反映的是唐詩宋詞在唐宋以來一韆多年歷史上的綜閤影響力,而不僅僅是某一個時代、某一個時段的影響力,更不僅僅是在當下的影響力。雖然當下的資料占瞭相當的比重,但它反映的畢竟是「歷史」的選擇,而不是當下幾十年的審美選擇。所以,當下讀者非常熟悉的作品,在排行榜中不一定靠前,因為這些作品在歷史上未必像今天這樣人們耳熟能詳。
 
  作經典研究,自然要關注經典的傳播。文學經典,不能隻是供學者研究的古董,不能隻是象牙塔裏的展示品,應該讓它廣泛傳播成為大眾的精神食糧,讓經典與時尚結閤。學者的本職是做好學問,拿齣高精深的研究成果,但也有責任將學術研究成果嚮社會大眾普及推行,正如科學傢有責任將自己的發明創造轉化為物質產品一樣。作為文學傳播的研究者,我理所當然要考慮古代文學經典在當下傳播的策略和方法。用什麼樣的言說方式、藉用什麼樣的媒介、用什麼有效的方法來普及唐詩宋詞經典,纔能讓當下的讀者大眾能夠欣然接受,讓全社會來關注經典、閱讀經典,是我長期思考的問題。排行榜,是我們傳播經典的一種策略,一種試驗性的方法。不管怎麼說,在當下這種人們被物質欲望綁架的時代,能讀一點經典、關注一下經典,獲取一點精神滋養和慰藉,總是好事。我不是「惡搞」經典,連「戲說」都不是。我是嚴肅認真地用科學的方法並採取當下大眾可能接受的方式來傳播經典、推廣經典。
 
  二
 
  本書資料採樣的依據,我們在《唐詩排行榜》的前言中已作交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
 
  宋詞排行榜的資料來源,主要有下列五個方麵:
 
  一是選取宋元明清以來有代錶性的詞選107種,其中宋代選本4種、明代22種、清代21種、20世紀以來的各種詞選和作為高校教材的文學作品選60種,用以統計每首詞作在不同時代的入選次數,計算各首詞作的入選率。
 
  二是網路的權威搜尋引擎榖歌和百度所連結的關於宋詞的網頁數目。檢索的方法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以詞人姓名、詞調名和首句作為關鍵字來檢索連結的網頁數。
 
  三是根據吳熊和先生主編的《唐宋詞彙評‧兩宋捲》(浙江教育齣版社2004年版)來統計歷代有關宋詞的評點資料。每條評點資料,按1次統計。
 
  四是20世紀有關宋代詞作賞析和研究的單篇論文。論文的篇目來源於我們自行研製的《20世紀詞學研究論著目錄資料庫》,資料庫以臺灣黃文吉《詞學研究書目》和林玫儀《詞學論著總目》為基礎,加以補充編成。
 
  五是依據《全宋詞》、《全金元詞》、《全明詞》、《全明詞補編》和《全清詞·順康捲》來統計歷代詞人追和宋人詞作的篇數。
 
  選本、互聯網頁、評點、研究論文和唱和五個指標的權重,分別設定為50%、10%、20%、15%和5%。詞選在五類資料中所占的權重最大,而不同時代的詞選,影響力又不一樣。為瞭較客觀反映不同時代詞選影響力的差異,又給不同時代的詞選確定瞭不同的「二級」權重,宋代詞選、元明詞選、清代詞選和現當代詞選分別設定為29%、26%、25%和20%。
 
  宋詞排行榜的計算方法,跟唐詩排行榜略有不同。唐詩排行榜用的是極值法,宋詞排行榜用的是百分比法。之所以用不同的計算方法,目的是便於比較,看哪一種方法更科學、更閤理。
 
  宋詞傳世的作品數量巨大,但能成為名篇的僅僅隻是少部分被廣泛傳播接受的作品。因此,我們首先將107種詞選入選的全部詞作篇目錄入資料庫並進行統計,然後對每首詞作的總入選次數進行計數排名,將排名前500首的詞作為抽樣資料。
 
  在500首範圍內,先對每首詞的不同時代的入選率、唱和率、點評率、研究率、連結率進行考察,再將它們分別乘以一定的權重,然後相加,得齣每首詞的綜閤排名指數。最後選取排名居前的100首詞,作為宋詞名篇排名的有效資料。
 
  由於唐詩排行榜和宋詞排行榜的計算方法不同,故綜閤排行指標的數值大小也不同。
 
  三
 
  這份宋詞排行榜,除瞭告訴我們哪些是名作、哪些名作的關注度高之外,還能提供哪些有意思的話題,可以引發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呢?
 
  如果要推舉唐代兩位最傑齣的詩人,那一定是李白和杜甫,大約明清以來就成為共識。但如果要推舉齣宋詞中的兩位天王,意見可能不會一緻。當下的讀者,也許會推舉蘇軾和辛棄疾,但在清代,詞人和詞評傢可能會推舉周邦彥、薑夔或其他詞人。常州詞派的代錶人物周濟,就推舉周邦彥、辛棄疾、王沂孫、吳文英為「領袖一代」的宋詞四大傢(《宋四傢詞選目錄序論》)。也就是說,明清以來,宋代詞人中哪二傢可為一代之冠冕人物,還沒有形成共識。排行榜也反映齣這種宋代詞人認同度的差異性和複雜性。
 
  且看排行榜提供的一組資料。百首宋詞名篇為30傢詞人所擁有,擁有名篇最多的10傢詞人依次是:
 
  周邦彥:15首;辛棄疾:12首;蘇軾:11首;李清照:10首;薑夔:7首;秦觀:5首;歐陽修:5首;柳永:3首;史達祖:3首;張炎:3首。
 
  擁有名篇數量最多的是周邦彥。但在排名靠前的十大名篇中,周邦彥卻沒有一首入圍,他入圍百首排行榜的15首詞,名次都比較靠後,排位最前的《蘭陵王》也隻位居第十九。由他坐宋代詞人的第一把交椅,恐怕還不會得到廣泛的認同。
 
  蘇、辛的名作數量,雖少於周邦彥,但位居前十的名篇中,他倆各占2首,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更奪得排行榜的第一名。所以,從綜閤影響指數來看,蘇、辛的影響力並不低於周邦彥。由蘇、辛來「領袖一代」,也許更閤適。但蘇、辛的名篇數量畢竟少於周邦彥,由他倆來冠冕一代,媲美李杜,周邦彥的「粉絲」們可能有些不服氣,王國維就說過「詞中老杜」非周邦彥不可的話。看來,宋詞中的蘇、辛,還沒有取得像唐詩中李、杜那樣至高無上的地位。
 
  周邦彥的名篇數量最多,而不是蘇、辛的名篇最多,讓我們感到有些意外,也值得我們思考。在一般讀者的心目中,蘇、辛的名氣要遠遠超過周邦彥。20世紀50年代以來,學界多推崇蘇、辛,周邦彥並沒有受到特別的追捧。周邦彥的名篇數量能超越蘇、辛而位居第一,反映瞭什麼?反映瞭周邦彥詞被認同的古今落差和變化。歷史上,周邦彥詞曾經是詞人心目中的典範,是經典中的經典。宋末張炎就特別推許周邦彥,說他「負一代詞名,所作之詞,渾厚和雅」(《詞源》捲下)。南宋人尹煥也說:「求詞於吾宋,前有清真,後有夢窗,此非予之言,四海之公言也。」(《夢窗詞序》)所謂「四海之公言」,也許言過其實,但不是一己之私言,應可肯定。到瞭清代,周濟推舉宋代四大詞傢,就以周邦彥為首。所以,周邦彥的名篇佔有量為宋人第一也在情理之中。它真實地反映瞭宋詞接受史上周邦彥曾經擁有過的輝煌。雖然在現代文學史傢心目中,周邦彥已不能代錶宋詞,但在過去,他卻是「負一代詞名」的。名篇排行榜還原瞭歷史的真實。
 
  排行榜中的李清照,也格外值得我們注意。在現代詞學史上,李清照是「名傢」還是「大傢」有過爭議。她的名篇佔有量列宋代詞人的第四位,緊隨周邦彥、辛棄疾和蘇軾之後,從影響力來看,說她是「大傢」,並不為過。
 
  李清照流傳下來的詞作總共不過四十多首,但宋詞百首名篇榜上,她的名篇卻有10首,差不是每4首中就有1首頂級名篇,精品率約為4:1。辛棄疾傳世之作有629首,蘇軾存詞378首,而他們的名篇分別為12首和11首,名篇的比率分別為52:1和34:1。李清照這種「精品現象」,也蠻值得我們迴味思索。
 
  說到精品率,嶽飛、範仲淹又高過李清照。嶽飛存詞3首,有1首是超級大名篇。範仲淹傳世的詞作總共5首,有2首是名篇。這跟唐代王之渙、張若虛有些接近。王之渙存詩共6首,十大名篇中他就獨佔2首;張若虛存詩僅2首,其中的《春江花月夜》也是名篇。
 
  錢鐘書先生曾在《宋詩選注·序》中說:「在一切詩選裡,老是小傢佔便宜,那些總共不過保存瞭幾首的小傢更占盡瞭便宜,因為他們隻有這點點好東西,可以一股腦兒陳列在櫥窗裡,讀者看瞭會無限神往,不知道他們的樣品就是他們的全部傢當。大作傢就不然瞭。在一部總集性質的選本裡,我們希望對大詩人能夠選到『嘗一滴水知大海味』的程度,隻擔心選擇不當,弄得仿佛要求讀者從一塊磚上看齣萬裡長城的形勢!」錢先生說的是事實。可問題是,唐宋詩詞史上,「小傢」那麼多,為何隻有這幾位小傢「占盡瞭便宜」呢?他們的精品率為何就這麼高呢?
 
  唐代常常被分「四個時期」,四個時期中,盛唐詩歌最盛。宋代則往往被分為南北兩宋。兩宋詞,何者為盛?清代大詞人硃彝尊說:「世人言詞,必稱北宋,然詞至南宋始極其工,至宋季而始極其變。」(《詞綜》)那麼,排行榜反映的兩宋實力情形又如何呢?
 
  如果把30位百首名篇的得主按南北兩宋來分,正好南北宋各一半。擁有名篇的北宋詞人是:柳永、範仲淹、張先、晏殊、歐陽修、宋祁、王安石、蘇軾、晏幾道、章楶、秦觀、賀鑄、周邦彥、晁補之、晁沖之;南宋詞人是:李清照、張元幹、葉夢得、陳與義、嶽飛、陸遊、張孝祥、辛棄疾、薑夔、陳亮、劉過、史達祖、吳文英、蔣捷、張炎。由此看來,南北兩宋詞壇的實力是均衡的。
 
  宋詞,又常被分為婉約、豪放兩派。如果按派別來分,排行榜上豪放、婉約兩派的人氣也是旗鼓相當。王安石、蘇軾、賀鑄、晁補之、張元幹、葉夢得、陳與義、嶽飛、陸遊、張孝祥、辛棄疾、陳亮、劉過、蔣捷等十四人基本上可劃入豪放派,其他詞人則可劃入婉約派。看來,婉約詞,受人歡迎;豪放詞,也同樣招人喜愛。歷史上,曾經重婉約、輕豪放,說婉約是「本色」正宗,豪放詞是「別調」旁流。20世紀以來,又一度重豪放、輕婉約,認為豪放詞思想境界高,婉約詞價值意義小。我們說,歷史是公正的,它平衡瞭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話語在選擇上的差異與變化。
 
  這份排行榜,也是我們團隊精誠閤作的成果。既有分工,更有協作。排行榜的資料,經過多年的增訂補充,最終由鬱玉英校定完成。排行指標,也是她排定。上麵提到的統計方法和統計結果,同樣凝聚瞭她在博士論文中探索的成果。指標解析,則由她和郭紅欣共同執筆。作品的注釋和時賢的研究成果,特別是上海辭書齣版社的《唐宋詞鑒賞辭典》、江蘇古籍齣版社的《唐宋詞鑒賞辭典》等,對我們啟發尤多,謹此緻謝!
 
  我們是史上第一次用排行榜這種方式來解讀、普及唐詩宋詞,給讀者提供一個趣味性的參考「答案」,讓讀者瞭解哪些唐詩宋詞在歷史上比較受人歡迎,哪些作品在歷史上人氣比較旺盛。我們不是要替代讀者的審美,讀者照樣可以對著排行榜來審美欣賞,也可以自己排齣各自心目中的排行榜!我們做的排行榜,不是要顛覆你心中的經典,替代你心中的經典,隻是給你提供一個參照:歷史上公認的經典名篇是哪些。
 
  我們深知,剛剛開拓齣的新路,總會有坑凹不平,但有條新路可走比總是走老路要好!有一個參考性的答案、有一種新的瞭解唐詩宋詞的方式,總比沒有要好!用統計分析的方法來評估衡量唐詩宋詞的影響力,隻是一種嘗試、一種實驗。成敗得失,還需要歷史的檢驗、公眾的認可。如果能由此引發讀者去探索更多更好的評估衡量唐詩宋詞的新方法,那我們就更喜齣望外瞭!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書後,翻閱瞭一下目錄,發現它確實涵蓋瞭不少經典之作,像是蘇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這些都是我們從小到大耳熟能詳的。但比較讓我有點疑慮的是,對於那些比較冷門但其實意境很高的詞人,它是否有足夠的篇幅去介紹?畢竟,「必讀一百首」這個範圍,很容易就變成隻著重在那些被反覆引用、甚至有點「用到爛」的作品上。我希望這本書能帶領讀者去探索一些「遺珠之憾」,而不是純粹的熱門精選集。颱灣的古典文學風氣雖然還在,但年輕一代接觸的管道比較多元,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比較新穎的賞析角度,或許能激發他們重新愛上宋詞的熱情。例如,如果能結閤一些宋代的藝術風格,像是書法、繪畫的意境融入詞的解讀,那層次感就會拉高不少,不隻是純粹的文學分析。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老實講,有點太「教科書感」瞭,那種配色和字體選擇,讓我第一眼以為是哪個高中指定的參考書。不過,我還是很好奇它到底收錄瞭哪些宋詞大傢的作品,畢竟要從浩瀚的宋詞海裡挑齣「一百首必讀」的,這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趣的篩選過程。我期待的是一種能兼顧文學深度又不會太過艱澀的解讀方式,畢竟我們颱灣的讀者,在接觸古典文學時,比較偏好那種既能欣賞詞的音韻之美,又能快速掌握詞人當時的心境和時代背景的詮釋。如果能多加入一些與當時社會風俗的連結,那就更好瞭,畢竟宋代的文人生活,對現代人來說還是蠻遙遠的,多點生活化的描述,能讓那些詞句更有溫度,不再隻是紙上的文字。希望這「二版」在內容編排上能更人性化一些,不要搞得跟古文檢索一樣枯燥。

评分

比較讓我感到好奇的是,既然標榜是「二版」,它在內容上相較於初版有哪些實質的修正或增補?是更正瞭過去版本的一些考據錯誤,還是補充瞭新的研究成果?如果是為瞭迎閤當代讀者的閱讀習慣,我會期望看到一些關於宋詞在現代流行文化中如何被引用的討論,例如在電影、歌麯中的片段選用。這雖然有點跳脫傳統賞析的框架,但對於吸引入門讀者來說,卻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敲門磚。颱灣的古典文學教育,有時候太過強調「背誦」與「規範」,而較少鼓勵「聯想」與「再創造」。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引導性的思考方嚮,鼓勵讀者試著填補詞中的空白,去想像詞人未明說的情感,那它的價值就大大提升瞭。

评分

從排版上看,這本書的紙質和裝幀算是中規中矩,符閤大眾市場的實用取嚮,但老實說,如果想作為一本可以長期擺在書櫃上時常翻閱的鑑賞書,它在視覺美感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特別在乎的是,對於每一首詞的註釋和翻譯,是否能做到精準又不失詩意?有時候,過於直譯的白話文翻譯,反而會削弱瞭宋詞原有的韻味。理想中的呈現方式,應該是像一位很有學養的朋友,在你身邊輕聲細語地跟你講解詞的背景和美感所在,而不是像老師一樣闆著臉孔解釋文法結構。尤其是那些描寫自然景物或季節變化的詞,如果能用更貼近現代人生活的譬喻來解釋,那種意境的傳達就會更到位,讓讀者產生「啊,原來如此」的共鳴感。

评分

整體而言,我希望這本「一本就通」的宋詞選集,能夠真正做到「通」——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的交流。它不能隻是一本工具書,必須帶有一點點人文的溫度。我對它的期望是,它能像一位耐心且博學的嚮導,帶領讀者在宋詞的園林中漫步,時而駐足欣賞一朵名花(如李煜或辛棄疾的絕唱),時而又能發現一片幽靜的竹林(那些被低估的詞人作品)。如果它能成功地讓一個原本對宋詞感到畏懼的讀者,在讀完之後,能主動去找尋下一首宋詞來品味,那麼這本書的任務就達成瞭一半。否則,再多的註解和選詞,都隻是學術上的堆砌,少瞭靈魂的共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