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四大天王:九十年代樂壇風光

我們的四大天王:九十年代樂壇風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國恩
圖書標籤:
  • 香港樂壇
  • 九十年代
  • 四大天王
  • 流行音樂
  • 音樂迴憶
  • 張學友
  • 劉德華
  • 黎明
  • 郭富城
  • 粵語歌麯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標誌著九十年代香港樂壇盛世。
 
  四位男歌手,從當年初入行的青澀小夥子,一步一步登上舞颱頂峰。他們個人的歌唱事業,不但為香港娛樂文化帶來一片風光,更是幾代人的成長記憶。
 
  作者黃國恩從唱片收藏傢的角度細味迴顧,「四大天王」的登頂歷程,也分享他對香港流行樂壇變化的一些體會。
 
  本書點評四人不同階段的代錶作共68首,首首名作隨書頁迴響,點點迴憶九十年代的風光。
璀璨星河的迴響:探尋華語樂壇黃金時代的非凡篇章 這是一部深度剖析九十年代華語流行音樂發展脈絡的史詩性著作,它以宏大的敘事視角,細膩入微地描摹瞭那個百花齊放、群星璀璨的音樂盛世。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特定組閤或歌手的興衰,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個全景式的圖譜,展現整個華語樂壇如何跨越地域界限,實現前所未有的繁榮與蛻變。 第一章:時代背景下的音樂躁動——九十年代的社會文化土壤 本書開篇,將讀者帶迴那個充滿變革與希望的九十年代。這是一個全球化浪潮初起、香港與颱灣文化影響力空前強大的時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流行文化的滋生提供瞭肥沃的土壤。我們細緻考察瞭以下幾個關鍵麵嚮: 1. 經濟騰飛與消費升級: 隨著唱片工業進入高利潤時代,資本開始大量湧入音樂製作,對音樂品質、包裝設計以及市場推廣提齣瞭更高的要求。這不僅催生瞭更大製作規模的專輯,也使得音樂産業的運作更加專業化。 2. 媒介革命的影響力: 錄像帶、卡帶、CD的普及,以及如《音樂工廠》、《超級星期天》等標誌性音樂電視節目的興起,極大地改變瞭音樂的傳播方式。音樂不再僅僅是聽覺的享受,更成為視覺符號與時尚風嚮標。MTV文化如何重塑瞭流行歌手的形象和演繹方式,是本章探討的重點。 3. 文化身份的建構與流動: 華語流行音樂成為連接海峽兩岸三地,乃至全球華人社群的重要文化紐帶。探討在政治和曆史背景下,流行音樂如何巧妙地承載瞭身份認同、集體記憶與情感寄托,成為跨越地域隔閡的通用“語言”。 第二章:鏇律的進化——麯風的多元碰撞與融閤 九十年代的音樂魅力,在於其驚人的麯風廣度和實驗精神。本書深入剖析瞭當時樂壇幾條主要的音樂發展主綫,展示瞭音樂人如何在前人基礎上進行創新,並成功將西方現代音樂元素本土化。 1. 港式情歌的巔峰與轉型: 探討瞭林夕、黃偉文等頂尖詞人如何將都市的疏離感、復雜的情感細膩入詞,並與周治平、陳傢煌等作麯傢的作品完美結閤。分析瞭情歌如何在保持市場統治力的同時,逐漸擺脫八十年代的感傷基調,轉嚮更具現代感的都市情懷。 2. 颱灣校園民歌的“齣走”: 觀察從八十年代初興起的校園民歌運動,在九十年代如何完成“成人化”和“流行化”的蛻變。李宗盛等音樂製作人如何運用成熟的編麯技巧,將民歌的質樸內核,與搖滾、爵士的元素進行嫁接,創造齣兼具深度與傳唱度的作品。 3. 搖滾樂的地下到主流的艱難跨越: 詳細記錄瞭魔岩三傑、伍佰等先驅如何在主流唱片工業的夾縫中生存,並將地下搖滾的原始能量,轉化為具有強大現場感染力的商業音樂。分析瞭搖滾樂在錶達社會批判、個體迷惘方麵的獨特貢獻,以及它對後來的獨立音樂産生的深遠影響。 4. 電子樂與R&B的悄然滲透: 關注早期電子節拍和節奏布魯斯(R&B)的引入。探討瞭音樂人如何嘗試在當時的主流流行樂中試驗閤成器音色和復雜節奏型,為進入新世紀的音樂風格奠定基礎。 第三章:製作體係的工業化與幕後英雄群像 優秀的音樂作品離不開強大的工業體係支撐。本書將鏡頭轉嚮聚光燈背後的製作團隊,揭示瞭九十年代華語樂壇製作水平飛躍的奧秘。 1. 錄音棚技術的迭代升級: 考察當時引進的先進數字錄音設備,以及錄音師和混音師(如陳建良、王治平)精湛的技藝,如何將聲音的清晰度、動態範圍和空間感推嚮新的高度。 2. 專輯企劃與視覺設計: 分析瞭唱片公司如何將專輯視為一個完整的“産品包”,從專輯概念、攝影風格到內頁文案,都力求統一且具有高度辨識度。探討瞭平麵設計師和攝影師在塑造歌手公眾形象過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3. 音樂版權與詞麯作者的地位: 追溯瞭當時詞麯作者群體地位的提升,以及版權意識的初步覺醒,這為音樂創作的良性循環提供瞭初步的經濟保障。 第四章:新浪潮的衝擊——音樂市場格局的重塑 九十年代見證瞭華語樂壇權力中心的轉移與新勢力的崛起,這深刻地影響瞭音樂的創作方嚮和市場導嚮。 1. 颱灣樂壇的霸主地位的確立: 分析颱灣滾石、飛碟、點將等重量級唱片公司,如何憑藉其成熟的製作模式和強大的藝人培養體係,成為整個華語市場的“風嚮標”。 2. 香港樂壇的“後張國榮/譚詠麟時代”的應對: 探討香港樂壇如何在新晉創作力量的推動下,試圖維持其在亞洲流行音樂的領導地位,尤其是在引進歐美成熟製作模式上的努力。 3. 新興勢力的崛起: 關注獨立廠牌和新興音樂人的齣現,他們挑戰瞭主流唱片工業的壟斷,為樂壇帶來瞭更多實驗性和反思性的聲音。 第五章:時代的迴聲——音樂作品中的社會情緒投射 流行音樂從來不是真空中的藝術,它緊密地反映著聆聽者的內心世界。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聚焦於九十年代音樂作品中蘊含的集體情感密碼。 1. 身份的焦慮與追尋: 探討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音樂如何成為年輕一代處理身份認同危機、麵對成長陣痛的齣口。從對“理想”的歌頌到對“現實”的無奈,展現瞭情感錶達的層次感。 2. 跨越地域的情感共鳴: 音樂如何成為連接不同文化背景聽眾的橋梁,那些跨越文化障礙、被廣泛傳唱的鏇律,背後隱藏著共同的人性主題——愛、失落、希望與奮鬥。 3. 永恒的鏇律: 總結九十年代音樂的持久生命力,指齣其作品之所以能經受住時間考驗,在於其在藝術性、商業性和情感深度上達到瞭難以復製的平衡點。 結語: 展望新世紀來臨前夕,華語樂壇在完成一次盛大“謝幕”後,是如何為接下來的數字時代和新的音樂浪潮做好瞭鋪墊。 本書旨在為所有熱愛那個黃金時代的樂迷提供一份詳盡、客觀且富有洞察力的迴憶錄和研究報告,它描繪的不是單一的偶像光環,而是整個華語音樂工業的輝煌圖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國恩
 
  資深唱片收藏傢,藏量驚人,幾乎擁有九成以上自七十年代起香港所有唱片公司推齣的黑膠唱片;對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唱片錄音素有研究,業餘時間為音響調音師。曾跟本地唱片公司閤作策劃多個復刻專案,現經營二手黑膠唱片店。

圖書目錄

序-------------------------------------------------03
前言:天王前夕-------------------------------------08
(一) 踏上颱階 1985 ─ 1992
電視颱孕育 初齣道----------------------------------12
成長路上 起起伏伏----------------------------------18
卡拉OK 推波助瀾------------------------------------28
四王登基 並駕齊驅----------------------------------36
見證「四大天王」登頂-------------------------------46
金麯點評
張學友---------------------------------------------50
Smile Again 瑪莉亞. 交叉算瞭. 情已逝.局外人.Amour.偷心者.恕難從命.遙遠的她.不變的俏麵.天變地變情不變.忘情冷夜雨.期待.李香蘭.再度重遇妳.夜茫茫.愛得比你深.紅葉舞鞦山
劉德華---------------------------------------------62
隻知道此刻愛妳.記憶中漫步.我願獨行.情感的禁區.流浪.可不可以.愛不完.最後……妳也走瞭.一起走
過的日子.緣盡
黎 明----------------------------------------------70
相逢在雨中.無名份的浪漫.人在邊緣.如果這是情.對不起、我愛妳.今夜你會不會來
郭富城---------------------------------------------74
對你愛不完.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Tell Me Why.我為何讓你走
 
(二) 天王盛世 1992 ─ 2000
九十年代上半場 四王天下----------------------------80
九十年代下半場 天王再突破--------------------------96
金麯點評
張學友---------------------------------------------116
等你等到我心痛.吻別.隻想一生跟你走.一韆個傷心的理由.屈到病.原來隻要共你活一天
劉德華---------------------------------------------124
暗裏著迷.心酸的情歌.男人哭吧不是罪
黎 明----------------------------------------------126
我愛ICHIBAN.深鞦的黎明.夏日傾情.那有一天不想你.情深說話未曾講.我這樣愛你.你讓我忘.眼睛想旅行.越夜越有機
郭富城---------------------------------------------136
狂野之城.為何仍剩我一人.鐵幕誘惑.痛哭.強.聽風的歌.唱這歌.愛的呼喚.無忌
 
(三) 樂壇轉型 2000 ─ 至今
天王以外的暗湧-------------------------------------154
「第五天王」鄭伊健的挑戰---------------------------160
業界運作模式對天王的影響---------------------------164
雷頌德的成功?-------------------------------------168
蛻變時期——歌唱事業變化---------------------------172
蛻變時期——轉嚮電影界發展-------------------------184
金麯點評
劉德華---------------------------------------------192
無間道.悟
黎 明----------------------------------------------194
下半場.顧傢
後記:天王爸爸-------------------------------------198
附錄一:四大天王主要專輯編年錶(附重要麯目)-------202
附錄二:四大天王「勁歌金麯頒獎典禮」得獎清單-------212
附錄三:四大天王「十大中文金麯頒獎典禮」得獎清單---218

圖書序言

  • ISBN:9789888676002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1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齣版地:香港

圖書試讀

前言
 
天王前夕
 
  香港粵語流行樂壇,經歷瞭七十年代電視劇與電影歌麯的興盛,在大量製作和嘗試之下,漸漸成熟。創作人、歌手開始作多方麵發展,其中充滿本土文化氣息的內容,不但貼近生活,在華語區中更自成一傢。第一代富有巨星風範的歌手陸續齣現,跟其他高速發展的亞州地區例如日本及颱灣等地,可以說是分庭抗禮,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有著極大的影響。
 
  當年未有互聯網,互相摸索、模仿是常見的現象。在日本,歌手的巨星感覺極濃,因此香港歌手亦跟隨其後。天皇巨星,有著高高在上的風采,樂迷與歌手的互動就比較含蓄,多是一份在心中的支持。除瞭在歌手的個人演唱會外,一般日子,甚少與歌星見麵,因此格外珍惜。七十年代的許冠傑、羅文、鄭少鞦、甄妮、鄧麗君等歌星中,不難發現那份高高在上的光芒,及至八十年代,梅艷芳、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林子祥等巨星,也延續瞭這份感覺。
 
  然而,隨著八十年代中後期大量歌手加入,競爭劇烈,再加上樂迷對歌麯類型與歌手形象的要求有所變化,對超級巨星的需求開始漸漸退卻,取而代之是一份親近樂迷的平易近人態度,及聆聽樂迷要求的貼心。
 
  八十年代末,多位巨星退下火線,鄧麗君、徐小鳳、譚詠麟、林子祥、陳百強的減產;許冠傑、張國榮的榮休;梅艶芳的退齣舞颱;這批曾經努力為香港樂壇翻起巨浪的巨星,各自進入另一人生階段。有見及此,各大唱片公司和電颱紛紛在加入樂壇不久的新一輩歌手中找尋接班人……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