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老虎郵:百年前颱灣民主國發行郵票的故事

颱灣老虎郵:百年前颱灣民主國發行郵票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曆史
  • 颱灣民主國
  • 郵票
  • 集郵
  • 曆史文物
  • 民國史
  • 颱灣文化
  • 百年曆史
  • 稀有郵票
  • 颱灣獨立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一枚獨虎票流浪到邁阿密,
  一瞬間觸發瞭一名年輕科學傢迢遙的追索。

  一九六六年,李明亮在美國邁阿密的一傢集郵店看見獨虎票,他驚訝地盯著票麵上「颱灣民主國」幾個大字,心想自己讀漏瞭曆史課本的哪一章?

  之後李明亮在邁阿密大學攻讀分子生物學,一邊研究人體的遺傳與變異,一邊探索獨虎票的遺傳與變異,他花瞭三十年追尋這段曾經遺失的颱灣曆史。

  獨虎票,老虎郵,颱灣I LOVE YOU,這些曆史課本沒寫的精采故事,讀起來令人又驚又喜,福爾摩沙颱灣,的確是太有趣啦。

  一八九五年,立誌抵抗日軍佔領的颱灣民主國為瞭要籌措軍餉,開始發行郵票。郵票中央印有一隻老虎,起初這隻老虎被當成鬆鼠,後來有人覺得那應該是一隻兇猛的龍,但居然也有人看成蝴蝶、一隻抽筋的小貓,或是一隻不快樂的阿富汗貓,算是上上個世紀的「一虎各錶」吧。

  這套郵票在一八九五年夏天的福爾摩沙登場,卻也在夏天快結束時,隨著颱灣民主國下颱一鞠躬而消失。一百多年後,這套郵票已然是集郵市場上的搶手貨。李明亮醫師在年輕時無意中發現瞭這些與颱灣曆史息息相關的郵票,他耗費數十年心力研究、保存這些颱灣曆史上的寶貝,他知道,越瞭解這套獨虎票的故事,就越瞭解我們颱灣這座島嶼的身世……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圖書《颱灣老虎郵:百年前颱灣民主國發行郵票的故事》的圖書簡介,內容力求詳盡,且不包含該書的實際內容。 --- 書名:颱灣老虎郵:百年前颱灣民主國發行郵票的故事 圖書簡介 引言:一個被曆史塵封的角落 本書深入探索瞭十九世紀末期,颱灣短暫而意義非凡的“颱灣民主國”時期,特彆是與該政權及其發行的郵票相關的曆史脈絡。這不是一本單純的郵票圖錄,而是一部以郵政史為切入點,剖析特定曆史時期颱灣政治、社會、文化變遷的微觀史學著作。 在颱灣曆史上,1895年是一個關鍵的轉摺點。甲午戰爭後,清廷將颱灣割讓予日本,這一變故促使颱灣部分士紳和民眾宣布“颱灣民主國”的成立。這個短暫的政權,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試圖建立一個獨立於清朝統治的政治實體,並在此過程中,留下瞭一係列極具曆史研究價值的物質遺存——特彆是其發行的郵票。 本書旨在還原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通過對“老虎郵”這一特殊曆史符號的考察,重構一個宏大曆史背景下,地方社會如何反應、如何運作,以及如何試圖在權力真空期構建自身秩序的復雜圖景。 第一部分:時代背景的重塑——從“古老的島嶼”到“新興政權” 本部分聚焦於1895年颱灣民主國成立前後的政治生態。我們將詳細梳理中日甲午戰爭對颱灣政局的影響,探討清廷對颱政策的失誤如何為獨立運動埋下瞭伏筆。曆史的鏡頭將對準當時颱灣島內各派係的力量對比,包括傳統的士紳階層、地方武裝力量以及新興的知識分子群體。 權力的轉移與真空: 詳細描繪清朝官員撤離後,颱灣社會在權力結構上的瞬間瓦解與重組過程。 “民主國”的理想與現實: 分析這個短命政權在立國宣言中所承載的政治理想,並對比其在實際統治中遭遇的內部矛盾與外部壓力(主要是日本軍隊的即將登陸)。 郵政係統的必要性: 闡述在一個試圖建立主權國傢的嘗試中,建立獨立的通訊體係是何等重要。郵票,作為國傢主權最直接的象徵之一,其發行並非偶然,而是國傢建構過程中的必然一步。 第二部分:郵政的誕生——一個政權的基礎建設 本章是本書的核心論述之一,重點剖析“老虎郵”的設計理念、發行背景及其行政意義。郵政製度的建立,往往標誌著一個政權試圖將自身權威投射到日常生活中,實現對地方的有效控製。 設計哲學與符號意義: 深入分析郵票圖案的選擇邏輯。為何選擇某些特定的視覺元素來代錶這個新生的政權?這些圖案在當時颱灣社會中可能引發何種解讀?郵票上的文字、年號、麵值,每一個細節都反映瞭製作者試圖傳遞的政治信息。 發行中的行政挑戰: 探討一個倉促建立的政權,在物質資源匱乏、技術人纔缺乏的情況下,如何組織印刷、發行和管理郵票的實際過程。這涉及物資調配、人員任命以及對民間郵路的控製。 從概念到實物: 分析現有曆史資料中關於郵票製作過程的零星記載,推測其印刷工藝、紙張來源以及可能涉及的工匠群體,從而勾勒齣一個邊緣政權在技術層麵的能力邊界。 第三部分:時間的見證者——“老虎郵”的曆史迴響 郵票作為流通的媒介,其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流通本身。本部分將超越郵票的實物本身,探討它們在曆史中的“生命軌跡”。 流通軌跡的重建: 盡管“民主國”存在時間短暫,但其發行的郵票在政權更迭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可能依然被民間或特定群體使用。本書將側重於探討這些郵票在颱灣社會各個階層間流轉的可能路徑,以及它們如何成為記錄政權更迭的無聲證物。 民間視角的解讀: 郵票對普通民眾意味著什麼?是國傢權威的象徵,還是僅僅一種方便的書信憑證?通過對同期民間書信、日記等旁證材料的梳理(如果可得),試圖還原普通人在使用這些郵票時的真實感受與理解。 與日本郵政的交匯: 探討颱灣民主國郵票的停用與日本郵政係統的接管過程。這一過渡期的郵政製度如何處理舊有票品的使用問題,是研究國傢權力更替時行政細節的絕佳案例。 第四部分:曆史的再審視——遺産與象徵 在颱灣民主國覆亡後,這些郵票的命運經曆瞭數次轉摺,它們從“叛亂政權的遺物”逐漸演變為具有研究價值的“曆史標本”。 收藏史的演變: 考察這些郵票在被發現、被收集、被分類,直至進入現代集郵體係的過程。這一過程本身也摺射齣颱灣曆史記憶的重構與政治立場的變遷。 “老虎郵”的象徵意義: 探討在後世的颱灣史書寫中,“老虎郵”是如何被賦予特定政治意涵的。它是短命政權的悲劇寫照,還是颱灣人民反抗外來政權的初期象徵?這種象徵意義是如何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的? 跨學科的視角: 將郵政史研究拓展至政治學、社會學和文化研究領域。郵票的設計美學、發行數量、流通範圍,都是分析一個脆弱政權治理能力和民間接納度的重要指標。 結語:曆史的微小切片 《颱灣老虎郵:百年前颱灣民主國發行郵票的故事》旨在通過對一枚枚小小的郵票的細緻考察,穿透曆史的迷霧,還原一個復雜、動蕩且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颱灣轉型期。它提醒我們,宏大的曆史敘事往往由無數個微小的、日常的細節支撐而成,而這些細節——例如一張郵票的圖案、一次投遞的記錄——恰恰是理解曆史真相的關鍵鑰匙。本書緻力於提供一種嚴謹、客觀且富有洞察力的曆史解讀,讓讀者得以近距離接觸那個“老虎”怒吼卻終歸沉寂的百年往事。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明亮/原著


  1936年生於颱南。颱灣大學醫學係畢業,美國邁阿密大學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博士,曆任美國邁阿密大學助理教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研究員、美國新澤西州立醫牙科大學醫學院小兒科教授及遺傳醫學科主任。1992年應邀迴颱籌建慈濟醫學院,1994年齣任創校校長;2000年至2002年間擔任行政院衛生署長;SARS疫情期間擔任行政院SARS防治及紓睏委員會副召集人。著有《颱灣民主國郵史及郵票》、《輕舟已過萬重山:四分之三世紀的生命與思想》等。

王威智/編撰

  1970年生。颱灣大學中文係畢業,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碩士。喜歡棒球和籃球,和小朋友比起來可說打得不錯。喜讀地圖(有等高綫的那種),幻想走在每天一定看見的颱灣脊梁之上。曾獲時報文學奬、梁實鞦文學奬、聯閤報文學奬、林榮三文學奬。1995年主編《颱灣民主國郵史及郵票》(獨虎,1995);著有散文集《我的不肖老父》(東村,2012)、《製圖師的預言:十六世紀以來關於花蓮的想像》(蔚藍,2014)及繪本故事《兩個鼻孔一起minasi》(文化資産局,2017)等。
 

圖書目錄

故事開始之前 
颱灣郵政.一八九五以前
一八九五.五.二十五 
為什麼印郵票? 
文獻裏的獨虎票 
尋找麥嘉林 
禮密臣與《颱灣島》 
一隻虎的設計 
獨虎票何時發行?數量多少? 
一次搞懂獨虎票版本 
第Ⅳ版應該存在嗎? 
小圓郵戳與大圓郵戳 
預知僞票記事 
獨虎郵政終麯 
 
附錄 
一、泰晤士報︵The Times, London︶報導颱灣獨立 
二、〈颱灣民主國獨立宣言〉
三、〈颱民布告〉
四、颱灣民主國重要曆史及郵政事件
五、《香港曰報》有關颱灣民主國報導一覽 
六、禮密臣,刊於《香港日報》,一八九五年十月三十曰
七、禮密臣,刊於《香港日報》,一八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曰
八、禮密臣,香港版獨虎票郵摺
九、禮密臣,神戶版獨虎票郵摺
十、英國駐安平領事鬍力穡呈駐北京公使歐維訥報告書
 

圖書序言

作者序

  故事開始之前


  本書的前身是《颱灣民主國郵史及郵票》。

  一九九五年,《颱灣民主國郵史及郵票》問世,作者李明亮先生於自序錶明,挑在颱灣民主國一百週年齣版是一項刻意的安排,對他有特彆的意義,因為他成長於颱灣民主國崛起鏇而滅亡之地,颱南府。

  近二十年後,李先生在自傳《輕舟已過萬重山》寫道「一生比較值得留下的書」有兩本,《颱灣民主國郵史及郵票》是其中之一。

  流浪邁阿密

  引爆故事的是一枚流落異鄉的郵票。

  一九六六年夏天,李明亮飛往美國邁阿密深造,某日走進街上郵店,瞥見一套郵票,郵票上印著「颱灣民主國」,這幾個不是難字,湊在一起卻令他感到疑惑而陌生。

  盡管一腹狐疑,李明亮仍齣手買下。對於發行這套郵票的國傢,他一點印象也沒有,迴想中學和大學的曆史課程,記不起颱灣有這麼一個共和國,也想不起哪一本郵票目錄曾收錄這套郵票。

  這是一次偶然的機遇,卻促使李明亮展開遍及全球的文獻搜索。一九六六年起,李明亮設法與世界各地的圖書館取得連係。在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李明亮看到甲午戰後協助中國與日本談判的美國領事約翰.福斯特(John  W.  Foster)的手稿,那些泛黃易碎的破舊紙張把曆史活生生的帶迴眼前,讓一個幾十年後來自颱灣的年輕人心生難以付諸紙筆的感觸。

  這一項追索持續瞭三十年。在漫長的曆程中,李明亮盡可能以照相的方式攝取圖片,有計畫地收集零零碎碎的文獻,與許多研究獨虎票的專傢交換意見,拜訪集郵傢,親見貴重的收藏。善意來自各方,其中最令人敬佩的是颱中烏日的陳鄭添瑞醫師,大方且無私的齣藉珍稀的颱灣民主國郵票,無條件無限期供李明亮研究。

  颱灣民主國郵票印行的數量與日期一直缺乏可考的官方記錄,文獻上充斥各種臆測及假設性的推論,李明亮「希望能將其中許多空白補起來,以釐清曖昧不明的說法」,以接近曆史的原貌。懷著這樣的期許,李明亮在一九九○年代初完成瞭《颱灣民主國郵史及郵票》英文初稿。

  《颱灣民主國郵史》寫什麼?

  《颱灣民主國郵史及郵票》可大彆為三個部分。

  首先是文獻迴顧,包括颱灣民主國的簡史、颱灣民主國郵政事務創辦人麥嘉林(C.  A.  McAllum)在颱灣的服務曆程—由於資料闕稀以至於顯得疏簡,而且帶有推測性質,此外還有一篇首任美國駐颱領事禮密臣(James W. Davidson)的傳略。

  其次,李明亮深入探討郵票的發行日期、數量、設計、版本、紙質、顔料、郵戳、實寄封……,並細究版本,包括每一個版本的特徵與問世背景。

  在長達三十年的探索曆程裏,李明亮徹底展現科學傢本色,盡管不是狂熱的郵票迷,也不是搜奇納珍的收藏傢,卻以最認真的集郵傢也想不到的科學研究方法,試圖揭開獨虎票的身世。他使用精度一微米(10-6M)的測微器測量紙張厚薄;他把獨虎票送進巨大的PIXE分析器,利用質子撞擊引齣X光以分析紙張和顔料的化學組成(部分珍貴的郵票因此受到損傷),藉此界定個彆版本的特性,同時辨識真僞;他利用顯微鏡令紙張縴維和顔料顆粒原形畢露;他大量羅列反覆比較郵戳、郵資、實寄封,放膽推論在獨虎票的時代終結以前僞票即已誕生,而精心假造的實寄封比比皆是。一切費心實驗分析的結果都以科學研究的嚴謹精彩地呈現在第三部分,那些化學元素的組成分析圖整齊排列在書頁上,默默訴說當代先進科技如何介入曆史的追尋,從而激發絢麗的火花。

  還有附錄,李明亮蒐集難得一見的文獻,包括颱灣民主國建國兩天後躍上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的報導、兩篇颱灣民主國覆亡一個月內刊登於《香港日報》(Hong  Kong  Daily  Press,今已停刊)的文章、兩本著名的獨虎票小郵冊、一九七二年從德文譯迴中文的〈獨立宣言〉,以及安平領事鬍力穡(Richard W. Hurst)對颱灣民主國結束過程的描述。

  兩個核心人物

  颱灣民主國隻發行過一套郵票,至少正式發行兩個版次,一般認為發行三或四版。這套郵票在颱灣稱為「獨虎票」,國外通常稱為「一八九五年的颱灣黑旗票」(Black  Flag  Issue),盡管郵票上沒有黑旗的字樣或圖樣,而是緣自當時颱灣民主國在颱南(聽起來像中華民國在颱北)的實際領導人黑旗將軍劉永福。

  獨虎票是本書的主角,而創造獨虎票的關鍵人物是麥嘉林,當年他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英籍海關小職員。戰爭開始不久,颱灣民主國的銀糧即耗用殆盡,滿清大員如張之洞等允諾秘密資助,後來證實他們的承諾比泡沫還脆弱。為瞭籌足軍款銀糧,劉永福的幕僚想盡辦法,其中吳質卿在八月上旬一個或許十分晴朗美好的上午踏進安平海關(即颱南海關),嚮被迫留守的麥嘉林徵詢意見。

  我們很有理由相信吳質卿是在萬念俱灰之下拖著腳步跨進海關大門,在空蕩蕩的海關房捨見到麥嘉林。一八九五年的麥嘉林極可能還是一個不滿二十五歲的年輕人,而一個生於鹹豐末年在官場飽經曆練的中國幕僚其世故老練絲毫毋須置疑,會嚮一個外國小夥子徵詢如何籌錢打仗嗎?至少不太可能正經嚴肅地請教,何況在此數天前劉永福纔受到吳質卿的鼓動,決定設立官銀票局。吳質卿嚮一個無關的局外人吐苦水的成分居多,或許基於禮貌,麥嘉林纔隨口提起郵票。

  麥嘉林究竟基於什麼理由提議發行郵票,或許是一道無解的謎,但他後來確實成為颱灣民主國郵政的主事者,郵局就設在他正職所在的安平海關。此時的麥嘉林是海關代理主管,日常起居生活不是在海關,就是在稅務司公館。據考證,海關位於安平舊港南岸與東岸交會處,已不復存,原址今為國立颱南高級海事水産職業學校;而稅務司公館一度是颱南市立永漢民藝館,如今是「熱蘭遮城博物館」所在地。

  無論發行郵票的颱灣民主國還是承辦業務的安平海關,似乎都沒有留下可靠的文書紀錄,所幸戰地記者禮密臣在某種程度上彌補瞭這個缺憾。當時禮密臣年僅二十三歲,韆裏迢迢越洋趕到颱灣,站在明顯親日的立場全程目睹颱灣的不安、反抗與屈從。接下來幾個月,獨虎票登場。在比颱灣民主國更短命的安平海關郵政史中,禮密臣扮演的無疑是一個戲分吃重的配角。一九○三年,禮密臣齣版《颱灣島的過去與現在》(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一部極具份量的颱灣專著,也是多年後李書及本書提到相關的曆史時間與地點時重要的依據。

  關於本書

  一九九五年,筆者有幸參與《颱灣民主國郵史及郵票》的編輯工作。二十年後,筆者嚮李明亮先生徵詢是否可能以原書為基礎改編重新齣版,讓更多人認識那一個混亂時代的另一個麵嚮。

  在書信往返中,李先生展現瞭一名前行者無比的氣度及一位長者的溫暖與謙遜。他說:「颱灣民主國那一段曆史不是任何人的專利,我很高興有人有興趣寫它。尤其是麥嘉林這個人,我曾想盡辦法尋找他的後代,但一直沒有找到。如果新書中提到我的書的部分,你們可以說這是引用某某人的書作,這樣就夠瞭。」

  今《颱灣民主國郵史及郵票》得以另一個麵貌再度麵世,一方麵重新編敘獨虎票的故事,一方麵步踵前輩的足跡,繼續鑽尋文獻,試圖深掘麥嘉林在遠東的行止經曆。這或許是嚮李先生緻敬並緻謝的最佳方式瞭。

  在此必須說明,李氏原書提及外籍人士,名氏往往直採音譯,然而曾任職大清海關和駐清領事館的外國人各自擁有正式漢名。筆者透過網路檢索哈佛大學圖書館數位化的《新關題名錄》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人名權威檢索係統」,並查閱《清季中外使領年錶》與《近代來華外國人名辭典》等書,為李書提及的外籍使館及海關人員迴復官方登載的漢名,藉此盡可能貼近曆史。於是,颱灣民主國時期英國駐安平領事Richard W. Hurst,李書作「賀斯特」,改為「鬍力穡」;同時期安平(颱南)海關主管William F. Spinney,李書作「司畢尼」,改為「司必立」;其他於前述文獻留有紀錄者均循此原則更改,不一一列舉。
唯一的例外是James Wheeler Davidson,也就是禮密臣,李氏原書裏的戴維遜。

  一八九五年Davidson從日本轉進颱灣,時任颱灣巡撫的唐景崧發予護照,上載漢名為「德衛生」。一九○四年,北京美國公使館應Davidson之請將其官方漢名改為「達飛聲」,稍後中國外務部接獲通知,「達飛聲」於是成為Davidson在官方文獻裏的正式漢名。

  不過,「禮密臣」這個譯名似乎纔更能顯齣Davidson與颱灣關係匪淺。一八九六年,大稻埕23富商李春生與Davidson同訪日本,後來李氏在《東遊六十四日隨筆》一書以颱灣通行的閩南語發音稱Davidson為「禮密臣」(Lé-bit-sîn)。直到一九○三年Davidson離開颱灣,滯颱前後九年,其間親見乙未戰事,初任美國駐淡水領事代辦,後任駐淡水領事,目睹世紀之交動盪的颱灣,撰寫《颱灣島》。這段期間的Davidson是一個以Lé-bit-sîn之名深涉颱灣曆史的美國人,盡管其人立場一嚮親日。是以本書在此不採「德衛生」或「達飛聲」,並暫請原書《颱灣民主國郵史及郵票》的「戴維遜」退場,讓「禮密臣」登颱。

  此外,李氏原著註解钜細靡遺,本書為利於閱讀而適度刪修,部分則代之以更新的資訊,如引用之書籍版本。又原書參考書目羅列連頁,本書未予保留,如需深入追索,查閱原書是最佳也是必要的途徑。

  後來

  一枚獨虎票流浪到邁阿密,一瞬間觸發瞭一名年輕科學傢迢遙的追索。

  二○一七年十月,一個日頭西斜清風吹拂的午後,李明亮一度陷入久遠的迴憶,他說,半世紀前那一枚不可思議的獨虎票,其實是一枚第iii版僞票。
 

圖書試讀

一隻虎的設計
 
獨虎票的圖版設計分成四個部分。
 
拆解獨虎票
 
首先是發行國傢的名稱。
 
根據李明亮的研究,獨虎票有四個版本,外加一個試用版。毫無例外地,國傢名稱安放在任一版本最上方,但試用版採用「民主國」,第I、II、III、IV版則為「颱灣民主國」。
 
郵票左邊有「士擔帋」三個字,這是stamp  paper的粵語音義閤譯詞,「士擔」是stamp的音譯,paper是「紙」,但改採異體字「帋」。郵票的右側為麵值,單位是「錢」。剩餘的版麵—也就是郵票正中間—安置瞭一隻動物,這隻動物一齣現就大大引發猜疑。
 
A Republic Proclaimed
 
無論「民主國」還是「颱灣民主國」,在獨虎票上都由右而左排列。傳統中國文字書寫方嚮為從上至下由右而左,和今日橫式書寫由左至右的習慣不一樣。附帶一提,當時颱灣平民多為文盲,隻有少數人受過教育,禮密臣就懷疑整個颱灣島上懂得「共和國」(republic)一詞涵義的不超過一韆人。
 
嚴格說來,中文的「民主國」錶示民主的國傢,未必是歐美認知的共和國。根據黃昭堂的說法,「民主國」這三個字是滿清對共和國的官方稱呼,當年中國與法國在越南戰爭,在對法國交涉以及官方文獻上都稱法國為「大法民主國」,可見「民主國」三個字在中國雖不是陌生字眼,但顯然未獲充分理解。
 
獨虎票的郵戳有兩款,字樣都是英文,而且採用不一樣的英譯,一是FORMOSAN REPUBLIC(福爾摩沙共和國),另一個是TAIWAN  REPUBLIC(颱灣共和國)。大清海關末代淡水稅務司馬士在〈夭壽的共和國〉(A  Short  Lived  Republic)一文採用「福爾摩沙共和國」,禮密臣也是。其他許多人則選擇「颱灣共和國」,藍厚理(H.  J.  Lamley)在討論中國近代史時就採用「颱灣共和國」。
 
一八九五年五月二十七日倫敦《泰晤士報》刊登颱灣民主國獨立的消息(全文如附錄一),標題為「福爾摩沙宣布成立共和國」(A  Republic  Proclaimed  in  Formosa),並未提到正式的國傢名稱。幾天後,五月三十一日的《香港日報》第二版有一篇〈颱灣之動亂〉(The  Rebellion  in  Formosa),說「共和國宣布獨立」(Declaration of the Republic),對於國名同樣隻字未提。
 
音義閤譯士擔帋
 
獨虎票很可能是古今中外唯一在票麵上使用譯文的郵票。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颱灣老虎郵:百年前颱灣民主國發行郵票的故事”成功地勾起瞭我的強烈興趣。在我看來,郵票從來都不是簡單的紙片,它們是曆史的信使,是時代的縮影,更是文化和情感的載體。尤其當它與“颱灣民主國”這樣一個特殊的曆史時期結閤時,其意義就更加非凡。我很好奇“老虎郵”這個名字的由來,它是否與颱灣原生的動物、原住民文化,或是當時人們的精神寄托有關?而“百年前”這個時間段,又將我們帶入瞭一個充滿變革和故事的年代。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深入瞭解這些郵票的每一個細節:它們的發行背景、設計理念、藝術價值,以及在那個特定曆史時期它們所承載的政治信息和民眾情感。我相信,通過對這些郵票的細緻解讀,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那個時期颱灣的社會風貌、政治氛圍,甚至是一些鮮為人知的曆史片段。這本書無疑是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那段塵封往事的好奇心。

评分

作為一位對集郵和曆史都頗感興趣的讀者,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恰到好處。我對“百年前颱灣民主國發行郵票的故事”這個主題有著天然的好奇心。在那個曆史交匯的時期,颱灣的政治地位和身份認同經曆瞭深刻的變遷,而官方發行的郵票,作為國傢主權的象徵,無疑是最直接的體現之一。“颱灣老虎郵”這個頗具辨識度的名字,讓我猜測這些郵票可能在設計上有著獨特的民族或地域元素,特彆是“老虎”的意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往往寓意著威嚴和力量,在颱灣的語境下,它可能承載著更豐富、更具地方特色的解讀。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梳理這些郵票的起源、設計理念、印刷技術,以及在那個特定曆史時期它們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郵票的物質層麵,而是能夠深入挖掘這些郵票背後所蘊含的曆史事件、人物故事,以及它們如何反映瞭當時颱灣社會的變遷和人們的心路曆程。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通過一枚枚小小的郵票,去觸摸那個年代的脈搏。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復古的韻味,柔和的色調和精美的插圖立刻吸引瞭我的目光。從書名就可以感受到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觸摸到百年前颱灣的脈搏。我一直對那個動蕩而又充滿希望的時代充滿好奇,特彆是那些承載著曆史印記的郵票,它們不僅僅是信件的載體,更是那個時期社會風貌、政治格局乃至人們情感的沉默見證。想象一下,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一枚小小的郵票,是如何跨越山海,傳遞思念,又或是承載著國傢 nascent 的夢想。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那些郵票的設計理念,它們所使用的圖案、文字、甚至是紙張材質,是否都蘊含著特殊的含義?例如,作為“颱灣民主國”發行的郵票,它們是否在設計上傳達瞭當時特定的政治訴求和民族精神?那些設計者又是誰?他們當時的心境是怎樣的?這本書似乎是一扇窗,讓我能夠窺見那個時代的縮影,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那段並不遙遠的過去。我渴望通過這本書,不僅僅是瞭解郵票本身,更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的喜怒哀樂。

评分

我總覺得,曆史的細節往往隱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件裏,而郵票無疑就是極好的載體。這本書的標題“颱灣老虎郵”本身就充滿瞭神秘感和地域特色,“老虎”二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力量、守護,或者是一種特殊的象徵意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為什麼會選擇“老虎”作為郵票的主題?這背後是否有關於颱灣原住民文化、神話傳說,甚至是當時統治者試圖塑造的某種國傢形象的關聯?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將郵票與“颱灣民主國”聯係起來,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故事性的設定。一個短暫存在的“民主國”,它的官方郵票,其價值和意義必然非同尋常。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這些郵票的發行背景、曆史意義,以及它們在當時的流通情況。也許,通過對這些郵票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更清晰地勾勒齣那個時期颱灣的政治格局、社會動態,甚至是與外界的聯係。而“百年前”這個時間點,也為故事增添瞭一層懷舊和追溯的色彩,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已經被時光掩埋的傳奇。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有一種古老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感覺,讓我立刻被吸引住瞭。標題“颱灣老虎郵:百年前颱灣民主國發行郵票的故事”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性和神秘感。我一直對那些承載著曆史印記的物件非常著迷,而郵票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老虎”這個詞,讓我聯想到力量、守護,以及一種獨特的地域象徵。我非常好奇,為什麼會選擇“老虎”作為郵票的主題?這背後是否與颱灣的自然環境、原住民文化,或者當時的政治氣候有關?而“颱灣民主國”這個短暫而又特殊的曆史時期,它的官方郵票,一定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曆史信息。我渴望通過這本書,瞭解這些郵票的設計背景、發行細節、在當時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是如何反映那個時代的政治訴求和人民願望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穿越時空,感受百年前颱灣那段跌宕起伏的曆史,並從一枚枚小小的郵票中,挖掘齣那些被時光掩埋的生動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