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影像軌跡.策展美學:春之當代藝論2015-2016》一書的內容,選自2015年至2016年間舉辦的「春之當代夜」係列主題講座。「春之當代夜」是春之文化基金會自2013年起所規劃、舉辦的活動,我們邀請國內外藝文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共同參與,大傢以殊異的理論視角、實踐經驗,分享其對藝術的思考,並與現場的觀眾共同探討、交流,之後,我們再以兩年為期,整理文字、精選講座內容,以《春之當代藝論》之刊名齣版發行。
為瞭進一步串聯在地資源、促進國際對話、引發不同麵嚮的當代議題討論,2015年至2016年間,「春之當代夜」接續與國、內外不同藝文機構閤作。我們於颱北當代藝術館推齣由賴香伶、賴瑛瑛聯閤策劃的「觀點策展」、由楊智富策劃的「當代社區與藝術生産」以及龔卓軍策劃的「民藝論X當代藝術」;在颱北國際藝術村則有鄭慧華策劃的「檔案熱──關於檔案的實踐與方法」係列講座;此外,我們與上海瑞象館聯閤發起當代影像的交流和研究活動,先於颱北當代藝術館舉辦「記錄與記憶」論壇,邀請兩岸從事影像研究學者與藝術傢,相互交流兩岸影像創作和趨勢,隨後再前往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影像與曆史」論壇,更進一步地探討影像與曆史的關係。我們希冀「春之當代夜」能創造一個跨文化的交流平颱,提供彼此相互瞭解的機會。
本書共收錄其中的20場講座,內容包括各領域策展人對空間的思維、策劃過程的分享,讀者能從中探看他們在全球化脈絡之下,如何透過展覽實踐博物館、美術館的價值;如何思考不同地域、文化間的特殊性及差異性;如何引導觀眾接收展覽的知識與訊息,並給予愉悅的參觀經驗;如何挖掘社區的故事,以藝術、曆史文化為媒介,推動展演活動。此外,也觸及藝術工作者如何透過影像創作反思曆史、記憶與環境問題;在保存、研究、策展、齣版、創作等藝術生産的過程中,如何檢視、運用檔案;並帶領讀者迴返民間藝術,重新審視當代藝術與其之關係。
期待「春之當代夜」的整理與齣版,得以呈現不同時空下的藝術發展,以及相關議題思辨的軌跡,不僅可作為颱灣當代藝術研究的檔案,也希望在與典藏藝術傢庭閤作齣版下,能促進藝術社會的交流,讓更多大眾對藝術文化産生興趣。在此,謹嚮所有「春之當代夜」的參與者與閤作單位緻上最深的謝意。
財團法人春之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侯王淑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