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 上(三版)

閱微草堂筆記 上(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清代文獻
  • 筆記小說
  • 閱微草堂
  • 紀曉嵐
  • 文學
  • 曆史
  • 文化
  • 古典文學
  • 隨筆
  • 清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紀昀所著的五種筆記小說集的總名,包括《灤陽消暑錄》六捲、《如是我聞》四捲、《槐西雜誌》四捲、《姑妄聽之》四捲、《灤陽續錄》六捲,是清代文言小說的代錶作之一,與蒲鬆齡的《聊齋誌異》並稱,風行一時。
   
  本書是紀昀晚年的作品,那時的他已是見識多廣,學問有成,賓朋眾多的人,於是「追錄見聞,憶及即書」(《灤陽消暑錄》序),加以「友朋聚集,多以異聞相告」(《槐西雜誌》序),紀昀也予以記錄。由於故事的來源是多方麵的,因而內容顯得豐富多彩,精粗雜陳:既有上層社會的故老遺聞,也有下層百姓的麯巷瑣談,反映瞭當時的社會生活,揭示瞭社會的種種矛盾,顯現瞭各個階級及人物的善行與惡跡。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紀昀


  字曉嵐,生於清雍正二年六月,卒於嘉慶十年二月,河北省獻縣人。齣生在一個世代書香之傢,31歲中進士,繼授編修。乾隆三十三年,因捲入虧空案,被發配到新疆,佐助軍務。後召還,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紀曉嵐性格幽默,與乾隆君臣之間,有許多軼事流傳下來。
 

圖書目錄

捲一 灤陽消夏錄【一】(四十七則)
捲二 灤陽消夏錄【二】(四十八則)
捲三 灤陽消夏錄【三】(四十四則)
捲四 灤陽消夏錄【四】(五十三則)
捲五 灤陽消夏錄【五】(五十四則)
捲六 灤陽消夏錄【六】(五十一則)
捲七 如是我聞【一】 (六十三則)
捲八 如是我聞【二】(六十則)
捲九 如是我聞【三】(七十則)
捲十 如是我聞【四】(六十三則)

圖書序言

原序

  文以載道,儒者無不能言。夫道豈深隱莫測,祕密不傳,如佛傢之心印,道傢之口訣哉!萬事當然之理,是即道矣。故道在天地,如汞瀉地,顆顆皆圓;如月映水,處處皆見。大至於治國平天下,小至於一事一物,一動一言,道無不在焉。文,其中之一端也,文之大者為《六經》,固道所寄矣。降而為列朝之史,降而為諸子之書,降而為百氏之集,是又文中之一端,其言皆足以明道。再降而稗官小說,似難無與於道矣;然《漢書.藝文誌》列為一傢,曆代書目亦皆著錄。乃荒誕悖妄,雖非近於正道,於人心世道,亦未嘗無所裨益。

  河間先生,以學問文章負天下重望,而天性孤直,不喜以心性空談,標榜門戶;亦不喜纔人放誕,詩壇酒社,誇名士風流。是以退食之餘,惟耽懷典籍;老而懶於考索,乃采掇異聞,特作筆記,以寄所欲言。《灤陽消夏錄》等五書,俶詭奇譎,無所不載;洸洋恣肆,無所不言。而大旨要歸於醇正,欲使人知所勸懲。故誨淫導欲之書,以佳人纔子相矜者,雖紙貴一時,終漸歸湮沒。而先生之書,則梨棗屢鎸,久而不厭,是則華實不同之明驗矣。顧翻刻者訛誤實繁;且有妄為標目,如明人之刻《冷齋夜話》者,讀者病焉。

  時彥夙從生生遊,嘗刻此本,先生頗以為知言,乃附跋於後,爾來版更漫漶,乃請先生閤五書為一編,而仍各存其原著,並手校不憚煩勞。檢視一過,伏行摹印。雖先生之著作不必藉此刻以傳,而考古參詳者亦可得此而深思焉。

  是為序。
 
  庚申季鞦之吉 門人盛時彥謹誌

鄭序

  河間紀文達公,久在館閣,鴻文钜製,稱一代手筆。或言公喜詼諧,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今觀公所署筆記,詞意忠厚、體例謹嚴。而大旨悉歸勸懲,殆所渭是非不謬於聖人者與!雖小說,猶正史也。公自雲:「不顛是非如碧雲騢,不懷挾恩怨如周秦行紀,不描摹纔子佳人如《會真記》,不繪畫橫陳如秘辛。」冀不見擯於君子。蓋猶公之謙詞耳。公之孫樹馥,來宦嶺南,從索是書者眾,因重鋟闆。樹馥醇謹有學識,能其官,不墮其傢風雲。
 
道光十五年乙末春日 龍溪鄭開僖識

  紀昀 詩二首

  韆生心力坐銷磨,紙上煙雲過眼多。
  擬築書倉今老矣,隻應說鬼以東坡。

  前因後果驗無差,瑣記搜羅鬼一車。
  傳語洛閏門弟子,稗官原不入儒傢。

  觀弈道人自題
 

圖書試讀

捲一  灤陽消夏錄【一】 (四十七則)
 
乾隆酉夏,以編排秘籍,於役灤陽。時校理久竟,特督視官吏題簽庋架而已。晝長無事,追錄見聞,憶及即書,都無體例。小說稗官,知無關於著述;街談巷議,或有益於勸懲。聊付抄胥存之,命曰《灤陽消夏錄》雲爾。
 
神豬
 
鬍禦史牧亭言:其裏有人畜一豬,見鄰叟輒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見他人則否。鄰叟初甚怒之,欲買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經所謂夙冤耶!世無不可解之冤。」乃以善價贖得,送佛寺為長生豬。後再見之,弭耳昵就,非復曩態矣。嘗見孫重畫伏虎應真,有巴西李愆題曰:「至人騎猛虎,馭之猶騏驥。豈伊本馴良,道力消其鷙。乃知天地間,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無為多畏忌。」可為此事作解也。
 
智狐
 
滄州劉士玉孝廉,有書室為狐所據。白晝與人對語,擲瓦石擊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平原董思任,良吏也,聞其事,自往驅之。方盛陳人妖異路之理,忽簷際朗言曰:「公為官頗愛民,亦不取錢,故我不敢擊公。然公愛民乃好名,不取錢乃畏後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睏。」董狼狽而歸,咄咄不怡者數日。劉一僕婦甚粗蠢,獨不畏狐。狐亦不擊之。或於對語時,舉以問狐。狐曰:「彼雖下役,乃真孝婦也。鬼神見之猶斂避,況我曹乎!」劉乃令僕婦居此室。狐是日即去。
 
諧鬼
 
愛堂先生言:聞有老學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學究素剛直,亦不怖畏,問:「君何往?」曰:「吾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攝,適同路耳。」因並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廬也。」問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晝營營,性靈汩沒。惟睡時一念不生,元神朗澈,胸中所讀之書,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竅而齣,其狀縹緲繽紛,爛如錦綉。學如鄭、孔,文如屈、宋、班、馬者,上燭霄漢,與星月爭輝。次者數丈,次者數尺,以漸而差,極下者亦熒熒如一燈,照映戶牖。人不能見,惟鬼神見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學究問:「我讀書一生,睡中光芒當幾許?」鬼囁嚅良久曰:「昨過君塾,君方晝寢。見君胸中高頭講章一部,墨捲五六百篇,經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為黑煙,籠罩屋上。諸生誦讀之聲,如在濃雲密霧中。實未見光芒,不敢妄語。」學究怒叱之,鬼大笑而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