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財務長角色與財務管理之發揮 Unit 1-1 財務長的角色 Unit 1-2 財務長職責任務與原則 Unit 1-3 財務管理之功能 Unit 1-4 財務部各處工作職掌實例
第 2 章 認識三大財務報表與分析 Unit 2-1 認識資產負債表 Unit 2-2 資產負債表三要素 Unit 2-3 認識損益表 Unit 2-4 損益表分析能力 Unit 2-5 認識現金流量表 Unit 2-6 財務報表彙整摘要 Unit 2-7 何謂財報分析及內容 Unit 2-8 財務結構與償債能力分析 PartⅠ Unit 2-9 財務結構與償債能力分析 PartⅡ Unit 2-10 營業能力分析 Unit 2-11 獲利能力與市場價值分析 PartⅠ Unit 2-12 獲利能力與市場價值分析 PartⅡ Unit 2-13 投資報酬率 Unit 2-14 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Unit 2-15 財務報表之閱讀及分析重點 PartⅠ Unit 2-16 財務報表之閱讀及分析重點 PartⅡ Unit 2-17 財務報表之閱讀及分析重點 PartⅢ Unit 2-18 財務報表之閱讀及分析重點 PartⅣ
第 3 章 流動資金與現金管理 Unit 3-1 流動資金的重要性及種類 Unit 3-2 流動資金的來源分析 Unit 3-3 如何加速流動資金周轉 Unit 3-4 現金管理的重點 Unit 3-5 多餘現金進行短期投資原則 Unit 3-6 季節性與長久性流動資金來源 Unit 3-7 貨幣市場融通流動資金方式
第 4 章 普通股、特別股、庫藏股 Unit 4-1 普通股的意義與特質 Unit 4-2 股本的種類 Unit 4-3 股票的意義與股款繳納 Unit 4-4 普通股的股東權利及其優點 Unit 4-5 發行普通股考量因素 Unit 4-6 特別股的優惠及限制 Unit 4-7 庫藏股的意義及買回時機 PartⅠ Unit 4-8 庫藏股的意義及買回時機 PartⅡ Unit 4-9 庫藏股相關法令規範
第 5 章 股利與員工股票分紅 Unit 5-1 公司股利的分類及發放程序 Unit 5-2 公司發展階段下的股利政策 Unit 5-3 股利支出多少的考量因素 Unit 5-4 股利政策制定原則 Unit 5-5 股利再投資理論 Unit 5-6 激勵員工四種股票操作工具 Unit 5-7 何謂員工分紅配股?
第 6 章 保留盈餘、公積提存、準備提存 Unit 6-1 保留盈餘的意義及來源 Unit 6-2 公司盈餘處理方式 Unit 6-3 公積的類型及目的 Unit 6-4 準備的意義及類型
第 7 章 金融市場與銀行聯貸 Unit 7-1 金融市場概況 Unit 7-2 國內貨幣市場之信用工具種類 Unit 7-3 銀行聯貸綜述 PartⅠ Unit 7-4 銀行聯貸綜述 PartⅡ Unit 7-5 企業內外部資金來源
第 8 章 證券市場 Unit 8-1 證券市場之結構概況 Unit 8-2 我國證券商種類 Unit 8-3 證券發行的方式 Unit 8-4 何謂IPO? Unit 8-5 證交所審查上市申請作業程序 PartⅠ Unit 8-6 證交所審查上市申請作業程序 PartⅡ Unit 8-7 證交所審查上市申請作業程序 PartⅢ
第 9 章 企業海外籌資 Unit 9-1 企業海外籌資之管道 PartⅠ Unit 9-2 企業海外籌資之管道 PartⅡ Unit 9-3 企業海外上市之原因 Unit 9-4 赴美國申請上市作業及準備 PartⅠ Unit 9-5 赴美國申請上市作業及準備 PartⅡ Unit 9-6 赴美國申請上市作業及準備 PartⅢ Unit 9-7 海外上市或募資成功的因素 Unit 9-8 企業海外上市之考量 PartⅠ Unit 9-9 企業海外上市之考量 PartⅡ
第 10 章 私募與公司債發行 Unit 10-1 何謂私募? Unit 10-2 公司債的意義與特質 Unit 10-3 公司債、優先股與普通股之比較 Unit 10-4 公司債形式的種類
第 11 章 預算管理制度與BU制度 Unit 11-1 預算管理制度的目的及種類 Unit 11-2 預算如何制定及調整 Unit 11-3 BU制度的預算趨勢 Unit 11-4 何謂BU制度及其優點 Unit 11-5 BU制度之運作及成功要因 Unit 11-6 損益平衡點的用途及計算
第 12 章 公司治理、企業社會責任及投資人 關係管理 Unit 12-1 公司治理的源起及其優點 Unit 12-2 公司治理原則 PartⅠ Unit 12-3 公司治理原則 PartⅡ Unit 12-4 公司治理機制之設計 Unit 12-5 公司治理有問題之判斷 Unit 12-6 公司治理的涵義及發展歷程 Unit 12-7 成立公司治理中心與辦理公司治理評鑑 Unit 12-8 上市櫃公司實施公司治理制度之重要方向 PART I Unit 12-9 上市櫃公司實施公司治理制度之重要方向PART II Unit 12-10 公司治理六大原則及公司治理藍圖五大計畫項目 Unit 12-11 審計委員會及薪酬委員會之組成與職權 Unit 12-12 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及範圍 Unit 12-13 企業社會責任的活動及效益 Unit 12-14 企業社會責任的作法 PartⅠ Unit 12-15 企業社會責任的作法 PartⅡ Unit 12-16 企業社會責任的評量指標 Unit 12-17 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戰略 Unit 12-18 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 Unit 12-19 波特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看法 Unit 12-20 投資人關係管理的目的 Unit 12-21 投資人關係的對象及作法 Unit 12-22 投資人關係的年報撰寫 Unit 12-23 法人說明會 VS. 巡迴說明會
第 13 章 投資報酬率計算方法 Unit 13-1 評估投資計畫報酬率的方法 PartⅠ Unit 13-2 評估投資計畫報酬率的方法 PartⅡ Unit 13-3 投資報酬率方法的優缺點彙整
第 14 章 企業併購 Unit 14-1 企業追求成長的方式 Unit 14-2 跨國併購的動機 PartⅠ Unit 14-3 跨國併購的動機 PartⅡ Unit 14-4 併購的類型與實地審查 Unit 14-5 企業價值的評估方法 Unit 14-6 併購的成功因素及其流程 Unit 14-7 股權收購的三種方式 Unit 14-8 併購方式的種類及收購對象分類 Unit 14-9 併購策略思考點、選擇併購對象及併購價值 評價方法之優缺點
第 15 章 降低財務風險與建立內部控制 Unit 15-1 降低財務風險之方法 PartⅠ Unit 15-2 降低財務風險之方法 PartⅡ Unit 15-3 降低財務風險之方法 PartⅢ Unit 15-4 企業財務面潛在風險 PartⅠ Unit 15-5 企業財務面潛在風險 PartⅡ Unit 15-6 企業財務面潛在風險 PartⅢ Unit 15-7 公開發行公司內部控制之建立 PartⅠ Unit 15-8 公開發行公司內部控制之建立 PartⅡ
第 16 章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 Unit 16-1 何謂IFRS? Unit 16-2 IFRS適用範圍及時程 Unit 16-3 IFRS對企業的影響
第 17 章 信用評等 Unit 17-1 何謂信用評等? Unit 17-2 為何需要信用評等? Unit 17-3 信用評等作業流程 PartⅠ Unit 17-4 信用評等作業流程 PartⅡ
第 18 章 經營分析 Unit 18-1 經營分析的比較原則 Unit 18-2 經營分析的五大指標 PartⅠ Unit 18-3 經營分析的五大指標 PartⅡ Unit 18-4 經營分析的五大指標 PartⅢ Unit 18-5 利用邏輯樹思考對策及探究 PartⅠ Unit 18-6 利用邏輯樹思考對策及探究 PartⅡ
第 19 章 其他議題 Unit 19-1 四個指標看企業值極大化 Unit 19-2 現金減資操作學 Unit 19-3 股價、每股盈餘、本益比(P/E)、企業市值之意義 Unit 19-4 唯有創新,才能帶動價值:價值的三種層次 Unit 19-5 損益平衡點(Break-Even-Point, BEP)概述 Unit 19-6 ROA及庫存周轉率概述 Unit 19-7 漲價(提高售價)之評估 Unit 19-8 高性價比、高CP值、高CV值(物超所值) Unit 19-9 廠商大舉拓店與規模經濟效益 Unit 19-10 Wal-Mart、COSTCO「天天都低價」的原因 Unit 19-11 領導者必須知道的改革成功的財務指標 Part I Unit 19-12 領導者必須知道的改革成功的財務指標 Part II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又稱為財務狀況表(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係將企業某一特定時日之資產、負債及股東權益帳戶匯總集中,以顯示企業當日財務狀況之報表。因其所報導者僅為某一特定時日各帳戶之狀況,為靜態性之表達,故屬靜態報表。而資產總額必相等於負債總額加股東權益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