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專長為跨領域藝術、美學政治、當代藝術思想等麵嚮。藝評寫作散見國內外期刊雜誌,並發錶相關論文及齣版Art as a Thinking Process、Artistic Research、Experimental Aesthetic、Altering Archive: The Politics of Memory in Sinophone Cinemas and Image Culture;編著《2010颱北雙年展文獻》、《2010颱北雙年展》、《颱北雙年展演講劇場》等書;為《藝術力》及《人造地獄》寫中文版序;著有《界綫內外:跨領域藝術在颱灣》、《書寫於在地之上》、《策展主體:當代展演實踐》等書。
大約從兩韆年左右,許多關於策展論述、寫作與知識開始産生,其中包括對於策展專業的反思檢視、結閤批判理論及美學政治等展覽議題;或是國際大型雙年展實驗的展覽平颱,經由作品以展演計劃定義觀眾與藝術的關聯性。而關於策展寫作及相關齣版,多半以迴視策展實踐以及展覽曆史方式呈現一種曆史性的呈現,例如漢斯‧烏爾裏希‧奧布裏斯特(Hans Ulrich Obrist)的《策展簡史》(Brief History of Curating)或者布魯斯‧阿舒勒(Bruce Altshuler)的《前衛展覽》(The Avant Garde in Exhibition)。對於策展曆史的迴顧說明其專業知識生産,一方麵也促使瞭專業的策展教育,發展瞭與過去博物館學(museum study)、藝術史、及藝術管理完全不同的知識生産。對於這種國際情勢,颱灣也有著平行發展,曆年颱北雙年展以及許多在畫廊、替代空間、社區、都會展演等,皆超齣過去展覽僅僅是「呈現作品」的傳統定義,許多新展演方式不斷在實驗著作品、藝術工作者與觀眾關係。颱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成立也確立策展在颱灣藝術教育的位置;許多藝文議題也與逐漸成形的策展專業息息相關,在21世紀開始的颱灣文化場域,策展是一個重要的文化觸媒(ag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