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詩集 星星的碎片

尼采詩集 星星的碎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尼采
圖書標籤:
  • 尼采
  • 詩歌
  • 哲學
  • 德國文學
  • 存在主義
  • 浪漫主義
  • 碎片
  • 星星
  • 思考
  • 文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我用這些碎片 建造瞭世界…… 你站在何處,你就深深地挖掘!下麵就是清泉! 讓愚昧的傢夥去怨嗟:「最下麵是──地獄!」 --<勇往直前> 他把哲學與詩融成瞭一體,像火焰一樣熊熊燃盡自己的精神。 在這本詩集裏有296首尼采從青年到晚期的詩作,並首度收錄49首德文原作。 尼采把自己的詩分為兩類,一類是「格言」,即哲理詩,另一類是「歌」,即抒情詩。他的格言詩凝練、機智,他說:「我的野心是用十句話說齣彆人用一本書說齣的東西,──說齣彆人用一本書沒有說齣的東西。」 他的的抒情詩力圖完整地錶現尼采哲學的基本──酒神精神,追求古希臘酒神祭頌歌那種閤音樂、舞蹈、詩歌為一體,身心完全交融的風格。然而,尼采把最美好的詩句獻給瞭友誼女神。也許沒有人比他對孤獨有更深的體味瞭,孤獨的痛苦,在尼采筆下化作詩意的美,他的孤獨孕育齣瞭查拉圖斯特拉的形象,創造齣幸福的絕唱。 德國近代是哲學傢和詩人輩齣的時代,而且,許多大詩人,如歌德、席勒、威廉‧施萊格爾、諾瓦裏斯、海涅,也都兼事哲學。不過,大哲學傢寫詩而有成就的,恐怕要數尼采瞭。十九世紀後半葉,德國最後一位浪漫主義大詩人海涅已經去世,詩壇一時消沉,模仿空氣甚濃。當時,尼采的詩獨樹一格,顯得不同凡響,並對後來蓋奧爾格、裏爾剋、黑塞等人的新浪漫主義詩歌發生瞭重大影響。 <酒神頌>是一麯孤獨的頌歌。但是,這孤獨者已經處在瘋狂的邊緣瞭。一八八九年一月,尼采的朋友奧維貝剋來到都靈,把精神病發作的尼采接迴傢鄉去。途中,這個瘋子竟然唱起瞭他的即興歌麯,他一生中所創作的最優美和諧的抒情詩,他的幸福的絕唱: 我佇立橋頭, 不久前在褐色的夜裏, 遠處飄來歌聲: 金色的雨滴 在顫動的水麵上濺湧。 遊艇,燈光,音樂── 醉醺醺地遊蕩在朦朧中…… 我的心弦 被無形地撥動瞭, 悄悄彈奏一支貢多拉船歌, 顫慄在絢麗的歡樂前。 ──你們可有誰聽見?…… (《我佇立橋頭》) 正像在幻想中找到知心的朋友一樣,他在瘋狂中找到瞭寜靜的幸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一八四四年十月十五日生於勒肯,一九○○年八月二十五日死於魏瑪。他是一個哲學傢,但哲學從來不是他的職業。在萊比錫讀大學時,他學的是古典語言學,對古希臘文獻有精湛的研究。從二十四歲起,他應聘在瑞士巴塞爾大學當瞭十年古典語言學教授。三十四歲時,因病辭去教職,從此輾轉於南歐的山榖海濱,直到十年後精神病發作,被人從客寓地接迴傢鄉。十年的漂泊生涯,正是他的精神創作最豐産的時期。他的大部分哲學著作,例如《快樂的科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偶像的黃昏》,以及他的大部分優秀詩作,都是他浪跡四方的隨感。與學院哲學傢不同,他厭惡書齋生活,反對構造體係。他自己說,他寜願在空曠的地方,在山榖和海濱,在腳下的路也好像在深思的地方思考。當他在大自然中散步、跳躍、攀登的時候,思想像風一樣迎麵撲來,他隨手記到筆記本上。所以,他的哲學著作大多用格言和警句寫成,充滿譬喻和象徵,把哲學和詩融成瞭一體。

相關著作:《超譯尼采 II 權力‧意誌》《超譯尼采II【限量超譯尼采閤輯筆記卡版】》《超譯尼采》《超譯尼采〔二十萬冊限量紀念版〕》

譯者簡介

周國平
一九四五年生於上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哲學傢,散文傢,作傢。

相關著作:《尼采在世紀的轉摺點上》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譯序



十九世紀中葉某一天,在德國東部的一條大路上,一個鄉村牧師帶著他的不滿五歲的兒子,從呂茨恩市迴附近的本村去。那綠樹環抱的小小一個勒肯村就在大路邊,父子倆已經可以望見村裏教堂那長滿青苔的尖頂,聽見悠揚的復活節鍾聲瞭。不久後,牧師病逝。在孩子敏感的心靈裏,這鍾聲從此迴響不已,常常帶著他的憂思飛往父親的墓地。
一年後,弟弟又夭摺。親人接連的死亡,使孩子過早地失去瞭童年的天真爛漫,開始對人生滿懷疑慮。他喜歡躲進大自然的殿堂,麵對雲彩或雷電沉思冥想。大自然的美和神祕在他心中孕育瞭寫詩的欲望。在他十歲那一年,他的詩興第一次蓬發,寫瞭五十首詩,當然不免是些模仿之作。中學時代,他的小本子裏寫滿瞭詩。有一首詩,寫一個漂泊者在一座古城廢墟上沉睡,夢見該城昔日的輝煌和最後的厄運,醒來後悟到人間幸福的短暫。他的少年習作,調子都那樣憂傷:

當鍾聲悠悠迴響,
我不禁悄悄思忖:
我們全體都滾滾
奔嚮永恆的傢鄉……
(〈歸鄉〉)

詩是憂傷的,但寫詩卻是快樂的,哪怕寫的是憂傷的詩。他從寫詩中發現瞭人生的樂趣。他夢想自己寫齣一本本小詩集,給自己讀。從童年到學生時代,從學院生涯到異國漂泊,他不停地寫詩,但生前隻發錶瞭一小部分。他死後,雖然名聞遐邇,無人不知,卻不是因為他的詩。提起尼采,人們都知道他是一個哲學傢,而且是一個大有爭議的哲學傢,榮辱毀譽,莫衷一是。似乎是,人們關於他的哲學的意見把他的哲學掩蓋瞭,而他的哲學又把他的詩掩蓋瞭。但他的詩畢竟在德國文學史上佔據著重要的一頁。



尼采一八四四年十月十五日生於勒肯,一九○○年八月二十五日死於魏瑪。他是一個哲學傢,但哲學從來不是他的職業。在萊比錫讀大學時,他學的是古典語言學,對古希臘文獻有精湛的研究。從二十四歲起,他應聘在瑞士巴塞爾大學當瞭十年古典語言學教授。三十四歲時,因病辭去教職,從此輾轉於南歐的山榖海濱,直到十年後精神病發作,被人從客寓地接迴傢鄉。十年的漂泊生涯,正是他的精神創作最豐産的時期。他的大部分哲學著作,例如《快樂的科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偶像的黃昏》,以及他的大部分優秀詩作,都是他浪跡四方的隨感。與學院哲學傢不同,他厭惡書齋生活,反對構造體係。他自己說,他寜願在空曠的地方,在山榖和海濱,在腳下的路也好像在深思的地方思考。當他在大自然中散步、跳躍、攀登的時候,思想像風一樣迎麵撲來,他隨手記到筆記本上。所以,他的哲學著作大多用格言和警句寫成,充滿譬喻和象徵,把哲學和詩融成瞭一體。
德國近代是哲學傢和詩人輩齣的時代,而且,許多大詩人,如歌德、席勒、威廉‧施萊格爾、諾瓦裏斯、海涅,也都兼事哲學。不過,大哲學傢寫詩而有成就的,恐怕要數尼采瞭。哲學和詩兩全是一件難事,在同一個人身上,邏輯與繆斯似乎不大相容,往往互相乾擾,互相衝突,甚至兩敗俱傷。席勒就曾嘆訴想像與抽象思維彼此乾擾給他帶來的煩惱,歌德也曾批評席勒過分醉心於抽象的哲學理念而損害瞭詩的形象性。但這種衝突在尼采身上並不明顯,也許正是因為,他的哲學已經不是那種抽象思維的哲學,而是一種詩化的哲學,他的詩又是一種富有哲理的詩,所以二者本身有著內在的一緻。
十九世紀後半葉,德國最後一位浪漫主義大詩人海涅已經去世,詩壇一時消沉,模仿空氣甚濃。當時,尼采的詩獨樹一格,顯得不同凡響,並對後來蓋奧爾格、裏爾剋、黑塞等人的新浪漫主義詩歌發生瞭重大影響。



尼采把自己的詩分為兩類,一類是「格言」,即哲理詩,另一類是「歌」,即抒情詩。他的格言詩凝練,機智,言簡意賅,耐人尋味。如他自己所說:「我的野心是用十句話說齣彆人用一本書說齣的東西,──說齣彆人用一本書沒有說齣的東西。」為瞭實現這個「野心」,他對格言藝術下瞭韆錘百煉的功夫。有些格言詩,短短兩行,構思之巧妙,語言之質樸,意味之深長,堪稱精品。例如:

整塊木頭製成的敵意
勝過膠閤起來的友誼!
(〈老實人〉)

銹也很必要:單單鋒利還不行!
人們會喋喋不休:「他還太年輕!」
(〈銹〉)

他為瞭消磨時光而把一句空話
射嚮藍天──不料一個女人從空中掉下。
(〈非自願的引誘者〉)

不要把自己吹得太大:
小針一刺就會使你爆炸。
(〈反對狂妄〉)

尼采的抒情詩也貫穿著哲理,但方式與格言詩不同。他力圖用他的抒情詩完整地錶現他的哲學的基本精神──酒神精神,追求古希臘酒神祭頌歌那種閤音樂、舞蹈、詩歌為一體,身心完全交融的風格,其代錶作是〈酒神頌〉。這一組詩節奏跳躍,韻律自由,如同在崎嶇山中自由舞蹈;情感也恣肆放縱,無拘無束,嬉笑怒罵,皆成詩句。尼采自己認為〈酒神頌〉是他最好的作品。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它的確是一組非常獨特的抒情詩,最能體現尼采的特色。



自幼沉浸在憂傷情緒中的尼采,當他成長為一個哲學傢的時候,生命的意義問題就自然而然地成瞭他的哲學思考的中心問題。同樣,在他的詩歌中,永恆與必然、生命與創造、理想與渴望成瞭吟詠的主題之一。他一輩子是個悲觀主義者,但他也一輩子在同悲觀主義作鬥爭。他熱愛人生,不甘於悲觀消沉,因此,這個憂鬱氣質的人反而提倡起一種奮發有為的人生哲學來瞭。為瞭抵抗悲觀主義,他嚮古希臘人求援。他認為,古希臘人是對人生苦難有深切體會的民族,但他們用藝術戰勝人生苦難,仍然活得生氣勃勃。所謂藝術,應作廣義理解,指一種生活方式。一方麵,這是一種審美的生活方式,迷戀於人生的美的外觀,而不去追根究底地尋求所謂終極意義。

你站在何處,你就深深地挖掘!
下麵就是清泉!
讓愚昧的傢夥去怨嗟:
「最下麵是──地獄!」
(〈勇往直前〉)

在人生中發現美,但不要進一步追究美背後的虛無。尼採用希臘神話中給萬物帶來光明和美麗外觀的太陽神阿波羅來命名這種審美的生活方式,稱之為日神精神。
另一方麵,又要敢於正視人生悲劇,像希臘悲劇中的英雄那樣,做人生悲劇中的英雄,不把個人的生命看得太重要,轟轟烈烈地活,轟轟烈烈地死。「對待生命不妨大膽冒險一些,特彆是因為好歹總得失去它。何必死守這一片泥土……」尼采認為,希臘悲劇起源於酒神祭,所以他用酒神狄俄尼索斯來命名這種悲劇的生活方式,稱之為酒神精神。

要真正體驗生命,
你必須站在生命之上!
為此要學會嚮高處攀登!
為此要學會──俯視下方!
(〈生命的定律〉)

是的!我知道我的淵源!
飢餓如同火焰
熾燃而耗盡瞭自己。
我抓住的一切都化作光輝,
我放棄的一切都變成煤:
我必是火焰無疑!
(〈看哪,這人〉)

這種高屋建領地俯視自己的生命的精神,這種像火焰一樣熊熊燃盡自己的精神,就是酒神式的悲劇人生觀。它是貫穿尼采哲學和詩歌的基本精神。



無論酒神精神,還是日神精神,都旨在肯定人生,把人生藝術化,度一個詩意的、悲壯的人生。尼采認為,在他的時代,否定人生的主要危險來自基督教及其道德。他在哲學中提齣「一切價值的重估」,重點就是批判基督教道德。在詩歌中,他一麵熱情謳歌歡樂健康的生活情趣(如〈在南方〉,〈南方的音樂〉,〈在沙漠的女兒們中間〉),漂泊期間他常常在義大利的威尼斯、都靈、熱那亞、墨西拿、拉巴羅和法國的尼斯等南歐城市居住,那裏熱烈的生活氣息給瞭他創作的靈感;另一方麵,他對基督教及其道德作瞭辛辣的諷刺(如〈虔信者的話〉,〈虔誠的貝帕〉,〈緻地中海北風〉,〈新約〉)。他的立足點仍然是肯定人生:

我們不願進入天國──
塵世應當屬於我們!
(〈話語、譬喻和圖像〉五十五)

針對基督教道德鼓吹「愛鄰人」而抹殺人的個性,尼采格外強調個性的價值。他認為,一個人隻有自愛、自尊、自強,有獨特的個性和豐富的內心世界,纔能真正造福人類。在他的哲學著作中,他一再呼籲:「成為你自己!」他的許多詩篇,如〈解釋〉、〈獨往獨來者〉、〈星星的道德〉、〈最富者的貧窮〉,也都是錶達這一主題的。在他看來,唯有特立獨行的人對他人纔有寶貴的價值:

我討厭鄰人守在我的身旁,
讓他去往高空和遠方!
否則他如何變成星辰嚮我閃光?
(〈鄰人〉)

特立獨行的人不理睬輿論的褒貶,批評嚇不倒他,贊揚也不能使他動心:

是的,他不嫉妒:你們尊敬他的氣度?
他對你們的尊敬不屑一顧,
他有一雙遠矚的鷹的眼睛,
他不看你們!他隻看繁星,繁星!
(〈不嫉妒〉)

尤其要藐視虛假的名聲,甘心淡泊和寂寞:

誰終將聲震人間,
必長久深自緘默;
誰終將點燃閃電,
必長久如雲漂泊。
(〈誰終將聲震人間〉)

尼采把虛假的榮譽譬為「全世界通用的硬幣」,並且揭示瞭它與僞善的道德的關係:

榮譽和道德──情投意閤。
世界這樣度日很久瞭,
它用榮譽的喧囂
支付道德的說教──
世界靠這吵鬧聲度日……
(〈榮譽和永恆〉)

尼采無疑是個人主義者。不過,他區分瞭兩種個人主義。一種是「健康的自私」, 它源於心靈的有力和豐富,強納萬物於自己,再使它們從自己退湧,作為愛的贈禮。另一種是「病態的自私」,源於心靈的貧乏,唯利是圖,總想著偷竊。他主張的是前一種個人主義。所以,魯迅稱贊他是「個人主義之至雄桀者」。



尼采是個詩人,可是他對詩的態度是矛盾的。一方麵,他認為人生不能缺少詩。個人是大自然的偶然的産品,生命的意義是個謎,人生沒有詩來美化就會叫人無法忍受。「倘若人不也是詩人,猜謎者,偶然的拯救者,我如何能忍受做人!」另一方麵,他又覺得詩不過是美麗的謊言,是詩人的自欺。《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裏有一段話,最能錶明他的這種心情:
「一切詩人都相信:誰靜臥草地或幽榖,側耳傾聽,必能領悟天地間萬物的奧祕。
倘有柔情襲來,詩人必以為自然在與他們戀愛:
她悄悄俯身他們耳畔,祕授天機,軟語溫存:於是他們炫耀自誇於眾生之前!
哦,天地間如許大韆世界,唯有詩人與之夢魂相連!
尤其在蒼穹之上:因為眾神都是詩人的譬喻,詩人的詭詐!
真的,我們總是被誘往高處──那縹緲雲鄉:我們在雲朵上安置我們的彩衣玩偶,然後名之神和超人:──
所有這些神和超人,它們誠然很輕,可讓這底座托住!
唉,我是多麼厭倦一切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唉,我是多麼厭倦詩人!」
他哀於生命意義之缺乏而去尋找詩,想藉詩來賦予生命以意義,但他內心深處仍然認為,詩所賦予的意義是虛幻的:

不朽的東西
僅是你的譬喻!
麻煩的上帝
乃是詩人的騙局……

世界之輪常轉,
目標與時推移;
怨夫稱之為必然,
小醜稱之為遊戲……

世界之遊戲粗暴,
摻混存在與幻相:──
永恆之醜角
又把我們摻進這渾湯!……
(〈緻歌德〉)

尼采在談到藝術的作用時曾經說,人生本是有永恆的缺陷的,靠瞭藝術的美化,我們便以為自己負載著渡生成之河的不再是永恆的缺陷,倒以為自己負載著一位元女神,因而自豪又天真地為她服務。在一首詩裏,他換一種說法錶達同一層意思:人生的導遊戴著藝術的麵具和麵紗,儼然一位嫵媚的少女。可是:

可悲!我看見瞭什麼?
導遊卸下麵具和麵紗,
在隊伍的最前頭
穩步走著猙獰的必然。
(〈思想的遊戲〉)

試圖用詩拯教人生,卻又清醒地意識到詩並不可靠,這種矛盾使尼采的情感不斷自我衝突,也使他的詩作充滿不諧和音,優美的抒情住住突然被無情的諷刺和自嘲打斷,齣人意外,又發人深省。有些詩,如〈詩人的天職〉、〈韻之藥〉、〈詩人而已!小醜而已!〉,通篇都是詩人的自嘲,但這種自嘲又不能看作對詩的單純否定,而是一種悲苦麯摺心情的錶現。事實證明,尼采所主張的藝術人生觀並不能真正戰勝悲觀主義,相反是以悲觀主義為前提和歸宿的。



愛情從來是詩歌的一根軸心,可是,在尼采的抒情詩裏,幾乎找不到愛情詩。他一生中隻有一次為時五個月的不成功的戀愛,以及對李斯特的女兒、瓦格納的夫人柯西瑪的一種單相思。有人分析,〈阿莉阿德尼的悲嘆〉一詩是他對柯西瑪的愛的自供狀,但這也隻是後人的分析罷瞭。
尼采抒情詩的主鏇律是友誼和孤獨。他十四歲寫的一個自傳裏說:「從童年起,我就尋求孤獨,喜歡躲在無人打擾我的地方。」又說:「有真正的朋友,這是崇高的、高貴的事情,神明賜與我們同舟共濟奔赴目標的朋友,意味深長地美化瞭我們的生活。」尋求孤獨,渴望友誼,錶麵上相矛盾,其實不然。一顆高貴的心靈既需要自我享受,又需要有人分享。
尼采把最美好的詩句獻給友誼女神。在人生之旅的開始,友誼是「人生的絢麗朝霞」,在人生之旅的終結,友誼「又將成為我們燦爛的夕照」(〈友誼頌〉)。他還稱友誼為他的「最高希望的第一綫晨曦」,即使人生荒謬而可憎,有瞭友誼,他「願再一次降生」(〈緻友誼〉)。
可是,尼采在友誼方麵的遭遇並不比在愛情方麵更幸運。他青年時代有兩個好朋友,一個是他的大學同學洛德,另一個是大音樂傢瓦格納。但僅僅幾年,因為誌趣的不同或思想的分歧,都疏遠瞭,絕交瞭。他走上瞭萍蹤無定、踽踽獨行的旅途,沒有朋友,沒有傢庭,沒有祖國,沒有職業。也許沒有人比他對孤獨有更深的體味瞭,在他的書信中,充滿對孤獨的悲嘆,他談到「那種突然瘋狂的時刻,寂寞的人要擁抱隨便哪個人」,他訴說他的不可思議的孤單:「成年纍月沒有讓人興奮的事,沒有一點人間氣息,沒有一絲一毫的愛……」然而他又謳歌孤獨,給我們留下瞭諸如〈漂泊者〉、〈鞦〉、〈鬆和閃電〉、〈孤獨〉、〈漂泊者和他的影子〉、〈最孤獨者〉這樣的描寫孤獨的名篇。這個畸零人無傢可歸,他站在鼕日荒涼的大地上:

像一縷青煙
把寒冷的天空尋求。
(〈孤獨〉)

孤獨的痛苦,在尼采筆下化作詩意的美:

此刻,白晝厭倦瞭白晝,
小溪又開始淙淙吟唱
把一切渴望撫慰,
天穹懸掛在黃金的蛛網裏,
嚮每個疲倦者低語:「安息吧!」──
憂鬱的心啊,你為何不肯安息,
是什麼刺得你雙腳流血地奔逃……
你究竟期待著什麼?
(〈最孤獨者〉)

在孤獨中,尼采格外盼望友誼,盼望新的朋友。新的朋友終於來瞭,但這是他自己心造的朋友。他的孤獨孕育齣瞭查拉圖斯特拉的形象:

朋友查拉圖斯特拉來瞭,這客人中的客人!
現在世界笑瞭,可怕的帷幕已扯去,
光明與黑暗舉行瞭婚禮……
(〈自高山上〉)

從此以後,尼采把查拉圖斯特拉當作他的知心的朋友和真正的安慰,這個形象日夜陪伴著他,使他寫齣瞭《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部奇書,也使他寫齣瞭〈酒神頌〉這組狂詩。查拉圖斯特拉也是〈酒神頌〉的主角。他不畏孤獨,玩味孤獨,自求充實:

十年以來──
沒有一滴水降臨我,
沒有一絲沁人的風,沒有一顆愛的露珠
──一片不雨之地……
我求我的智慧
在這乾旱中不要變得吝嗇:
自己滿溢,自己降露,
自己做焦枯荒野上的雨!
(〈最富者的貧窮〉)

〈酒神頌〉是一麯孤獨的頌歌。但是,這孤獨者已經處在瘋狂的邊緣瞭。一八八九年一月,尼采的朋友奧維貝剋來到都靈,把精神病發作的尼采接迴傢鄉去。途中,這個瘋子竟然唱起瞭他的即興歌麯,他一生中所創作的最優美和諧的抒情詩,他的幸福的絕唱:

我佇立橋頭,
不久前在褐色的夜裏,
遠處飄來歌聲:
金色的雨滴
在顫動的水麵上濺湧。
遊艇,燈光,音樂──
醉醺醺地遊蕩在朦朧中……

我的心弦
被無形地撥動瞭,
悄悄彈奏一支貢德爾船歌,
顫慄在絢麗的歡樂前。
──你們可有誰聽見?……
(〈我佇立橋頭〉)

正像在幻想中找到知心的朋友一樣,他在瘋狂中找到瞭寜靜的幸福。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尼采詩集 星星的碎片》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一定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哲學書。相反,它充滿瞭一種神秘和詩意的魅力。我能想象到,尼采的思想就像是散落在宇宙中的星星,而這本書則將這些星星最閃耀、最精華的部分,零散地收集起來,以詩歌的形式呈現。在颱灣,尼采的影響力一直很大,他的思想,比如對傳統價值觀的挑戰,對個體自由的強調,都引起瞭很多讀者的共鳴。然而,有時候,他的哲學體係龐大而復雜,初次接觸的讀者可能會望而卻步。《星星的碎片》這個副標題,則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它暗示著這本書可能更注重思想的精髓,用一種更具藝術性和情感化的方式來錶達,讓我更容易去感受和理解。我非常期待這本書,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精神上的啓發,重新審視自己對生命的看法。

评分

我一直對尼采的哲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老實說,他的著作有時候讀起來確實頗具挑戰性。所以,當看到《尼采詩集 星星的碎片》這樣的書名齣現時,我既感到好奇又有些許期待。詩集這個形式,似乎能將尼采那些晦澀深刻的思想,用一種更具藝術性和情感的方式呈現齣來。星星的碎片,這個比喻非常有畫麵感,仿佛是他在生命的長河中,捕捉到的那些轉瞬即逝卻又閃耀著智慧光芒的瞬間。我猜測,這本書可能不是對尼采哲學體係的係統性闡述,而更像是他內心深處思想的結晶,以詩意的語言,將那些關於生命、關於存在的感悟,零散地、卻又精準地拋灑齣來。作為颱灣的讀者,我們常常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尋找精神的齣口,而尼采的文字,總能提供一種截然不同的視角,挑戰我們的固有認知,激發我們對生命更深層次的思考。《星星的碎片》這個名字,讓我聯想到那些隱藏在日常瑣碎中的深刻洞見,那些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去解讀纔能領悟的智慧。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驚喜,讓我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去理解這位偉大的哲學傢。

评分

當我在書店看到《尼采詩集 星星的碎片》這本書時,我的目光立刻就被吸引住瞭。深邃的藍色封麵,如同夜空中最寜靜的畫布,而那些零散點綴的白色光點,則恰似書名所暗示的“星星的碎片”,充滿瞭哲思的張力和藝術的美感。尼采,這個名字在颱灣已經引起瞭許多人的共鳴,他的思想,特彆是關於個體價值的重塑和對傳統道德的反思,常常能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一些敏感神經。然而,哲學著作有時會顯得過於理論化和抽象。《星星的碎片》這個副標題,則讓我感受到瞭一種不同於以往的解讀方式——或許是以詩歌的韻律和意象,來承載尼采那些深刻的思想火花。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讓我們能夠在感受詩歌的魅力之時,也能領略到尼采那股不羈的、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光是聽著就有一種深邃而迷人的感覺。《尼采詩集 星星的碎片》,這個組閤詞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哲學韻味。我立刻聯想到的是,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散落著無數顆閃耀的星星,而尼采的詩句,就是從這些星星上偶然捕捉到的、卻又無比珍貴的碎片。對於颱灣的讀者而言,尼采的名字早已不是陌生的符號,他的思想,尤其是關於生命力、個體價值的論述,常常能在我們內心激起迴響。然而,直接閱讀他的哲學著作,有時會感到些許的艱澀。《星星的碎片》這個副標題,則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將那些深刻的哲思,以更加內斂、抒情、充滿藝術感染力的方式呈現齣來。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仿佛置身於尼采的思想星海之中,去感受那些跳躍的、卻又直擊心靈的智慧之光。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尼采詩集 星星的碎片》真的非常具有吸引力。它不像一本直接論述哲學的書,而是用一種更具詩意的方式來呈現尼采的思想。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種畫麵:一個哲人,在寂靜的夜晚,仰望著星空,那些閃爍的星光,便是他對於生命、對於存在、對於人類命運的瞬間感悟,被他捕捉下來,化作詩的語言。在颱灣,我們對尼采並不陌生,他的“超人”哲學、對道德的質疑,都曾引起過廣泛的討論。但有時候,他的思想太過宏大,不易直接消化。而《星星的碎片》這個副標題,恰恰給瞭一種更加親切、更加易於進入的可能。我猜想,這本詩集會更側重於尼采內心世界的錶達,那些不經意間閃現的智慧火花,用充滿力量又極富感染力的語言,呈現齣來。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精神上的洗禮,讓我能夠以一種更感性的方式,去理解和體悟尼采的思想。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有意思,那種深邃的藍色背景,點綴著星星點點的白色,讓人一眼就聯想到浩瀚的宇宙,也隱約透露齣某種哲學性的思考。尼采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張力,充滿瞭反叛和深刻的洞察,所以當看到《星星的碎片》這個副標題時,我腦海裏立馬浮現齣那些在黑暗中閃爍、卻又無比珍貴的思想火花。颱灣讀者對於尼采的接受度一直很高,他的思想常常能引起我們對於生命意義、價值重塑的強烈共鳴。尤其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快速的時代,我們時常感到迷失,需要有人能夠點醒我們,讓我們重新審視那些習以為常的觀念。《星星的碎片》這個名字,恰恰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那份渴望——渴望找到一些能夠照亮前路、給予力量的“碎片”,即使它們並不完整,卻足以讓我們重新整閤自己的世界觀。我期待這本書能像它的封麵一樣,帶給我一種既寜靜又充滿啓發的閱讀體驗,讓我能夠在文字的星海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那顆最亮的星。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尼采詩集 星星的碎片》,一下子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它不像是那種嚴肅的哲學大部頭,反而帶著一種輕盈和靈動,像是夜空中偶然灑落的,卻又無比珍貴的星辰碎片。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是將尼采那些極具洞察力的思想,以詩歌的形式呈現齣來,用更具藝術性和感染力的方式,觸動讀者的內心。在颱灣,尼采的思想一直有著相當的關注度,他的反叛精神、對生命力的贊頌,常常能夠引起年輕一代的共鳴。然而,直接閱讀他的哲學著作,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會有些挑戰。而《星星的碎片》這個副標題,則讓我覺得,這也許是一條更容易走進去的道路,讓我們能夠在品味詩句的優美時,也能夠感受到尼采那股強大的思想力量。我非常期待這本書,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啓發。

评分

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深邃的封麵設計,深藍色的背景仿佛承載著無盡的宇宙,點點星光像是思想的火花在其中閃爍。書名《尼采詩集 星星的碎片》更是巧妙地將哲人的名字與富有詩意的意象結閤起來。對於許多像我一樣的颱灣讀者來說,尼采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挑戰傳統、追求自我超越的力量。而“星星的碎片”這個副標題,則讓我聯想到那些看似零散卻蘊含著深刻智慧的哲思。我猜想,這本詩集或許不會像尼采的哲學著作那樣,構建宏大的理論體係,而是更側重於捕捉他內心深處那些瞬間的感悟,用詩意的語言將其凝練、升華。在當下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觀點所裹挾,而尼采的文字,總是能帶給我們一種獨特的視角,引導我們反思生命的本質,以及存在的意義。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指引我內心的一盞明燈,讓我能在閱讀中,拾取那些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星星碎片”,重新構建對世界的認知。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瞭一種非常寜靜而又充滿力量的意境。《尼采詩集 星星的碎片》,光是這個名字,就足以勾起我無限的遐想。我腦海裏浮現齣的是一個哲人在漫漫長夜中,抬頭仰望星空,那些散落在夜幕中的點點星光,便是他對於生命、存在、以及人類命運最深刻的體悟。星星的碎片,聽起來是一種零散的、卻又極其寶貴的智慧精華。尼采的思想,往往帶著一種強烈的個人色彩和反叛精神,他的文字極具穿透力,能夠直抵人心的最深處。而“詩集”的形式,則預示著這些思想的錶達方式會更加內斂、含蓄,卻又飽含情感。在颱灣,我們很多人都對尼采的“超人”、“權力意誌”等概念耳熟能詳,但真正去深入理解他的思想,需要時間和耐心。我希望《星星的碎片》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更易於接近的方式,將尼采那些宏大而深刻的思考,以詩意的語言呈現齣來,讓我們能夠在品味詩句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那股源源不斷的生命力量。

评分

乍一看《尼采詩集 星星的碎片》這個書名,我立刻被它深深吸引瞭。它不像一般的哲學論著,而是充滿瞭詩意的想象和哲學傢的深刻洞察。我腦海裏構建瞭一個畫麵:夜晚,星光璀璨,而尼采,這位思想的巨人,正將他內心深處那些最閃耀、最純粹的感悟,如同散落在夜空中的“星星碎片”一般,用詩的語言一一捕捉。對於颱灣的讀者來說,尼采的名字早已是深度思考的代名詞。他的“超人”哲學、對人生意義的追尋,都曾引發過我們許多人的思考。但有時候,純粹的哲學理論會顯得有些艱澀。《星星的碎片》這個副標題,則讓我看到瞭用一種更具藝術性和情感化的方式來接近尼采思想的可能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在詩意的文字中,感受尼采那股不屈不撓的生命力量,並從中獲得屬於自己的啓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