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詩話(下)

乾貨:詩話(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詩詞鑒賞
  • 詩話
  • 文學
  • 古典文學
  • 文化
  • 傳統文化
  • 乾貨
  • 名著
  • 中華文化
  • 詩歌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這本書以短小精悍的散碎形式,點評瞭大量當代中國詩人和外國詩人的詩作,包括作者本人的詩作和譯作,錶述瞭作者本人對詩歌、詩意、創新等的看法,並專門介紹瞭包括清單詩、拾得詩、錄音詩、圖文詩、spoken word詩等各種新型的詩歌形式。形式活潑,內容豐富,評人斷詩不拘一格,思想超前,言詞鋒利。

本書特色

  《乾貨:詩話》係歐陽昱談論古今中外詩歌,以詩話形式創作的一本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歐陽昱


  澳籍華人,現為澳大利亞作協會員,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思源」學者兼講座教授。

  截至2017年9月,已齣版中英文著譯92種,曾數度獲創作基金奬和文學奬。 

  英文長篇處女作The Eastern Slope Chronicle(《東坡紀事》)獲2004年阿德雷得文學節文學創新奬。第二部英文長篇小說The English Class(《英語班》)由墨爾本的Transit Lounge齣版社於2010年在墨爾本齣版,2011年獲新南威爾士總督奬並四次入圍其他大奬。

  2014年,60多萬字的譯著《緻命的海灘:澳大利亞流犯流放史》,由南京大學齣版社齣版並獲得2014年澳中理事會翻譯奬。

  2011年,歐陽昱被評為Top 100 Melbournians of 2011(2011年度百名頂級墨爾本人)並被編輯部設在紐約的中文雜誌《明鏡》月刊評選為十大最有影響力的海外華人作傢之一。

  2016年獲得澳大利亞理事會英文詩歌創作基金奬和澳中理事會特彆貢獻奬(2000-2016)。

圖書目錄

創舊 015
朗誦 016
Koraly Dimitriadis 018
Voices 022
文學 022
留客 024
W/D 024
The art of losing 025
我沒有朋友 025
Mind’s genesis 030
Lapkin 030
認識 030
黑白 031
寫什麼,就不寫什麼 032
日常生活中的神祕 034
笨笨的 035
橡樹 036
彆人的詩 037
涼快 041
誤讀之妙 041
吃一生 042
詩歌黑手黨 042
詩評 043
美 043
關於詩歌投稿 044
迴答 045
Arranged by 045
改詩 047
半 049
清潔劑 050
泥濘 051
自論 052
不像 054
不正確 055
詩歌的時間 056
Raw(1) 057
Raw(2) 058
趁鮮 059
新聞 060
影響 061
我的小理論 062
詩評 064
小詩男、小詩女 065
Mark Strand 066
逗號 066
如夢令 067
Wank vs Root 067
阿多尼斯 068
痛 071
風塵 071
負能量 072
裝A 074
信封 074
五選一 075
跳樓 075
朋友 076
情詩 077
標題(1) 077
什麼都沒發生 078
風高 079
Rape 079
浪 081
A 081
陰莖(1) 082
陰莖(2) 083
Contrappasso 083
拾得詩 084
迴憶詩人 088
拉黑 089
The Angry Chinese 090
發錶、得奬,等 090
選詩 091
活 092
電郵談詩 092
不點評 094
Silver tongue 096
標題(2) 096
望舒 098
鄉語 098
扶 099
9.30pm 100
鼕天 100
海 101
你自己最喜歡的詩 104
學生評論 105
Love is shit 107
澳新華人詩 108
外 108
突破 109
Leafyezleaves 111
自贊 114
不贊 115
骨頭 117
P 120
繼續P 125
雨滴 126
歧道 126
蓖麻籽 128
平民 130
蝨子(1) 131
上床 132
低處 133
動詞 133
挑破 134
大肉 135
一 136
8.54pm[此段選自歐陽昱的《無事記》(第二捲)] 136
獄[此段選自歐陽昱的《無事記》(第二捲)] 137
詩邊 137
戚戚 139
聯體、書腰等 141
12.23pm 142
綠 142
源(1) 144
源(2) 147
源(3) 150
寫到不可譯 151
接觸史 152
聲音詩 154
女贊男(1) 154
窮,但 156
改稿 160
影響 160
進入詩人的路 162
破詩 163
經 163
樣刊和稿費 165
學生 166
蝨子(2) 168
自由 168
見仁見「詩」 170
Sin-gle 170
Im-possible 171
逗號 171
身邊的詩意 172
兩段詩事 172
順動分子 173
淺度 174
法事 174
鈎沉 175
標題(3) 176
The Drunkard 177
月 179
關於男人的詩 181
石頭 184
罵國的藝術 186
真好 196
專業 198
等號 199
Living 201
「男人不壞」英國版 202
試人詩 203
女贊男(2) 204
蚊蟲 204
咒美國 208
口語詩 214
If I had a gun 215
Stupid America 216
刪刪來詩(1) 216
刪刪來詩(2) 218
刪刪來詩(3) 219
自來水 221
我想 221
隔壁的性 222
俑 228
詩歌是一種點穴 229
詩頁 234
入土為安? 234
都說好 235
呼吸 236
許多年後 239
騙子詩 240
實驗 243
話 246
O Yang U 248
枕邊風 250
發現 253
巧閤(1) 254
先兆 256
巧閤(2) 257
落葉 258
反 259
反詩 259
撤 260
口號 261
兩小時 262
1 hour ago 264
路、風 265
一年十六個月 265
小 266
邊扣 267
30年前的東西 268
濕意 269
垃圾 270
現場寫作 272
非邏輯詩 272
第七條 273
女詩人 275
刺耳的音符 275
形容詞 276
錯誤即詩(1) 277
雙語詩(1) 278
貼近生活 278
新成語 280
纔齣來 282
隨筆 284
笑 286
滴 287
故事、方言、粗話 287
自殺 291
交閤 292
詩鬍同 295
鞋 295
自己 297
「無意識詩」 297
故事性 299
勞動人民 300
生活 304
「通嚮絕頂的小徑」 305
自嘲 307
先鋒 308
醒夢 309
一詩二寫 311
待續 313
小便 314
意識流 316
錯誤即詩(2) 317
創造性 318
雙語詩(2) 318
孤獨 322
舊體詩 322
批評詩 323
性愛詩(1) 326
哲學詩 330
夢 332
詩話 334
想像詩 335
腦空 336
西方 337
性愛詩(2) 338
短詩 338
詩自拍 340
自傳 343
髒話 344
標題(4) 344
詩人 345
失敗者 346
關於創新 347
轉行 348
解碼 348
愛情 349
標題(5) 352
二度漂流 352
亻女也 353
上海 354
朗誦(2) 355
自評 357
呼吸(2) 357
現場寫作(2) 362
名詞動詞化 363
結語 371

圖書序言



  這一冊跟上一冊的不同之處在於,寫作期間,適逢我先後在翻譯休斯的《絕對批評》(已齣版)和勞倫斯的詩集(尚未齣版)並在編輯我自己的詩歌原創全集(不大可能齣版),其中收錄瞭我70年代和80年代寫作的詩。因此,寫作過程中,我便隨時就地取材、就地取詩,植入本書的文本之中。必須說明的是,我80年代不認識一個「著名的」中國詩人。我身邊的詩人,也沒有一個是「著名的」。我讀的詩歌,也主要是西方詩歌、中國死人的詩歌,中國活詩人寫的詩、發錶的詩,我基本不看,也不屑看。我的詩,都是自産自不銷的,即使放到現在,發錶可能也極小。那麼這本書有相當大的篇幅,是談自己寫的詩,就像談一個好像不再存在,實際上已不存在的人的詩一樣。

圖書試讀

創舊
 
多年前,我就對「創新」這個詞産生懷疑。事物無所謂新或舊,作為人這種所謂的「高級」動物,實際上很多方麵都是低級動物,每日的吃喝拉撒與幾億年前的人相比,沒有一樣是新的,隻不過用瞭微波爐而已。速度快瞭,營養可能更差。
 
後來通過創作實踐領悟到,其實不僅可以創新,也可以創舊。不是推陳齣新,而是從陳齣新,從陳舊的事物中,推齣新的東西來。凡是已經發生,但被忘記的東西,重新發掘齣來,就可能呈現新的麵貌和新的氣象。就看你怎麼玩。
 
我寫瞭一部詩歌集,標題就是《創舊集》,其中有一個「唐詩三十首」,舉一例如下:
 
《精液斯》(外衣首)
李白
床簽名月光
儀式地上雙
巨頭亡命月
低頭四故鄉
(2001年2月3號按拼音鍵入,一字未動)
 
其中第二部分是「改寫係列」,如把孔子的三十而立那句話改成瞭下麵這個樣子:
 
《孔子如是說》
吾十有五而誌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1.
五十油汙而至虎穴;
三十而立;
四十二捕獲;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二而順;
七十二從新所於,哺育具
―空子
 
第三部分是「成語翻新係列」,第一首詩如下:
 
《新編成語》
滿招益
謙受損
(寫於2002-12-05從SF飛迴墨爾本的飛機上)
 
我之所以今天大發感想,談起「創舊」,是因為看瞭戴望舒早年寫的《詩論零劄》中的一段話而觸發的。他說:「不必一定拿新的事物做題材(我不反對拿新的事物來做題材),舊的事物中,也能找到新的詩情。」
 
必須指齣,我寫齣《創舊》這個集子,是在2000年前後。他說齣上述這番話,可能早在我的「創舊」之前,但我隻是在2014年1月16日從上海飛迴墨爾本的班機上纔看到的。英雄所見略同也好,詩人所見略同也好,反正我沒受他影響。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真心覺得,《乾貨:詩話(下)》這本集子,光聽書名就讓人躍躍欲試。我一直是個喜歡沉浸在文字世界裏的人,而詩詞,更是我心中那片寜靜的港灣。可是,要真正讀懂那些字字珠璣背後的深意,著實需要一番功夫。市麵上關於詩詞的書籍浩如煙海,但真正能夠觸動我、讓我覺得“學到瞭”的,卻屈指可數。很多時候,那些解讀要麼過於學院派,讓我們這些普通讀者望而卻步;要麼又過於膚淺,滿足不瞭我們對深度探索的渴望。“乾貨”這兩個字,恰恰是點睛之筆,它傳遞齣一種樸實無華、直擊要害的風格,讓我相信這本書能夠提供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和見解。我滿心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老道的茶藝師,為我衝泡齣一杯杯香醇的詩詞佳釀,讓我能夠品味齣其中的甘甜、苦澀,以及那迴甘悠長的韻味。尤其是“下冊”的身份,更讓我好奇它會帶來怎樣精彩的延續,或許會深入探討一些更復雜、更具挑戰性的詩題,或者為我們揭示更多鮮為人知的詩歌創作秘辛。我迫不及待地想從這本書中獲得一種全新的理解,一種能夠讓我在閱讀詩詞時,內心更加充實、視野更加開闊的體驗。

评分

每次讀詩,我都希望能讀齣詩人的心聲,希望能透過文字,看見那個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璀璨印記的靈魂。然而,詩歌的魅力往往是含蓄的,是需要細細品味的,而我常常覺得,自己缺乏那把開啓詩歌深層含義的鑰匙。《乾貨:詩話(下)》這個書名,讓我眼前一亮。它直接點明瞭這本書的性質——“乾貨”意味著實用、有價值,不是那種流於錶麵的空洞理論。我一直認為,好的詩詞解讀,應該是一種“引路”的工作,它能幫助讀者撥開迷霧,看見詩歌背後更廣闊的天地。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飽學之士,為我詳細講解那些我曾經讀過卻不甚瞭瞭的詩句,或者,能夠為我介紹一些我尚不熟悉但卻同樣精彩的詩歌作品。作為“下冊”,我更傾嚮於認為它會包含更深入的探討,或許會涉及更復雜的創作背景,或者對詩歌的藝術手法進行更細緻的分析。我渴望的是一種能夠讓我真正“學到東西”,並且在內心産生共鳴的閱讀體驗。

评分

我一直認為,詩詞是一種濃縮瞭人生百態的藝術,它能夠跨越時空,與讀者産生深刻的共鳴。然而,要真正理解詩詞的精髓,往往需要藉助一些引導和解讀。《乾貨:詩話(下)》這個書名,首先就吸引瞭我,它暗示著這本書的內容是經過精挑細選,直擊要害的,是一種可以真正“學以緻用”的知識。我期待的是,作者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為我揭示那些我可能忽略的詩詞細節,解釋那些我可能難以理解的典故和意象,並且,更重要的是,能夠將詩詞中的情感和哲理,與當下的生活聯係起來,讓這些古老的文字在我的生命中煥發新的光彩。作為“下冊”,我更加好奇它會帶來哪些更具深度和廣度的內容,或許會涉及一些更具挑戰性的詩篇,或者對某些詩歌的創作背景進行更深入的挖掘。我渴望的是一種能夠讓我對詩詞産生更深刻理解的閱讀體驗,一種能夠將我的閱讀興趣推嚮更高層次的啓發。

评分

詩詞,對我而言,是一種與古人對話的方式,是一種在文字中尋找慰藉和啓迪的途徑。然而,很多時候,當我獨自麵對那些古老的詩篇時,總會感到一絲力不從心,總覺得自己未能完全捕捉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深層情感和思想。《乾貨:詩話(下)》這個書名,確實很能引起我的好奇心。“乾貨”二字,讓我聯想到的是一種精煉、實用、直指核心的內容,是經過提煉的智慧精華,而不是那種冗長且無謂的鋪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梭於詩詞的世界,為我揭示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豐富意涵,解釋那些因時代隔閡而産生的理解障礙。尤其作為“下冊”,我推測它會觸及更深層次的探討,或許會深入分析一些更復雜的詩歌主題,或者提供更具啓發性的解讀角度。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擺脫“霧裏看花”的狀態,真正領略到詩詞的博大精深,並在其中獲得一種心靈上的滋養。

评分

我喜歡詩詞,是因為它們總能在最尋常的意象中,捕捉到最不尋常的情感;總能在最簡練的文字裏,承載最磅礴的人生哲理。然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需要一種非凡的洞察力和解讀能力。我曾經嘗試過閱讀一些詩詞賞析的書籍,但很多時候,那些解讀要麼顯得過於刻闆,要麼過於主觀,讓我覺得離詩詞本身的原意總有那麼一段距離。《乾貨:詩話(下)》這個名字,恰恰擊中瞭我心中所求——“乾貨”意味著精煉、實在,意味著能夠直擊要害,而不是旁枝末節的繁瑣。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用最清晰、最深刻的語言,為我揭示那些我之前可能忽略的詩詞細節,解釋那些潛藏在字裏行間的深層含義。尤其作為“下冊”,我猜想它必定承載著更為復雜、更為精妙的內容,或許會觸及一些更為深刻的人生感悟,或者對一些更具爭議的詩篇進行更為細緻的剖析。我非常渴望能夠從這本書中獲得一種全新的視角,一種能夠讓我對詩詞産生更深層理解的啓示。

评分

這本《乾貨:詩話(下)》的齣現,真的讓我這個身處颱灣,對傳統文化和詩詞一直懷有深厚情結的讀者,感覺像是久旱逢甘霖。我平常就喜歡在睡前翻翻書,而詩詞,尤其是有深度、有講解的詩詞,是我最愛的類型。市麵上關於詩詞的書不少,但真正能觸及靈魂、解釋到位的,卻又鳳毛麟角。我常常覺得,很多詩詞之所以被奉為經典,不僅僅是文字上的優美,更在於它背後蘊含的人生哲理、曆史背景,甚至是創作者的情感投射。然而,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解讀,要麼過於艱澀,要麼過於淺白,很難找到那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乾貨:詩話(下)》的標題“乾貨”二字,一開始就吸引瞭我。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稱得上“乾貨”的書,必定是經過提煉、精華的。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想看看它到底能給我帶來怎樣的驚喜。我特彆期待它能為我揭示一些我之前未能理解的詩詞意境,或者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解讀那些我耳熟能詳的作品。我希望作者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走進那些看似遙遠卻又如此貼近我們內心的詩詞世界,讓我不僅僅是“知道”這些詩,更能“懂得”它們。

评分

說實話,當我在書店裏看到《乾貨:詩話(下)》這本書時,第一眼就被它樸實而有力的書名所吸引。我一直認為,詩詞的魅力在於其“言有盡而意無窮”,而要真正領略這份“無窮”,需要的不僅僅是字麵上的理解,更是一種由錶及裏、由情入理的深刻體悟。過去,我曾嘗試閱讀過一些詩詞賞析的書籍,但很多時候,那些過於學術化的論述,或是流於錶麵的贊美,都讓我覺得離詩詞的精髓總隔著一層紗。我需要的,是一種能夠真正“觸碰”到詩句背後情感共鳴的解讀,一種能夠在我心中激起漣漪的文字。《乾貨:詩話(下)》這個“乾貨”的定位,讓我看到瞭作者的野心,也讓我看到瞭它試圖打破隔閡、直擊核心的決心。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在一本“下冊”的書裏,為我呈現齣那些值得細細品味的詩話內容。我期待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閱讀體驗的提升,一種能夠讓我重新審視那些經典詩篇,並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感悟和啓迪的旅程。

评分

一直以來,我總覺得詩詞,尤其是那些經典之作,擁有著一種超越時空的魔力,能夠觸動人心最深處的柔軟。然而,要真正領略這份魔力,光靠閱讀原文,常常會覺得意猶未盡,甚至會因為理解的偏差而錯失瞭許多絕佳的意境。我需要的,是一種能夠幫助我“穿透”文字錶象,直抵作者內心世界的解讀。《乾貨:詩話(下)》這個書名,對我來說,就像一盞指路明燈。它暗示著作者將提供的是那些經過沉澱、提煉的精華內容,是能夠真正幫助我們“學有所獲”的知識。“乾貨”這個詞,帶著一種務實和真誠,讓我覺得這本書不會是那種浮光掠影的泛泛而談,而是有深度、有見地的分析。尤其這本書是“下冊”,這讓我更加好奇,它將如何承接上冊的脈絡,繼續為我們展開更深層次的詩話探討。我期待的,不僅僅是學術上的考據,更是情感上的共鳴,是能夠讓我真正理解詩人的悲喜,感受他們當時的心境,從而讓這些詩詞在我的生命中煥發新的光彩。

评分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看到瞭《乾貨:詩話(下)》這本書的推薦。作為一名在颱灣土生土長的讀者,我對中華文化的傳承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而詩詞,無疑是這文化長河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然而,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我發現自己越來越難以靜下心來,去深入體會那些古老的文字所蘊含的深意。很多時候,我們隻是將詩詞停留在課本上的記憶,或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卻未能真正讓它們滋養我們的心靈。當看到“乾貨”這個詞,我心裏就燃起瞭一絲希望。《乾貨》意味著精煉、實用,意味著直指核心,而不是空洞的理論或是華而不實的辭藻。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娓娓道來,為我揭示那些隱藏在詩句背後的故事,解釋那些我們可能忽視的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能讓我在這個過程中,重新找迴與古人對話的樂趣,感受詩詞穿越時空的生命力。我渴望的是一種能夠真正打動我、啓迪我的閱讀體驗,讓我能夠將這份“乾貨”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

评分

當我翻開《乾貨:詩話(下)》這本書時,我首先被它“乾貨”這個詞所吸引。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能夠被稱為“乾貨”的書,必定是精煉、實在、有價值的。我一直對詩詞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常常覺得,市麵上的一些詩詞解讀,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淺白,很難找到那種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解讀方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些經典詩篇背後蘊含的情感、思想和文化。我希望作者能夠像一位博學的引路人,帶領我穿越時空的界限,去感受詩人創作時的心境,去體會詩句中的微妙之處。尤其作為“下冊”,我猜想它必然承載著更為豐富和深入的內容,或許會觸及一些更為復雜的主題,或者對某些著名的詩歌進行更為細緻和獨到的剖析。我渴望的,是一種能夠讓我對詩詞産生更深刻的體悟,並且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獲得啓發的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