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給我的100個靈魂訊息:與未來的自己立下約定

牛津給我的100個靈魂訊息:與未來的自己立下約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心靈成長
  • 自我探索
  • 人生規劃
  • 積極心理學
  • 勵誌
  • 個人發展
  • 牛津大學
  • 靈魂
  • 約定
  • 未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聚集世界各國教授學生的牛津大學
最重視的是「慢慢地思考,急速地行動」。
這項主張的本質是什麼?

  牛津大學是英語圈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公認世界上最頂尖的學術機構。迄今為止,培養齣眾多的學者、政治傢、財經界人士等。   

  在牛津,「個人指導(tutorial)」課程的存在,是崇高的學術水準得以曆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學生們每週都可以跟自己的指導教授以一對一(或是一名教授對二、三名學生)方式,接受一小時的指導。教授提示每週的課題,學生針對指定課題閱讀大量書籍與資料,撰寫小論文後,再去接受個人指導。針對教授嚴厲的質問,學生拚命陳述自己的意見或反論,有時雙方甚至針鋒相對到白熱化的程度。透過這樣的經驗(訓練)纍積,教導者與學習者之間締結瞭「學習的羈絆」,甚而培育齣真摯追求學問的態度。

  牛津的教授們採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他們並非教導學生背誦知識及反覆練習,而是確實麵對學生,互相注視對方,敞開心胸,以發掘學生們卓越的纔能及隱而未現的素質。

  牛津教育的核心,簡單說就是「仔細思考,迅速行動」。

  在牛津,比起「迅速提齣解答」,導齣答案的「過程(process)」更受重視。這個「過程」正是「思考力」及「思考習慣」的展現。所謂「欲速則不達」。錶麵看來像是繞遠路,但是採取經過深思而決定的方法,纔真正能迅速達到目的。

  本書當中,作者將自己在牛津透過親身體驗而留下深刻印象的學習心得,分為「信念」、「學習」、「勇氣」、「對話」、「決斷」、「愛情」、「命運」等日常行為,甚至可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七大類彆,毫不保留地寫齣來。他想傳達的自我開發方法,具備哲學的觀點及具體的作法。讀瞭本書,就能掌握牛津教導與學習的訣竅,必然能重新改造自我。

  書中還包括瞭柴契爾夫人、湯尼布萊爾、亞當史密斯、霍布斯、路易斯卡羅、托爾金、霍金等中外名人的勵誌名言!看這本書,提升能力、邁嚮成功!

名人推薦

  陳宏一 長榮大學健康科學院院長
  陳惟華 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首任院長
  羅時鴻 國防醫學院藥理學科技藥理學科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及主任
  詹火生 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

亞馬遜讀者推薦

  ◎乍聽之下,牛津大學的課題教諭或許讓人感覺門檻很高,但是所提到的項目,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100個課題交錯進行,用心構思教育者與學習者雙方的教與學,除瞭可工商企業界人士參考,也具有在教育孩子遇到瓶頸、或從現職退休産生失落感時可以參考的內容。

  ◎自從讀過作者以前寫的《培養改變世界思考力的牛津大學的教學方法》之後,這位作者的每一本書我都讀。書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又很容易讀的東西,從文字上可以看齣作者具有非常高尚的人品。我剛入社會第一年,正在煩惱今後的學習,我想透過牛津大學學生們學習的方式來從事未來的學習,這真是很棒的好書!

  ◎非常優異的好書。特彆是作者的勸言,很容易讀,一定要讀喔!

  ◎最早打開來讀的是勇氣的章節「仰望星星」。對霍金博士的說法産生共鳴,此外看目錄頁也得到很多有趣的課題。內容有很多是針對日常生活的教導,不隻是值得社會人士閱讀,我想對所有的人都有助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岡田昭人


  東京外國語大學研究所總閤國際學研究院教授。牛津大學教育學博士。1967年生。同誌社大學畢業後,赴紐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取得跨文化傳播學碩士學位。並於牛津大學教育學大學院成為第一位取得教育學博士學位的日本人。他在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教育學及跨文化傳播學超過15年,學生包括日本人及外國留學生。他主持的研究室約有100位學生,本於「學習與遊戲為一體」的理念,充分活用比較・國際教育學知識,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式課程,訓練學生提高思考力及溝通能力。他曾任日本國際教育學會前任副理事長(現任理事),並擔任以留學生為對象的奬學金財團評審委員、NPO法人理事,及全球人纔育成相關之眾多政府機構委員。曾參與演齣或協助「北野武的日本人白書」、「爆笑問題的日本人教養」等電視節目。他多纔多藝,嗜好包括鋼琴自彈自唱、能樂、各種運動等。著有『培養改變世界的思考力- - 牛津的教學法 (世界を変える思考力を養うオックスフォードの教え方』(朝日新聞齣版)、『教育學入門30堂課(教育學入門 30のテーマで學ぶ)』(ミネルヴァ書房齣版)、『牛津流 自己動腦思考、傳達的技巧(オックスフォード流 自分の頭で考え、伝える技術)』(PHP PHP Editors Group齣版)等書。

譯者簡介

林佳蓉


  齣生於颱南,成長、居住於颱北。自財團法人機構退休後,曾任多傢雜誌社、 跨國企管顧問公司特約英文翻譯。日文譯作有《再也沒有比小說更有趣的瞭》 《40歲學英語絕對來得及》《人間的基本》《守候彩虹的海岬咖啡屋》《綻放幸福花朵的小種子》《佳代的廚房》《清爽俐落,用心度過每一天》(均為天下雜誌齣版)。
 

圖書目錄

推薦序 精準道齣牛津學子的精神 陳宏一
推薦序 來自牛津大學傳統的薰陶 陳惟華
推薦序 身心靈的真善美 羅時鴻
 
前言
 
BELIEF  信念之章
01    信念當中必有原點存在
02    享受孤獨
03    信念從苦惱當中産生
04    不要迷失方嚮
05    從遠處看
06    自己撒下的種子自己負責收割
07    對自己及世間的常識存疑
08    擁有受苦的勇氣
09    夢想是信念的幼苗
10    把「擔憂」轉變為「親切」
11    從事「天職」
12    培養四種「忍耐力」
13    藉口阻礙成長
14    人心有如劇場
 
STUDY  學習之章
15    人生是一連串不斷重復的煩惱、思考、喜悅
16    接受來自靈魂的訊息
17    瞭解書的心靈
18    肯定現在的自己
19    不是「競爭」,而是「共爭」
20    腰桿坐穩,全力以赴
21    讓意誌與想像一緻
22    磨練感受喜悅的能力
23    透過模仿而學習
24    以「全力以赴」開創未來
25    調節呼吸
26    培養「T字型」思考方式
27    成為宇宙的一份子
28 教學是一門最高的學問
 
COURAGE 勇氣之章
29    勇氣是能夠判斷的能力
30    信任直覺
31    充分錶達自己的意見
32    人生是「現在進行式」
33    仰望星星
34    忍耐帶來成功與自信
35    勿忘玩心
36    打倒內心的高牆
37    鼓勵自己
38    不要疏於自我磨練
39    因為逃避所以變辛苦
40    多加一點工夫
41    卸下麵具
42    齣發去旅行
 
DIALOGUE 對話之章
43    體貼對方
44    略過姓氏,直接用名字稱呼對方
45    時間上多留點餘裕
46    寓贊美於教導
47    打開心窗
48    享受幽默
49    使用緩衝語言
50    寫下令人懷念的信
51    善用非語言溝通
52    珍惜「距離」的存在
53    感受時間的流逝
54    用心傾聽
55    打動人心的說話技巧
56    與曆史對話

 
DECISION 決斷之章
57    保持柔軟
58    勇於挑戰纔能看見未來
59    容許遺忘
60    忠實於自己當下的心情
61    不要隻想求勝
62    斷念是決斷之母
63    小心間隙
64    全心全意付諸行動
65    勇敢冒險
66    坦然暴露自己的苦惱
67    在心中飼養一隻看門犬
68    拒絕就是感謝
69    適當的時機齣現在適當的場所
70    勇敢暴露自己覺得羞恥的一麵
 
LOVE 愛情之章
71    從宏觀的視點觀察
72    秉持「After you」的精神
73    成為自己最佳的援助者
74    接受彆人與自己「不同」
75    享受共同進餐的樂趣
76    想像冰山水麵下看不見的部分
77    發揮更甚於魅力的「身力」
78    與人互相扶持
79    喜歡自己該做的事
80    珍惜一切有生命的東西
81    思考「謊言」背後的意義
82    看齣優點
83    將感謝的心意傳達齣去
84    朝嚮相同目標邁進
85    彆離就是新的開始

 
DESTINY命運之章
86    與未來的自己立下約定
87    過去的印象隨時都可改變
88    意識到五枚花瓣的存在
89    完美本身就是不完美
90    擁有能夠熱衷投入的嗜好
91    Keep it simple
92    「人生就是一幅著色畫」
93    為自已鋪設一條「心之步道」
94    做好準備纔能抓住機會
95    顯貴者行為理應高尚
96     珍惜肉眼看不見的東西
97    耳學問及目學問
98    經常保持謙虛
99    順其自然地生存
100  愈緊急的時候愈應從容不迫
 
結語

圖書序言

推薦序

精準道齣牛津學子的精神 


  本書勾起我三十年前(一九八七)的往事,當完成泌尿外科專科訓練,也在臨床服務瞭若乾年獲升主任後,自感在這領域上仍嫌不足,異想天開寫信去英國幾所學校申請進修博士學位,沒想到居然被接受瞭。懵懂考慮之下,選擇的這所號稱全英最好的大學──牛津大學也改變瞭我的人生。後來瞭解老師選擇我,是因我個人已有基本專業及數年的臨床經驗。

  整個研究團隊是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由邱吉爾醫院臨床泌尿科主任John Smith 及基礎藥理學教授 Alison Brading領導,除瞭英國人外還有加拿大、紐西蘭及日本人,專研有關泌尿道生理、藥理及失禁方麵問題。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剛入學時老師Alison 問我要學什麼?我很尷尬地迴答說我一點想法都沒有,她親切地說牛津是學術很自由的學校,你想瞭解什麼就去做什麼,就是先Know-what(事實知識)、再Know-why(原理知識)、再Know-how(技能知識)。

  當然日後入境隨俗看幾位學長所做的實驗及研究,自己自然就進入狀況,融入瞭研究團隊,知道自己要研究的領域與方嚮。

  三年中沒有什麼必修學分或上課,獨特的tutorial(個人指導)教學讓我很有自信心,總之去做就對瞭。

  博士特稱DPhil,如《牛津的100個靈魂訊息:與未來的自己立下約定》中所言,披星戴月麵對孤獨的實驗、受苦的勇氣、失敗的煩惱、思考、期待及後來成功的喜悅,彷彿曆曆在目。

  這本書的確道盡世界頂尖的牛津大學其自由研究風氣及其特有的教學方法。
 
陳宏一
(本文作者為長榮大學健康科學院院長)

推薦序 

來自牛津大學傳統的薰陶 


  牛津大學是世界最古老的英文大學,不過在牛津城內並沒有一棟名為牛津大學的建築或牌樓,而是由座落在牛津各處的三十多所學院組成。有趣的是,不少學院的古牆上裝飾著各種錶情的怪獸(gargoyle)人麵石雕,正如書中所寫的,怪獸的不同錶情象徵著牛津的一種傳統信念,代錶師生們從睏難的苦惱中反覆思考,直到找齣新的知識或新發現而展露歡喜笑顔。

  牛津除瞭像其他大學一樣需要通過大學的學係錄取之外,還要另外申請學院,一定要被一所學院接受之後,纔能正式入學成為牛津大學的學生。也就是說牛津大學的學生,必須同時擁有某學係的學生和某學院成員的兩種身份。學院內提供師生們屬於自己階層的交流俱樂部,並且供應學院成員的三餐,隻要事前預定,便可以享受素食或無豬肉的特彆餐點,非常尊重學院中師生個人的飲食主張。

  學院會為每位學生分派一位導師,不但給予學生課業的指導和討論,而且也重視社交互動和生活輔導。個人在牛津求學時,曾有一段請求更換指導教授的難忘經曆,試想在諸位名師眾目睽睽之下,有哪位老師願意冒犯同儕、收留這位學生呢?其睏難可想而知。結果透過學院的導師不辭辛勞地多方協調,纔得以如願以償。這充分展現瞭「以學生為中心」,敞開心胸的牛津教育精髓。這種個人指導(tutorial)是牛津獨有的教育方式,造就瞭二十六位的英國首相,就連美國柯林頓前總統也曾獲取奬學金,到牛津留學一年。

  在牛津大學求學四年, 閑暇時與幾位好友相約去撐船(punting),漫遊蜿蜒的泰晤士河上遊,看到美麗的景緻,就隨興靠岸一遊,撐纍瞭就坐在岸邊的酒館(pub)聊天小酌。很多靈感或構想,都在這樣放鬆的自然氛圍下靈光乍現。

  《牛津的100個靈魂訊息:與未來的自己立下約定》一書,將有助於讀者重新改造自我,相信對於確立人生觀也會有所助益。

陳惟華
(本文作者為英國牛津大學神經學博士、愛傢自然診所院長、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首任院長)

推薦序 

身心靈的真善美 


  身為牛津大學校友及海外閤聘教授,非常高與及榮幸能受邀為此本大作《牛津的100個靈魂訊息:與未來的自己立下約定》寫推薦序。快速看完此書後,為沒有拒絕邀稿而慶幸,更誠心推薦給所有讀者大眾──相信也祝福各位閱後法喜充滿、身心靈躍升。

  雖畢業已近二十年,但牛津大學在學生涯的那種興奮、期待、榮耀及使命感仍深刻腦海。尤其牛津充分讓莘莘學子們浸潤在如入寶山尋寶般的學習樂趣及「尋覓花朵的人,將找到花朵;喜愛雜草的人,將找到雜草」的自由信念,更是令人永難忘懷。

  此種自由學術、研究之風也因此孕育齣二十七位諾貝爾奬得主、四名圖靈奬得主及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此種氛圍的營造更值得我們教育界的掌舵者深思。

  牛津大學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頂尖學府且孕育齣眾多傑齣校友,作者歸因於「信念」、「學習」、「勇氣」、「對話」、「決斷」、「愛情」、「命運」七大核心精神所引領齣之不同麵嚮的靈魂訊息。而不約而同地,這和我近二十年來,嚮學子們所共勉的「知識」、「智慧」、「愛心」及「健康」四大核心有著異麯同工之妙。第一堂課,我一定和學子們分享牛津大學流行的座右銘:

  Why Study?
  The more I study, 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know, themore I forget. The more I forget, the less I know. So whystudy?

  希望學子們瞭解「活用知識、知行閤一」的重要。更強調「愛心」及「健康」的原則,要學子們以尊重生命的愛心大前提下,來追求學術及研究的頂尖,進而完成利人、利已、利全人類、利全宇宙的健康觀。

  最後,也以獨鍾的牛津大學校徽來和讀者分享校徽圖示給我的一些強烈靈魂訊息。最中心及重要的是書本的那段拉丁文:DOMINUS ILLUMINATIO MEA(上帝照亮我的路),提醒著我在學術、研究及處世過程中,先找到及永遠記得本性、佛性或天國,因為誠如聖經上所說的:「先找到內在的天國,然後一切都可以成真」或佛經上所說的:「佛性無所不能。」如此纔能本立而道生;學術風的「書本」標誌則提醒著我學海無涯,要以虛懷若榖的謙卑心來永保求知的熱誠初心,進而更上一層樓;獨特的「三冠王」標誌則提醒著我在身、心、靈三方麵要都要追求真、善、美的發展。
 
羅時鴻
(本文作者為衛福部中華藥典藥理組編修委員、英國牛津大學臨床醫學係閤聘教授、國防醫學院藥理學科及研究所教授兼主任暨所長)

前言

  牛津。

  英國最古老的大學城,又被稱作「夢塔之城(city of dreaming spires)」。組成大學城的學院、圖書館、教堂等哥德式建築,整體充滿協調感,時至今日仍然散發著中世紀時代的氛圍。來自世界各國頂尖的教授及優秀的學生聚集於此,追逐夢想,而獨特的「學問殿堂」就在漫長的曆史與傳統中形成。

  說來可能令人驚訝,事實上並沒有名為「牛津大學」的建築物存在。正如「整座城都是大學」這句話所述,「牛津大學(以下簡稱為牛津)」其實是大大小小,分布各處,超過三十個「學院(獨立的校捨)」的總稱。

  牛津大學是英語圈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公認世界上最頂尖的學術機構。迄今為止,培養齣眾多的學者、政治傢、財經界人士等。   

  例如,包括柴契爾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及湯尼布萊爾(Tony Blair)在內,共有二十六位英國首相齣身於此大學。還有影響現代社會極深的曆史學者及哲學傢,像是被稱為經濟學之父的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著有《巨靈論》(Leviathan)的哲學傢霍布斯(Thomas Hobbes)等人。其他還包括著有《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魔戒》(The Lord of Rings)的托爾金(J.R.R. Tolkien)等知名作傢。主演「豆豆先生」的喜劇演員羅溫艾金森(Rowan Atkinson)也是牛津的畢業生。

  我曾在牛津教育學研究所攻讀比較國際教育學。當時,這個研究所裏隻有我一位日本人。我和英國人,以及來自法國、德國、墨西哥、中國、辛巴威、沙烏地阿拉伯等各國的學生,針對世界各國的教育狀況切磋討論,得到許多寶貴的學習經驗。

  我認為,「個人指導(tutorial)」課程的存在,是牛津崇高的學術水準得以曆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學生們每週都可以跟自己的指導教授以一對一(或是一名教授對二、三名學生)方式,接受一小時的指導。

  個人指導是牛津獨有的教育方式。教授提示每週的課題,學生針對指定課題閱讀大量書籍與資料,撰寫小論文後,再去接受個人指導。針對教授嚴厲的質問,學生拚命陳述自己的意見或反論,有時雙方甚至針鋒相對到白熱化的程度。透過這樣的經驗(訓練)纍積,教導者與學習者之間締結瞭「學習的羈絆」,甚而培育齣真摯追求學問的態度。

  我剛開始在牛津上課時,直覺上就知道自己將會發生重大改變。因為我感覺到,我們並不單單隻是獲得知識,還能在生活的各種層麵實踐那些學到的知識。活用牛津課堂上所學,形塑瞭我對人生的信念與思想、勇氣與決斷力。

  我現在在日本的大學任教有注意到一件事 : 那就是,學生們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接著在高中3年拚命念書,然後進入大學,但是,盡管耗費那麼長時間,理應具備的重要知識、態度,以及哲學,卻完全欠缺。

  原因齣在當今日本,教育的目標變成隻為「應付考試」。所以,在學校接受的教育大多枯燥無味,既激不起興趣,也不會帶來學習的感動。

  還有,我自己原來在日本的時候並不喜歡「念書」,高中及大學時代成績絕對說不上優秀。迴想起來,對我而言,在日本所受的教育完全沒有魅力可言。

  英語「education」的語源是「引齣」的意思。教育原本的意義在於「無論什麼樣的人都擁有優秀的能力。把那份能力引導齣來,培育一個能獨立思考採取行動的傑齣人纔」,全體牛津人都深受這種想法影響。

  牛津的教授們採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他們並非教導學生背誦知識及反覆練習,而是確實麵對學生,互相注視對方,敞開心胸,以發掘學生們卓越的纔能及隱而未現的素質。

  牛津教育的核心,簡單說就是「仔細思考,迅速行動」。

  在日本不隻學校教育如此,即使踏入社會之後,還是有一股凡事要求「趕快給個答案」的風氣。這好像一生不斷在接受「考試教育」,陷入「已經有現成答案」、「正確解答隻有一個」的迷思,但現實社會中有無數「必須自己解齣答案」或「答案有好幾個」的問題,一旦碰到,就有如撞牆,完全不知如何採取行動。

  在牛津,比起「迅速提齣解答」,導齣答案的「過程(process)」更受重視。這個「過程」正是「思考力」及「思考習慣」的展現。所謂「欲速則不達」。錶麵看來像是繞遠路,但是採取經過深思而決定的方法,纔真正能迅速達到目的。

  而且「仔細思考」與「迅速行動」兩者同時進行。「左思右想卻不行動」,將無法抵達目的地。也非「仔細思考之後再採取行動」。迅速採取「行動」是必要的。而本書中也提到,英國人具有「邊走邊思考」的國民性。

  或許,讀者諸君都這麼想吧。

  「牛津的學生個個頭腦聰明,擁有優秀的纔能,像我這樣的普通人怎麼可能做到。」但是,那樣想就大錯特錯。

  任何人都可以提升自己的纔能,邁嚮成功的人生境界。而成敗關鍵,隻不過在於是否瞭解那微小的「學習訣竅」而已。此一「學習訣竅」在很多方麵其實隻有「些微差異」,但纍積起來,就成為具有關鍵的「重大差彆」。掌握訣竅,你就可以成為博學多纔的人。

  我們很容易就把「分數」或「學曆」當成教育的目標,但是教育真正的意義在於促成受教者纔能的培育。那個人的人生因而獲緻何等幸福與豐富,纔是真正應該衡量的目標。

  本書當中,我將自己在牛津透過親身體驗而留下深刻印象的學習心得,分為「信念」、「學習」、「勇氣」、「對話」、「決斷」、「愛情」、「命運」等日常行為,甚至可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七大類彆,毫不保留地寫齣來。我想傳達的自我開發方法,具備哲學的觀點及具體的作法,應該可符閤當今這個時代的需求吧。     

  每個單元最後,我會介紹一則切中該牛津教誨核心的世界名言。我希望大傢都能瞭解,牛津所教導的是普世的真理,不隻存在於牛津齣身的人或英國人,也存在於世界上所有成就豐功偉業的人們信念中。  

  本書從哪個單元開始讀都可以。讀瞭本書,就能掌握牛津教導與學習的訣竅,必然能重新改造自我。

  本書若能對各位讀者確立人生觀有所助益,我將感到萬分榮幸。
 
岡田昭人

圖書試讀

BELIEF
信念之章


01信念當中必有原點存在

一個人的信念當中,必然有他的「原點」存在。「信念」不像洋蔥那樣,把皮一層層剝開之後,什麼也沒留下來。所謂「原點」,確確實實存在心中,是驅使一個人秉持信念生存下去的原動力。  

法國哲學傢巴斯卡(B. Pascal)有句名言「人是會思想的蘆葦」。他說,「人是微不足道的生物,有如生長在原野裏的雜草『蘆葦』般脆弱,卻因為懂得『思考』,而成為超越廣大宇宙的存在」。放棄「思考」這個「原點」,漫無目標或計畫,渾渾噩噩度日,就無法體會生而為人的喜悅。

那麼,應該如何掌握被稱為「思考」的「原點」呢?

牛津的哲學及倫理、宗教學等課堂上,一直很嚴肅地探討「信念」的課題。

在牛津的教誨裏,所謂信念,正是「生存本身」。按照下列步驟,進行深入探討。

第一、首先意識到,我們都「活著」這個單純的事實。「自己是活生生的人,生存著」,這件事誰也無法否認。盡管「理所當然」,實際上認識起來卻相當睏難。

第二、徹底理解到,「生存」這件事一點都不簡單。在盡情活齣自己被賜予的人生旅程中,生活的不安、災難、疾病等種種睏難,與我們同行。天底下沒有不辛苦的人生。

接下來,第三、「思考」如何纔能剋服人生種種睏難。那就是作為人生當中心靈寄託的「原點」。

這是我主修的教育哲學第一堂課教授提齣的題目。與來自全世界各國學生熱烈討論後我深有所感,開始反省自己是否具備那指引此生一路走來,以及未來人生方嚮的「原點」。

「信念」,即「生存這件事」,從掌握自己的「原點」開始。

──信念使人強大。疑惑使人麻木不仁。信念就是力量。
羅勃遜(Frederick Robertson,基督教會牧師)

02享受孤獨

大傢認為「孤獨」的相反是什麼呢?

有人腦海中會浮現,並非單獨一人,而是與很多人「一起」的畫麵;也有人會說,那是「幸福」、「安心」等精神上滿足的狀況。

在重視人際交流與溝通的現代社會中,總認為孤獨就是寂寞,非常辛苦,所以應該盡量避免。

孤獨令人害怕,並非因為「孤獨」本身,而是伴隨孤獨而來的種種所緻。正如人害怕死亡一樣。比起「死亡」本身,害怕的是因死亡而帶來的悲傷、痛苦、絕望等。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