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洋:穿越大埔石刻400年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
著者
齣版者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7/06/06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鏈接在頁麵底部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5-02-0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16世紀,台海發生了哪些事情?
世界的船隻曾經來來往往,哪些人來了?哪些港口興盛了?
島嶼、港口透過海洋通往世界,世界透過季風帶來財富;
洋人在亞洲路徑,不論南下或北上、或從東往西、由西向東,
環台灣海峽都是必經的航路。
王花俤撰寫,郭金昇、董逸馨繪圖的《出洋:穿越大埔石刻400年》
敘述了在紅花石蒜的簇擁下,大埔石刻見證了這400年的歷史……
東洋水(俗稱藍眼淚)來了,丁香魚也跟著來了,帶來海鳥的食餌。
黑嘴端鳳頭燕鷗混雜在鳳頭燕鷗群裡,飛到閩江口鱔魚灘的濕地求偶配對,選在馬祖列島下蛋孵育雛鳥;九月趁東北季風起風時,帶著成鳥分批飛向溫暖的南洋群島,周而復始,環台灣海峽的島嶼和河口溼地,成為牠們飛行的驛站。
黑潮帶來高溫、高鹽影響沿岸氣溫與生態環境。自赤道北上,經過菲律賓呂宋島,流向台灣東部的太平洋,一股湧昇流形成北台灣豐富的漁場,繼續轉往琉球與日本群島,黑潮流經的島鏈號稱東亞島弧。
另一股支流,轉向南中國海與澎湖列島南部海面,強勁的洋流,亙古不斷;而西潮東漸北流東亞,大航海時代卻衝擊古老文明
夏末繁華落盡,馬祖列島時序進入初秋季節;滿山遍野的紅花石蒜接續盛開,一株株火紅的花朵沒有綠葉襯托,依然美麗的紅遍山野。
花開花落生命終須輪迴,在日本稱做彼岸花的紅花石蒜,隔著東海的彼岸,靜靜的開遍東莒島尾的老頭山,紅了大埔石刻,滾滾紅塵牽動四百年前舊事……
《出洋:穿越大埔石刻400年》詳細描述離島的離島上,400年前,萬曆四十五年東沙(今稱東莒)據報有倭寇盤據,總兵沈有容派水軍圍東沙島,頭目姚煙門投降,在今東莒老頭山之大埔石刻還雋刻著「萬曆疆梧,大荒落地,臘後狹日,宣城沈君有容,獲生倭六十九名於東沙之山,不傷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此」。
這本書提出了歷史的功用在於鑑往知來,跟著沈有容將軍出洋,主動出擊倭寇,平東番、圍東沙、諭退韋麻郎的戰績,善於靈活運用戰術與談判,成就萬曆年間一代名將的地位。戰術往往受限於更高層次戰略與國策指導,發現明初「封疆固守」成為國家的戰略思考,北虜南倭箝制國運生機,一步步走向衰亡;北方修長城沿邊設九鎮,派重兵以防禦蒙古騎兵南侵;東南沿海,卻採取「片板不許下海」的鎖國政策,原星羅棋布的島嶼,多數被劃定在遷島的命運,一紙遷界的佈告,不但影響數以萬計島民流離失所,不少人被迫下海為寇,源源不斷推向盜寇集團,數以浙江、福建、廣東三省倭患最為劇烈,自古以來這三省得天獨厚發展出海上絲綢之路,以及東西洋交通的樞紐,因為海禁而困住這一帶的海洋活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花悌
曾任連江縣中山國民中學校長、連江縣馬祖藝文協會理事長,現為馬祖戰地文化遺產學會理事長。已出版著作《擺暝》,共同編著《馬祖地區廟宇調查與研究》、《台灣離島之美》。
繪者簡介
郭金昇
1966年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系藝術教育碩士。《蔬菜的島》畫家。於各楚舉辦個展多次,「舊情綿綿」郭金昇水彩畫個展、1995台北市師院藝廊「浮光掠彩」郭金昇水彩畫個展、2009和2014年台北市吉林藝廊 聯展,「全省美展」「教師美展」「雙和美展」等多次。台北市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師2016年退休。
董逸馨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藝術研究所碩士。曾遊歷澳洲打工度假街頭肖像畫家。參與多項畫會聯展與壁畫製作,對藝術創作與文化傳承工作充滿熱情。
出洋:穿越大埔石刻400年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季風吹過泉州、福州、東沙島
海禁、海商與海患之間糾葛
水寨、水師與水岸之間佈署
渡過黑水溝破倭於東番
當西方艦隊遇到東方的水師
靈魂救贖與胡椒爭奪
紅花石蒜開了,紅了大埔石刻四百年
後記:於海洋歷史的意義
圖書序言
「刺桐港為世界最大港之一。竟可謂是世界極大之海港,我在港中見大舶約有百艘,小舶不能數計。是為一大海灣,伸入陸地與大河連接。」這是元朝回教徒伊賓‧拔都達(Ibn Battuta)在中國遊記裡描述閩南泉州港的景象。
亞洲季風帶,自古以來就受季節風向轉換的影響,季風成為海上帆船的動力來源;因此,宋、元時期泉州地方官和市舶司,每年四月、十一月都要舉行祈風儀式,祝禱神明保佑來往的船隻順風平浪,今日泉州九日山還保留大批的祈風石刻,見證海上貿易的興盛。
北宋時期官府在泉州設市舶提舉司,採取鼓勵政策與合理稅收方式,招攬亞洲沿海國家與地區,前來朝貢或貿易。由於福建沿海一帶,谷灣式地形特別發達,島嶼灣澳綿延不絕,天然港灣眾多,泉州灣得天獨厚的優勢,逐漸形成東方的國際大港,海上絲路的輻輳地。自宋元以來,興起一批又一批的海商階層,他們具有冒險犯難的精神,順著亞洲季風帶既有的路徑,從東亞到東南亞,延伸至印度與阿拉伯半島,連結成世界最大的貿易圈與互市的網絡,沿線的港市紛紛崛起,隨處看到泉州與阿拉伯商人的蹤影。
「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蒼煙巷陌青榕老,白露園林紫蔗甜。」北宋‧龍昌期在〈三山即事〉詩裡描述福州的繁華景象。
福州位在江海的漕運樞紐,是福建另一座重要大港。北宋時期,福州太守蔡襄目睹港內「舟行新羅、日本、琉球、大食之屬」。《三山志》記載「官造舟,率就河口彌勒院之旁」,宋朝在福州設有造船廠,打造出大「福船」,能夠破浪遠航於朝鮮半島與阿拉伯半島之間海域,得力於福州、泉州一帶造船工藝的蓬勃發展,能製造出來尖底多桅與水密隔艙的貿易帆船。而且羅盤導航技術與量天尺的定位技術,開始應用於航海,發展出一套全天候的「針路」,有了航海技術與造船工藝,穿梭洋面如履平地。
富饒的閩江流域,號稱福建的母親河,不僅孕育了福州港周邊的城市與腹地,千年以來更執掌福建省的政治與文化的中樞地位。相對於閩江口外的馬祖列島,戰略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視為拱衛省城福州的前沿島嶼,總計36座島嶼和險礁星羅棋布於東海,自古以來即標示在針路上,成為東亞航線上的航標。
圖書試讀
None
出洋:穿越大埔石刻400年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出洋:穿越大埔石刻400年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出洋:穿越大埔石刻400年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出洋:穿越大埔石刻400年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