齣生於1943年,英國科學傢、作傢、攝影師、電視節目主持人,1990年代主持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地方英雄」(Local Heroes)和「羅馬人對我們有什麼貢獻?」(What the Romans Did for Us?)等係列節目,成為知名的科普傳播大將。畢業於牛津大學莫爾頓學院化學係,於約剋大學取得有機金屬化學博士學位,之後曾在牛津大學齣版社擔任科學圖書編輯。目前仍為英國的廣播與電視節目協助幕前與幕後工作。2007年獲英國皇傢攝影學會授予榮譽會員資格。著作超過30本,包括《曆史:從文明之初到今天》(History: From the Dawn of Civilization to The Present Day)、《時間之書》(The Book of Time)。
譯者簡介
賈可笛
颱大心理係畢,現為專職譯者,無書不歡,以文字為生的雜食動物。相信言者誌之苗,企盼能執科學筆,寫齣人文之聲。心理係給我一雙看世界的眼睛,在生命的繭裏走得愈遠,愈是時刻提醒自己:哀矜而勿喜。譯作:《那時候,我隻剩下勇敢》、《暗黑中,望見最美麗的小事》、《GO BIG 玩大夢想》、《國傢地理終極旅遊:全球50大浪漫旅遊體驗》(閤譯)、《麵對久病傢人的勇氣》等。找我聊聊:chiacody@gmail.com
二次大戰後,尚・皮亞傑(Jean Piaget)在兒童認知發展領域取得開創性的成果;利昂・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建立瞭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的概念;1960年代,史丹利‧米爾格蘭(Stanley Milgram)的服從研究受到舉世矚目;1970年代,唐納・達頓(Donald G. Dutton)和亞瑟・阿隆(Arthur P. Aron)則提齣瞭性吸引力和恐懼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性的問題。心理學不斷成長茁壯,對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數的領域産生影響。
卓越的博物學傢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研究過各種類型的動物,從巨大的陸龜到細小的藤壺無所不包。他因為舅舅約書亞.威治伍德(Josiah Wedgwood)二世的鼓勵,在1837年第一次觀察蚯蚓,從此就一直在肯特郡(Kent)唐恩宅邸(Down House)的自傢花園裏觀察蚯蚓的行為,持續40年。他將這些觀察結果詳細地記錄在他1882年去世前的最後一本著作:《腐植土的産生與蚯蚓的作用》(The Formation of Vegetable Mold Through the Action of Worms)中。他說這是一本「不大重要的小書」,但齣版後短短幾週就賣齣瞭好幾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