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鄉人

易鄉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鄉土文學
  • 地方誌
  • 民俗
  • 迴憶錄
  • 個人經曆
  • 中國鄉村
  • 文化觀察
  • 社會變遷
  • 曆史記憶
  • 口述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易鄉人可能是異鄉人……
他們是新時代的遊牧民族,隨遇而安,同時也在哪裏都不安。

  在地人或異鄉人,隻能二選一?
  在疏離和融入之間,有太多灰階,太多可能。
  我們都是自己故鄉的異鄉人,也是異鄉的在地人。

  林蔚昀十七歲離開颱北到英國念書,後來因為一張波蘭海報和一本《鰐魚街》遠赴波蘭剋拉科夫學習,最後在那裏結婚生子。離傢在外漂流多年,之間(między/in-between)一直是她最感興趣的主題,也是她最常處在其中的狀態。她說:「迴到故鄉颱灣同時感到熟悉與陌生。而我所選擇的第二故鄉波蘭,也經常讓我覺得親切,又若即若離。本以為已和它毫無瓜葛的英國,也在我寫作本書時像個幽靈般迴來,帶來瞭潮濕的空氣、內斂的街道風景和泰晤士河流動的聲音。」

  繼《我媽媽的寄生蟲》之後,《易鄉人》紀錄瞭林蔚昀在颱北、英國和波蘭三地的異/憶/易/譯鄉故事,以及她遇見形形色色的易鄉人們。讀完這本書,你會發覺:不隻作者是易鄉人,所有在書裏齣現的颱北人、倫敦人、剋拉科夫人……都是易鄉人。

  我透過書寫建構屬於我的獨一無二國度,那個存在於颱北、倫敦、剋拉科夫之間的地方,那個在過去、現在、未來之間遊移,不斷變化流動的易鄉──那正是我的歸屬。——林蔚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蔚昀


  1982 年生,颱北人。多年來緻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 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勛奬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颱灣人。著有《我媽媽的寄生蟲》,譯有《鰐魚街》、《給我的詩:辛波絲卡詩選1957–2012》、《黑色的歌》等作。

圖書目錄

代序:隨易而(不)安
 
輯一 異鄉人
候鳥
迷路╱問路
變電箱上的風景
你還記得新元穠嗎?
細蓉,鰐魚街
麻醬麵
建國十二村
骷髏樓
 
輯二 憶鄉人
明信片
菠菜香菇麵
Kebab
街上的普魯斯特
艾略特的河
尼剋‧凱夫和他的地球兩萬日
潘朵拉的盒子
 
輯三 易鄉人
箱子人生
不同的火車
波蘭故事
中國熱
颱灣
再見,沙也加
海邊的孩子
康拉德的同鄉
醜陋的國傢
保加利亞女孩
浪漫
守護天使
 
輯四 譯鄉人
奇異果小姐
剋拉科夫石頭記
不陌生的外國人
卡夫卡的鏈子
仙女
麵包
看馬
金色菊花VS.玫瑰玫瑰
鹿柴
牛肉河粉
打掃
公主與女皇
橘色的玫瑰
索拉力車站

圖書序言

代序

隨易而(不)安
 

  最早的時候,「易鄉人」是我在《人間福報》寫的一係列專欄。刊載期間,曾經有讀者寫信來問:「為什麼叫『易』鄉人?」我這麼迴答:「易鄉人可能是異鄉人,但,他們的故鄉/異鄉不隻一個……他們是新時代的遊牧民族,隨遇而安,同時也在哪裏都不安。」
       
  這段話是我為專欄寫的簡介。老實說一開始接到《人間福報》前主編李時雍的邀請,我有點煩惱不知寫什麼好。他在信中告訴我:「就寫你的生活。」可是,我一嚮對「生活是什麼」這件事感到睏惑,也不像一些我景仰的前輩作傢能把雞毛蒜皮小事寫得很好看、很有哲理。我需要一個主題去定義我在颱灣、波蘭漂來漂去的生活,我想要抓住點什麼,但找不到著力點。我想要屬於某個地方,卻不知道哪裏纔是我的傢。
       
  最後我認瞭:我的生活就是沒有著力點,我就是在哪裏都沒有歸屬感。這樣一想,反而安心瞭。我寫信告訴李時雍,「易鄉人」是我新專欄的名字,它的主題是人的移動,還有故鄉/異鄉的移位、互換。
       
  雖然一開始的定義很有氣魄,但其實專欄要寫什麼、在寫什麼還是經過一番摸索和試探纔比較有感覺。我一邊寫這些專欄,一邊想著以前旅行的經驗:我總是在整段旅途上倉皇失措,夜夜失眠,隻有在走路或乘坐交通工具從A點移動到B點時,纔感到安心。對我而言寫作和生活也是一樣。在還沒開始寫或寫完之後,我都是不滿的。在颱北或剋拉科夫,我都無法饜足,而我最鍾愛這兩個城市的時刻,是在離開或歸來的途中。
       
  「易鄉人」在《人間福報》的刊載結束後,我想寫的東西還沒有寫完。同時,我覺得這個主題可以發展成一個完整、獨立的作品,於是開始用一本書的規模去經營。像是即將齣門長途旅行、卻又不知道從哪裏啓程的人,我把我可能想寫的題材都列齣來,然後慢慢挑選哪些題材我最想寫、哪些題材我目前可以處理,哪些篇章和另一些篇章放在一起會産生有趣的連結與對話……
       
  我一步一步地規劃這本書的行程和路綫,同時也預留瞭改變計畫的空間,並且做好要被意料之外的事物驚嚇的準備。當然啦,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不管是寫作還是人生。遇到意外時依然會驚嚇,因為嚇人的並不是原本以為會齣狀況的那一個,而是原本看起來平凡無心機的那一個……不過,這也是旅行和寫作的樂趣。
       
  《易鄉人》最後定下來的路綫圖(從這個角度看,也許可以說它是一本旅行劄記?)經過瞭四個地帶:異鄉人、憶鄉人、易鄉人、譯鄉人。異鄉人寫的是我的故鄉颱北,但因為我是帶著離鄉之人的眼光來看待它,於是它對我來說也成瞭一個異鄉。相反地,雖然英國從來沒有讓我有歸屬感,但我卻常常想起它,所以它是「存在於我記憶中的故鄉」。易鄉人和譯鄉人寫的都是波蘭,但易鄉人的重點是「交換故鄉」中的流動、衝突與不確定,而到瞭譯鄉人,重心則轉移到融入、適應、「翻譯」故鄉的過程。這四個地帶分彆具有空間上和時間上的意義(從颱北、英國到波蘭,從我的少年時代到而立之年),但它們之間的分野並不是那麼地清晰,而是像平行宇宙一樣可以互相對話、指涉、越界,讓我在它們之間進行跳躍旅行。
       
  之間(między/in-between)一直是我最感興趣的主題,也是我經常處在其中的狀態。來自颱灣、卻在國外生活多年的我,迴到故鄉颱灣同時感到熟悉與陌生。而我所選擇的第二故鄉波蘭,也經常讓我覺得親切,又若即若離。另一方麵,我離開十一年、本以為已和它毫無瓜葛的英國,也在我寫作本書時像個幽靈般迴來,帶來瞭潮濕的空氣、內斂的街道風景和泰晤士河流動的聲音。
       
  於是,這本書成瞭我的地圖誌。我透過書寫建構屬於我的獨一無二國度,那個存在於颱北、倫敦、剋拉科夫之間的地方,那個在過去、現在、未來之間遊移,不斷變化流動的易鄉 ── 那正是我的歸屬。我確信,這地圖今後還會一直隨著我的人生而改變,有時候趕不上我的人生,有時候則對它做齣預言,與它對話。兩年前開始寫《易鄉人》的時候我人在波蘭,也以為自己會在波蘭一直居住下去。然而寫完時,我已經迴到颱灣,並且打算在颱灣定居,這是兩年前的我無法預料的。
       
  剛開始在波蘭生活時,常有人問我:「哪邊比較好?颱灣還是波蘭?」這樣的問題讓我不知道如何迴答。就像一部電影你不一定喜歡每個部份,一個地方也沒有所謂全部喜歡或全部不喜歡(雖然,我也曾有愛恨分明的階段)。我不認為颱灣和波蘭要用哪個比較好、哪個比較不好來定義,就像我不覺得人隻能分成在地人和異鄉人。在疏離和融入之間,有太多灰階,太多可能,不一定要侷限於二選一。我覺得,在颱灣島內也一定有許許多多的易鄉人(或異鄉人、憶鄉人、譯鄉人、移鄉人、倚鄉人、依鄉人),他們也有各自的故事,值得被發掘、探索、訴說。

  這些話現在說起來輕鬆,但我也是經過多年的漂流,纔開始接受自己「易鄉人」的身分。有時候我會羨慕我兒子,他從小在兩種語言、兩種文化中長大,在我的想像中,他應該比我更能隨「易」而安。不過,這也是我一廂情願的期望,我知道他會有自己的功課,自己的挑戰。我相信兒子會有智慧和勇氣去麵對這一切。就像那一次,我們去美術館看波蘭詩人Stanisław Dróżdż的詩裝置「之間」(Między/Between),他竟然一點都不感到侷促,反而在那個到處寫滿「之間」字樣的空間裏快樂地玩起火車。
       
  我希望他一直這樣。也希望自己偶爾能像他一樣,即使是一點點也好。

圖書試讀

中國熱
 
人們經常和我談起中國,在各種不同的情境和場閤。
 
比如在過年的時候。「喂妳好,我們這邊是XX電颱,想請妳來聊一下中國新年,在波蘭的中國人,以及妳在中文界推廣波蘭文學的成就……什麼?妳是颱灣人?但是颱灣應該算是中國吧?呃……不是嗎?嗯……那我要跟我的主管確認一下,我會再迴電給妳。」
 
或者,在辦證件的窗口。「小姐,妳這邊填瞭颱灣,但是我的電腦裏沒有颱灣。妳說妳的國傢叫什麼名字?請把護照給我。這上麵寫的明明是Republic of China。我瞭解,你們和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不一樣,可是我電腦裏就是沒有這個選項。要不然我給妳寫China,然後括號註明颱北?」
 
又甚至,在烤肉的營火旁邊。「噢!妳是颱灣來的啊!我最近去過中國,那裏很美……故宮和長城都很棒……我知道,我知道妳來自颱灣,颱灣和中國不同。但是我沒去過颱灣,真不好意思。中國是個很美的國傢,令我印象深刻……」
 
撇開那些傻傻分不清楚泰國、颱灣、中國的人,我覺得這些波蘭人這麼喜歡和我聊中國,一方麵是對颱灣缺乏深入瞭解,無話可談,所以拼命找一個比較接近的話題(也許這就像有些颱灣人會問我:「啊波蘭文和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是不是很像?」)。另一方麵,則是他們對中國有一種莫名的好感,甚至在中國熱變成全球運動之前就開始瞭。
 
我認識一些老一輩的波蘭人,當他們說起中國,會有一種懷念的眼神。這可能是因為中國是他們童年迴憶的一部分——有一個波蘭老先生就跟我說,他小時候住的公寓對麵有中國留學生(當時在蘇聯主導下,東歐共産國傢和共産中國之間有交流計畫),他很喜歡他們,常在窗口拿著玩具熊和他們招手,而他們也會嚮他招手、微笑。後來中蘇關係惡化,波蘭連帶受影響,學生們都被遣送迴國。老先生說,學生離開後,當時六、 七歲的他還難過地哭瞭。
 
或者,有些人是因為對波蘭和俄國的共産黨失望,轉而認定中國的共産黨纔是「真正的」共産黨,會為工人和普羅大眾的福祉著想(我已經過世的公公就是抱持這樣的想法)。「可是,我記得有些波蘭人對颱灣有好感,因為颱灣反共。你們喜歡共産中國,又喜歡反共颱灣,這樣不會有點錯亂嗎?」我不解地問先生。他迴答:「這就是波蘭人啊,我們很多元。」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