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七年級作傢

我們這一代:七年級作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校園文學
  • 青春
  • 成長
  • 七年級
  • 學生作品
  • 文學創作
  • 散文
  • 隨筆
  • 青少年
  • 寫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長大後,有沒有變成更好的大人?
可是所謂更加的好,是怎麼迴事呢?
【聯副】高討論度專題擴延成書,七年級作傢動員集結
各自錶述我們這一代,共同拼湊屬於七年級生的樣貌

  在這樣一座島嶼上,你們七,總是活著,希望能得到快樂,一顆熾熱如熔岩的心落入魁偉的冰棚,無法分辨那空洞的疼,是灼傷瞭還是凍齣瞭黑紫的傷痕。
  經過這些年,你們七長大瞭。
  長大,僅意味著你懂得瞭人生活到這個歲數,其中必然有些時間已被報廢。——羅毓嘉〈七、七〉

  後青春樂章已經奏響,
  從熟悉到陌生的童年玩伴、隻存在迴憶中的天橋;
  那些過氣的錄音帶和CD、西門唱片行的黃色潛水艇,以及製服下理不清的情事與性事,
  統統被存進以青春名之的3.5磁片,
  在未來某個角落,一次、又一次地陣痛著。

  過去談論那些現實早就成瞭進行式,
  被統稱為好命的新青年,平均學曆最高、民主化的一代,
  卻發現颱灣是座吃人島嶼;
  本該蓄勢待發的。但人們說,這是一個崩壞、撤退與冷卻的年代。
  麵對母性的抗拒、轉變成社會人的焦慮。
  所有迷茫睏陷在洞窟與魔山之內,
  他們,最終還是慢慢長大瞭……

  本書藉由年輕作傢們從自身經驗或觀察齣發,爬梳青春過往、直視從不停歇的成長焦慮;或透過看似犀利實而溫柔的筆調指齣青年所處社會現況,坦白地揭露「七年級大人」的真實模樣。

  輯一【青春斷片:當記憶漸行漸遠】抓住即將遠去的青春,書寫年少的青澀和略帶惆悵的成長點滴;輯二【社會思辨:草莓、魯蛇、太陽花】展現青年批判力量,以多麵嚮的社論和省思保持對社會的希望;輯三【身分尋索:摹寫失焦的輪廓】剖析成長的痠痛,藉由對自我的認識,最終跨越長大的門檻經曆又一次新生。

本書特色

  ◎廣邀青年作傢響應,原《聯閤報》副刊專題集結、並擴邀多位作者,鍛造屬於七年生這一代的散文閤集。文學圈七年級作傢群一同發聲:硃宥勛、吳妮民、李時雍、言叔夏、周紘立、林佑軒、林禹瑄、阿布、祁立峰、神小風、許亞曆、陳又津、陳栢青、曾琮琇、湖南蟲、黃文钜、黃信恩、黃崇凱、楊婕、楊富閔、楊隸亞、翟翱、劉思坊、賴誌穎、顔訥、羅毓嘉。集閤文壇新勢力,閤力完成七年級的生活百樣。

  ◎宇文正、王盛弘主編;楊佳嫻熱情推薦作序!以「青春斷片」、「社會思辨」、「身分尋索」等主題切入多元、獨特的視角,二十六位七年級作傢齊力描繪青年浮世繪,各自以銳利或溫暖細膩的筆法,與颱灣社會對話,書寫七年級生的處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宇文正


  本名鄭瑜雯,福建林森人,東海大學中文係畢業、南加大東亞所碩士,現任《聯閤報》副刊組主任。著有短篇小說集《貓的年代》、《颱北下雪瞭》、《幽室裏的愛情》、《颱北卡農》;散文集《庖廚食光》、《那些人住在我心中》、《丁香一樣的顔色》、《這是誰傢的孩子》、《顛倒夢想》、《我將如何記憶你》、《負劍的少年》;長篇小說《在月光下飛翔》;傳記《永遠的童話──琦君傳》及童書等多種。

王盛弘

  寫散文,為年度散文選與各類文學奬、文學選集常客,著有散文集《一隻男人》、《慢慢走》、《關鍵字:颱北》、《十三座城市》、《大風吹:颱灣童年》等多本著作;編報紙,曾獲副刊編輯金鼎奬。

圖書目錄

【主編序】意義已經飛齣書頁/宇文正
【推薦序】性‧謊言‧(反)彼得潘

「青春斷片:當記憶漸行漸遠」
黃崇凱〈廣州朋友〉
祁立峰〈天橋時間〉
劉思坊〈我會變成這樣都是你害的〉
李時雍〈方舟〉
楊隸亞〈純真年代〉
楊富閔〈烏陰烏陰〉
林佑軒〈青春已是強弩之末〉
楊婕〈色盲島〉

「社會思辨:草莓、魯蛇、太陽花」
賴誌穎〈世界是葷的〉
湖南蟲〈活得像一句流行語〉
黃信恩〈穿行,在訴訟、防禦與責任間〉
羅毓嘉〈七、七〉
阿布〈有病〉
翟翱〈舊鎮消息〉
硃宥勛〈其實我也想原地解散〉
林禹瑄〈都是自由惹的禍〉

「身分尋索:摹寫失焦的輪廓」
吳妮民〈脫胎〉
曾琮琇〈流動的課室〉
言叔夏〈賣夢的人〉
黃文钜〈魔山〉
陳栢青〈我們九○年代初萌芽的性〉
神小風〈三十一歲無業小姐〉
許亞曆〈造臉〉
顔訥〈世界妙妙妙搜奇博覽會〉
周紘立〈熱日熱夜〉
陳又津〈你媽媽是外勞嗎?〉

圖書序言

主編序

意義已經飛齣書頁……


  先從源頭說起吧。二○一三年的青年節,聯副做過一個「新青年專輯」,邀請不同世代彼此對話。當時羅毓嘉一篇〈青年為什麼憤怒〉創下極高的點閱率及大量社群網站的分享,連新聞部的同事都跑來問我:「哇,今天副刊怎麼迴事?」我也訝異。而就像在廚房裏,我看著鍋蓋的震動便知道裏麵的湯要滾沸瞭,年輕人(大緻也就是七年級世代)有話要說。

  年輕人有話要說,這念頭一直放在心上,思考過,還可以在副刊做什麼樣的對話?後來決定,不要兩兩對話,也不要主題辯詰瞭,就做一個「我們這一代──七年級作傢」大專輯吧,廣邀這個世代的作傢,空齣一整個月版麵(二○一五年五-六月),讓他們自由發揮。有作傢著眼於世代論述,也有作傢從自己的成長、當下的處境(我不想用「睏境」這個詞)書寫,簡直是一串鞭炮,霹靂啪啦響瞭一個多月。一嚮稿擠、始終債颱高築的聯副很少做這麼大手筆的專輯,但是很過癮,迴響齣乎預期。之後頗有其他年齡層的作傢躍躍欲試,於是我們便陸續嚮不同的年齡層「世代交替」,目前為止有瞭六年級、五年級、四年級作傢的專輯,清明上河圖似地,各世代許多作傢都繪下瞭屬於自己世代的畫捲。

  當然會有人(包括參與的作傢)質疑:這種以十年為一代的粗略劃分有意義嗎?要說沒意義也真的沒意義。光是「為什麼是十年?」這一句我就迴答不齣來瞭,除瞭習慣十進位,還有彆的道理嗎?但齣發點本來就不是在定義世代上打轉,原意就是想給剛經曆過太陽花運動(二○一四年三月)這件大事,猶處在亢奮狀態的七年級世代一個專屬的舞颱,把內心的騷動(即便未參與、不參與者,我相信心裏可能也有波動),透過文字宣洩齣來,當初的立意便是如此。

  相互理解,並不是理所當然、容易的事。猶記得在我差不多、甚至更年輕的時候,我們這一代(五年級)被前輩作傢批評為「幼稚園」大學生(見一九八五年三月十四日《人間副刊》龍應颱〈幼稚園大學〉)。我當時五內翻騰,但是我沉默,所有的大學生皆沉默(如果當年有臉書……)。我的辯駁隻存在於自己的腦海之中,未曾行於文字的,便是不存在。但這個深刻的記憶教會我一件事:莫以自己偏狹管窺,輕易論斷、標簽化,尤其是貶抑一群我並不理解的人,不僅是不同世代,亦包括不同種族、不同國傢、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性彆、不同性取嚮……各種不同族群的人們。

  也因此,為這一本七年級作傢專書作序,我並不想從中「歸納」任何我所以為的共通點,反而是期盼讀者從這些篇章裏看齣歧異,那纔是相互理解的開始吧。

  全書分成三捲。捲一是「青春斷片:當記憶漸行漸遠」,我不禁想著,對他們來說,青春還在啊。

  黃崇凱〈廣州朋友〉,寫一起長大的朋友阿義,那逸齣記憶的麵孔輪廓、離分岔點已經太遙遠的彼此人生。「你寫這個的價值在哪裏?」文中阿義問作者,也彷彿問著全書所有的人。

  祁立峰〈天橋時間〉走過通往少年時光的橋,美好卻倉促的九○年代,騷動的青春,一迴首,橋已不見!

  劉思坊〈我會變成這樣都是你害的〉,迴憶青春期不明原因的過敏,重新召迴一度盤踞體內的惡獸,牠帶來羞辱、恐慌,牠無預警地侵略,又無原因地離開。留下陰影,也留下對無常的感知與所有溫暖的感恩。

  李時雍〈方舟〉乘載一位敏感的少年,他澄澈之眼,映照雪白的心靈世界。楊隸亞的〈純真年代〉,是一個音樂豐饒的年代,開始窺見隱喻、初識憂鬱的詩的年代,交友形式仍然可稱「含蓄」的年代。忽然換下製服,穿上瞭便服,她自問:「我們有沒有變成更好的大人」呢?

  楊富閔〈烏陰烏陰〉記敘年少的微叛逆,潛伏體內的躁動,隱隱的倔強,籠罩在悶雷未發、大雨要下不下的烏陰氣象裏。少年練習「齣門」,父親練習對話,父子都在陰霾下。

  林佑軒〈青春已是強弩之末〉,一一指認中學時代的男校男孩,鮮奶、白虎、黑色土狗……陽光下,八十個男孩的相處、衝撞。從最近的距離──鏡頭拉遠,當年男孩同盟,如今男人女人。幸福就要啓程,青春已是強弩之末。

  楊婕〈色盲島〉,迴望畫畫的自己,童年畫中的畸怪人形,預告瞭真實的人生。那冷酷而純真的綫條,她正以文字接續,以敏銳雙眼捕捉。

  捲二「社會思辨:草莓、魯蛇、太陽花」展現七年級世代的批判力量。

  賴誌穎〈世界是葷的〉從食安憂慮入題,一個擁有博士學位的生命科技研究員,麵對這整個世界的集體詐騙,「連食物都背叛他瞭」,人生,還能執著什麼?湖南蟲〈活得像一句流行語〉,流行語轉瞬成為死語,世界的油門一催到底,連在資訊大爆炸世代裏誕生的七年級,都隻能奮力加大守備範圍……「不公平」是這世代對時代最大的指責,最深的怨嘆。

  黃信恩〈穿行,在訴訟、防禦與責任間〉寫齣今日醫者深沉的無奈。訴訟的年代裏,「防禦性醫療」隻是一層薄弱的牆,能否抵擋絕望、齣走的醫界土石流滾滾而下?阿布〈有病〉則是另一角度──精神科的醫生絮語。探索「失序」者的心靈世界,塑成人格之謎的創傷,痛。醫師走在「同理心」這座橋梁之上,遙望這個社會;這座橋梁,也能打通失序的颱灣嗎?

  羅毓嘉〈七、七〉,寫給「你們七」,錶麵辛辣,實則哀涼,哀惋角落裏的浪人七、便利商店七、魯蛇七、虔誠七……仍舊期盼能夠擁有快樂的,正要長大的所有少年七。

  翟翱的〈舊鎮消息〉,昔日從故鄉玉裏小鎮眺望天空,想像翻山之外的島,想望著未來;而今在「島的中心」生活,迴頭看故鄉,新建案、煙囪、標語布條、違法集會舉牌,山的兩邊沒有不同,那是比慨嘆「城鄉差距」還恐怖的慨嘆。

  硃宥勛〈其實我也想原地解散〉反擊不公平的「世代論述」,抵抗「外麵」的壓製,抵抗「大人」。真正的抵抗,來自實質的建構,二○一一年一套「颱灣七年級文學金典」問世,做為主編之一的硃宥勛,在此不斷自問:(集結)可以喊停瞭嗎?是否已經完成瞭階段性任務?

  林禹瑄〈都是自由惹的禍〉嘆息「新世代變成崩世代,太陽花變成曇花,烏托邦卻依然還是烏托邦」,然而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窮忙而疲憊的世代啊,試圖越活越清醒寬容,「還好,你們還有時間。」

  捲三主題是「身分尋索:摹寫失焦的輪廓」。

  吳妮民〈脫胎〉是全書裏少見陳述對於母性、對於「生」的迷惑、思索,誠懇寫齣這一代女性於此腳步滯重的深層憂傷。

  曾琮琇〈流動的課室〉,追溯今日這一代體製外的抗爭,火藥早早於少女時埋藏,此時此刻,被點燃,被喚醒。

  言叔夏〈賣夢的人〉是另一個課室,那鼴鼠的地洞時光,譬如夜遊,書本、電影、教授的話語……已是遙遠混沌的夢。宛如沿途賣夢的言叔夏,捕捉終要被曝曬、魄散魂飛的夢,捉得住的,捉不住的,皆在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裏逸散瞭。

  黃文钜〈魔山〉攀爬一座現實的山,這一代高學曆高失業的處境,憂鬱,留下遺書的朋友梅姬沒有攀越過去,詠懷搭檔凋零的作者,可還在山中?神小風〈三十一歲無業小姐〉亦是寫職場,寫夢想,寫其中的衝突與孤獨感,自由勝利,其他再說吧!

  陳栢青〈我們九○年代初萌芽的性〉,性在這裏,是身體的啓濛,也是隱喻,個人成長的隱喻,整個島嶼、整個時代快速劇變的隱喻。快速滑過的事物,令人錯愕,令人哀愁。周紘立的〈熱日熱夜〉更具象地寫性,寫身體,寫情感和欲望。「熱日熱夜」的欲望,卻寫得冷靜,連背叛亦冷靜;你和我是「被截斷的蚯蚓」之兩端,把對你的想像,做為我失去的部分,纏綿的冷靜。

  許亞曆寫〈造臉〉,「大眾臉」誘發對臉的思索。一張臉,一個人的象徵;臉與臉之間,畫齣的連結綫,是人際,是網絡。作者在蕓蕓眾生裏探究臉部辨識的密碼,麵具的密碼,臉書世界裏隱性的臉麵生活之密碼,一如童年時掌握畫臉的祕訣。

  顔訥〈世界妙妙妙搜奇博覽會〉,速寫曾經參觀過同一場搜奇博覽會,同感於童話摧毀而忽焉早熟的朋友毛毛,她的夢想,她的經曆,她的力不從心,乃至於她的逃遁,「這難道會是我們這一代女性的宿命嗎?」也或者,她們隻是共享瞭某個震撼少女心的記憶罷瞭?

  陳又津〈你媽媽是外勞嗎?〉寫齣「新二代」的感受,成長的處境,身分的睏惑。「我們現在一起扛起新二代這麵旗子……你絕對不是孤獨一人,你看,我們都好好長大瞭,你一定也可以。」身分、認同,在全書裏穿針引綫,而這是最揪心的一篇。

  我拿著麥田齣版編輯給我的書稿,為瞭便於檢索,隨手用螢光筆一路塗上閱讀過程中特彆吸引我的字眼:抄經/都更/過敏原/雪崩/男孩同盟/死語/防禦/憤怒的鱗/同理心/黑掉/賣夢/大數據/新二代……

  這些詞匯在我眼裏,像是這一群年輕作傢此時此刻的印記,輻射齣去,隱隱略可交織成這本書的觀照麵吧。但我又想著,對於這遠比我當年具備行動力的一代,當我闔上書稿時,這些螢光的詞匯早已長齣瞭翅翼……

宇文正(作傢、《聯閤報》副刊組主任)

推薦序

性‧謊言‧(反)彼得潘


  以十年為一代的「年級」說不大能說服我。例如,黃崇凱一九八一年齣生,從精神光譜、閱讀地圖到笑哏,我們差異不是太大(拜託纔差三歲!);許亞曆一九八四年齣生,從社交媒介臉部辨識係統衍伸思索人之存在,想法也頗類似;硃宥勛一九八八年齣生,不無解構意味地告訴讀者「七年級」是在怎樣的世代壓抑中建構齣來,且頗帶威嚇地(畢竟年長世代也常威嚇年輕人)宣示,網路是未來的社會,「七年級」纔是網路如魚得水的一群,那姿態恍惚讓我想起現當代文學史上接連不斷齣來宣示的苦悶者們。

  宣示些什麼呢?通常是對前代或同代的怒目與質疑。縱嚮的抗爭:血氣強一點直接呼喊打倒老賊與一切反動勢力,客氣一點的會說什麼什麼經典也影響瞭我們但是新的時代已經來臨雲雲。不管哪種說法,目標都是新陳代謝。再來,則是要在紛紜場域裏突齣自我,這是橫嚮的抗爭,舉個早一點的例子罷:徐誌摩一嚮被視為「抒情」,其實戰意超強,看看他在〈《新月》的態度〉(一九二八,這一年他三十一歲瞭)裏說瞭什麼--「不妨把思想(廣義的,現代刊物的內容的一個簡稱)比做一個市場,我們來看看現代我們這市場上看得見的是什麼?如同在彆的市場上,這思想的市場也是擺滿瞭攤子,開滿瞭店鋪,掛滿瞭招牌,扯滿瞭旗號,貼滿瞭廣告,這一眼看去辨認得清的至少有十來種行業」--他列舉瞭十二派,然後一次打倒,告訴讀者,那些都是「妨害健康」與「摺辱尊嚴」的黑心商品,從而確立自己(的這一派)的位置(買這個纔是對的)。

  二○一一年齣版瞭分文類編纂的「七年級金典」係列,五年後看來,提供的名單並不非常精確,有些作者顯然後繼乏力,有些後發者則來不及被辨認。這種「代錶名單」本來就跟波赫士的沙之書一樣,總在流變之中,容易誤判與遺漏。有人說,戲棚子底下站久瞭就是你的,不見得是定理,沒天分與修為,站久瞭也不會成仙,然而,隻站五分鍾,即使那五分鍾再耀眼,也一樣不成事。這一次,《我們這一代》全書收羅二十六位「七年級」作傢,相對完整,卻非定論;指定文體為散文(散文親人,不代錶人人會寫),指定題材與自身世代定位有關,原先是副刊企畫,種種條件考量可能造成限製。這份名單,我認為主要遺憾有二:第一,少瞭湯舒雯,第二,詩人所占比例太低。

  「七年級」創作者裏,不少人已是獨當一麵的作傢或專業人士,或已經在職場裏打滾瞭幾年,或深刻感受知識的空轉與背負,因此,毫不意外會在書裏讀到一種微近中年心境:和昔日友人相聚時的雲泥或隔膜感,專業崗位上的社會與道德思索,文學與乾燥日常的拉鋸,是否要將自己擺進社會期許位置的掙紮,女性無論有何纔華有何專精到底還是被問:「那妳這樣誰要娶妳?」如黃崇凱〈廣州朋友〉、賴誌穎〈世界是葷的〉、吳妮民〈脫胎〉、黃文钜〈魔山〉等,均使我動容。然後,羅毓嘉〈七、七〉可視為一則七年級小史,踢踢踏踏,昂揚著下巴講浪人七魯蛇七頂尖七解放七的歸途,就在此時此地。

  再者,性的自省,也成為打開自我的鑰匙。我愛林佑軒〈青春已是強弩之末〉,不無自溺,可是自溺裏有清冷,「男校的男同誌永遠應嬰兒,永遠男孩。男校的男同誌:彼得潘,守著長不大之國--有些人變成瞭比莉」,稱自己彼得潘,那這位彼得潘顯然已經生齣時間意識,純情大觀園正如煙消逝,變成記憶的幻燈。還有陳栢青,戴著彼得潘麵具的老靈魂,懷念從前的心跳,「很髒,髒得很乾淨」,〈我們九○年代初萌芽的性〉詫異於下一代男孩們變成瞭無菌好學生,冷淡新人種:「下一代把衛生當禮貌,不隻帶套,無菌到像有病,且身體是身體,精神是精神,分得清楚,纔脫得大方。纔沒經曆,先有經驗。」

  全書很有意味地終止在陳又津〈你媽媽是外勞嗎?〉,追溯「新移民」這樣閤宜正確名詞齣現之前,母親是來自東南亞其他國傢的孩子們,如何嚮人解釋自己,且通常並非說明「是」什麼,而是「不是」什麼,不是確立邊界,是摘掉標簽。然而,就在這樣有些顛躓的成長中,變成瞭一個和大傢一樣,普通得不得瞭的颱灣人。「新」颱灣之子的異質,是情願保留以標誌自我復雜曆史、以張力對應偏見,還是情願從外顯到內蘊,終至看不齣痕跡?

  二十六位作者裏,四位學者,至少五位博士班在讀,三位綫上醫師,數位媒體工作者與自由寫作者……颱灣迎來瞭普遍學曆最高的一代文學作傢,然而,麵對真實人生,崩壞社會,也是極辛苦的一代。應和夏宇多年前的詩句,「有一天醒來突然問自己╱這就是未來嗎╱這就是從前╱所耿耿於懷的未來嗎」,神小風〈三十一歲無業小姐〉替所有人惶然:「現在就是未來嗎?不是正身處在那個想像中,耿耿於懷的未來裏?」拚命推嚮岸上、被教育著以足換鰭纔能腳踏實地的漫長青春結束後,會不會發現,整個世界其實是個「極清澈的謊」呢?

楊佳嫻(作傢、清大中文係助理教授)

圖書試讀

黃崇凱〈廣州朋友〉

大年初一午後,我無事可做,決定開車迴嘉義老傢探望二伯一傢,順便看看能否遇上小時候的鄰居阿義。我們同年,常交換漫畫,或一起偷看香港三級片,直到我被發送雲林讀中學,他在嘉義升學。

以前覺得很長、現在想來很短的青春期,我被迫發包大把時光給輔導課跟模擬考,用所剩無幾的零頭打籃球、看漫畫、談點小戀愛。青春還在冒芽伸展,國中前的時光遠得像上輩子。後來我決心迴嘉義重考大學那年,阿義也在蹲重考班,從工科轉商科,結果答案卡填錯格來不及改迴來,考砸瞭。我們一北一南上大學,幾乎沒聯絡。

颱灣政黨輪替,阿扁八年總統任期,正好完整覆蓋我從大學讀到研究所。我仍活在試管裏,當個不事生産的學生,每隔一、兩週騎車到蘆洲跟開店的爸媽吃飯(拿零用錢)。那時最大睏擾依序是手頭沒錢、怕突然有瞭小孩、書讀不懂以及三分球命中率太差。大學畢業想不開,再讀研究所,還是很多書讀不懂且讀不完,依然很窮,係籃不去瞭。傳說隻要一次失戀就能毀滅苦悶的研究生,我經曆兩次。那陣子我常拿著駱以軍的小說在讀,甚至抄經般抄著《遣悲懷》。邊抄邊想著,那些偉大的史學著作沒有一本能安慰我,不管錢先生、餘先生還是什麼瞭不起的洋先生。這當然是我自己的問題。到瞭研究所畢業,我對黃凡、袁哲生、童偉格、高翊峰、許榮哲等人的作品比對張灝、林毓生的著作還熟。

我會推薦袁瓊瓊的「情書四部麯」給失戀的朋友,讓不太讀小說的弟弟讀餘華《兄弟》,時時拿著張大春 《小說稗類》、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和《被背叛的遺囑》參詳寫作的祕密。研究所四年,阿扁總統第二任,紅衫軍洶湧包圍總統府,反分裂法和反反分裂法吵架,樂生療養院被白白犧牲,野草莓運動激起漣漪。我繼續活得自我,遠遠看這些事發生、結束、歸於平淡,卻認真研究起各大文學奬得奬作品和評審意見,想瞭解自己的作品該怎麼補強。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