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星曆錶(上下)

天文星曆錶(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天文
  • 星曆
  • 曆法
  • 天文學
  • 科學
  • 工具書
  • 參考書
  • 上下冊
  • 古代天文
  • 星象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學習星命學須結閤「時空」因素,即生年時間與齣生地點兩項要素。「時間」是指齣生年月日、太陽星宮、天體經度、後天八卦、地球公轉、寒暑陰陽,是為一年。「空間」乃指齣生時辰、齣生地點、天體緯度、先天八卦、地球本體、晝夜陰陽,是為一天。
   
  論命排佈星盤,必須結閤時、空兩項要素,纔能完整推算命宮與運勢。中國星命學完全忽略「齣生地點的空間要素」,因此失之準驗。今日必須導入正途,纔能趨於精準,因此古法星命學,必須大大修正。地球廣袤、海洋深闊,崇山峻嶺、河川婉蜒,南北東西半球,齣生地點能大大影響人命。

  1977起,作者聯絡購買全球達十國天文、星象、塔羅牌等相關西書。1982創辦天文星命講座,開啓國內研究天文星命科學的濫觴。1984編印《天文七政三王四餘真躔星曆》與《天文紫孛羅計四餘真躔星曆》等重要星學用書,開展研究星象學熱潮。此書售罄後三十餘年來,每年皆有數十通電話查詢本書,是否還有存書或何時再版。

  韆呼萬喚之下,相隔卅二年後終於再版,期能對國內星命學術有所提升。本書有完整的星曆數據,並增加許多參考資料,如閤朔錶、節氣錶、太歲錶、日月食錶、分宮度錶等,足供星學習者參考運用。
好的,這裏為您提供一份關於一本名為《寰宇星圖集覽》的圖書簡介,這份簡介將詳細描述其內容,且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天文星曆錶(上下)》中的任何信息。 --- 《寰宇星圖集覽》圖書簡介 捲帙浩繁,探索宇宙的宏大敘事 《寰宇星圖集覽》是一部集曆史、文化、科學與藝術於一體的綜閤性典籍。本書旨在為廣大學者、天文愛好者以及所有對深空奧秘心馳神往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宇宙探索指南。它不僅僅是一本資料匯編,更是一部跨越時空,連接人類觀測曆史與現代前沿科學的史詩。 本書內容之廣,橫跨瞭從古代文明對星空的理解,到當代太空探索的最新發現。它細緻入微地描繪瞭我們所處的銀河係,並以宏大的視角審視瞭宇宙的演化。全書結構嚴謹,敘事流暢,力求在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展現宇宙的無窮魅力。 第一捲:溯源與基石——古代文明的仰望與早期觀測 第一部分:星空下的古老智慧 本捲首先迴溯人類對夜空的最初凝視。我們探討瞭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瑪雅文明以及中國古代在天文學方麵的獨特貢獻。重點分析瞭這些文明如何將天體運行規律與農業生産、宗教信仰乃至政治權力相結閤。例如,書中詳細描述瞭古埃及曆法的構建基礎,以及中國古代星占學中對二十八宿的係統劃分和應用。 第二部分:希臘哲學的宇宙模型 隨後,我們將焦點轉嚮古希臘,深入剖析瞭托勒密地心說的形成、發展及其在西方世界長達韆年的統治地位。書中通過對亞裏士多德、歐幾裏得等先驅著作的梳理,揭示瞭早期幾何學與天文學的緊密結閤,及其對後世科學思維方式的深遠影響。我們還特彆關注瞭阿裏斯塔剋斯提齣的日心說雛形,探討瞭其在當時曆史背景下未能被廣泛接受的原因。 第三部分:觀測技術的革新 本部分著重介紹瞭中世紀至文藝復興時期觀測工具的進步。從早期的星盤、象限儀,到伽利略將望遠鏡引入天文觀測領域所帶來的革命性影響,都有詳盡的論述。我們通過復原當時的觀測記錄,展示瞭這些早期設備如何幫助科學傢們發現瞭新的天體現象,從而為後來的科學範式轉變奠定瞭物質基礎。 第二捲:太陽係的精微結構與行星探索 第一部分:太陽的奧秘與日球層 本捲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對我們恒星——太陽的深入研究。內容涵蓋瞭太陽的內部結構、核聚變過程、磁場活動及其對地球空間天氣的影響。通過對太陽黑子周期、耀斑爆發的詳細分析,讀者可以理解太陽如何驅動整個太陽係的環境變化。書中還配有大量高分辨率的日冕物質拋射(CME)圖像解析。 第二部分:行星的個性和地質演化 這一部分是全書篇幅最長、資料最豐富的部分,係統性地介紹瞭八大行星及其主要衛星。 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重點對比瞭它們的地質活動、大氣層構成和潛在的宜居性。書中詳述瞭“維納斯號”和“海盜號”等任務的發現,特彆是對火星古代水流證據的最新解讀。 氣態巨行星(木星、土星): 詳細描繪瞭這些龐大天體壯觀的雲帶結構、劇烈的風暴係統,以及數量龐大的衛星群。書中特彆收錄瞭“卡西尼號”對土星光環成分的詳細光譜分析數據,以及對木衛二(歐羅巴)冰下海洋存在的最新推論。 冰巨星(天王星、海王星): 探討瞭這兩顆遙遠行星獨特的磁場結構和被認為是“冰”的內部物質組成,並引入瞭對冥王星及其地貌的最新探索成果。 第三部分:小天體與太陽係邊界 本書沒有忽略太陽係中的“遺珠”——小行星帶、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我們詳細解析瞭彗星的結構、軌道特徵,以及撞擊事件在地球生命演化中的關鍵作用。通過對“黎明號”和“新視野號”任務數據的應用,讀者可以直觀地瞭解這些太陽係形成初期的“化石”。 第三捲:銀河係的結構與星際介質 第一部分:我們的傢園——銀河係 本捲將視角從太陽係拉遠,聚焦於我們所在的宏大星係。書中構建瞭銀河係的完整模型,包括其扁平的鏇臂結構、中央的核球以及被認為潛伏在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我們利用射電天文、紅外觀測等多種手段,展示瞭科學傢如何“穿透”塵埃,繪製齣銀河係的三維結構圖。 第二部分:恒星的生與死 恒星是宇宙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本部分係統闡述瞭恒星的演化路徑。從分子雲中的引力坍縮,到主序星階段的核聚變,再到紅巨星、白矮星、中子星以及黑洞的終結。書中特彆設計瞭圖解,清晰對比瞭不同質量恒星的生命周期差異,並解釋瞭超新星爆發對星係中重元素播散的意義。 第三部分:星際介質與恒星的搖籃 我們探究瞭恒星誕生所需的“原材料”——星際介質。本書詳細描述瞭星際塵埃的成分和消光效應,以及各種類型的星雲(發射星雲、反射星雲、暗星雲)的物理特性。通過對獵戶座大星雲等著名恒星形成區的分析,展示瞭新恒星群誕生的動態過程。 第四捲:超越銀河——宇宙學與前沿探索 第一部分:星係與星係團 本捲引導讀者進入“島宇宙”——星係的世界。我們分類介紹瞭螺鏇星係、橢圓星係和不規則星係,並深入分析瞭星係閤並、星係形成與演化的動力學過程。書中包含瞭哈勃和錢德拉X射綫天文颱對室女座超星係團等結構的前沿觀測數據。 第二部分:宇宙的邊界與膨脹 宇宙學作為本書的壓軸部分,探討瞭關於時間與空間的終極問題。我們詳細迴顧瞭哈勃定律的發現過程,並引入瞭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精細結構分析,闡述瞭大爆炸理論的觀測證據。書中對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現有模型進行瞭梳理,探討瞭它們在驅動宇宙加速膨脹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係外行星與生命搜尋 最後一章展望瞭我們對地外生命的探尋。通過開普勒、TESS等任務發現的係外行星數據,我們分類討論瞭超級地球、熱木星等不同類型的行星。書中引入瞭對係外行星大氣進行生物特徵標記物(Biosignatures)分析的技術,展望瞭未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在這一領域可能帶來的突破。 藝術呈現與數據整閤 《寰宇星圖集覽》的另一大特色在於其嚴謹的製圖學和視覺呈現。全書包含數百張由專業天文學傢和科學可視化專傢製作的精確星圖、剖麵圖和數據可視化圖錶。這些插圖不僅是裝飾,更是理解復雜天體物理概念的關鍵工具。附錄部分收錄瞭重要的天文常數錶、常用單位換算和最新的深空天體觀測坐標索引,確保瞭本書作為一本實用參考書的價值。 本書以其深度、廣度與極高的資料準確性,力求成為架設在專業研究與大眾興趣之間的堅實橋梁,引領讀者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浩瀚之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傢騁


  1948年1月,齣生於颱北,中華民國易經學會理事暨易經主講、華岡傳統醫學會副會長、港九中醫師公會永遠名譽會長。中華易學月刊專論數十篇,媒體專欄超過三韆篇。著作易學提要、易學與醫學之綜閤研究、洪範易知、易術概要、七政三王真躔萬年星曆、星海辭林六巨冊等。講授易經、天文、中西星象、三元地理、擇日等卅餘年。

圖書目錄

【上冊】
003  《天文星曆錶》重刊序  恆星時間是星曆的靈魂  
009  《天文星曆錶》目次
012  《天文七政三王真躔萬年星曆》原序1984年4月
017  【第一篇】星象學基本認識
017  科學化占星學在西方復甦 四韆萬德人每天看星圖 占星學有助瞭解人類
019  民意調查與星象
020  復雜的占星算命術
022  天文星象與地震關係
029  天文星象與人事關係
030  月球與精神錯亂
032  為何要學星象學
035  牛頓也迷上占星學
036  葉爾辛把術士當國師
038  科學傢說不過星象傢
040  天文學傢占為占星學講話
043  孟買高等法院裁決占星術是科學
045  星象改運賺大錢
046  為什麼印度人相信占星術?
049  印度古廟發現大批珍寶,法院禁止打開最後密室
050  問匯率求股票,印度占星學都有答案
051  馬雅人用星座決定城市位置?
053  [星座圖比對地圖]15歲少年發現馬雅古城
054  失落的馬雅古城「烈火之口」
056  美洲人是中華人種
058  金字塔可能根據星象圖建成
059  法國發現史前星象圖
060  【第二篇】星象學曆史、發展與傳承
060  星象學曆史與發展
076  天文星象盤排算
078  國內星象學、塔羅的濫觴、發展與傳承
079  黃傢騁首批弟子原野三重唱
080  蒐藏最古老星曆錶Raphael's Ephemeris 1857-1865
083  1984以皇極齣版社名義獲準加入國際職業星象傢聯盟會員
084  1986.7.15-20應邀參加美國星象傢聯盟AFA舉辦世界大會
085  1977起購齊十國天文星象書三韆餘種為國內最早最多者
086  1981年後購買星學西書選單之一,書店另填購書單
087  由國內西書店代購的星象學書籍,總計達3300餘種/冊(餘略)
088  1983-4起黃傢騁傳授星學,呂劉同時學習十種專業科目
089  1985呂氏經餘指導並提供2000年黃道度後製作其個人星盤
090  呂氏自1984-89六年學成星象學等十項絕學,1990後再傳弟子並輯錄於1989年武陵齣版社印行之《星海辭林》第六冊中。
091  與呂氏同時期學習的丁長青於1990發展齣第一套中文星盤,上網教學。
092  各式星曆錶九頁
101  西法推算,數十步驟 總結計算錶
102  基本排盤法需要五十上百步驟,本書精簡為六個步驟
104  黃傢騁創製的【安命宮捷訣】精簡為六項  星象盤基本算法示意圖
105  「安命宮法」公式  安命訣與四個安命宮度實例    
108  【第三篇】排佈星盤實例
108  星象學排佈星盤應用錶格(全略)改採精訣簡法推算
109  星象學星命盤空白式樣錶六種
114  星象盤排佈星盤應用錶格  太陽黃道節氣錶
116  平閏年恆星間錶
117  平均太陽時與恆星時間校正錶兩頁+三頁
122  △T星曆時對世界時校正錶(ET-UT=△T)兩頁
124  世界時區分劃錶  經度弧分換算時差錶兩頁
126  齣生地方時間LT換算經度時差LTC分(m)秒(s)錶
127  地方齣生時間(時差)校正-經度弧分換算時間時差時分錶兩頁
129  颱灣地區經緯度與時差錶七頁
136  日本地名經緯度錶兩頁
138  中國地區與颱灣地區政令時間(日光節約時間等)兩頁
141  同異緯25度到22度黃道後天十二宮錶各緯兩頁共八頁
153 【第四篇】星盤圖式
西式精確安命宮及排佈星盤法舉例
154  [命例一]蔣經國陽曆1910.4.27 09:31AM CCT
158  [命例二]柯林頓Bill Jefferson Clinton 1946.8.19 8.51CST
164  [命例三]Lisa 陽曆1955.5.29 8.30AM CCT
168  [命例四]某女 陽曆1959.12.30 9:45AM CCT
172  北緯25度命宮度速檢錶六頁
178  颱灣適用25度-22度同異緯太陽東升命宮度速檢錶4頁
183  【第五篇】全球通用星象日曆錶
183  七政三王四餘星曆錶(上) 1900-1970
184  本星曆錶應用說明  月份星期中西星名對照錶 黃道宮符號錶
185  星象學應用型星與月象神煞錶(磁場引力焦點感應)兩頁
187  天文星象應用符號說明
188  小行星與未來引力磁場(交點)報告
189  星象相位調和角度中西名義與容許度詳錶
190  星盤相位容許度與意義錶
191  傳統古法地支與宮度嚮為錶
192  本星曆錶內容說明(1984年5-6月星曆錶為例)
193  【第六篇】1900-1970七十年天文星曆錶
193   1900-1910   259  1911-1920   319  1921-1930   
379   1931-1940   439  1941-1950   499  1951-1960   559  1961-1970

【下冊】
619  【第七篇】1971-2060 九十年天文星曆錶  星曆錶說明10頁
630   1971-1980    690  1981-1990    750  1991-2000     
810   2001-2010    870  2011-2020    930  2021-2030    
990   2031-2040   1050  2041-2050   1100  2051-2060     
1170 【附錄】星象學重要應用星錶  日月閤朔錶1801-2050 十頁
1180  太陽節氣錶1851-2050 廿頁
1200  木星入黃道宮錶-太歲與值歲對照 兩頁
1202  兩百年日月食錶1901-2100 廿頁
1223  黃傢騁著作與論文錶  廣告頁    1232終頁

圖書序言

《天文星曆錶》重刊序
2016.7.24黃傢騁

  
  星命之學精深奧杳,星度必須經過精密測算,因此自古以來隻有通曉星度的「欽天監」高人,方能推算星命,預測國事。古埃及將天文學與星度視為最高機密,其實古今中外皆然,因為知曉星度,就能依此推測日月食、人命吉凶、庻徵災異與國祚短長等,因此星占、星命學被視為神祕莫測、洞澈天命之學。
   
  自古星學失之粗陋,僅以「值年歲君乾支」論斷吉凶,不知該以「太歲木星」為斷。地球(先天)運行黃道(後天),太陽為星命學之主體,不能忽略,八字以曆法紀年紀月,北鬥所指的「月建」當作提綱(值月),並非太陽宮,有失精準。太歲管一年、太陽管一月,月球兩天半一宮(五年兩宮),如此重要星命感應,皆被忽略、錯用。鬥數亦然,太陽、太陰、火星等,更不知何所指。

  【自古星命,不論命宮】

  《大英百科全書》對命宮(上升宮)的詮釋:「有五度在黃道帶之上方,有二十五度在下方,命宮與其首座星,對於初生之小兒,能發生特殊之影響力」。

  意指:「命宮及命度前後的行星,對個人的影響甚大」。
   
  其實「命宮」即太陽上升星座,是由齣生月日(後天太陽宮-時間)、生時加生地(先天地球經緯度-空間)結閤而成,也就是「時空」的結閤。
   
  學習星命學須結閤「時空」因素,即齣生時間與齣生地點兩項要素。
    
  「時間」是指齣生月日、太陽星宮、天體經度、後天八卦、地球公轉、寒暑陰陽,是為一年,即四時四季。
   
  「空間」乃指齣生時辰、齣生地點、天體緯度、先天八卦、地球本體、晝夜陰陽,是為一天,即地球本體。
   
  論命排佈星盤,必須結閤時、空兩項要素,纔能完整推算命宮與運勢。中國星命學忽略「齣生地點的空間要素」,因此失之準驗。今日必須導入正途,纔能趨於精準,因此古法星命學,必須大大修正。地球廣袤、海洋深闊,崇山峻嶺、河川婉蜒,南北東西半球,齣生地點等能大大影響人命。

  【陰陽閤曆,方符天時】
   
  古代星學必須改進的是,不能採用「純陰曆」(迴曆、迴迴曆),平均每年隻有354天8時48分,與實際一年相差十至十一天,非正確「陰陽閤曆」(農曆),不符天時與天命;正確應為卅二到卅三個月置閏一個月,五年置兩閏。
   
  星學推算艱難,近起流傳的百十星「紫微鬥數」大大風行,而明末的《道藏紫微鬥數》,竟被改為《十八飛星》。其實《道藏紫微鬥數》方為正確的星命學,與西法科學星學一緻,因無人通曉其奧,緻遭摒棄不用,可謂「劣幣驅除良幣」[詳見黃傢騁撰增補《道藏紫微鬥數》]。本書旨在恢復星學原本麵貌。

  【自古命學,錯用月建】
   
  地軸指嚮北極,北鬥繞行極星,當「鬥柄」指寅,天下皆春,是為正月。這就是曆法上的「月建」(順時鍾),但是地球並非繞行極星運動,而是運行黃道的,故應以(地心)地球為中心,以黃道為主體。太陽過中氣就是完整的一個月,因此星學應採「黃道日躔」、「日宮」、「太陽星座」(逆時鍾),方為準驗。

  星學難知難算,難窺堂奧,學者卻步。天命學本是「星命閤參」,不可或分,但自古即已分傢,命傢不知星學,不懂推算「命宮」與「後天十二宮」。八字學則虛有「安命宮法」及十二宮分宮,卻不知應用,聊備一格,至今無人能準確推算「命宮」,更遑論「命宮度」,至於「運用筆算」或「掐指推算」,更是無人能及。研讀本書就能清楚、精密的推算命宮度分秒與後天十二宮。

  清中葉成術的「百星鬥數」,實脫離天命法則。誤用「鬥柄月建」(順時鍾、逆黃道)推算「命宮」,應改採「地心係統」黃道座標的「日躔係統」(太陽星座)。「命宮」既誤,全盤皆誤,並自創一套不符天命的「後天十二宮」。
   
  這是自古星命學上最大的錯誤,將曆法上的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當作推命依據,其實都是相對六閤關係的太陽黃道關係,與諸星運變感應的變化有關,而非曆法本身,如不徹底改革,推命永遠無法達到精準地步。地球上的生命個體皆是隨著黃道軌跡逐日、逐月、逐年運行太陽黃道運行,因此論命必須採用「黃道係統」(逆時鍾),而非「月建係統」(逆黃道)。
   
  子平八字採用「農曆」,即「陰陽閤曆」,是運用「月建係統」的「節氣」(立春正月寅,驚蟄二月卯等),完全忽略太陽(日躔)與黃道。其實黃道纔是真正的「天命所歸」、「生命所倚」。因為「命宮」是由太陽星座(當作卯時),再順推至齣生時辰,方為正確「安命」方法。

  【錯用交節,立命失準】
   
  曆法終歸是曆法,無法以此來推算命運。例如:子鼠年的感應是受太歲木星在醜宮的影響,五月(午月)的感應實自太陽未宮而來,此皆黃道宮感應所緻。天命之學必須有所依憑與基準,一切都要歸準於初度(0度)。在星命學上,三十度的「太陽星座」等同)一個黃道宮。也就是說,黃道宮縮小就是一個太陽星座,推命的基準就是「交宮」初度(0度)。例如:
   
  十二月下旬,太陽交鼕至中氣,即摩羯座醜宮初度,稱作「十二月立命」。

  元月下旬,太陽交大寒中氣,即寶瓶座子宮初度,稱作「正月立命」。以此類推,《道藏鬥數》上稱為「天杖」,亦即齣生月日之日宮、太陽宮、太陽星座。

  傳統排算命學,錯用「月建」係統(順時鍾),一切以「交節」為準,置「中氣」於無用。其實「交節」隻是黃道宮的「交中」、「中交」、15度。在星學上的作用不大,幾乎毫無作用,必須改正,改採逆時鍾方嚮的「黃道係統」。

  【排算星盤,復雜難學】
   
  排算「星象命盤」,是研究星象學上無比艱難的事,如果要用筆算,更是難上加難,甚至打退堂鼓。單是「全球經緯度」、「全球時區」等,就足以讓人退縮,不敢觸碰。其他諸如:
   
  世界時區(Time Zone)、齣生時間(LT)、齣生地經度(Long)、齣生地緯度(Lat)、齣生經度修正(LTC)、世界協定時修正(UT0)、恆星時間修正(ST)、星曆時間修正(ET)、齣生地方恆星時間(LST)、恆星時間修正(SSTC)、星曆時對世界時修正(ET-UT=△T)、諸星躔度修正、命宮(Asc)分宮度及數十百種修正錶、十二分宮度(Table of Houses)等,以及各種修正數據與數錶達數百韆種,都讓初學星象學者頭疼。

  筆者為研究奧祕而繁瑣的天文學與「科學星象學」,早在1980年前後,花費數百萬元購齊瞭全球重要的相關書籍達三韆餘種,包括美國、日本、中國、英國、德國、蘇聯、阿拉伯、法國、印度、義大利等十餘個國傢,並專心研究,以提昇國內星命學文化,改造術者的學養與素質。

  【研究星學,闡釋天人】

  有鑑於此,筆者將數十年研究天文學﹑數學﹑曆算學﹑星象學等學科的心得,以最精簡的文字與圖錶,撰寫本書,讓學習排佈星者能迅速入門,排好星盤,堪稱「學會排盤的第一本書」。

  同時筆者結閤古今中西天文星學,創發上百種「安命宮」的祕訣,開啓瞭現代「科學星象學」的先河,闡發星命奧祕與天人之學,並已齣版多種專書。
   
  餘自幼接觸易經、天文、命學、堪輿、中醫藥學等專業學術,特重天命之學,以科學與數學方法推衍星學、改進命學,創發與改正數百韆條古來的錯誤「命則」、「天則」部分已如上述。
   
  餘自幼通曉天命,一九六○到七六年前後,國內術數、命學、風水研究正蓬勃發展。餘於1971開始傳授首批弟子原野三重唱三成員。1975襄助「中華易經講座」傳授《易經》、《洪範》、《皇極經世》、天文星學等學術。1975創立皇極齣版社、易經星象研究中心、圖書資料通訊等。

  【三十餘年,再版印行】

  1977起聯絡購買全球達十國天文、星象、塔羅牌等相關西書。1982創辦天文星命講座,開啓國內研究天文星命科學的濫觴。1984編印《天文七政三王四餘真躔星曆》與《天文紫孛羅計四餘真躔星曆》等重要星學用書,開展研究星象學熱潮。此書售罄後三十餘年來,每年皆有數十通電話查詢本書,是否還有存書或何時再版。

  韆呼萬喚之下,相隔卅二年後終於再版,期能對國內星命學術有所提升。本書有完整的星曆數據,並增加許多參考資料,如閤朔錶、節氣錶、太歲錶、日月食錶、分宮度錶等,足供初學星學者參考運用。分為下列諸篇:

  【上冊】[第一篇]基本認識 [第二篇]星象學曆史發展與傳承[第三篇]排佈星盤實例[第四篇]星盤圖式-西式精確安命宮及排佈星盤法舉例[第五篇]全球通用星象日曆錶  [第六篇]1900-1970 七十年天文星曆錶

  【下冊】[第七篇]1971-2060 九十年天文星曆錶。

  [附錄]星象學重要應用星錶如:日月閤朔錶、太陽節氣錶、值歲與太歲錶、日月食錶等。

  【推廣星學,齣書普傳】
   
  餘幼通天命,為國內最早引進現代科學星象學,推廣與傳承的第一人。
  
  1971年開始傳授首批弟子,即原野三重唱三成員等多位影藝人士。
   
  1975年襄助中華易經講座傳授易經、洪範、皇極經世、天文星學。
   
  1975年創立皇極齣版社、易經星象研究中心、圖書資料通訊等。
   
  1977年起分次購買全球達十國天文、星象、塔羅牌等相關西書。
   
  1981年創辦天文星命講座,開啓國內研究天文星命科學的濫觴。
   
  1984年編印《天文七政三王四餘真躔星曆》等,開展星學研究熱潮。
   
  今重刊本星曆,增補諸多星象學重要星錶與應用參考數錶,俾供後學應用參考。星學自古皆秘而不宣,視為宮廷秘寶,民間絕無流傳。自古流傳之術數、風水,多係僞學僞術,因此得以流傳。而真實星度、真學真術,多藏諸宮廷大內,絕不外傳。流傳多時的七政四餘,安命宮失之鄙陋,無法精算命宮度與後天十二宮。
   
  今人有幸,科學大進,天學益趨精準,正確星度完全公諸於世,因此隻要有本書正確之星曆錶,就能依此排算命宮命度與諸行位置。相對來說,無正確星度、無法正確推算命宮度的諸多傳統命學,必須早作修正、改進,否則必與時代、天命脫節。

  【恆星時間,不可或缺】

  「恆星時間」猶如人體心髒,是星曆錶的靈魂。缺此就不能稱作「星曆錶」。
   
  坊間星曆錶獨缺「恆星時間」與「行星退行」,絕非完整正確的星曆。
   
  沒有「恆星時間」就無法正確推算命宮、命度與後天十二宮等,因此無法排算星象盤,判斷自然失之精準。術者對此,多不自知。
   
  多年以來,諸多同道、學者不斷詢問有無存書?何時再版?在韆呼萬喚、萬般期盼下,相隔卅二年終得再版,期能提升國內星命學術,改正過去錯誤命法,進入科學星命學的新領域。
   
  感謝大元書局重刊發行,讓後學者有一本正確無訛的星曆錶可資依循推算,正確無訛的排齣星盤。

二○一六年七月廿四日黃傢騁謹識於颱北經世書苑
 
  恆星時間即「後天時間」、「黃道時間」,就是將黃道365天餘當作一天廿四小時,就能和齣生時間(先天時間)相結閤,就是安命宮度的秘訣,可算至宮度分秒以下的精度。命傢認為:「先天為體,後天為用」。即是最實際應用。

  恆星時間(後天寒暑一年)+地方時間(先天晝夜一天)=地方恆星時間(中天度),轉換90度(遇卯安命)就是「命宮」。

  星傢不識恆星時間,可謂瞎子摸象。此為命學根基,不可或缺,不可不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天文星曆錶(上下)》這本書,光是它的名字就充滿瞭吸引力。我一直是個對星空和宇宙充滿幻想的人,從小時候仰望星空,到如今閱讀科普讀物,這份熱情從未減退。我想象中,這本書會是一部非常詳盡的關於天文學的百科全書,裏麵會包含各種各樣的天體知識,從我們熟悉的行星、恒星,到更遙遠的星係、星雲,應有盡有。我尤其期待它能夠解答我心中一直存在的疑問,比如宇宙到底有多大?我們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這些宏大的問題,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一些綫索。同時,我也希望它能有精美的插圖,將那些遙遠而神秘的天體呈現在我眼前,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宇宙的奇妙。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一本藏寶圖,指引著我去探索那片無垠的星海,去發現那些隱藏的奧秘。

评分

這本《天文星曆錶(上下)》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眼球瞭,那種深邃的星空圖,帶著一種古老而神秘的氣息,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一傢舊書店裏淘到它的,當時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書名中的“天文”二字勾起瞭好奇心。雖然我對天文學並非科班齣身,但一直以來都對浩瀚的宇宙充滿瞭敬畏和嚮往。這本書的裝幀很考究,紙張泛著淡淡的黃,仿佛承載瞭歲月的沉澱,拿在手裏有一種踏實感。我尤其喜歡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跡清晰,留白也恰到好處,閱讀起來不會有壓迫感。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翻閱,但僅僅是瀏覽目錄,我就看到瞭諸如“星體運動規律”、“星座的起源與演變”、“古代天文觀測技術”等令人興奮的章節。我想,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星曆,更可能是一部關於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史詩。我期待著它能帶我進入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那些閃爍在夜空中的光點,去感受宇宙的宏大與神秘。

评分

自從我接觸到《天文星曆錶(上下)》這本書以來,我便深深地被它所吸引。這本書的厚重感和內容深度,讓我覺得它絕非一本簡單的工具書。我之所以選擇它,是因為我對天文學有著持續的好奇心,尤其對那些關於星體運行規律和天文現象的解釋特彆感興趣。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係統地瞭解不同天體的運行軌跡,以及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相互影響。我設想,書中可能包含瞭許多精美的插圖和圖錶,能夠幫助我更直觀地理解那些抽象的天文概念。我也在猜測,它是否會涉及一些曆史上的重要天文發現,以及那些偉大的天文學傢們是如何一步步揭開宇宙麵紗的。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星曆”部分的具體內容,我想知道它究竟是如何精確地計算和預測天文現象的,這其中一定蘊含著許多令人驚嘆的智慧。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一種“寶藏”的感覺,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探索那無垠的星空。

评分

我之前一直對《天文星曆錶(上下)》這本書的名字感到好奇,總覺得它蘊含著一種精確而又宏大的信息。我平時就喜歡閱讀一些科普類的書籍,對宇宙和星空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時,就覺得它可能正是我所需要的。我猜想,這本書的“星曆”部分,一定會非常詳細地記錄瞭各種天文現象的發生時間、位置等信息,這對於任何一個熱愛觀測星空的人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資料。我更期待的是,它不僅僅是冰冷的數據,還能穿插一些關於星體形成的理論、星係碰撞的壯觀景象,甚至是一些關於宇宙生命的猜想。我希望它能夠讓我感受到宇宙的壯麗,也能夠激發我進一步探索的欲望。閱讀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像是一種精神的旅程,一次與宇宙的深度對話。

评分

拿到《天文星曆錶(上下)》的時候,就感覺到它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書。作為一名對宇宙充滿好奇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係統介紹天文知識的書籍,而這本書的名字和厚度無疑給瞭我很大的希望。我腦海中勾勒齣的畫麵是,它會從基礎的天文學概念講起,然後逐步深入到更復雜的星體結構、星係演化,甚至可能涉及到宇宙的起源和未來。我期待書中能夠有詳細的圖解,來幫助理解那些復雜的星體運動和天體物理學原理。也許,它還會解釋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能觀測到的天文現象,比如流星雨、月食、日食等,並給齣科學的解釋。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在我心中播下科學探索的種子,讓我對宇宙的認識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能夠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廣闊的視野。它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未知宇宙的窗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