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限量紀念版)

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限量紀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澤
圖書標籤:
  • 詩歌
  • 古典詩詞
  • 五言詩
  • 文學
  • 中國古典文學
  • 唐詩
  • 樂府詩
  • 詩詞鑒賞
  • 文化
  • 限量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像個浪蕩子 原諒我吧 時間 我一嚮未曾 哦,謀麵的老爹 楊澤最新詩集《新詩十九首》首刷限量紀念版 內含 典藏毛邊本與藏書票 一首抒情詩,或是一首歌,到底可以乾什麼? 十九首結閤詩與歌的叨叨敘語,晃過時間與記憶角落,遊戲生活。 名人推薦 詹宏誌 序文、楊照 導讀 有時候詩人與浪蕩子是一體兩麵,或者說,外錶是詩人,本質是浪蕩子,而浪蕩子本是真誠過日子的人,真誠麵對自己感受的人想要逃走,顧不及照顧彆人,就走瞭…。——詹宏誌 楊澤要逆轉聲音與意義,他要用聲音來引導意義,他要讓意義被用極其肉體的方式,先被聽到、先被撞到,然後纔被看到、纔被知覺。 這迴我們明白瞭,多年前,當他說「讓我做你的DJ」時,原來他如此當真。 ——楊照
《時間碎片:流動的光陰與永恒的瞬間》 一、 詩歌的疆域:對存在與虛無的深刻叩問 本書收錄瞭詩人林遠的一係列新作,它們並非孤立的文本,而是構成瞭一部關於“時間”與“存在”的宏大對話。這些詩歌,如同打磨光滑的鵝卵石,每一塊都承載著不同的光影和記憶。林遠以其特有的冷靜而熾熱的筆觸,帶領讀者穿越日常生活的迷霧,直抵存在的內核。 全書分為“黎明之影”、“正午的靜默”與“黃昏的低語”三個部分,結構上模仿瞭一天的流轉,暗示著生命的周期與無盡的循環。 在“黎明之影”部分,詩歌著重探討“開始”與“潛能”。那些關於孩童時期、關於未被言說的渴望、關於初次體驗世界時那種帶著敬畏的盲目感被細緻地描摹齣來。例如,《第一聲啼哭的重量》中,詩人並未直接描繪哭泣的場景,而是聚焦於那聲音打破寂靜的瞬間,如何定義瞭空間和時間——在此之前,它們是不存在的。這裏的時間是伸展的、充滿可能性的,如同尚未被鋪展開的畫布。詩歌語言剋製,但內在張力十足,每一行都仿佛在積蓄爆發的力量。 進入“正午的靜默”,主題轉嚮瞭“當下”的凝固與承受。這是最考驗詩人功力的一段。在強烈的日光之下,萬物無所遁形,冗餘被蒸發,隻剩下純粹的結構。林遠的筆觸在此變得銳利而精確,他對現代都市生活的疏離感、人際關係的脆弱性進行瞭深刻的解剖。他寫下《地鐵中的幾何學》,用冰冷的綫條和規律的運動來比擬人心的孤島,探討個體在集體洪流中如何保持形狀而不被消融。這裏的“靜默”並非沒有聲音,而是聲音太多以至於形成瞭一種麻木的背景噪音,需要撥開纔能聽見真實的心跳。 最後,“黃昏的低語”則深入瞭對“消逝”與“記憶”的沉思。時間在此不再是嚮前奔湧的河流,而是迴鏇的潮汐。詩歌充滿瞭對逝去事物的溫柔緬懷,但絕非簡單的傷感。林遠關注的是,事物消逝後留下的“形變”——比如舊照片邊緣的泛黃,比如口頭禪被遺忘的空洞。他試圖捕捉那些“尚未完全消失”的殘影。在《墓誌銘的背麵》中,他寫道:“死亡是唯一的動詞,它使所有名詞都獲得瞭最終的定義。”這是一種既接受宿命又試圖在定義中尋找自由的哲學姿態。 二、 意象的構建:物質與哲學的交匯點 林遠摒棄瞭傳統抒情詩中對宏大自然的濫用,轉而專注於“人造的”或“被忽略的”意象,使得他的詩歌具有一種當代特有的質感。 1. “廢墟”的美學: 詩中大量齣現關於城市邊緣、工業遺址、被遺忘的工具的描寫。這些“廢墟”是時間的檔案館。它們不哀嘆衰敗,而是展示瞭一種物質在時間麵前的韌性與最終的瓦解秩序。《生銹的齒輪與宇宙的轉速》一詩,將一個卡住的機械部件與宇宙學理論並置,探討瞭微觀與宏觀尺度下“停滯”的意義。 2. “光綫”的物質性: 光不再是單純的視覺感受,而是具有重量、溫度和軌跡的物理實體。他寫清晨穿過百葉窗投下的條紋光束,如同被切割的“時間刻度”;寫霓虹燈在雨後積水中反射的“錯誤的光譜”。這些光綫是敘事者觀察世界、理解世界的媒介。 3. “書寫”的儀式感: 盡管主題關於時間的無常,但詩歌本身作為一種文字的固定,成為對抗虛無的最後堡壘。詩中多次提及筆墨、紙張、油墨的氣味,強調瞭書寫行為的本體論意義——即通過構築語言的結構來暫時性地對抗時間的侵蝕。 三、 語言的革新與節奏的掌控 林遠在語言處理上采取瞭一種“減法”策略。他避免使用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追求詞語的“密度”。 他的句式往往是長短句的交錯運用,模擬呼吸的起伏。在錶達急促的焦慮感時,句子會驟然縮短,形成一種被截斷的節奏,如同一聲突然的屏息。而在進行沉思或敘述一段漫長的曆史感時,句子則會展開,運用大量的連接詞和從句,營造齣一種綿延不絕的敘事流。 特彆值得注意的是他對“停頓”(標點符號的使用)的精妙把握。分號和破摺號在他的詩中扮演瞭“間歇音”的角色,它們不是語法上的休息,而是意義上的轉摺或懸置,迫使讀者在閱讀時必須做齣短暫的思考和重建。 四、 結語:一次內在的考古之旅 《時間碎片》不是一本提供答案的指南,而是一份邀請函。林遠邀請讀者一同參與這場深入內在的“考古”。我們並非在挖掘外部世界的秘密,而是在清理自己心靈的錶層,去觸碰那些被日常瑣事掩埋的、關於我們是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的原始材料。 閱讀這些詩篇,如同站在時間的洪流中,體驗自身的靜止與流逝,最終領悟到:時間並非我們所擁有的資源,而是我們本身存在的方式。這些碎片組閤起來,描繪齣的是一幅關於“在有限中追求無限”的現代人肖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澤


  上世紀五○年代生,成長於嘉南平原,七三年北上唸書,其後留美十載,直到九○年返國,定居颱北。已從長年文學編輯工作退役,平生愛在筆記本上塗抹,以市井訪友泡茶,擁書成眠為樂事。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眾神年輕的時候
──迴憶詩人的年輕歲月/詹宏誌


  少年時代
  不留意  一晃過去瞭

  當時眾神都還年輕,有的頭發很長,有的臉色蒼白,都寫詩,滿腔對世界的熱望,卻前程與愛情兩茫茫,不知道自己會變怎樣。
 
  不留意,一下子四十個年頭過去,白霜爬上他們的雙鬢,看世事的眼光或者已經冰冷雪亮,也看到自己頹敗的真實模樣。隻是神界一天,人間一年,對身處萬丈紅塵的我來說,那已經是一萬四韆六百年前的事瞭…。

  約莫一萬四韆六百年前,我們當時都還年輕,都寫詩,我蓄長發,詩人Y則麵無血色,我們常聚集在文學院荷花池旁或者詩人R的小辦公室內,嬉鬧言談,目中無人,不知有漢,遑論魏晉。雖然我是從法學院蹺課而來,星鬥必須南移,也得被錄曠課缺席,但這並不妨礙我打成一片的氣質與決心。
 
  我們分頭塗寫,相聚高談,偶而言及當代的詩與詩人,本國與他國,但也廣泛議論著宇宙的成因、實然與應然、政治的敗壞、遠方的戰爭與某國的陷落、搖滾樂的福音與星座的預言,或者也及於世俗的事業以及靈魂的訂價;當然也常常逸齣主軸,轉而品論「香草山那管新來的米粉頭馬子」…。
 
  詩人R通常最是意氣風發,高談闊論之後齣示他的大本筆記,本子裏有詩有畫,詩句天馬行空,插畫也意象詭譎,纔情令人驚嘆。詩人Y則常常笑談幾句之後突然陷入沉默,躲在一旁用小本子振筆疾書,我與詩人Y是共賃一屋的室友,我們是沒有隱私這迴事的,我攫過他的書包,擒齣他的小筆記本,裏麵塗塗抹抹之處,有一些詩句正在艱難成形,那是一首一首詩胎生的曆程,我是那目睹生命現象的第一位讀者。
 
  小筆記本的詩句裏,聲聲呼喚著瑪麗安,詩裏的場景不斷更迭,情節變幻多端,卻都環繞著一位女子的姓名,瑪麗安。
 
  詩人Y的瑪麗安就是但丁的琵雅特麗切,或許隻是詩人上窮碧落下黃泉的靈感媒介,不一定要有明確的身影與指嚮,但我總聯想到同一個單薄高聎的身形,一位偶而突然來訪的女子,當我嚮她解釋室友不在時,她默默坐在書桌前的椅子,眼裏幽幽露齣一種哀怨的神情,好像是說:「又去哪裏瞭呢?」但她輕喔瞭一聲,張口卻又停住,我自己也隻覺得詩人室友最近躁鬱不安,我並不確知他的心情與動嚮,也不好多言,我們就這樣相對無言坐瞭好一陣子。
 
  雖然是異國姓名的瑪麗安,隻是詩人靈視中的意象,甚至也許應該是金發碧眼,比較適閤齣現在詩人Y電影一般遍及全球的場景,譬如說〈在畢加島〉:

  在畢加島,瑪麗安,我在酒店的陽颱邂逅瞭
  安塞斯卡來的一位政治流亡者,溫和的種族主義
  激烈的愛國者。「為瞭
  祖國與和平,…」他嚮我舉杯
  「為瞭愛,…」我囁嚅的
  迴答,感覺自己有如一位昏庸懦弱的越戰逃兵
  (瑪麗安,我仍然依戀
  依戀月亮以及你美麗的,無政府主義者的肉體…)

  情境動人,詩句也打中我心中同等的懦弱與羞愧;但在我腦中,瑪麗安卻是具體的,投射的,永遠是我已熟識、同一位眼神哀傷、欲言又止、苦苦等待、最後終於黯然離去的修長女子,在最後的一段日子裏,我每次都想跟她說:「嘿,瑪麗安,迴去吧,那個浪蕩子是不會迴來的。」
 
  因為有時候詩人與浪蕩子是一體兩麵,或者說,外錶是詩人,本質是浪蕩子,而浪蕩子本是真誠過日子的人,真誠麵對自己感受的人想要逃走,顧不及照顧彆人,就走瞭…。

  像個浪蕩子
  原諒我吧

  一萬四韆六百年後,我再讀到這些句子,我知道詩人自己也知道瞭。但他請求原諒的,並不是眼神哀怨的孤單女子瑪麗安們,而是概括承受詩人魯莽一生的一切愚行的時間老爹。事實上,詩人的魯莽愚行更接近我們的真實內心,我們多半沒有浪擲青春的本事或勇氣,那些同時寫詩的朋友多半已經改行,在世俗世界討生活,有的傢小成群,有的造園下廚,有的西裝革履,有的公司掛牌,或者有還叫做詩人的,但都多半已淪為名流或齣賣文案,隻能算是假貨罷瞭。但詩人Y,不是如此,他堅持浪蕩,流連街頭,企圖欺騙時間,永遠保持青春,繼續背著書包、過著延長青春期的莽撞生活,不為體製或命運所囿;這種對俗世責任或生命禁錮的頑強抵抗似乎是詩人真正的姿勢,雖然他已經靜默二十年,沒有齣版任何詩作瞭。
 
  或者一直都還在寫?詩人在充滿煙味與酒氣的小店裏,仍然躲開眾人,振筆疾書,在那小筆記本裏,仍然有青澀小獸正在孕育成形,一隻一隻掙脫齣來,嚶嚶嘰嘰說齣我們內心想說卻說不齣口的言語?
 
  真實麵對自己的慾望與懦弱的詩人,我已經很久無法拿到他的書包,看到他的詩作成形;如今詩集《新詩十九首》撲麵而來,很難讓我不動容。詩人當然也察覺欺騙時間的企圖已被識破,就連他,也不得不嚮時間老爹懺悔求饒,承認自己的不肖(他卻知道,因為是父親,時間老爹總是要原諒他的),他知道自己的揮霍已然到瞭某種盡頭,而這一切,迴想起來,並非一無徵兆…。
 
  這一次,詩人再度為我們這些不成功的寫詩友人,度量時間單位在我們身體與靈魂所起的作用,我們終究都要為我們的一切選擇而後悔不已;詩人此時也已經感到疲倦,他的母親已經獨自齣發到遠方去瞭,他當然也看到,自己與終點之間,並無任何遮擋視綫的人事物,路途如今是一望而盡瞭。那隻是:「筆直,筆直的一條隧道路/嚮前漫漫延伸而去。」

  為時晚矣
  悔亦莫及

這一次,他唱齣瞭不一樣的時間之歌
──讀楊澤的《新詩十九首》/楊照


  這迴,將近二十年後,楊澤寫齣瞭一種全新的節奏。和他自己過去的詩作比較、放入中文現代詩的曆史脈絡下,都是全新的節奏。

  全新,但當然不是完全沒有來曆。聽著這節奏,我們重新迴頭理解瞭過去讀過的某些作品,原來是意義深遠的前導,含藏著等待萌芽成長的種子。例如這樣的句子:

  音樂,何種音樂
  搖將起來,歌將起來
  可拭生者臉上的淚痕
  音樂,何種音樂
  搖將起來,舞將起來
  可使時間不用過去
  未來不必發生?
 
  上一迴,我們在詩集《人生不值得活的》之中讀到這樣的句子,很自然地視之為rhetorical question,以問句的形式來強調音樂的重要性,來錶達對於音樂的信任,在所有的現象與錶達中,隻有音樂,從時間之流中悠悠流過來的音樂,弔詭地將人帶入一種無時間的入迷狀態中,遺忘瞭時間。
 
  現在我們纔發現,也纔明白,原來對詩人來說,這是真正的問題,需要尋找答案的問題,而且他不避艱難地立意尋找,要找齣那搖將起來、歌將起來、舞將起來足以對抗時間的音樂,將之化而為詩,寫齣一種能夠對抗時間的詩。
  
  或者說,更能夠和時間好好相處,不需以緊張、對峙的態度對待時間的詩。在這裏,楊澤碰觸到瞭現代詩和時間的特殊關係。現代詩的成立,來自於現代生活與現代性,來自於人被迫活在「不自然」的時間中,所産生的睏頓、焦慮、掙紮與迷茫。海德格說的:物理性的時間,是沒有時間感的時間。自然的時間,不管用什麼方式定義「自然」,是不平均的,有著不同的濃度。春天的成長時間,步伐、密度不同於鞦天的凋零時間。醒不過來的噩夢中一分鍾,擠滿瞭超過飲酒歡笑半小時所能包含的時間內容。
  
  這種有濃有淡、時快時慢的自然,在現代生活中被代換以「客觀性」、「理性」的時間。一天被分成平均的二十四小時,一小時六十分鍾,一分鍾六十秒,要我們相信、要我們接受,進而要我們活成每一秒都等值、每一分都等值、每一小時都等值。
  
  現代詩用各種方式顯示這種「理性」時間的粗暴與霸道。現代詩的形式,基本上便是對抗「理性」時間的工具,拒絕順暢流盪的拍點,自覺地扭麯聲音與文法的順序,戲劇性地濃縮、省減敘述,來將讀者從假象的、平均的、無聊無趣的「理性」時間中拔齣來。
 
  在那〈青澀小獸的日子〉裏,「那些日子:那些年少輕狂/隻為覓詩狂的日子」裏,楊澤也曾經理所當然地隸屬於這樣的現代詩陣營裏。然而,也早在那個時候,他的詩的追求,似乎就帶著一份對於現代詩基本前提與集體聯想的微微不滿,或微微不自在。
  
  最不自在的,應該是現代詩人擺齣的高度文明姿態吧?應該是現代詩人比一般人更文明更遠離動物性需求的形象吧?多年之後,楊澤找到瞭他要的字眼來彰顯這中間的不對勁,一下子就攫住瞭我們的注意。他說:「哦,那些青澀小獸的日子」,他說:「佯狂耍酷的青澀小獸」,是瞭,詩人、詩的追求、尤其是每每陷入「忽忽若狂」熱情中的詩的追求,明明比日常生活更動物性、更感官、更直覺吧,怎麼會反而被視為遠離動物本能,剩下文明修飾的模樣呢?
  
  或許早在那個時代,現代詩就已經留下瞭這根本的矛盾,睏擾著楊澤、考驗著楊澤。詩明明是瘋狂的東西,詩明明是靠著身體裏某種抑製不住的熱情而迸發的,還有,詩明明就必然也必須包藏許多瘋狂熱情中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暴亂異象,有神話有末世毀滅式的啓示,為什麼人們,甚至包括詩人自身,卻以不自然的文明角色、以繁復的節製修飾來包覆詩呢?
  
  有沒有可能找到一種詩,可以還原詩的衝動中的這份「自然」,這份動物性的熱度?有沒有可能繞過所有這些已經存在的浪漫抒情手法,迴到浪漫抒情的本源上,重現浪漫抒情的開端──拒絕日常語言是因為日常語言和現代時間一樣,太過平庸、太過均衡?有沒有可能找到一種錶現,可以真正讓情感更自然、更直覺、也就更動物性,而不是讓情感更隱晦更麯摺,也就更需文明與知識介入銓釋而離開日常語言?
  
  這樣的迷疑睏擾,不是楊澤一個人的。廣一點、遠一點地看,十九世紀歐洲音樂史,曾經壯闊地迎接這份矛盾。浪漫主義的音樂,勇敢地打破瞭原有的平衡規則,創造齣更險峻的和聲、更極端的速度變化、更驚愕的音量效果,來錶達古典規範下無法錶達的強烈情感。為瞭獨特的、澎湃衝決的情感,必須放棄原有的理性、節製、平衡。
  
  然而幾十年的浪漫主義潮流沖刷下來,浪漫主義音樂自身變得極其繁復麯摺,以至於無法對應迴原先創造瞭浪漫主義的那份直接的、衝決文明羅網的力量。浪漫主義建構起華美的「主義」,卻失去瞭原本啓動這一切的「浪漫」;「主義」是文明的、復雜的;「浪漫」卻無可避免帶著本能動物性,帶著直接的、簡單的渴望。「浪漫」的根本原型,誰也無法否認,是《羅密歐與茱麗葉》,是青少年的荷爾濛騷動,是不顧一切的原欲刺激,在最簡單的衝動下,傢族世仇恩怨、甚至下一刻、明日的生死,相形之下都太復雜、太麻煩瞭,同時也就太不重要瞭!
  
  如何迴歸這個源頭?歐洲音樂史上齣現瞭兩種不同的選擇,走齣兩條很不一樣的路。一條是持續、更徹底地打破規範規律,終至將調性、和聲、固定強弱節拍通通丟進曆史的字紙簍裏,浮昇齣「無調音樂」、「十二音列」等「現代」風格。還有一條,則是去挖掘從來不曾自覺調性、和聲、節拍等音樂規則的民俗聲音。那是「前音樂」的音樂,那裏麵應該會有能引領我們趨近「前文明」情感的綫索。
 
  以音樂史作比擬,那麼《古詩十九首》之於楊澤,就像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民歌之於巴爾托剋吧!《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典詩正式「古典化」之前,最重要、最傑齣的作品。在那個五言詩的洪荒開闢階段,還未曾經曆「四六駢文」對於文字對偶的考究,還未曾經曆「四聲八病」琢磨齣的語調抑揚規則,還未曾經曆「近體詩」對於「體」的講究、執著。那是相對簡單的、素樸的聲音中唱著相對簡單的、素樸的哀傷。
 
  《新詩十九首》要迴到《古詩十九首》式的簡單、素樸聲音。隻是楊澤要繞過的,不是「近體詩」,不是「四聲八病」,不是「四六駢文」,而是颱灣現代詩的一些固定的、習慣的模式。一種腦中文字意義走在肉聲刺激之前的模式。楊澤要逆轉聲音與意義,他要用聲音來引導意義,他要讓意義被用極其肉體的方式,先被聽到、先被撞到,然後纔被看到、纔被知覺。
  
  這迴我們明白瞭,多年前,當他說「讓我做你的DJ」時,原來他如此當真。
 
  太陽照舊升起 日夜鏇轉
  如一張憂鬱打造的大唱盤
  當你我,賣力爬上明日的陡坡
  望中卻隻有昨日的下坡路
  請快來──夢幻遠颺的酒館報到
  讓我做你的DJ
 
  是的,楊澤用一種音樂DJ的態度與精神,書寫《新詩十九首》。他要用他選擇的音樂讓你以或快或慢的動作搖將起來,搖齣特殊的情緒與感受。他要你聽到音樂,聽著他選擇的音樂,放掉原來的心情,變得更簡單些、更單純些,同時弔詭地更深刻些。
 
  時光止步
  遺忘無邊
  其情滄桑
  益顯綿綿
 
  時光止步
  遺忘無垠
  其恨纏繞
  益發久久
  ....
 
  這樣的詩句,一方麵讓我們迴想起多年之前楊澤就曾經靈光閃現地在一首叫〈拔劍〉的詩裏近乎戲弄地挑逗我們:
 
  日暮多悲風。
  四顧何茫茫。
  拔劍東門去。
  拔劍西門去。
  拔劍南門去。
  拔劍北門去。
 
  這樣的詩句,另一方麵讓我們想起瞭楊澤的忘年交木心。不甘於白話中文愈來愈有限的韻律,尤其不耐煩於白話中文在句法上冗踏囉嗦,卻徹底遺忘瞭音聲反覆能帶來的韻律效果,木心始終不懈地探索著、開發著不同於白話中文的節奏感。顯然,楊澤也是。
  
  從《古詩十九首》到楊澤的《新詩十九首》,除瞭簡樸聲音的連結外,還有清楚的主題連結,那是「時間」。最原始、最素樸的悲哀,是時間所創造的方嚮性,一去不歸的絕對單嚮道。《新詩十九首》也充滿瞭關於時間的感慨,然而相較於《古詩十九首》,楊澤對待時間的態度,不全然是悲劇的,往往在必然的悲劇中夾帶瞭幽默的喜劇,甚至放蕩無賴的鬧劇。
  
  當楊澤說「懷舊甚至,也已不是舊時的滋味」時,他意識到「……眾芳蕪穢/山水告退的時代/鬱鬱蒼蒼的颱灣島上/如今處處是/寂寥無聲的新造市鎮/寡歡無愛的失樂園」,我們不可能再用舊有的方式懷舊,但懷舊的需求永遠不會逝去,毋寜得找到不同的懷舊方式。而他,其實是帶著點興奮、帶著點驕傲地看待「懷舊甚至,也已不是舊時的滋味」的時代挑釁與挑戰的。

  因為他成功地直視這份挑釁與挑戰,拿齣瞭他的「新懷舊風」成績,或說,一種全新的時間反思的風格。他不陷入舊式悠遠的小調沉吟,卻反嚮操作,以年輕佻達的節奏,光亮幽默的大調鋪陳,唱齣時間之歌,使得詩的聲音及其意義,産生瞭微妙的內在衝撞,一併撞上我們的心頭:
 
  瞬間。
  永不迴頭的瞬間。
  純粹,純粹的瞬間。
  我們無非是
  彼此手中,不盈一握
  最最楚楚可憐的瞬間。

圖書試讀

二連作(不肖兒外一首)
 
不肖兒  
 
像個浪蕩子
原諒我吧
時間
我一嚮未曾
哦,謀麵的老爹
 
像個浪蕩子
(你活生生
不摺不扣的
不肖兒啊)
長期以來
我早已習於
拿你當大街上的銀行金控
當巷口的 ATM 提款機用
逕視你為一口
永不至
枯涸的井
而不自知
而不疑有他
 
像個浪蕩子
(不識好歹
不自檢束的
不肖兒啊)
我知道
我錯瞭!
 
然而
並非錯在
一股腦兒
逕自拿你
當一檔超穩當
穩當無比的
高獲利證券基金玩
 
而是錯在
(請務必
一定
原諒我吧)
渾不知
老爺子
您至為顯赫
奪目的齣身
及來頭⋯
 
現在 
 
現在
我迴想起
一切並非
一無徵兆
打從一開始
我便是
 
在你的影子裏齣生
在你覆蓋一切的
影子裏玩耍
逐年長大,茁壯
變老
有朝一日
也終將在
你那無所而
不在的影子裏
告彆,離開
 
現在
我迴想
沒有多餘的感傷
多餘的懷舊
或糾葛
 
每一個
在黑夜中誕生
用青銅打造
拿蟬翼錘薄
復以琴弦鍛之
鍊之
 
每一個
固定
準時
由太陽的早餐推車
送到眾人麵前的
不平凡日子
 
現在
此刻
我坐在這裏
太陽阿爸
時間老爹:
我乃是你們
最最虛無
不真實的影子
我坐在這裏
長歌當哭
 
哭你們
曾一度
如此慷慨
餽贈給我的
每一個,大江
 
東去—逝水呀
悠悠的日子⋯
 
終於
 
終於
在街角
皺紋滿滿的
貓臉老詩人
(鼓起瞭勇氣)
對那少女說:
呔,歲月不饒人
靈氣逼人
色氣唬人
自欺欺人的女郎哪
讓我作你的經紀人!
 
街友般
尋尋覓覓
左顧右盼
於大都會的
小市井
小巷弄
 
隻為瞭邂逅
(有那麼一朝一日)
如你這般
無敵標緻的韆年禍害:
長著一雙迷人貓眼
最最白淨的小手
小臉,小乳的
 
韆年禍害呀⋯
 
瞬間
 
瞬間。
不迴頭的瞬間。
我願意用我的瞬間
交換你的瞬間。
 
瞬間。
想著奇妙事兒的瞬間。
傍若無人,翩翩起舞的瞬間。
 
瞬間。
想著純潔的事兒的瞬間。
想著什麼,也不想著什麼的瞬間。
楚楚可憐,不知如何是好的瞬間。
 
瞬間。
渴望自我中毒的瞬間。
夢想又再顛倒的瞬間。
被一朶花擊倒
復被天空遺棄
被一顆星,一條河
殺害的瞬間。
 
瞬間。
夢幻泡影的瞬間。
我願意用我的瞬間
換來迎來你的瞬間。
 
瞬間。
我開始走嚮你的瞬間。
你開始走嚮我的瞬間。
再一次,我目睹
纔升起的新月
(如琴弦那般
發齣幽幽顫音)
俯身嚮街道,樓房,人群
嚮你我共有的世界的瞬間。
 
瞬間。
永不迴頭的瞬間。
純粹,純粹的瞬間。
我們無非是
彼此手中,不盈一握
最最楚楚可憐的瞬間。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限量紀念版)》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驚喜,它仿佛在一片喧囂的市場中,靜靜地坐落著,散發著獨屬於自己的光芒。我並非是那種每天都在追逐最新齣版物的讀者,我更傾嚮於在浩瀚的書海中,尋找那些能夠觸動我心靈深處,能夠引起我共鳴的作品。而這本詩集,恰恰就是這樣一本書。它沒有炫目的營銷,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卻憑藉著本身的品質,吸引瞭我。當我拿到這本限量紀念版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其雅緻的包裝,一種低調卻不失格調的設計,讓我一眼就覺得,這一定是一本有故事的書。打開它,書頁的觸感,油墨的香氣,都傳遞著一種匠心獨運的溫度。這種細緻入微的打磨,讓我感受到作者和齣版方對於作品的尊重,也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旅程充滿瞭信心。我尤其欣賞“時間筆記本”這個名字,它給我一種私密的、個人的感覺,仿佛這是一本專門為你而寫的日記,裏麵記錄著時間的碎片,情感的河流,以及思想的火花。我常常在想,詩歌是一種多麼奇妙的藝術形式,它能夠將抽象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用精煉的文字,化為觸手可及的意象,並在一瞬間點燃讀者的內心。這本書,我期待它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口,讓我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限量紀念版)》,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充滿瞭故事感和珍藏的價值。我是一個喜歡收集有特點的書籍的讀者,尤其偏愛那些名字本身就極具吸引力、能夠引發讀者想象的作品。這個名字,既有古典詩歌的韻味,又結閤瞭現代的“筆記本”概念,仿佛在暗示著,這本書將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學之旅。我拿到這本限量紀念版的時候,首先被它的外觀所驚艷,封麵的設計非常考究,色彩搭配和圖案都透露齣一種低調的奢華感,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本用心之作。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拿在手裏有一種沉甸甸的滿足感,翻閱時的沙沙聲,也帶來一種彆樣的閱讀體驗。我尤其喜歡“時間筆記本”這個副標題,它立刻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想象著這本書是否會像一本被時間精心保存的日記,記錄著詩人的所思所感,那些關於歲月流轉、情感變遷的細膩描繪。這種充滿人文關懷的命名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一定不會是空泛的,而是飽含著作者對生活和世界的深刻洞察。

评分

當我第一次看到《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限量紀念版)》的書名時,腦海中就浮現齣許多畫麵,那是一種關於時光流轉,記憶沉澱的美好想象。我一直都對那些能夠捕捉時間痕跡的文字情有獨鍾,無論是攝影、繪畫還是詩歌,隻要它能喚醒我對過往的迴憶,或是對未來的期盼,都足以讓我心動。這本限量紀念版,它的名字本身就帶有一種詩意,一種對“時間”這個永恒主題的探索。“筆記本”的意象,則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個承載著私人情感和深刻體悟的寶藏。“新詩十九首”這個數字,雖然具體,卻又留下瞭無限的想象空間,讓我好奇這十九首詩將帶領我進行怎樣的時空漫遊。我特彆喜歡“限量紀念版”的後綴,它給我一種獨特性和珍貴感,仿佛手中握著的是一份經過精心打造的禮物,而非一件批量生産的商品。這種限量感,也常常伴隨著對內容品質的更高期待,因為它暗示著作者和齣版方願意為之投入更多的心力,去雕琢每一個細節。總而言之,僅僅從書名和“限量紀念版”的標簽,我就已經對這本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並開始期待它所能帶來的,關於時間、記憶與詩意的美妙體驗。

评分

當我第一次看到《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限量紀念版)》的書名時,便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這會是一本不同尋常的詩集。它不像市麵上許多流行的詩集那樣,名字直白或帶有強烈的個人標簽,而是更加內斂、富有想象空間。“新詩”二字,暗示著它或許是對傳統詩歌形式的繼承與創新,“十九首”則是一個具體的數字,卻又在此刻顯得意味深長,仿佛暗示著某種精心編排的結構或主題。“時間筆記本”這個副標題更是絕妙,它將抽象的時間概念具象化,賦予瞭它一種可以被記錄、被珍藏的質感。我腦海中立刻勾勒齣一種畫麵:一位作者,在某個安靜的時刻,用筆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他對時間流逝的感悟,那些關於過去、現在、未來的思緒,最終凝結成詩。而“限量紀念版”,則更是為這本詩集增添瞭一份稀缺性和收藏價值,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特殊的紀念,一份作者對讀者和時間的贈予。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充滿瞭期待,想象著它將如何以詩意的語言,描繪齣時間的百態,如何以細膩的筆觸,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

评分

我第一次看到《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限量紀念版)》這個名字時,心中便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它不像那些網紅書籍那樣,名字直白或充滿噱頭,而是帶著一種沉靜而雋永的藝術氣息。光是“新詩十九首”幾個字,就足以勾起我閱讀的欲望。我喜歡“新詩”,它代錶著一種時代的精神,一種新的錶達方式,而“十九首”這個具體的數字,又給人一種精煉和完整的感受,仿佛是經過作者精心打磨和篩選的佳作。最讓我著迷的,是“時間筆記本”這個副標題。它將抽象的時間概念,具象化成一個可以被記錄、被翻閱的“筆記本”。這讓我想象,這本書是否會像一本穿越時光的日記,裏麵封存著詩人對生命、對情感、對世界的細微觀察和深刻感悟。每首詩,都可能是一個被時間凝固的瞬間,一段被文字留存的記憶。而“限量紀念版”,更是讓這本書自帶光環,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份值得珍藏的藝術品,一份與眾不同的饋贈。

评分

這本書的命名,《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限量紀念版)》,在書架上瞬間吸引瞭我的目光。我是一個對名字有特彆偏好的讀者,總覺得一個好的名字,本身就應該是一首小詩,能夠引人入勝,激發好奇。而這個名字,恰恰做到瞭這一點。“新詩”二字,傳遞齣一種現代感和生命力,它讓我好奇作者將如何在這個時代,用新的視角和語言來錶達詩意。“十九首”這個具體的數字,雖然看似隨意,卻又帶著一種奇妙的韻律感,仿佛是精心安排的篇章結構。“時間筆記本”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將時間這一宏大的概念,與“筆記本”這個日常、私密的載體相結閤,立刻引發瞭我無限的遐想。我腦海中浮現齣,這是一本記錄著作者生命中每一個珍貴瞬間的詩集,它可能是關於某個夏日的午後,某個雨夜的思緒,亦或是某個關於遠方的夢境。而“限量紀念版”的標簽,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一層神秘的色彩和收藏的價值,讓我覺得捧在手中的,是一份彆樣的饋贈,一份屬於少數人的珍藏。

评分

這本《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限量紀念版)》的名字,仿佛是打開一扇通往內心世界的門。我常常在尋找那些能夠引發我深度思考,能夠觸動我靈魂的作品,而這本書的名字,恰恰就具備瞭這樣的魔力。“新詩”二字,讓我感受到一種現代的生命力,它可能承載著當代人的情感和視角,又可能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十九首”,這個數字,仿佛一個精心挑選的數字,帶著某種神秘的寓意,讓人忍不住去探究這十九首詩之間可能存在的關聯和主題。“時間筆記本”更是點睛之筆,它將抽象的時間概念,轉化為一個具象的、可觸摸的“筆記本”。這讓我聯想到,這本書將會是一本記錄著作者對時間感悟的詩集,它可能包含著對過去的迴溯,對現在的審視,以及對未來的暢想。這種與“時間”的深度對話,是我一直以來都非常著迷的。而“限量紀念版”,更是提升瞭這本書的價值感,它不僅僅是一次購買,更像是一次擁有,一份珍貴的收藏。

评分

在我看來,《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限量紀念版)》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詩意與哲學意味。它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透的內容簡介,而是需要讀者去慢慢解讀,去體會其中蘊含的深意。“新詩”錶明瞭作品的現代性,可能是對傳統詩歌的革新,也可能是對當代生活情感的直接抒發。“十九首”這個數字,則顯得既精確又帶有某種神秘感,仿佛每一個數字背後都隱藏著一個故事,一首獨立的詩篇,又共同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整體。“時間筆記本”更是精妙絕倫,它將抽象的時間概念,轉化成一個可以被翻閱、被記錄的具象事物。這讓我聯想到,這本書是否就是作者用心記錄下來的,關於時間流逝、記憶沉澱、生命感悟的詩篇?它是否會帶領讀者一同迴溯那些被遺忘的時光,感受那些曾經湧動的情緒?而“限量紀念版”的後綴,更是提升瞭這本書的獨特價值,它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份承載著作者心血和對讀者情誼的珍貴紀念。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初見時就有一種說不齣的吸引力。《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限量紀念版)》,光是這幾個字,就勾勒齣一種既古典又現代,帶著一絲神秘和珍藏感的意象。我拿到這本限量紀念版時,首先被它的外觀所打動。封麵設計很有品味,不是那種浮誇的花哨,而是沉靜內斂,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古老的故事。紙張的質感也極佳,翻閱時手指觸碰到的那種細膩和厚實,都讓人感覺這本書不是匆匆的印刷品,而是被精心打磨的藝術品。我迫不及待地翻開,雖然還沒開始閱讀正文,但僅僅是這種觸感和視覺上的享受,已經讓我覺得物有所值。我常常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點上一盞昏黃的燈,捧著這樣一本有質感的書,慢慢地去感受它的溫度和氣息。這種儀式感,對於一個真正熱愛閱讀的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我尤其喜歡“時間筆記本”這個副標題,它讓我聯想到許多關於時間、記憶、流逝和記錄的可能性。筆記本,是私密的,是承載思緒的,是記錄歲月的。而“時間”這個概念,更是深邃且引人入勝。它讓我想象,這本書的詩歌是否會像一個個時間膠囊,封存著詩人對某個瞬間、某段情感、某個哲思的深刻體悟?是否會描繪齣時間在我們生命中留下的痕跡,那些被遺忘的,被珍藏的,都被一一拾起,化為文字的永恒?這種對內在內容的無限遐想,已經讓我在未讀之前,就對它充滿瞭期待和好奇。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詩集,更像是一個邀請,邀請我去探索時間的奧秘,去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去體驗詩歌帶來的獨特魅力。

评分

《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限量紀念版)》這個書名,在我心中勾勒齣一幅充滿想象力的畫麵。它不像許多書籍那樣直白地告訴你內容,而是用一種更具藝術性和哲學性的方式,引導我去探索。我尤其喜歡“時間筆記本”這個詞組,它給我一種非常私密、個人化、充滿情感連接的感受。我常常覺得,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也是最難以捉摸的。能夠將對時間的感悟,通過詩歌的形式記錄下來,就像是為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留下瞭永恒的印記。這本“筆記本”,我想一定承載著作者對過往的追憶,對當下的體悟,以及對未來的期盼。而“新詩十九首”則給瞭我一種結構感,讓我好奇這十九首詩將如何串聯起作者的時間敘事,它們之間是獨立的個體,還是有著某種內在的邏輯聯係?“限量紀念版”更是讓我覺得,這是一份非常特彆的禮物,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對作品的尊重,對讀者的珍視,以及一種對藝術的追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