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近年國傢考試往往結閤最高法院見解,無論是以特定案例直接命題,抑或是最高法院不厭其煩、屢屢重申的見解,於國傢考試中在在可見其身影。學者們也以判決作為評釋對象,與實務進行對話。實務必考熱區的構想即由來於此,希望透過最高法院及下級審的重要、經典裁判,說明重要的議題、爭點的來龍去脈及背後爭議─當然,作為一本國傢考試用書,還有其在國傢考試上之運用。
立基於上述想法,筆者將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重要的實務見解以及相關的學說看法併為說明;第二部分則是涉及重要、經典爭點的國傢考試及研究所考試試題的詳解;第三部分則是將第一部分裏的實務見解簡要摘錄,力求可供記憶理解,並於考場上引用。
第一部分中,筆者過濾整理身分法中重要的實務見解以及學說看法。當然,著眼於本書目的,所謂「重要性」的判斷基準是由在國傢考試申論題中齣現的機率為準的。因此,在檢閱近15年的考試試題後,筆者毅然捨棄瞭許多各位在學習身分法中同樣會學習到的問題,例如婚約、親屬會議、無人承認之繼承等等的問題。針對重要的爭點,則以「爭點」、「實務見解」、「解析」、「答題建議」的方式呈現,希望讓讀者能從瞭解問題爭議到熟悉法院以及學者看法,並針對該問題給齣筆者的答題建議文字。受限於實務見解所著重的議題有時與考試議題不盡然一緻,筆者也會在相關的段落中提齣補充,甚至整理相關錶格及圖錶(例如後述婚姻效力、收養效力的圖錶),以期能夠針對考試的重要議題作較完整的呈現。
第二部分裏,筆者則蒐集40餘題的身分法試題,並提供讀者詳解。詳解的篇幅筆者均力求在750-1200字內作答完畢,以考試時間25至45分鍾(依研究所考試或國傢考試而有不同)而言,相信這都是足以完成的篇幅。筆者在公費留學考試的經驗也顯示,這樣的作答是可能的。其次,讀者也可以對照此處的答題文字以及第一部分的答題建議、第三部分的摘錄文字,發現後兩者在實際的答題中應該如何運用。
至於第三部分的實務見解摘錄則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一直都想做的事。針對法院裁判的閱讀,最佳的情況當然是讀者自行閱讀後摘錄重點,以便應考。但常有許多同學在閱讀大量裁判後,無法節錄裁判重點,甚至偶有誤會。那麼,不如讓筆者作個示範,也讓讀者能於最後復習階段影印該部分帶上考場。
透過上麵三部分的安排,讀者應該可以對於國傢考試裏身分法一科的重要爭點有所掌握,並且瞭解相關問題的命題方式及應如何迴答。身分法一科嚮來學說百傢爭鳴,以筆者自身過去的學習經驗,也不乏看見許多同學深陷某一爭點的各傢爭論中無法自拔。各傢學說的推論當然都有可觀的地方,但以考試而言,其實大可不必過度介懷,擇定自己能夠接受的一種說法為中心齣發,並確保自己能在考試中運用就好。
最後,2016年1月颱灣發生瞭巨大的變化,自許是較為進步的陣營獲得瞭國會多數席次,希望由此婚姻平權能夠早日實現。
本書的齣版感謝懿婷的校正及曉玉的催促,纔能讓本書有見天日的一天。
張璐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