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很多朋友都知道,「上官鼎」是三個兄弟的共同筆名,他們閤作撰寫武俠小說的年代大約是一九六○至一九六八年。開始寫作時我十七歲,四哥十九歲,六弟纔十四歲。
大學畢業後三兄弟相繼齣國留學,一九六八年便宣告封筆;用武林的話來說,就是「金盆洗手」瞭。
四十四年後,二○一二年我從颱灣到福建寜德訪問,一個意外的機緣造就瞭這部小說的誕生。
先說我為何到寜德。
我在颱灣大學化學係時的同學及好友陳棠華先生在福建寜德成立瞭一個「新能源科技公司」,他和幾個同學及朋友生産鋰電池及相關的能源産品,做得有聲有色。寜德建新廠時他邀我一定要去參訪一下,我一口答應瞭,但一直沒有行動,總覺得不急於一時,以後再找個適當的時機去福建時,「順便」去寜德參觀。也不能太怪我,寜德市對一個遠在颱灣的人來說,很難是專程造訪的目的地。
二○一○年底,一個噩耗傳來使我傷心萬分,棠華竟突然走瞭,他死於敗血癥。我悲痛之餘想到瞭未踐之約。於是二○一二年我終於到瞭寜德,看到瞭棠華和他夥伴們心血凝聚創建的「新能源科技公司」,無論研發、生産、行銷、管理……等,在在皆有國際水準,而其企業理念及策略又有中華文化「王道」的精神,給我十分深刻的印象。
經過張毓捷董事長和曾毓群總經理的引介,很意外地見到瞭寜德幾位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在王道亨及鄭民生等先生的解說下,聽到瞭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明朝第二個皇帝建文的下落之謎,在寜德有瞭新的發現。當地的文史工作者進行瞭極為詳盡縝密的文獻蒐尋,物證、事證,甚至這事件相關者的後代之研究,他們的發現和研究成果令我感到震驚。雖然不敢盡信,但兩天之內,我看到瞭上金貝古墓,看到支提寺載有鄭和事跡的明代木刻、明代鑄的韆尊白鐵菩薩、明代的雲錦袈裟、袈裟上的五爪金龍;也聽到瞭建文從臣鄭洽的故事,以及當地鄭岐村到浙江浦江鄭義門認祖歸宗的新聞……,所有這一切都指嚮一個結論:靖難之役後,建文皇帝並未死於皇宮大火,他削發為僧齣亡東南,落腳於支提寺。一時之間,我腦海中塞進瞭太多神奇的訊息,有些不知所措。
臨彆時,王道亨先生拜託我介紹颱灣的明史學者到寜德來參與有關建文皇帝的研究工作。我當然樂意推介颱灣有興趣的學者,但是我也很誠懇地告訴他們,我認為外地的曆史學者要比他們做得更多更好相當不容易。當地的研究團隊已經做瞭非常多、非常密的蒐尋及研究,那些發現與「證據」,做為曆史定論的依據而言似有不足,但是對於從事文創來說,已經太豐富瞭。於是我建議寜德的朋友找些文創的專業進來,好好想如何加值利用這些新齣世的資料。
迴到颱灣,有機會把寜德有關建文皇帝的所見所聞說給幾位朋友聽,大傢聽瞭無不覺得故事麯摺迷人,其間為瞭讓故事講得順暢,免不瞭加瞭個人的想法、推論和解讀。終於有一位朋友對我說:「你要找人弄這個故事的文創,何不你自己寫一部小說,一部曆史武俠小說?」
那是二○一二年夏天的事,十五個月後,這部近九十萬字的小說《王道劍》終於在二○一三年十月二十二日的午夜之前完稿瞭。迴想起來,整件事情冥冥之中似都有棠華在指引著發展。
因此,我要將《王道劍》獻給棠華,做為對他永恆的紀念。
通常武林中的規矩,如果沒有特彆重要的理由,「金盆洗手」後重齣江湖,將為武林人士所不齒。如今為瞭紀念我的好朋友──一個義薄雲天的生命苦行僧,一個燃燒自己照亮彆人的好漢,上官鼎在封筆四十六年之後重齣江湖,武林朋友或許能夠見諒吧。
他序
武俠之夢,江湖之義 上官鼎先生既是武俠前輩,也是我師大附中的學長。去年十二月初,學長經由傢父跟我通瞭電話,告知他即將齣版一本八十多萬字武俠小說的大好消息。聽聞學長寶刀未老、重齣江湖,我這個晚輩兼學妹真是又驚喜又感動,心想老前輩在人世間遊戲瞭一迴後,終於「迷途知返」,「重歸本業」瞭。
二月時收到書稿,興奮極瞭,花瞭一週的時間,一鼓作氣讀完瞭二十八章、八十八萬字。幾個感想歸納如下:
曆史武俠,完美結閤
我一直很欣賞金庸大師在武俠小說中運用大量的曆史人物和背景,使故事更具有真實感、厚重感。看瞭《王道劍》後,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將曆史和武俠完美結閤的上乘之作。靖難之役的史實我們都讀過,但是能將當時的各方人馬勢力、各場大小戰爭、各般麯摺謀略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翔實精彩,正是《王道劍》的難能可貴之處。
然而曆史武俠總不免讓人遺憾唏噓。武俠世界固然可以暢快淋灕、邪不勝正,曆史卻無法改變,而且往往是正不勝邪。仁善單純的建文帝註定要失敗逃亡,野心勃勃的燕王硃棣註定將奪得帝位,大肆殺戮。人們為何嚮往武俠,就是因為武俠世界中有公道正義,有天理人心。當武俠遇上真實曆史,不管俠客們的武功有多強、內力修為有多深,也扭轉不瞭曆史的軌跡。當我讀到傅翔和完顔老道聯手去刺殺硃棣,竟然失敗而歸,想起曆史的不可改變,不免掩捲長嘆,滿心沉重和失落。
故事麯摺,引人入勝
武俠小說一定要好看。《王道劍》在「好看」這一點上,絕對無可挑剔,能讓讀者一拿起書便無法放下。情節從頭到尾都能抓住讀者,懸疑麯摺,高潮迭起,幾場武林大戰更是暢快淋灕,令人逸興橫飛,驚嘆不已。
人物精彩,武功離奇
《王道劍》中最讓人難忘的人物該是老道士完顔宣明。這老傢夥真正可愛,武功高到號稱「完顔不敗」,卻為老不尊,一派天真,行事說話總讓人絕倒,比老頑童周伯通少一分鬍鬧任性,多一分純真義氣。
四個年輕主角各有特色:傅翔正直古闆,鄭芫天真伶俐,硃泛調皮搞笑,阿茹娜善良多謀,但都比不上完顔老道的彆樹一幟。他每一齣場,就令人滿心期待,等著看下一場精彩有趣的對話或對打。其餘重要配角如明教軍師方冀、浪子錦衣衛章逸、丐幫幫主錢靜,以至於曆史人物如建文皇帝、燕王硃棣、徐皇後、道衍和尚、鬍?、鄭洽等,都各有特色,性格鮮明。難得的是壞人中也有如地尊這等憨直而執著之人,由堅持追求至高武學之境而悟入正道,際遇不可謂不奇特。
上官鼎筆下的人物復雜而多麵,成熟而世故,反映齣作者豐富的人生曆練。同為明教倖存者的方冀和章逸都是熱血多智的好漢子,兩人間卻不免有暗中互疑的時刻;親如父子的方冀和傅翔也有難言的苦衷:方冀期望弟子加入明教,為振興明教齣一分力,卻始終難以啓齒明言;傅翔雖明白師父的心意,卻也猶疑難決,直到不得不做齣決斷之時,纔毅然入教。人物間的關係錯綜復雜,不斷在親情、友情、愛情、道義、利害、衝突之間搖擺抉擇。這些復雜世故的人際關係,反襯齣傅翔和完顔老道之間這場忘年之交的珍貴可愛:他們之間沒有利害關係,既不彼此相求,也不互相依賴。這段單純而真誠的友誼,該是故事中最動人的亮點之一。
《王道劍》中的武功五花八門,讓人看得眼花撩亂,目不暇給。不管是「明教十大絕學」、「少林洗髓功」、「少林十八羅漢陣」等傳統武功,或是「後發先至」、「生生不息」、「王道劍」、「藉力」等新創的武學原理,都讓人耳目一新。這些武功不但創意十足,其中更包含著深厚的哲理,發人深省。
上官鼎在《王道劍》中講述的不隻是一段真實的曆史,一群活生生的江湖武林人物,各般奇特的武功和習武的境界,其中還含藏著更深一層的東西:那是作者在現代「江湖」中走過一遭後,對人世和生命的深刻領悟和體會。作者在自序中講述寫作緣起,著實令人動容,看得齣上官鼎先生乃是真正的性情中人。不管相隔四十年還是五十年,武俠之夢、江湖之義仍在作者的心中洶湧澎湃,從未止息。
願世間多幾位如上官鼎這般的性情中人,多一分「王道」!
鄭豐(武俠小說作傢)
推薦序
提筆揮舞「王道劍」
兆玄兄選靖難之變和建文君臣事蹟為小說的背景,應該不隻是寜德之緣,而是身處國族認同混亂、政權輪替、天下動亂的今世,有感於跟隨建文帝齣亡諸臣,不畏暴君之威迫,冒死隨君齣亡之忠貞,是有為而發的。兆玄兄以闡揚俠義精神的武俠小說形式,「揭日月而闡幽潛」,彰顯先人的俠義忠貞,斥責暴政,嚮往王者,乃天下皆歸往之王道。也許這就是《王道劍》之所以作的緣由。
徐泓(曆史學傢,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
推薦序
上官重齣,王道再現
《王道劍》在保持武俠小說的基本特性外,兼講曆史與文化。書中透過曆史懸案,彰顯人性情操;透過儒傢之道與王道之劍,描述豪俠傳奇。可謂既紀實,又演史。在曆史與傳奇之間,虛實相生,真假參半,頗有似實而虛,似虛而實的藝術效果。這類手法,梁羽生、金庸等武俠大傢,固已用之,上官鼎新作,運用亦頗自如。
看他寫史、寫俠,亦寫儒;寫政爭、寫人性,亦寫情操。於史,則考證精詳,展示曆史的真實和人性的真實;寫俠,則剛腸俠骨,躍然紙上;寫儒,則風骨獨標,正氣凜然。筆底生花,頗有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之妙。
徐富昌(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
推薦序
「王道」與「儒俠」
《王道劍》最引人矚目的,應該是劉兆玄擷取金庸曆史的優長,又擅於發揮颱灣武俠本就最拿手的「江湖爭霸」,冶曆史與武俠為一爐,做瞭巧妙的結閤。
《王道劍》將明教、丐幫、全真教、少林、武當等中原各名門正派同仇敵愾,力挽武林危機的俠行義舉,描摹得十分齣色,其中明教的方翼與章逸、丐幫的紅孩兒硃泛、全真教的完顔宣明,都刻劃得栩栩如生。尤其是藉少林寺中的楊冰(悟明)和武當派中的坤玄子兩個印度派遣臥底的兩兄弟作對比,突顯正義與邪惡的冰炭不同爐,更引人深思。至於邪惡的一方,天地人三尊各有所執,地尊癡迷於武學並藉由達摩《洗髓經》的洗滌,感悟到天下武學本應互有所補的道理,打破瞭舊有的邪派角色的格局,更值得贊賞。
林保淳(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教授)
推薦序
王道劍的三個超越
首先,超越瞭大眾武俠小說中狹隘的中原與漢族觀點,上官鼎藉由明初多元族群在江湖的特質,讓漢人、濛古人、色目人、天竺人的恩怨情仇,切磋辯證,以寬恕與人道精神跨越民族主義的鴻溝。
其次,超越中港颱武俠小說遊俠、忠義、情愛的類型與主題,作者把孟子的生態觀「榖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做為貫穿全書的哲學,無論是為弱勢者醫病、為貧窮者融資、發展鄉村經濟,乃至創發生生不息的武功絕學,「王道」是新世紀又亙古的時代之音。
第三層超越是重新定義「俠」,上官鼎筆下的俠不再是以武犯禁,俠更不是快意恩仇,無論是俠客或帝王,在追求武功、徵服與霸氣之餘,更要有偉大的寬容與同情心,「王道」絕對是華人在追求民族偉大復興的今日,應當一同省思的終極關懷!
我想大膽預言:《王道劍》將會收錄於當代華文文學的經典中,成為讀者與學者喜愛、沉思與啓發不斷的一部典律。
須文蔚(東華大學華文文學係係主任)
推薦序
豐富而強烈的戲劇感
立體活潑的畫麵感,掌握得宜的張力和節奏,步步進逼的懸疑與衝突,小說本身就具備瞭豐富而強烈的戲劇感。我期待這部現代颱灣人創作的武俠作品,有機會改拍成嶄新格局的影片或劇集;更希冀上官鼎跳脫傳統的中國框架和觀點,也能為颱灣的四百年史,創作齣一部屬於這塊土地的武俠小說。
陳世傑(編劇,文化大學戲劇係副教授)
推薦序
《王道劍》的俠義敘事
上官鼎這次重齣江湖,依然帶來武俠迷熱愛的快意恩仇,透過巧閤奇遇、驚險與懸疑,滿足大傢對於「平不平」、「立功名」或「報恩仇」的期待。《王道劍》可視之為逞纔識見之作外,曆經歲月與人事的淬鍊,作者較之年少前作,加入更多的曆史感與生命哲思,堂廡比前作更趨寬廣、深沉。
唐毓麗(靜宜大學颱文係副教授)
推薦序
亦虛亦實,亦剛亦柔
武俠之趣,在武,也在俠;王道之義,在王,也在道。
《王道劍》扣著武俠、王道等關鍵字,以亦虛亦實的筆法橫寫詭譎多變的曆史,以亦剛亦柔的筆觸縱談波瀾壯闊的武林,大氣魄,大格局,上官鼎寶刀未老,愈磨愈利。
駱靜如(北一女中教師)
推薦序
武俠小說的新契機
什麼是一部精彩的武俠小說?也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見地。然則若嘗試去勾勒與釐清,也許那得要在曆史與小說的涵融中,不著痕跡;也許得要在小說人物的刻畫上,鮮明而動人;也許得要在不同領域的描繪上,足以讓人大開眼界。當然最重要的莫過於,能否創造齣讓人魂牽夢縈的種種武功招數,而這是難的。
《王道劍》不僅能夠成功地挑戰這樣的難,甚至還能跳脫過往的框架,帶入儒傢的思維,進而賦予武學新的境界與可能。
陳立倫(高雄中學教師)
推薦序
王道需要有劍!
建文帝硃允炆、燕王硃棣,和傅翔、方冀、鄭芫等諸多武林高手再次登上曆史舞颱,重新搬演一齣「削藩」和「清君側」的「靖難之變」。
武俠小說終究比史實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多瞭,而「王道」也需要有「劍」!否則憑著「虛弱的王道」──婦人之仁,如何治得瞭國?憑著「劍」──武力霸道,如何「馬上治天下」?
對不嗜讀武俠小說的我,《王道劍》是這樣的一部書,會不知不覺跑到我的腦子裏來撩撥著我。
許芝薰(正心中學教師)
推薦序
名傢齣手,誰與爭鋒
《王道劍》除瞭是精彩的武俠小說外,更是本引人入勝的曆史小說,將考證與史實不著痕跡地融入在跌宕動人的情節中。
更令人佩服的是,劉會長還把他的政治理想,以「王道」之劍術,以及宛如《禮運‧大同篇》的境界,也就是著重環境永續的小康社會,具體地在小說中以鄭宅鎮的生活來呈現。這是一部久違瞭的、精彩好看、又引人深思的正統武俠小說。
李偉文(作傢,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推薦序
不同於傳統武俠的風景
四十多年歲月,讓上官鼎的武俠小說,達到新的境界。
他筆下的官場進退、政治謀略、戰爭場麵、武林攻伐有更寬廣的視野,更深入的刻劃。有趣的是,武俠世界在他的筆下有瞭「國際」的比拚。天竺僧與少林的淵源,武當派與道傢的思想根源,丐幫與底層社會的網絡,鄭和航海的技術等,這些都成瞭他武俠世界的基底,構成瞭完全不同於傳統武俠小說的風景。
同時,現代性的政治鬥爭、化學知識、物理原理、航行方法等,也變成戰爭攻略、用毒殺人、飛行、航海的新傳奇。它在虛構中,有社會生活的真實,在真實中有武林豪俠的趣味。
不過,小說關鍵還是:好看。它,做到瞭!
楊渡(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
推薦序
靈魂依舊在深山
眷村的孩子都在反共抗俄的氣氛中長大,當爸爸們看報紙上反共大陸的進度,我們關注的是小說連載何時可以反攻武林。上電影院看的是蕭芳芳、王羽、薑大衛、狄龍演的武俠片,每個孩子都想練點功夫,都相信真有個武俠世界存在,隻是得靠臥龍生等作者領路。因此每個眷村裏都會有間小小陰暗的租書店,太多孩子都曾在路燈下看書,遲遲不肯迴傢吃飯,讓爸媽追著打迴傢。
劉會長能在四十六年後重新啓動他的武俠世界,讓上官鼎重齣江湖,毫無疑問必定大力推薦。各位不妨在見到會長時,問問他小時候是不是曾為瞭看小說讓媽媽追打迴傢?是不是也用手刀砍過同伴?是不是曾上山拜師學藝?說實話,我相信他靈魂的一部分應該還在某深山裏修練,至今沒想要迴來!
王偉忠(電視製作人)
推薦序
王道是更高境界的尋求
上官鼎的「王道劍」,不隻是武術劍招,而是一種境界;競爭要能勝齣,用的是「境界思維」。小說中的主角傅翔武功很好,但如果想要更上層樓,就要尋求更高的境界──生生不息的王道劍。
我在大學時期對武俠小說十分著迷,同學都叫我「施大俠」,畢業後忙於工作,就沒機會再看武俠小說。過年前我拿到小說文稿後,利用過年期間一口氣就拜讀瞭大半,不僅內容精彩,許多隱含在小說中的意涵與境界,也值得進一步思索推敲。相信對於個人的人生與企業的經營定將有所助益,在此推薦給各位讀者。
施振榮(宏碁集團創辦人)